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为什么全球变暖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变甚至变冷_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

为什么全球变暖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变甚至变冷_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4 16:45:01

全球变暖是世界各地的平均气温的上升,它是一个统计结果。全球变暖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变甚至变冷的情况,如同我国现在的居民收入总体上升,但也有收入减少的个体。至于为什么变冷,可以这样设想去理解:全球变暖意味着地球的总体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由于高地纬度受热不均,引起大气环流,其作用是调节地球各地的热量差异。就北半球来说,暖空气总趋势是从高空北上,冷空气从地面南下,而长江中下游正好处在冷空气南下的当口。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中,它成为冷空气的出气口。

全球变暖意思是不是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热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会变热,另一些地方、另一些时候却是变冷。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欧洲冬天越来越冷

11月底,欧洲各国遭受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为什么欧洲的冬天越来越冷呢?

欧洲今年冬天特别冷

在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降雪厚度最高达20厘米,机场被迫关闭。机场发言人托尔斯滕·希尔曼对记者说:“在这个机场工作了11年,我想不起过去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法国,大雪造成部分公路堵塞,某些地段拥堵车流达到约50公里长。严寒使3名法国人冻死街头,目前政府已宣布进入2级警备状态。英国有关部门也发出警告,要人们做好准备,“迎接数十年来最冷的冬天”。

实际上,寒冷天气已经成为欧洲人的“家常便饭”。今年3月,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的气温都比常年同期下降5度以上。

天气寒冷事出有因

德国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斯坦芬·拉姆斯道夫教授告诉记者,欧洲城市的冬季气温能普遍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9摄氏度—18摄氏度,这要归功于北大西洋暖流。而欧洲冬天越来越冷,也是由于大西洋洋流循环出了问题。

右侧的是大西洋洋流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中大西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环流中会分出一支洋流向北运动,当这个支流运动到挪威附近海域后,其温暖的海水已冷却下来,由于温度太低,这股海流开始下沉,然后向南回流,回到赤道以南的地区后又被加热,进而推动温暖的洋流再向高纬度的北方流动,所以这股洋流会源源不断地把热量带到北大西洋地区,使得中、西欧地区有着温和的气候条件。

可如今,科学家发现给欧洲冬季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洋流流速正在减慢。

11月30日,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家哈里·布莱登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巴哈马群岛和加那利群岛间沿北纬25度进行取样调查,检测水的盐分和密度。并把检测数据与1957年、1981年、1992年和1998年的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1957年来,深海的冷水回流速度显著地下降了,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下降速度更快,如今,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

全球变暖是罪魁祸首

大西洋洋流速度减慢意味着北大西洋和附近大陆块的温度下降。这就是欧洲冬季越来越冷的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呢?

据英国气象办公室哈德利中心的科学家说,大西洋洋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效应让流向大西洋的淡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而水的下沉速度与含盐量和密度有关,盐分多密度大,水的下沉速度就快。淡水比含有盐分的海水要轻而且密度也低,即使是冷水也不会沉得太深,所以在北大西洋中融化的冰水下沉速度急剧下降,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从大西洋环流中分出的那股洋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

欧洲冬季会不会冷下去

据古代的气象记录显示,由于洋流速度减慢或者停止,北方的空气温度曾出现过在几十年里下降10度的现象,而过去的冰河期就是由于大西洋的环流系统不再运作而导致气候发生突然而急剧的变化。包括哈里·布莱登在内的科学家预测,如果洋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英国冬天的温度将在未来10年里下降2度,而如果洋流完全停止的话,在未来20年里,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6度甚至10度,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会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有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在接近太阳温度上升周期的结束阶段,全球变暖最终会使地球进入下一个寒冷期。可以预料,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欧洲的气温将会进一步下降,迎来严寒的冬季,温暖的西北欧地区的温度将会像现在的西伯利亚一样寒冷,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这一现象表明,“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温室效应

金星表面的温度最高达447℃。为什么会这样热?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金星上的温室效应强得令人瞠目结舌,原因在于金星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且大气97%以上是“保温气体”---二氧化碳;同时,金星大气中还有一层厚达20~30千米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二氧化碳和浓云只许太阳光通过,却不让热量透过云层散发到宇宙空间。被封闭起来的太阳辐射使金星表面变得越来越热。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至485℃,且基本上没有地区、季节、昼夜的差别。它还造成金星上的气压很高,约为地球的90倍。

世界上都说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还是那么冷?

不是,是指平均温度升高,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且二氧化碳的生存周期能达到40~50年,按照人类现在的排放速度只能再排放50年,同时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像你们家的塑料大棚一样,原理是: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包括地面和海面),本来是有一部分要反射回去的,可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吸收很大一部分,这样地球的热循环就会失衡,就会是地球越来越热。而且还会破坏海洋循环,那么整个地球的气候循环都会改变,有的地方会很热,有的地方有可能很冷,气候不稳定,极端天气会增多。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到你

有记录称地球度过最温暖的十年,以后冬天会不会越来越暖和了?

一般来说,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会受到地球西风带的控制,并将其圈在靠近北极的地区。虽然它经常向低纬度推进,但吸风带的控制性很强,所以大多数冷空气会像羊圈一样被限制在北极地区。然而,全球变暖增加了北极地区的温度,特别是北大西洋的暖流增强了北极地区的升温效果,导致西风带“围栏”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牢固,极地地区的高压冷空气更容易突破,西风带向南吹。

同时,全球变暖引起的拉尼娜现象。低纬度地区的海水变冷,尤其是太平洋中东部,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低温海水。这样,地球北半球高低纬度的温度梯度降低,原有气候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团不受限制,因此在高压差下,它将以寒潮的形式迅速向低纬度推进。因此,事实上,全球变暖并不会导致地球上的冬天变暖。例如,在北半球,全球变暖使冬天更冷。

今年特别冷,主要是拉尼娜(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反厄尔尼诺(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果在中国遇到拉尼娜,就会出现极端恶劣的气候。比如干旱、高温、飓风、暴雨、极寒、冰雹等。就像2016年一样,中国很多地方的气候异常相似。大多数情况下,拉尼娜反厄尔尼诺影响气候,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其中今年就是其中之一。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夏季气候非常炎热,有时干旱少雨,有时暴风雨洪水的自然现象。冬天变成了寒潮,冷空气非常活跃和强劲。寒潮和冷空气路径将导致中国大规模降温、低温、雪、冰冻、霜冻、冰雹、雨天,非常明显。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大气进入地球表面,地表加热后释放长波辐射热,被二氧化碳物质吸收,使大气层变暖的效应。如果上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增加,地球表面和上空大气下部的温度就会升高,从而使地球表面变暖。因此,保护大气层,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排放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以后的每一年会越来越暖吗?

科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对地球的研究,以及对地球温度的研究,所以在2014年的一项报告中显示地球也会最终迎来最温暖的十年。而时间是2014年到2023年。那么有很多小伙伴就在问,以后的冬天会不会越来越暖和了呢?

什么原因造成了地球要度过150年来最温暖的十年?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发现,地球温度变高是由陆地以及海洋还有冰川以及大气的变化导致的。这些指标每一年都会发生不同的改变。而且从2019年到2023年也会成为169年来最高温度的5年。有些地区有可能会遇到热浪或者是洪水等自然灾害。

冬天不会变得越来越暖和。虽然说全球气温变暖,导致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但是,这也导致赤道附近的温暖热能无法传送到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只会随冷空气南下,从而导致我国的很多地方冬天会出现低温严寒等恶劣天气。所以说,全球地温变暖不会让冬天消失,只会让冬天的气温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多变。

全球温度过高,冬天依旧存在。有科学家表示全球的温度在不断升高,也会导致很多国家一年四季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有些国家会失去春天和秋天,直接过上了夏天和冬天的日子。但具体要发生怎样的季节变化,科学家没有给出定论,只是给出了方向。

所以说即使是地球要度过最温暖的十年以后的冬天也不会越来越暖和,以后的冬天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也许今天零上10度,明天就零下10度也说不定。

为什么年年说“全球变暖”,但是冬天还是一年比一年的冷啊?

随着全球变暖,以后的每一年会越来越暖吗?

一、全球变暖是什么现象

全球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在人类的生产过程当中,由于使用一些燃料,或者是在砍伐森林树木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些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就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一般被称之为温室气体,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这样就会让一些冰川和冻土消融,最终导致整个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会让大自然当中的生态系统得到很大的破坏,最终将威胁到我们人类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在对我们人类最大的影响当中,雾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空气流动变慢,雾霾根本就没有办法消散。

二、随着全球变暖,以后的每一年会越来越暖吗

有人说,全球变暖会让地球的温度上升,所以以后的每一年就会越来越暖和,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一些偏差的,因为全球变暖是会导致很多地方出现高温的情况,但是还会出现一些极端低温的情况,所以全球变暖的结果就是会出现一些极端天气,而不是天气一味的变暖,但是作为现在的情况来看,全球的温度的确有所上升,而且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安全。

三、怎么样才能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

想要减轻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不仅要求我们人类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减少砍伐森林树木,让森林能够为我们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还要减少燃料的使用,尽可能的去使用清洁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然就会降低很多,其次,大家可以在平时尽可能的少使用电器,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尽量少开空调,环保出行,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我们自己做起,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有效地减轻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应该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今年冬天的冷意,其中北京今年最低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19.6摄氏度,号称近50年来最冷。

那么问题来了, 明明我们常说全球变暖,那为什么今年的冬天格外地冷呢?

寒冬

尽管我们常常说全球正面临着全球变暖,但要知道的是,地球上的温度并不是稳定的,而是会发生波动。局部地区的小范围温度波动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08年冬天也比普通年份要格外地冷。

据介绍,今年形成寒冬的主要原因是拉尼娜事件的形成。拉尼娜又被称为小女孩,它和厄尔尼诺一样,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的一种现象。如果靠近澳大利亚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太平洋东部的水温高,就会形成拉尼娜现象,反之则会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根据气象局报道,自去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就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在秋季会继续维持,在冬季时会达到高峰,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而在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下,进入到我国的寒潮以及冷空气将会增多,气温也会比同期要偏低,因此今年冬天才会如此之冷。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国第一次遭受拉尼娜现象,在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事件中,就有拉尼娜的推波助澜。

拉尼娜现象

经常听天气预报的人会知道,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经常会从“西伯利亚”发货,但其实西伯利亚并不生产冷空气,它们只是冷空气的搬运工。冷空气的发源地主要有3个:新地岛以东洋面,新地岛以西洋面,冰岛以南洋面。这些地方在冬季时接收到的太阳照射时间短,冷空气会不断聚集,形成高压区。

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这些冷空气就会南下,但95%的冷空气都会先到达西伯利亚地区,并在当地继续发育。

在极地涡旋、西伯利亚高压以及阻塞高压的共同配合之下,这些冷空气会越积越多,等到发育壮大之后,遇到合适的机会就会向南方地区倾斜,形成冷空气以及寒潮。

在前段时间,就有两波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过境,使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经历了“速冻式降温”。

在没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冷空气和寒潮也会形成,但是在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冷空气和寒潮将会更一步影响我国。

这是因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会使得菲律宾以东和我国南海地区形成低压区,我们知道,高气压的空气会流向低气压区,由于拉尼娜现象导致我国南海等地区气压变低,使得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压冷空气更容易南下。

还有,拉尼娜现象还会使得冷空气更倾向于在我国南下,所以每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冬季气温都会降低。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天气是一个系统,并不是只受一方面的影响。

在我国冬季时,气温的高低还取决于高纬度地区的大气洋流变化,海冰的变化以及积雪的变化。除此之外,全球变暖也会抵消一部分拉尼娜带来的降温。也就是说,天气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它们的叠加作用。

为什么全球变暖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变甚至变冷_全球变暖是不是意味着冬天会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