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玉米什么时候传到的中国。。是不是哥伦布?_以下中国哪个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玉米什么时候传到的中国。。是不是哥伦布?_以下中国哪个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4:51

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玉米原产美洲。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满意请采纳

玉米 传入中国的时间?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谢谢

东周时期,饮食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饮食器具、食品加工和烹饪技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多种烹调方法和烹调名家。同时调味品也增加了一些新味型的原料。那时实行一日两餐(或三餐)制与分餐制。普通民众受粮食定量的制约,艰难度日;而贵族们经常举行各种宴饮活动,并有规范的礼仪。

1、粮食在两周的饮食结构中,粮食居于主体地位。除了以前常见的粟、黍外,麦(包括大麦和小麦)、麻、菽、稻的种植日益普遍。到东周时,菽的地位有所提高,“黍稷”并提被“菽粟”并提所取代。此外,还有苽、赤豆、薏苡等。

2、蔬菜蔬菜都是由野生种经过天然淘汰和人工培育而成为栽培作物的。两周时期的蔬菜种植业已经相当发达,见于文献记载的品种有二十几种,其中属于栽培的有葵、藿、薤、葱、芸、甜瓜、瓠、葑、姜、笋、蒲、芹、莲、藕、茭白、菱、芡、菲、芋等。此外,属于野生或者可能是野生的蔬菜有莼、薇、蘩、藻、蕨、荇菜、堇、茶、芣、卷耳、芝、菖蒲等等。

3、果实两周时期可以确定为人工栽培的桃、李、枣、棘、梨、柤、栗、榛、梅、桔、柚等。此外还有桑椹、甘棠、杜、沙棠、郁、杞等等,多数是野生的。

4、肉类后世主要的家畜、家禽品种那时都已具有。其中主要的有猪、牛、羊、犬、鸡、鸭、鹅、鸽等。

5、水产伴随着捕捞工具的改进、人工养鱼的开始、近海捕鱼的开展,鱼产量上升,品种增多。仅《诗经》记载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鱼类就有18种之多。嘉鱼、鲂鱼、(鱼与)鱼、鲤鱼,在当时就成了名贵佳肴。鱼类之外,龟、鳖、蚌、蛤等水产动物也是人们很早就经常捕捞的食物。

6、野味西周至战国,田猎依然是人们补充动物食物的途径之一。那时狩猎一般在农闲进行,且与军事演习结合。据《诗经》记载,那时常见的野兽有象、虎、豹、狼、熊、罴、麋、鹿、狐、兔、兕等。还有许多野禽。春秋晚期至战国,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田猎在食物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但楚国由于气候温暖,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远远多于北方,捕猎物在饮食中依然占有较大比例。楚国的猎物有犀、兕、麋、鹿、熊、虎、豹、兔、猩猩、牦牛、大象、鸹、凫、鸧等。上述食物以素食为主,以肉食为辅。这种饮食结构无论贫富大都如此。只不过富贵之家肉食比例比一般人家高一些。早在商代,粮食消费定时定量已皆成俗。此俗到春秋战国,犹为下层社会所沿袭。直到战国末年,下层社会仍然沿袭着一日两餐的习俗,并且一般实行早饭稍多而晚饭稍少,以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制度相适应。但也有早饭晚饭粮食数量一样的。与下层社会一日两餐并行的,使中上层社会的一日三餐制。即在两餐之外,又加一夜餐。《黄帝内经·素问》载战国行一日十六时制,除有“早食”、“下(饣甫)”之外,还有“晏(饣甫)”,即夜食。大概在战国末年,一日三餐制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贵族与平民在饮食上最大的区别在于餐饮礼仪。贵族在餐桌上的礼节可谓极尽繁琐之能,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都有区别……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可以吃的东西有哪些?

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在明朝时期,也就是1400年以后。中国引种玉米的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中国明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该书的作者,为明代云南阳沐(今嵩明附近)人,生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卒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即使不计算中国医者认识使用的过程,这一记载也早于哥伦布的日记。因此,中国玉米的引进当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著名的清史学家根据众多的方志资料统计,在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全国已有直隶、盛京、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20个省区种植玉米了。

扩展资料:

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但由于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

玉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含热量高于面粉、大米及高粱,但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较低地区,玉米是重要的食粮。在城市及较发达地区,玉米是调剂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制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随之产生,并可进一步制成面条、面包、饼干等。玉米还可加工成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酱油、白酒等,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农民日报数字版——玉米传入中国的历史

哪些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外来农产品

花生,玉米,西瓜,小麦,土豆,红薯,辣椒啥的一概吃不到还没有传入中国呢。那时候可以吃的东西我能想到的有水稻,小米,白菜,韭菜,桃,还有什么牛,羊,猪,狗(那时候人不把狗当宠物的,只是家畜的一种)等等。

引进的农产品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明清时期引进的农产品:马铃薯

原产于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为印第安人驯化。

1650年左右传入中国,亦称洋芋、土豆、山药蛋等。由于耐寒、耐旱的特点,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明清时期引进的农产品:花生

原产美洲巴西,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明清时期在我国广泛种植,亦称落花生、长生果等,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明清时期引进的农产品:向日葵

原产北美,亦称迎阳花、葵花等,在中国最早种植见于1621年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

1688年,清朝陈淏子的《花镜》始称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可作为一种休闲食品。

明清时期引进的农产品:玉米

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明代传入我国。

16世纪70年代,玉米是从中亚沿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的。

19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不仅继续向山区,而且也向平原地区扩展了,出现了“遍山漫谷皆苞谷”的景象。

明清时期引进的农产品:甘薯

原产南美洲,主要用作蔬菜、粮食。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福建从吕宋引种甘薯的同时,广东也从越南引进这一作物,东莞人陈益于万历十年从越南把薯种带回到东莞。甘薯引进后,首先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17世纪初,甘薯由福建引种到了长江流域。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省都已有甘薯栽培,出现了“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局面。

玉米什么时候传到的中国。。是不是哥伦布?_以下中国哪个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