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_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_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2:57

1964年10月16日。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结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资料,中国在到80年代初为止的整个核计划上 (第一代核武器的发展研制与工业体系建设),投资相当于一个宝钢规模的钢铁厂,据此估计是300亿人民币。

核能价值

作为武器的原子弹和氢弹终究是要被消灭的。但是作为放出巨大能量的核爆炸,却在和平建设中有着吸引人的应用前景。由于核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所以它能使许多用其它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核爆炸可以用来开山、辟路、挖掘运河、建造人工港口等。

例如,有一个方案,只需四次核爆炸就可开凿一个能停泊万吨巨轮的海港。首先,进行一次百万吨TNT当量级的核爆炸,就可炸出一个直径300多米、深30多米的大坑。

然后进行三次规模较小的核爆炸,开出一条运河来把大坑和深海连接起来(这样的爆炸当然应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只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当海潮把产生的少许放射性物质冲走后,这个海港就可安全使用了。

又如,许多地区有大量石油沥青沙层和油页岩,靠钻井并不能开采这种石油,但是核爆炸的高温高压能迫使这种石油流动,因而可以把它开采出来。据称,单把美国西部一个区域内的油页岩中的石油取出来,就可供全世界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至于利用地下核爆炸的高温高压,将石墨变成金刚石,利用地下核爆炸的强大中子流生产超铀元素,则已开始实践了。

核爆炸还可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良田。很多干旱的沙漠地带其实也有一些雨水,但是这些雨水多半从地面流进地下河流、流入海中,剩下的一点则很快蒸发淖了,因此地面上没有一点水分,沙漠成了不毛之地。核爆炸可以造成巨大的积水层—“地下水库”。

雨季时,雨水储在积水层中,然后慢慢地透过多孔的泥土湿润地表,使之适合于植物的生长。

和平利用核爆炸的前景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历史将雄辩地证明:人民将彻底埋葬超级大国的原子弹;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劳动成果,必将完全用来造福于人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百度百科-原子弹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爆炸是哪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发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55年,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

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

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展资料:

原子弹爆炸试验数据的采集,科学院也做了很多工作。那个试验主要是在空旷无人的地方进行,可以试验它的破坏力,针对各种建筑物、各种生物,包括铁笼子里面的猴子、兔子等等。

因为原子弹有放射性,看它们受放射性的危害程度有多大。中国科学院有好多所,都派人到基地参加试验了。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百度百科—原子弹

百度百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在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他们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果断做出了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10月。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核武器试验基地爆炸成功。原子弹试爆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随后,制定的中国两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都把发展核科技、核工业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依靠全国的支援,各部门、各地方、各部队大力协同。

执行自力更生,过技术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指战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成功地爆炸了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中国政府就此发表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成功的意义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定量供应,副食品短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1964年,随着一朵蘑菇云的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当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国际社会震惊了,它极大地刺激了一些所谓强国的自尊,甚至想要摧毁我们的核武研发基地。

当然,也有善意的祝福,比如法国总统这样说:“中国人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改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是值得钦佩的。”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语言引领下,强国们才不得不接受了中国站起来了的事实。

原子弹发展趋势

由于核武器投射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自60年代以来,核武器的发展,首先是核战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减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威力与重量的比值)有了显著提高。例如,美国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重量约4.5吨,威力约2万吨。

70年代后期,装备部队的“三叉戟”Ⅰ潜地导弹,总重量约1.32吨,共8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10万吨,其比威力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相比,提高135倍左右。威力更大的热核武器,比威力提高的幅度还更大些。这一方面的发展或许已接近客观实际所容许的极限。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阿拉莫果尔多试验场成功爆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标志着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武器时代。

随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二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天皇作出了投降决定。虽然原子弹的威力使二战得以提前结束,但它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呼吁:人类今后不应再使用这类武器。

原子弹的相关知识:

1、原子弹的原理:

原子弹是一种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的武器。当一个原子核分裂时,它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在瞬间摧毁相当大的区域。原子弹通常是由钚或铀等重元素制成的,这些元素可以通过中子撞击引发链式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2、原子弹的危害:

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爆炸产生的能量可以瞬间摧毁建筑物和设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光热辐射可以烧伤人体皮肤和眼睛,甚至导致失明。冲击波可以破坏建筑物和人体器官,造成内伤和死亡。放射性物质可以长时间影响环境和生物,造成长期危害。

3、原子弹的防护:

由于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员和环境。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建造地下掩体、使用防护服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疏散和隐蔽措施等。在核爆炸发生时,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_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