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苏州成为特大城市 意味着什么?

苏州成为特大城市 意味着什么?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1:51

中国又一特大城市诞生意味着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经济发展的推动:一个特大城市的诞生通常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这些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资本和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机,推动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特大城市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效应。它们成为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特大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城市功能的提升:一个特大城市的诞生标志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它们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文化资源、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源。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使其成为国内外人才流动和交流的重要节点。

4、特大城市的兴起将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特大城市通常集聚了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具备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这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人才流入,并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特大城市的崛起也有助于加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又一特大城市的诞生优势

1、经济优势:特大城市通常集聚了大量的产业、企业和经济资源,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它们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力,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 国际影响力:特大城市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们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外资和外国人才的投资和留学。同时,特大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也对国家的形象和地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州升级为特大城市后相城区有那些发展机遇

特大城市意味着城市吸引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等。

1、城市吸引力增强

如果一座城市成为了特大城市,那么它将在国内外的城市竞争中更具吸引力。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资和高端产业,进一步推动城市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如果一座城市成为了特大城市,那么它具有特大城市的地位,意味着城市自身将有更大的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将有助于形成更为完善的城市群和产业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国际影响力提升

特大城市通常在国际上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一座城市成为了特大城市,那么它将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地参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成为特大城市的好处:

1、经济增长机会:特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如果一座城市成为了特大城市,那么它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更丰富的文化和教育资源:特大城市地位将吸引更多文化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进驻。居民将享受到更多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资源。

3、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如果一座城市成为了特大城市,那么它将推动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瘦身!超大特大城市,不能扩张了?

苏州升级为特大城市后,相城区将面临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机遇:

1. 经济发展机遇:作为苏州市的一个核心区,相城区将受益于苏州特大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2. 城市建设机遇:特大城市升级将带来更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相城区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例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3. 人才引进机遇:特大城市的升级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入,相城区将有机会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

4. 文化旅游机遇:相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特大城市升级将为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之,特大城市升级将为相城区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苏州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凯风

超大特大城市扩张之路,戛然而止。

日前,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同时 要求推动 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 合理控制人口密度。

这是继 “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 之后,对超大特大城市扩张加上的又一个紧箍咒。

事实上,这句表态不是首次出现。在此之前,成都、武汉、长株潭、西安 等地的都市圈或城市群规划已经明确提及,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超大特大城市,向何处去?

01

我国有哪些超大特大城市?

我国有哪些超大特大城市?

超大特大城市,是中国城镇层级体系相关概念。根据城区人口规模,我国将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其中,城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标准是城区人口 ,而不是全市人口,镇区及乡村人口并不统计在内。

所以,石家庄、临沂 等一些总人口超过千万的地市,由于城区人口规模不大,未能跻身超大特大城市之列。(参阅《 中国,又少了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

与石家庄不同,苏州之所以落榜 ,是因为下辖4大县级市,由于县级市也被当做单独的城市,城区人口各自单独计算,由此摊薄了整个城市的城区人口。

究其实际,苏州是不折不扣的特大城市。未来如果苏州昆山、常熟等县级市撤市设区,那么苏州也能变成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

同时,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考虑到各城市人口增长的现实,离超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遥的武汉,在2021-2022年,已经晋级为超大城市。

02

超大特大城市何以瘦身?

超大特大城市,如何瘦身健体?

这是其瘦身所在。

这是其健体所在。

可见,超大城市并非不允许扩张,而是一改过去来者不拒的扩张姿势,纾解低端产业,全面拥抱高新产业。

哪些产业在疏解之列?

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高校医院以及一般性制造业。

前三者相对容易理解,那么什么是一般性制造业?

顾名思义,一般性制造业与高端制造业相对,涵盖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纺织印染、机械、印刷、造纸等高耗能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方面,北京是先行者。从2016-2021年,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参阅《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8年下降15%,北京也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

当然,减量发展,未必适合每个城市,北京之所以能在疏解众多企业的同时,GDP总量无限逼近上海,正因为其高端产业的蓬勃发展。

根据方案,超大特大城市,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所谓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研、文化 旅游 产业等等,而先进制造业则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

这些高端要素资源,历来都是城市必争之地。

没有国家战略倾斜,没有科教和人才基础,没有相应的产业基本盘,很难迅速做大成为主导产业。

03

大城市正在“郊区化”

超大特大城市,郊区化在所难免。

从各地出台的文件来看,超大特大瘦身强体、控制人口密度的对象,基本都是中心城区。

事实上,随着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渐提高,许多城市中心城区开发空间所剩无几,向郊区扩张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大城市的郊区化,已经体现在人口流向上。

从2015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由59.3%下降到50.2%,未来还会继续下降到50%以下。

上海也是如此。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为26.9%,浦东新区人口占比22.8%,郊区人口占比50.3%,上海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郊区。

广州也在不断强化郊区人口流向。

根据最新规划,到2025年,广州常住人口有望突破2100万人,届时中心4区(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常住人口约675万人,外围城区常住人口约1425万人,占比提升到68%左右。

人口向郊区疏解,虽是大势所趋,各地仍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这一进程。

北京在通州规划了城市副中心,上海在郊区规划了5大郊区新城,广州则试图对外围郊区开展“差异化落户”,南京六合等郊区率先开启零门槛落户……

然而,郊区要想承接中心城区,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

如果郊区只是一片荒芜之地,那么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只会为其他城市做嫁衣裳。

这方面,上海、广州等地走在前列。

上海5大郊区新城 ,各有新能源 汽车 、 健康 医疗等主要产业,而广州郊区 则有科学城、知识城、南沙科学城等一系列重大平台作为支撑。

无论如何,未来大城市发展,不能再靠简单的吞并周边地市或撤县设区来完成城市规模的扩张了,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依归。

江苏现有2座特大城市

按照规定,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才算超大城市,目前全国只有北上广深以及重庆、天津六座城市达到这个标准。而城区常住人口处于500 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全国也仅有9座,而来自江苏的只有南京一座。

从数据来看,苏州的城区常住人口只有350多万,按照划分,属于大城市。但需要知道的是,苏州是江苏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达到1075万,是江苏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当然,常住人口和城区常住人口是有区别的,按照字面意思,想必大家也理解。

从目前情况来看,苏州别说是成为超大城市了,就算是特大城市级别,仍然有较大差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苏州没有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呢?其实不然,理论上说,如果把苏州这1000多万常住人口都转为城区常住人口,就可以了。

我们都知道,苏州经济发达,今年其GDP就有望超过2万亿,那么为什么城区常住人口那么少?主要就是因为苏州下辖太多县了,这些县区人口是不算入城区人口的,如果把苏州所有的县都改成区,苏州的城区常住人口将暴增。

这还不够,因为苏州的城镇化率还不到80%,也就是说,苏州还有200多万的农村人口,那么即便全部县改区,也只有800多万城区人口,与1000万还是有差距,因此需要提高城镇化率。

当然,也没必要争这个头衔,走适合自己的路,好好发展,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都应该是目的。

采取以下措施,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和上海一样,附属县市全部变区。

二:向北沿长江发展,沿长江成立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滨江新区,使苏州变为滨江沿海城市。

三:工业持续发展,再吸收1000万人口来苏州就业定居。

这样,总人口超过2000万,GDP超过40000亿,超级大城市就实现了!

把常熟和昆山一并区,现在就可以达到超大城市啦。

苏州就是长三角的深圳,具备成为超大城市的必要条件,真正成为超大城市,只是时间而已。

超大城市要做的事情很多,还差距较远,如果以下补齐,指日可待。

1.超大城市意味着国际化都市。国际前500的名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有机场,没有机场不能叫做国际化都市。

2.超大城市规划要按照总人口一千万以上(城区)来规划,协调发展。目前苏州总人口1500万,城区不足500万,大都分布在县级市,但苏州的县级市全部在全国前十名,很厉害。不亚于很多城区,只要破除行政壁垒,县改成区,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

3.教育医疗短板。优势:苏州目前拥有很多科研院所。短板:本科院校较为缺乏。本科院校才能贡献更多的大学生服务于这个城市。医疗优势:国内顶尖的生物医药产业在苏州。劣势:三甲医院数量少之又少,顶尖的医疗资源稀缺。应该依托生物医药产业更好的发展医疗。

历史 上常州府六个县域,苏州府五个县域,常州一分为二分出三个县域才有了无锡市,江阴再分出一半才有了张家港市又给了苏州。所以比大小没有意义,合肥快速发展的最大原因在于兼并了巢湖市,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上海的面积只有苏州的八折!不知道无锡的人均产出地均产出都超过苏州。

苏州、杭州小家碧玉,人间天堂,都成特大城市了,还有什么意义呢?江苏特大城市应该是南京,浙江特大城市应该是宁波!

特大城市到底有什么用

江苏现有2座特大城市是南京和苏州。

根据中央机构七普之后公布的数据来看,江苏省共计2个特大城市,它们的城区人口规模处于500万人以上。南京为江苏的第一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为791万人。

那么江苏的第二特大城市为苏州市,根据今年9月份对苏州城区统计口径进行调整,苏州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500万人,具体为512.51万人,正式成为江苏省第二特大城市,当然了,这也符合苏州超级地级市的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也是自身发展的一个突破,同时也对周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更具力度!作为普通地级市的领头羊,苏州市形成了许多强大的产业链,其中工业、制造业也是苏州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

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

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第51号文件),新标准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苏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特大城市

中国又一特大城市诞生 意味着什么

特大城市是形容一个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的描述。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新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截至2015年,10座特大城市为武汉、成都、南京、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佛山、苏州。

特大城市的出现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引擎:特大城市往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这些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经济规模,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它们通常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2、人口迁徙和流动:特大城市的出现会引发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流动。由于特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便利,人们会涌入这些城市,从而形成庞大的城市人口。这种流动对于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城市规划产生深刻影响。

3、资源分配与城市化:特大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于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政府需要加强对特大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此外,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的进展。

4、社会发展与改革:特大城市的兴起也意味着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加速。特大城市的出现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例如人口压力、城市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政府和社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发展与改革。

5、全球影响力增强:中国特大城市的崛起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这些城市成为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国际人才和资本的关注。它们为中国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特大城市的出现对中国和全球的意义

特大城市的出现对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成为经济的引擎、人口的聚集地,对资源分配和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特大城市的兴起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此外,特大城市的崛起也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化。

苏州成为特大城市 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