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福建舰是混合动力航母吗_为什么福建舰没有选择核动力?

福建舰是混合动力航母吗_为什么福建舰没有选择核动力?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6:40

福建舰可能是混合动力航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18,简称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2022年6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现代航空母舰,按排水量可分为大型(6万吨以上)、中型(3-6万吨)和小型(3万吨以下)航空母舰,按动力装置可分为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空母舰,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攻击、反潜和多用途航空母舰等,航空母舰主要用于攻击水面舰艇和潜艇,打击陆上目标、沿海基地和港口设施,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支援登陆作战等。

航空母舰的总体设计

航空母舰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有宽敞的飞行甲板。它主要供舰载机进行起飞、降落、停放及进行保养、加油、挂弹等勤务保障。飞行甲板一般长180-340米,宽21-77米,外形有矩形和萎形,划分有起飞区、降落区和待飞区,降落区普遍采用斜角甲板,与舰中心线成斜8°-12°夹角,可保证多架舰载机同时起飞和降落互不影响,以提高安全性。

甲板上设有舰载机升降机、起飞弹射器、降落拦阻装置和助降装置等。岛形上层建筑设在飞行甲板中段的右舷。甲板下设有大型机库和油料、弹药贮存舱室,以及供舰载机维修、保养、加油、充气、供氧、牵引、系留、冲洗、起重和灭火的设施和设备,还设有为舰载机服务的通信、导航、探测、引导和指挥控制等系统和舱室。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 6 月 17 日正式下水,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美国注重性价比,补给舰自身就带有所需的燃料资源,自持力强,用不着核动力; 第二,核动力是为了提高舰艇的自持力,即保证长时间的航行需要。且河东路装置的应用还需要其他装置来辅助,这就导致了核动力舰艇排水量的大大增加。 第三,核动力装置价格昂贵,且补给舰一般是配套给航母战斗群或两栖攻击舰、登陆舰,整个战斗群本身的价值包括维护费用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没必要去再为补给舰添置核动力,这已经足够了。 第一次回答,若有错落之处,请指出,多多包涵,望能采纳,谢谢!

福建舰动力是蒸汽还是燃气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人称003)下水,又是一艘承载着无数前人壮志与今人心血的伟大造物。

当然,它绝不只是“又一艘航母”这么简单。这艘巨舰在多方面都是值得铭记的:它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军舰、中国建造过的最大的军舰、我国第一艘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除美国外全世界最大的航母、首型采用电磁弹射的常规动力航母、第二型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也是首艘从论证设计到建造都完全由亚洲人自主完成的航空母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母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

鉴于003建造过程中不断有图流出来,外观所能展现的信息基本已经被看得差不多了。总体上说,003航母继承了我军装备的一贯风格:小步快跑、稳中求进,即在继承、改进的基础上添加部分先进的子系统,以求在保持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发展性。以下对福建舰的架构、技术等展开一些分析,希望能让大家对这艘航母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或公开论文,不存在涉密问题

总架构

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2部升降机、3部(电磁)弹射器构型、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运作方式,而之前我国的辽宁、山东舰则没有弹射器,为滑跃起飞/拦阻降落方式。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毫无疑问的踏入了超级航母的门槛,主尺度、具体排水量官宣为准(不清楚线形,自己测不仅不准还容易五十万)。

相对于滑跃方式,弹射器可以空出更多的甲板空间放置飞机(因为前面平了)、给舰载机更高的初速度,也对飞机发动机更加友好。弹射分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两种,电磁弹射更加先进,现在只有中美掌握电磁弹射器技术。

其实这些作为比较简单的部分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在福建舰的建造过程中网络上围绕架构问题爆发了比较激烈的冲突,部分朋友坚定的认为它会采用类似美国航母的核动力3升降机4弹射器构型,还是得稍微花点篇幅澄清一下。

一点点辟谣

充分理解大家希望中国更加强大的心情,但核动力并不是常规动力的“下一代”(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更不是因为美国用这个所以就先进,核动力和常规动力并不是取代关系,二者是两种并行的动力模式,各有优缺点而已,不要因为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就气馁乃至隔空攻击设计人员(真有这样的,懒得说是谁)。

首先设计人员看不见,其次各国相关人士都做过比你充分很多很多倍的论证,常规动力航母不是不能出远海,核动力航母也不能无限航行……我们会有核动力航母,但不是现在,现在海军要的就是福建舰。

看图,常规动力航母就算28节飙4800海里也能有足够油量立马开打(PS:从三亚到亚丁湾一带一路总共是4300海里,现阶段再往远了中国舰队还能去哪打,难不成怼到美欧门口?),更远航程时核动力有一定优势但是也没法全球狂飙,因为护航舰撑不住,大清早亡了,现在这年头哪有全核舰队啊。

升降机也是,美国超级航母大都采用4升降机(左舷1右舷3)或3升降机(最新的福特级因为加的设备太多了砍了一个升降机减重,左舷1右舷2),而福建舰是2个升降机,分列舰岛前后,大致对应美国的2、3号升降机。于是有大神就说了,你这有问题啊,升降机都在右舷,但是有个弹射器在左舷,舰载机横穿甲板影响出动效率啊,要有左舷升降机(4号)飞机不就能直接拖到左舷弹射器了么,003纯纯的辣鸡!

这就想当然了,美国人自己都没有这么用的。以下是尼米兹级1997年某次高强度运作演习中的升降机使用次数统计,4天975架次的高出动率(并且这玩意被我国论文引用过)。

没错,4号升降机(左舷)的使用频次恰恰是最低的……并且由于美国航母弹药升降机(甲板上另外的小型升降机,专门用于运送弹药)不直通到甲板,飞机升降机也承担运送弹药的职能,所以真正运飞机的次数是少之又少,左舷起飞的飞机就是横穿甲板运过去的……而中国在左侧弹射器后面就有一个弹药升降机,总体效率不会差太多。

弹射器方面,福建舰的弹射器相比于美国航母少了一条,于是又成了受攻击的点。是的这确实会对舰载机出动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这也都是论证过的,再增加一部弹射器对出动率的提升效果远不如从2部加到3部那么显著:

福建舰是我国的第一艘弹射型航母,还是和福特级一样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弹射器本身还没玩明白呢搁那争这点出动率我只能说意义不大好吧。

江湖传说:福建舰本来计划用蒸汽弹射器(早在198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轻型航母来到中国拆解时就带着蒸汽弹射器和拦阻索,于是我们掌握了蒸汽弹射器和拦阻索相关技术)的,但是马院士拎着他的电弹方案以巨大的优势说服了领导,于是决定立刻换成电磁的,但是电磁的弹射装置比蒸汽的长,弹射器后端的偏流板怼到了升降机边上,会影响飞机进出。

弹射器增长这个事应该是真的,拿来做对比试验的两条弹射器还在那摆着呢。

然而美国小鹰号航母和我们福建舰是一样的布局,几十年来也没听说有人对着前升降机骂娘,从左侧进出就行了。飞机高频起飞的时候其实很少运作升降机,不如说升降机就很少运作。

至于所谓“常规动力电不够,用不了电磁弹射”就属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奇怪言论了,首先常规动力航母推进功率并不比核动力航母小(常规动力的小鹰级的推进功率高于核动力的尼米兹级),其次大部分航母的推进功率和发电功率没关系(傻白是整合了的,我们这艘还不好说),再次,电弹的难点根本就不在耗能上……反思,要反思!!!

总之,福建舰也许做不到美式超级航母那么极致的出动率,但是该有的也不差啥了。它的亮点比这些要耀眼得多。

中国有核潜艇,为什么航母却用常规动力不用核动力呢?

福建舰动力是蒸汽。

福建舰舾装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其舰载机搭载能力。为此,福建舰进行了多项改造,如加强起降甲板、增加电梯数量以及改进电磁弹射技术等。同时,在研制新型舰载机的过程中,我国也对福建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以适应新型舰载机的搭载需求。

除了舰载机搭载能力的提高,福建舰还加强了防空和反潜能力。据报道,福建舰安装了多套反导系统,这种导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之一,可有效保护舰艇免受空中威胁。

同时,福建舰还配备了多种反潜武器系统,如声呐、水下无人机等,可以有效掌握周边海域的情况,保障航母编队的安全。

福建舰下水重大意义

福建舰是西方国家与社会以外的一艘高科技新技术航空母舰,而不是一艘简单的复制品,也不是依赖西方国家与社会制造的高科技新技术的航空母舰。福建舰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同时搭载无人机,隐形舰载机等等新技术武器。

面对中国高科技新技术航空母舰,西方国家与社会表现出的还是傲慢与酸涩。中国高科技新技术航空母舰,是中国人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并且,集成了许多的新技术,也融入中国军事作战理念,也拥有中国特色的设计。

中国福建舰航母不是一艘简简单单的航母,也不是他的作战能力有多强大。最主要的是,福建舰航母的出现,将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地位,同时,也对美国太平洋霸权构成直接的冲击。

为什么没有核动力货轮?

这是因为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同航母核反应堆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也可以通用,将核潜艇移植到航母上,但效果一般会很差。

法国“夏尔·戴高乐”号就是例子。该航母使用两座K-15压水式反应堆,也就是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搭载的CA-S48型压水堆的放大型号。

因为核潜艇受到潜航的限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体积,以避免增加暴露的可能。

出于这个目的,核潜艇的反应堆一定要小。

但航母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反应堆可以建造的大一些。

所以,4万多吨的戴高乐号只装了两台K-15,总马力7万6千匹,轴马力只有30兆瓦。

而如果在美国,这种马力多是使用在1万多吨的军舰。

由于动力有限,戴高乐号航母最高航速仅有27节。

在航母要尽量提高速度的今天,戴高乐航母存在设计上的缺陷。

自然,航母可以多装几个核潜艇反应堆,提高动力,但结构会变得非常复杂。

早期美国也有航母这样设计,一次大修往往要持续数年时间,不能符合实战需要。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核潜艇的反应堆,类似于摩托车发动机,而核动力航母反应堆,就是跑车发动机。

摩托车发动机受到车体的限制,不能造的很大,受到很多的限制,马力也无法很大。

而跑车发动机可以大得多,动力也轻松超过摩托车。

如果硬要将多台摩托车发动机装上跑车,当然也是可以的,却不伦不类,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航母核反应堆还是要重新设计,这个不能因陋就简,不然后患无求。

2018年,中广核集团下属的研究院已经开始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的招标和建造工作,据消息人士透露该船有可能超越满载排水量2万3千吨、全长134米的俄罗斯“北极号”,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

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有了专业大型船只核反应堆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不需要核潜艇移植了。

与常规动力相比,核动力船舶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造价昂贵,主要是反应堆的成本,建造一艘核动力运输船的成本是同等类型的常规动力货轮的几倍;二,运营成本高,核动力船舶运营所需的人员数量和素质都要比常规动力船舶高得多,除普通船员外,每艘核动力运输船还需要一支操作和维护核反应堆的高技术人员,同时在核环境下船员的工资也要高于常规动力船舶。另外,核动力船舶的设施保障也比常规动力船舶严格得多,这些都会提高核动力运输船全寿命成本;三,船体结构不适合做为运输船,核动力船舶需要在船身中部安装体积巨大的核反应堆,会将船身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无法形成常规动力运输船那样通透的货仓,同时核动力船舶动力系统的重量也远大于常规动力舰舶,这严重影响了核动力船舶的运载能力,以美国核动力商船“萨凡纳”号为例,满载排水量22000吨,最大载重只有9500吨,而与其相近的常规动力货轮大载重可达20000吨(“萨凡纳”号为客货两用船,除载货物外,还可载客60人)。

福建舰是混合动力航母吗_为什么福建舰没有选择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