首页 > 数码科技 >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1-24 09:01:29

“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马革裹尸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为国家战死疆场。A项错误,马超,汉末三国。

1、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2、马革裹尸的典故来自哪里?

马革裹尸的典故最初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的故事。故事中,晋国名将韩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齐国用马革裹尸来抵挡晋军攻势,以此鼓舞士气。后来,韩起使计攻破了齐国的都城,看到敌方将领的尸体用马革裹着,深受感动,下。

3、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东汉初期,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边境动乱,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过了三年,马援打了。

4、马革裹尸出处和典故

马革裹尸出处和典故如下 出处: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典故: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他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5、马革裹尸出自哪里 了解一下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在东汉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边境,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边境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边境这一问题,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卫青、霍去病。

6、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哪里

马革裹尸的 成语典故 因功封侯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 援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时刻心系国家安危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

7、马革裹尸出自何典故?

马革裹尸出自何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8、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如下:马革裹尸来源于历史故事,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年轻时当过官,有一次放走了。

9、马革裹尸的典故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讲述了一个英勇的将领马援的故事。马援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名将,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征战和奋斗。在他60多岁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带兵出征,为国家平定边疆。然而,在一次战斗中,他身。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