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的资格,为什么他们考上了却不就读呢?_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怎么回事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的资格,为什么他们考上了却不就读呢?_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怎么回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7:01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的资格,为什么他们考上了却不就读呢? 这个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吐槽,很多网友觉得他们这样的行为就是浪费教学资源,为什么网友们的吐槽声音会这么严重呢?很多网友觉得他们考上了,却放弃了入学资格,意味着有32名学生没有获得入学资格,如果他们早就做好了不打算入学的时候,就不应该去参加报名,这样影响到了其他人的人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也是表示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研究生现在这么难考的情况下,他们考上了反而却不去办理入学,这样的行为确实是非常恶劣的,因为很多人经过一年的奋斗,甚至有的人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奋斗,可能因为他们这样的行为导致30多个人不能够入学等于,他们占据了别人的名额,但是又放弃了资格,所以引起的公愤声音是比较大的。

因此我们网友呼吁相关部门一定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整治,不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会导致更多的人不能够上学,对于别人的人生来说,确实是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的,希望我们的相关部门一定要给予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和针对方案,并安排新一轮的补录工作,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希望我们这样的现象以后不再发生,因为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是非常不好的,如果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这样的打算,从一开始就不要去踏入这个门槛,希望通过这个新闻能够引起更多的考生的注意,如果自己确实是没有打算读研的想法就不要去考试,不要去影响别人的人生,不要去占据别人的名额。

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录而不读”并不代表其不负责任。由于考研只能报考一所学校(专业),学生做出这一选择有多方面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行为确实带来了招生指标被浪费的问题。

建议,应该是在尊重学生选择权基础上,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

多所高校近年出现类似情况

2022年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发布了《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中写明,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请假,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

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公示时间为2022年9月19日至23日。

名单显示,32名2022级研究生新生因故无法按期入学,其中包括内地硕士研究生15人,内地博士研究生7人,还有港澳台地区研究生4人,外国留学研究生6人。

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考上却不读,是不是资源浪费?

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是怎么回事

中国政法大学对外公布了关于该校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公示内容显示,这32名研究生都是在开学期间没有办法正常入学报到的,在这32个人里面,有15个人是内地的硕士研究生,还有七个人是内地的博士研究生,除此之外,还有四名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生,以及六名从国外来我们中国留学的研究生,对于这32名学生,为什么没有来学校报到?学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太清楚,大家都说这些人这么轻易的放弃入学资格,实在是太可惜了。

二、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入学资格

虽然我们大家并不知道这些然为什么要放弃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但是很显然,他们既然能够放弃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就说明他们本人可能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因为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的话,有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准时到校报到,都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或者是已经出国留学了,这两个原因基本上是这些学生们放弃研究生资格的主要原因。

三、这件事对他们有哪些影响

这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虽然对他们本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却扰乱了整个国内高校的招生秩序,这些人占领了名额,但是却没有到校报到,这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一种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很多想去学校读研究生的学生,由于名次的问题没有被录取,但是这些人被录取之后,却又轻而易举的放弃,这着实让很多学生们觉得非常的不公平,所以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对这种现象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理,让受教育的机会变得更公正,公平一些,也让教育资源不要再得到浪费。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不想读为何还要考?

中国政法大学有32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资格,明明考上了却选择弃读,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计划。比如说学校今年计划招收500名研究生,但却有20人没有报到,在资源分配的时候就会出现剩余。再比如有一些学生的复试成绩只是比前一位少了零点几分,但却被刷掉了,如今录取的学生却不就读,也会让他们没有办法被补录进去。

选择不报道的原因是非常多的,比如说认为自己有了更好的前途,不需要再去读研究生。也有一些人本来报考的是全日制的研究生,这个时候学费就比较的低,并且更加适合自己以后的发展。由于成绩不达标,所以就只能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学费很高,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问题。这些人就极有可能重新复习一年,然后再去考研究生,并不会去报道。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考虑,但却没有为学校考虑。这个时候就可以设置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说不报道的学生下一年不能报考该学校了。

每年的招生名额是一致的,很多人都对这个名额特别的渴求,但你在得手之后却选择了丢弃,也会让那些落选的人很无赖。虽然说不报道是自己的一个权利,但是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学校肯定会进行一定的措施,比如说在面试的时候设置更加严格的要求,或者录取之后就不能不报道,这也会让学生的可选择空间变得比较的小。所以如果真的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可以提前就不接受学校的拟录取。

高校的每年的研究生名额是一定的,每个老师的学生人数也是与之相符合的。

32人考上知名高校研究生却不读,背后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不想读,为什么还要考呢?本身每个人考研目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可能是因为跟他们报考的专业有关,报考专业比较冷门,没有是没有任何的优势,或许是对老师和学校也不太满意。还有就是讨厌,只是他最后的一个救命稻草而已,除了找好工作或者出国留学考研只是作为他的一种选择而已。但是从考研的角度来看的话无疑是浪费了考研的名额,消耗了物力财力,还有人力。我们都知道每年考研的竞争压力和备考难度是非常大的,但凡有很多选择的同学也不会轻易的考研。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是用平常心对待。而且对于面试的导师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足够的经验,让以后进入学校的学子。对他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虽然说考研是导师和考研人的双向选择,录取了,但是没有及时的报道浪费了高校的招生名额和招生秩序。我相信以后的高校都会引以为戒,重新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以便影响研究生的正常招生秩序和培养研究生的真正的科研人才。不管怎样学校在制定相应招生规则时候,应该积极的考虑到学生的双向选择和尊重学生的选择。考研人也应该本着诚信去应考,去求学。真正的做一个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高科技人才。在当下考研越演越烈的环境下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目标都值得去追求。无论如何选择,都要用心的去对待。不论是考公或者是留学,那么这种选择一定给你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精彩。如果确实是想放弃入学研究生资格那么也要尊重学校的招生要求,及时和学校进行报备,让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到他人给到别人一个机会。只有这样自己和招生学校都会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更加美好。

这些学生辛辛苦苦准备考研,最终能够有机会实现梦想,一举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可是最终他们却选择放弃了,背后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

一、学生何以放弃继续就读的机会?

从网上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学生之所以放弃了入学继续读研的机会,有部分原因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想因为读研而错过好的就业机会;有的则是因为考虑到出国留学,所以放弃了国内就读的打算;还有的则是因为当初第一选择的专业没有机会继续研读,反而被调剂到了其他专业,最终因为不满意而放弃入学。

二、学生不继续求学反映了什么问题?

其实很多人对于读书还是很热衷的,可是待我们有机会碰到好的工作单位时,大概我们也会放弃读书的机会吧。毕竟每个人活着的第一要素是拥有好的生存条件。而当我们可以去理想的单位上班时,那么求学就变得不再那么迫切了。故而,学生们在就业与工作的选择中,最后放弃了求学而选择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希望这部分学生能够在就业的过程中保持学习的劲头,不要让未来的人生道路被工作给局限了。

三、求学与工作,究竟选哪个更好?

针对这么多学生放弃这么好的求学机会,本人也对上学与工作这两个人生选项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读书意味着要负担很大的学费,如若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的话,那肯定会优先考虑找工作,此时读书不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而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既然能够有机会再学校多研读几年理论知识,那就要好好地把握住机会。因为工作总会有的,但是入学的机会却并不会时时有。这样的选择让人明白了,每个人处在自己不同的境地,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和做出不一样的取舍。

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的资格,为什么他们考上了却不就读呢?_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