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地球为何有大的冰川期?_专家解读为何今年干旱持续如此久

地球为何有大的冰川期?_专家解读为何今年干旱持续如此久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5:09

关于地球未来会持续变暖还是变冷,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科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不少的科学家或者专家都在说我们地球可能迎来小冰河时期。

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值得商讨一下,包括才发布的太阳活动监测报告,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表示,太阳可能已经进入到新活跃时期,因为出现太阳耀斑的爆发,但是无法确定,因为人类对太阳的探测太有限了。

也就是这是一个大概加估计的说明。并且有一个实际性的证据“肯定”太阳活跃起来了,进入到第25个活跃周期,我们这里也不多讨论,主要还是说一下地球变冷的问题。

地球变热这个是大家应该都知道,并且是一年比一年热,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指出,2020年甚至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也就是比前几年更热,所以2002年热成趋势,同时NOAA给出了“五五开”的结论,那就是50%的。那无论怎么看,我们地球还是趋向变暖,也就是地球升温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为何说地球可能进入到严酷结冰期,这不是完全矛盾的吗?难道科学家们就不能“达成一致”?很明显凡事都以例外,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在人类没有确定的证据说明地球会永久性下去之前,这个问题肯定会争议性下去。而对于极端化的天气其实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热与冷”的差别,可以这样来进行概括,那就是冷的时候更冷,热的时候更热。这更加符合大家的一些说法,包括科学家们声称地球变能也并非是所有地区出现“极寒”,所以归根结底将全球变暖产生的“连锁效应”可能更加的好,我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两极分化”的季节性改变。

在我们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如今最为敏感的就是冬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几乎完全没有分别了,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冬季偶尔会出现极寒,所以一部分说冷一部分说热就是这样来的。

这项研究是早期科学家们发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科学家表示,如今受到温室气体的影响可能会在未来防止结冰,但并不意味着世界要停止遏制温室气体所做的努力,这是什么情况?温室气体可以防止结冰,但是我们还要继续遏制。这看起来确实比较矛盾,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是通过海洋地区的变化模拟给出的。

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克罗利发现,在我们海平面更低的地区,出现了盐含量更低,然后通过化石中建立海平面的记录。而得出的结论是,地球的结冰期可能开始于1万到10万年之内,这时间太久远了,就算是1万年,如今的人都没机会看到。当然这是模拟研究参考就行。根据科学研究人员表示,地球可能面临严酷的结冰期,寒冷的空气可能让加拿大、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很多地区永久结冰。

同时全球的海平面还会降低约300米,而在上个冰河时代,海平面就下降了大约130米,同时这可能也标志着5000万年的变暖趋势终结,这就是科学研究人员给予的结论,而我们正处于一个五千万年进化轮回的末梢。

还是那句话,争议性的问题,地球“结冰期”没有证据说明一定会出现,但是全球变暖是如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

2020年以来,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关于气温上升带来的影响。

例如第一个就是南极地区两次“变雪”事件,都是因为气温的上升导致藻类发生了生长期的变化,所以出现了一会雪变红,变绿等等。第二个就是甲烷爆发,气温的上升已经将永久冻土之中的甲烷释放出来了,冰封已经没有作用了,所以说甲烷出现会加速温室效应的影响。

第三个全球变暖带来的北极野火,高温,干旱等问题在2020年也是普遍存在,所以如今我们还真的期待来一次降温,能够将这些自然灾难缓解一下,这样也会对地球的生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暂时也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地球变暖的趋势已经太强看,给人类留下的时间不多了。

根据公开数据指出,自从工业化以来,人类已经将地球的温度提升了1.1度,而巴黎协议的界限最低是1.5度,过了那么地球的“临界点”就超过了

天灾!长江流域4亿人正在遭受罕见的高温干旱灾情!今年旱情为何如此严重?

一是降水持续偏少、二是气温持续偏高、三是大风天气频繁、四是部分地区连年降水偏少

一是降水持续偏少。降水是水资源的根本来源。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1999年下半年就持续少雨(其中占全年降水量60%至70%的夏季降水量的区域平均值是近50年来同期最少的),出现了大范围的夏秋连旱,造成了水利工程蓄水少,农田差的局面。

二是气温持续偏高。在全球气候增暖的大背景下,今年2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也呈现持续偏高的态势,长江以北大部地区2月至7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尤其是5月份以来,我国105°E以东大部及西北部分地区先后几次酷热天气,最高气温一般为35℃至39℃,部分地区达40℃至42℃,其中新疆吐鲁番7月17日达47.7℃,河北承德、辽宁朝阳7月14日达43.3℃,很多地区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气温。华北东部及内蒙古中北部和西部、山西南部、辽宁西部、陕西中部、新疆的部分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华南两地大部及重庆等地≥35℃天数在10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20天。由于气温高,农田水分蒸发快,土壤墒情急剧下降,旱情愈演愈烈。

三是大风天气频繁。由于春季北方地区冷空气和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引起的大风、沙尘天气明显偏多,也加速了土壤水分蒸发,使北方地区春旱急剧发展。

四是部分地区连年降水偏少。山西、河北、天津、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及湖北等省市区的一些地区自1997年以来已连续3年多降水偏少,造成江河来水量锐减,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水源减少,使旱情日趋严重。

千余公里河流断流,降水异常偏少!今年长江流域为何极端干旱

根据国内的新闻媒体报道,长江流域有大约4亿人正在遭受罕见的高温干旱疫情,而今年的旱情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很多地区的极端高温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我国的重庆地区和成都地区持续的极端高温已经长达一个月之久,即使来到了三伏天的末尾,最高温度仍然可以达到44摄氏度左右,走在重庆的街道上就如同走在蒸拿房里边一样,人身体的水分流失非常的严重,成都地区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42℃左右,最低温度可以达到31℃左右,并且持续的时间也很长,长时间的极端高温,让重庆有大约50多条河流都出现了断流,还有24座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枯,才导致了今年的旱情如此严重,如果极端高温继续持续半个月左右,重庆市的河流断流现象将会更加的严重。

很多地区的农业灌溉需要的水量巨多,加速了干旱。本身就作为极端高温环境下的农作物生长,出现了很多的危机,一些农民在进行粮食灌溉时,习惯性的把河流里边的水抽到农田里进行灌溉,但是灌溉之后由于极端高温天气过,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又会出现干枯,因此只能通过高频率的灌溉才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方面高温天气在蒸发河流里边的水,另一方面农民又把河流里边的水全部冲到农田里,造成了旱情越来越严重。

除了微观的原因,还有比较宏观的因素,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异常,国内的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国外的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极端强降雨,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这些都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如果人类不加以保护,在今后出现的旱情或者洪涝灾害会越来越严重。

江西鄱阳湖刷新历史最低水位,此次旱情为何会持续这么久?

今年的夏季,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极度干旱的状况,湖南省的累积断流合成已超过1000公里,降水异常偏少,到处都持续干旱,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长江流域极端干旱。

今年的夏季降水比往年偏少很多。

今年不知道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到处的降水都非常的少,例如江西的有效降雨的天数不超过70天,往年的这个季节都是梅雨季,阴雨绵绵,到处都是湿哒哒的,而今年却异常的干旱,降水量极其的少,而且今年的履带并不稳定在江淮停留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导致降雨偏少,而且梅雨也不典型,降雨并不明显,导致长江流域极度干旱。

东亚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导致长江流域极度干旱。

今年全国各地普遍高温温度都比往年同期增加了几度,非常的炎热,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江南江淮等地区,在这个高温的控制下,地面的温度非常的高,然后又不容易形成云的原因,太阳的辐射就比较轻而易举的到达了地面,所以高温就非常的强,而且非常的频繁,到处都是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高温天气,长江流域遭受到严重的夏伏旱,所以长江流域极度干旱。

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

今年夏天普遍高温且少雨,导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极度干旱,长江流域也是如此,我觉得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旱灾与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很干旱,但是没有及时的解决这个旱灾,也有可能是设施不足,人力不足,无法与这个旱灾抵抗,所以造成了长江流域的极度干旱。所以应该提升设施的水平,可以与旱灾抵抗,这样可以降低干旱的程度。

长江流域干旱多久能缓解

江西鄱阳湖刷新历史最低水位,此次旱情持续那么久的原因如下。

一、江西鄱阳湖刷新历史最低水位

江西鄱阳湖从堤坝上看过去,除了一条小溪之外,什么都没有,到处都是杂草,岸边的青草也都变得干枯起来。据附近的村民说,鄱阳湖每年的汛期都会上涨,到了那时,鄱阳湖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但是,今年的旱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提前。

往年鄱阳湖到了第二年的七八月份水位才会慢慢退去,但今年在端午前后水位就开始退了,然后湖床就慢慢裸露出来。

二、此次旱情持续那么久的原因

之所以鄱阳湖的旱情会持续这么久,是因为我国梅雨期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有些地方会有 空梅 现象,而七八月份的时候,由于台风无法进入内地,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相对于往年要少一些。

此外,我们还遇到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高温天气,因此,高温少雨共同造成此次的干旱。旱情的缓解,主要还是看后期是否有明显的降水过程。

但江淮和江南大部地区的降雨仍然较少,因此,这些地区的天气干旱有可能继续,仍然要坚持防旱、抗旱,抓紧时间进行人工增雨,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三、江西抗旱措施

面对我省干旱形势的不断恶化,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一线视察、考察灾情、指导抗旱工作,并多次做出指示和批示。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领导带班,加强与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灾情会商研判,切实加强灾情调度报送。

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饮水和生活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专家:做好抗大旱长旱的准备,长江全流域为何会遭遇如此严重干旱?

长江流域干旱将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至于干旱情况会持续多久,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已进入秋季,秋季又是枯雨季,长江南部地区很少会出现降雨天气,往年同样如此。但加上今年极端天气,决定了近期不会缓解

对于今年的炎热天气,我想很多的人都想说一个字,那就是烦,不仅仅是烦那么简单,他还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干旱,就拿江西地区来说,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鄱阳湖都已经进入了枯水期,而且瘦成了一道闪电,从高空往下望去,它就是一片绿绿的草地。鄱阳湖的一个河床完全裸露了出来,所有没有水的地方都长出了青草,那架势就好像是告诉人们,鄱阳湖已经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鄱阳河,或者是鄱阳溪。而且在这个正值汛期的时节,长江全流域都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对此专家也说出了一句话,那就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会出现大旱或者是长旱的情况,也希望做好心理准备来对抗干旱。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长江全流域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干旱呢?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这个话题。

之所以长江全流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干旱,那就是降水明显减少了,虽然在全国来说降水量今年都是比较夸张的,但它的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在上半年降水很多,但是步入了夏季以后,长江流域这一带降水是极为的稀少,因此重庆这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我们可以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河南,河北等地又出现了严重的降水导致道路被水淹没,人们无法出行这样的消息,其实对于重庆地区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因为当地的一个旱情已经影响了居民的用水了。从表面上看现在正值汛期,但实际上降雨的数量我们真的是很少看得到,而且已经持续的高温不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水的不断蒸发,所以也就导致了长江流域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干旱情况。

总的来说,在接下来的每一年里都有可能会有如此恶劣的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缺水以及高温的问题,或许我们根本就面对不了,因为人类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是无法生存的。或者说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可能也就今年炎热的天气比较夸张而已,但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恶劣的信号,因为很多的地区和国家他们的冰川都已经开始融化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连在北极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开始穿上了短袖,像这样的一个情况是以前从来不曾出现过的。

地球为何有大的冰川期?_专家解读为何今年干旱持续如此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