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上巳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_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

上巳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_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2:06

上已节汉族传统有祓禊、曲水流觞、郊外春游、煮鸡蛋、赏桃花等习俗。

祓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三月三日,官民都必须到水边洗濯除垢,意在祓除不详。而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诗酒墨客唱酬雅事,三月三日,大家坐在河溪两旁,由上流放置酒杯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在祈福免灾,也可欢庆娱乐。

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记载了永和九年三月三在兰亭举办的“曲水流觞”雅事。

“三月三”民间的其它习俗

1、古清明

这个节日常出现在广东和福建等地,三月三也被称为“古清明”,也是祭祖的日子,很多人会选择在这条祭祖聚会。

2、真武大帝诞辰

道教真武大帝诞生于农历三月三日,各地的道观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法会,借以纪念该人物的诞生。

3、女儿节

古代少女成人礼一般会选择三月三举行,这一天女子丽衣出游,艳似桃花,水边采兰,是为“上已春嬉”(领国的特色女儿节也在三月三举行,该传统是由我国传到当地)。

文化百科上巳节

1、上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一个节日。按通常的说法,汉以前节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后固定为汉历(农历)三月初三,不一定为巳日。

2、古代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水边洗涤污浊,以祓除不祥,称为“祓禊”。据《晋书·礼仪》上记载,“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除此之外,祓禊还有祈求生育之意。相传商部族的祖先契就是其母祓禊后所生。《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后世甚至尊简狄为生育之神。

3、除在水边祭祀、沐浴之外,人们还宴饮行乐、踏青郊游。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上巳节活动都有哪些,看古人节日风情

超冷门古代节日——上巳节

上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开始在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

节日起源

上巳节传承久远,但是关于它的由来,古籍中却鲜有记载。在中国古代的传世文献中,“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作品里,而有关上巳的礼俗,也常常出现在史料之中。如:《汉书·外戚传》:“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

《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名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为大洁。”

《晋书·礼制》:“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

《梦梁录》:“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这些记载可以表明,上巳节在古代节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节日礼俗

祭祀高谋

祭祀高谋,是上巳节最主要的活动。高谋,又称郊谋,因供于郊外而得名,是古时管理婚姻与生育的神。人们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算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祓禊

祓禊、修禊以及沐浴,也是上巳节的重要活动。

祓禊也就是去灾病,上古时,祓除仪式通常由女巫来举行,要用药草香薰沐浴洗身,再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向头身。

后来,人们到了上巳节会在河边、江边沐浴嬉水。唐宋时还流行泡温泉。古人认为水是清洁的,神圣的,能洗去疾病与不详。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曲水流觞

上巳节中还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共有三种形式:

1.临水浮卵

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中,随意漂浮,谁拿到就归谁,因此也衍生出了吃五彩蛋的习俗。

2.水上浮枣

水上漂煮鸡蛋古人称为“曲水浮素卵”,以同样的方式漂红枣,古人则成为“曲水浮绛卵”。

3.曲水流觞

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都是由临水浮卵演化而来,曲水流觞后来则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一项娱乐活动。众人坐在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流的上游,任其顺流漂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就罚酒三杯。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记载了上巳节曲水饮宴的场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上巳节流变与消亡

上巳节在最初只是一种巫术活动,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驱灾辟邪,乞求生育。汉代以后,上巳节虽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但也变成上层贵族间游春娱乐的盛会。

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在了三月三日。此时,祓禊活动已经不再是主角,求子祭祀仪式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踏青、游春、打秋千、曲水饮宴等丰富的娱乐活动。

到唐宋时,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装出行,在曲江畔宴饮、郊游,一派热闹景象。杜甫的《丽人行》中对此盛况也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然后宋代之后,或许是因为上巳节与清明踏春的习俗相近,两个节日渐渐融合,也或许是别的原因,上巳节突然销声匿迹,文献记载中再也没有了它的身影。

不过,今天我国西南地区的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过“三月三”的习惯。每到“壮族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甚至“三月三”还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可以放假2天。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驱除污垢与不祥的节日,也是古代文人名士开展社交活动、少男少女趁祓除时交往恋爱的时节。那么上巳节期间的活动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把古人过上巳节的节日风情吧。

其一,郊外游春。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其二,曲水流觞,临水浮卵。临水浮卵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而曲水流觞又称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

《荆楚岁时记》中提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的风景要很雅,除了初期在自然的水边外,混合着自然的美景,魏晋以来由于文人文化的兴起,贵族多在优雅的庭院,庄严的宅院里,假亭山石,人工弯弯的曲水。人们整齐的正座于草上席塌,好一点的摆上屏风,还有持扇的侍从,设有香炉等。喝水后还有写诗,应人相对。

其三,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十分风雅。它和曲水流觞成为了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此风在唐尤甚,至宋以后则渐无闻。

四,祈求生育。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妇女像有着非常发达的大腿和胸部,还有一个向前突出的肚子,这是生殖的象征。起初上巳节正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其五,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其六,畔浴,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现代有学者认为,上巳节的最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赶邪佞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而在漫长的时间变化中,人们也在上巳节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今看来,实在是趣味横生,令人向往。

上巳节的民间风俗是什么_我国古代文人喜欢在上巳节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