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含义是什么?_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含义是什么?_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39:33

意思是,把作学问分成紧密相连的五个环节,或者说是五个递进的阶段。“博学”强调学习首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审问”是第二个阶段,“审”,意为详细、仔细,即对知识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在问过之后,还须通过认真缜密的思考来消化,使所学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对所学知识要加以分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否则所谓“博学”就会良莠不齐,真伪不分;“笃行”为最后阶段,就是要学以致用,使所学知识最终得到很好的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什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作品出处:《中庸·第二十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不只是单向前进的顺序,还应该是一种反向促进、循环递进的过程:“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而“身体力行”之后,还要“学问思辨”地去再反思、再学习、再提高、再进步。

这便是子夏说过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平时常说“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就去投身仕途、报效祖国;其实亦要“仕而优则学”,身在仕途、服务家国,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不断见贤思齐。

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无止境。这种良性循环,就是现在我们提倡打造“学习型人生”和倡导“终身学习”的意义。

扩展资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中的名言,常被人们当做励志格言,比如中山大学的校训,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从“学”到“习”这个过程里的几个重要步骤:博学,通达地学习、广泛的学习,这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审问,审慎地探问、深入地追问,这是答疑解惑的过程;慎思,谨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这是遴选消化的过程;明辨,明晰地分辨、明确地判别,这是择定结果的过程。

以上四个步骤,合起来叫做“学问思辨”,这是一个人把所学所想,在自己内部世界的运作,或者说在思维层面的处理。而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所思所得,做出在外部世界的表达、在行为层面的落地:笃行,笃定地履行、坚定地执行,这是践行学志的过程。

最后一个步骤,就叫做“身体力行”。“学问思辨、身体力行”,这两个阶段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就是《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0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出自《礼记 中庸》。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也好,学习某种技能也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 有弗学 的意思是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 弗措也 ,也就是说绝不放弃。这段话,不是对天才,而是对一般人说的,聪明人一下就学会,你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你就学一千次。只要有这种韧劲,开始哪怕迟钝一点,会变得聪明的;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含义是什么?_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