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热爱祖国杰出人物的事迹_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热爱祖国杰出人物的事迹_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2:22

1、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2、岳飞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3、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4、茅以升

1916年茅以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朱自清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后来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百度百科--屈原

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钱学森

百度百科--茅以升

百度百科--朱自清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物故事有谁?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他最耀眼的成就是“两弹一星”,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两弹一星”最高功勋荣誉奖章。“两弹”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钱学森带领中国人研制出来“两弹一星”,使中国人民从此再也不怕国外敌对势力的战争威胁,为祖国建设创造了安全条件。

2、华罗庚

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华罗庚马上回国,为此,他放弃了国外豪华的大洋房小轿车,放弃在美国的各种优厚待遇,一心只想回到当时还十分贫瘠的中国。回国后,他创建了数学研究所,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数学成就,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实现了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3、林鸣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自2010年12月起,担任港珠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率领数千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的创新之路。在他的带领下打造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中国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你要知道他默默无闻的付出的多少。

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怎么做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人物故事具体如下:

1、邓稼先

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等等。

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人物事迹手抄报

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内容如下:

1、袁隆平,他是我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由他研发的籼型杂交水稻,使得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更让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从此免受饥饿之苦,因此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邓稼先,邓稼先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被称为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尤其是在原子弹的研发领域,邓稼先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更是不可磨灭,有着“中国原子弹之父”的尊称。

3、钱学森,钱学森同样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被视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之一,更是国际科学界”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

4、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无疑是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工程,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如此迅速,离不开邓公的支持,从红军革命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时刻都为祖国和人们发光发热。

5、朱德,作为红军之父,位列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首,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年轻时从军并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深造,前后投身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是我党革命家中最早一批投身革命的将领之一。

6、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也是伴随毛主席一生的革命战友,1898生于江苏淮安,自幼便享有着相对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中学时期深感民族危亡的他便提出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

为国家奋斗的意义

1、实现个人价值:通过为国家奋斗,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通过为国家服务,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2、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依赖于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通过为国家奋斗,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文化和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增强国家实力: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取决于其人民的努力和奋斗。通过为国家奋斗,可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

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人物事迹有:

1、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通过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发现和研制成功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3、黄旭华: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领域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从事中国核动力潜艇研制的科研工作,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他的工作成果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他在非典疫情期间和汶川地震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在医疗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十分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多次呼吁加强公共卫生意识和预防措施。

5、杨振宁:杨振宁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还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发展,多次呼吁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人物事迹手抄报模板示例

1、人物事迹介绍:选择一些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的人物,如科学家、运动员、企业家等,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成就和贡献。

2、重点事迹的描写:详细描写一些重点事迹,如某位科学家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者某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光等。这些事迹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

3、人物精神的阐述:对所选人物的精神进行阐述,如他们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这些精神可以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和奋斗动力。

4、个人感悟和启示:在描写人物事迹和精神后,可以写一些个人的感悟和启示,如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如何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等。

5、插图和版面设计:手抄报的版面设计也很重要,要简洁明了、美观大方。可以用一些插图和来增强视觉效果,如人物照片、国旗等。

在写作时,要注意手抄报的整体美观和整洁,字迹要工整清晰。同时,也要注意突出重点和亮点,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手抄报的主题和内容。

钱学森:为了救国,中学毕业的钱学森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工科作为人生奋斗的方向。

1934年夏,23岁的钱学森完成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的学业,考取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一年后,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带着为国争光的一股冲劲,钱学森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硕士学位。

1936年,钱学森转学加州理工学院,3年后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和合作下,钱学森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参与了大量工程实践,并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声名鹊起,成为和冯·卡门齐名的著名科学家。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青的正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钱学森却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没有买一美元的保险。他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中,选取的高度是从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这正是他的祖国----中国的自然条件。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在望让他看到: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临!钱学森欣喜若狂,开始了紧张的归国准备。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骚扰、阻挠纷至而来,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坐牢、软禁,恐吓、跟踪,美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无法让钱学森屈服,激起的只是勇敢、无畏的斗争。面对检察官的无理指责,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美国的报纸报道说: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在钱学森的长期抗议和祖国外交斗争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当局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带着丰厚的学识和一腔热血,钱学森登上了归国的航船。祖国向钱学森敞开温暖的怀抱。广州、上海、杭州、北京……,钱学森所到之处,掌声、鲜花、笑脸相迎。

1956年1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第一任所长。

1956年春节后不久,200多位科学家聚集在北京的西郊宾馆,研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远大规划----《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钱学森作了一场关于核聚变的精彩报告。半年多后的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这一天,离钱学森回国仅仅5年;离我国正式启动导弹计划不过4年。而美国为了这一步,花费了近10年时间。

钱学森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导弹试验成功不久,他就开始思考我国导弹事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着手研究原子弹和导弹"两弹"结合的飞行爆炸试验。

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正式建议:早日制订人造卫星研究计划。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因此被代称为"651工程"进入80年代,他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推动了"863"计划的实施。进入90年代,他建议组建科技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张发展第四产业----科技和情报信息业,关注祖国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倡导建立精神文明学。殷殷赤子情,拳拳报国心。这是一位科学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在这深情之中,闪耀着钱学森把有限生命融入祖国和人民伟大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

——摘自《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热爱祖国杰出人物的事迹_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