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吗_多地政策频出 学区房降温了吗

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吗_多地政策频出 学区房降温了吗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8:53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的教育自然是大事,因为不少家长对学区房格外关注,所以很多开发商会打着“楼盘名校”的幌子来吸引大家购房,关于学区房的整治一直在进行。有消息传出,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这是怎么回事,2021年学区房迎来新政策具体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吗

根据2015年教育部提出的学区房“划片区”、学位限制等制度;近年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实施划片区制度,给过热的学区房降降温。

比如上海的多校划片区政策实施后,有的房价从400万降到了300万甩卖,也有的房子从400万一夜升到了500万。

根据某官媒发文,多校划片区将成为今后学区房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可以给天价学区房降温,符合住房不炒,当这个政策全面实施后,或许就到了学区房消失的时候。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促进了教育均衡化,避免没钱的人由于买不起学区房而导致子女上不了好学校。

2021年学区房迎来新政策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一则文件,对小学、初中的招生方式有了新要求:

“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多校划片

为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户口在这个区域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入学时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中的其中一所报名。

如果该所学校报名人数没有超过其计划招生数,则照单全收;如果超过计划招生数,则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分配名额,未被摇中的学生将被就近安排到区域内其他还有招生计划的学校。

我国24个大城市在2015年全面启动小学、初中“划片入学”,这就包括“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但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单校划片”为主。

而“单校划片”对于遏制“择校”的效果并不显著,“想上好学校,就在那个学区买房”,名校效应让学区房价格疯涨。

此次“多校划片”的举措,旨在进一步为“学区房”降温。那么,“多校划片”是否就意味着学区房不管用了 学区房现在到底还要不要买呢

实际上,教育部此次出台的文件,是规定了招生的“大方向”,究竟何时落地,还要看各地招生政策的规定。所以,家长们要持续关注当地的招生政策。

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吗,2021年学区房迎来新政策相关内容,就带您了解到这里了,从目前形势来看,学区房并不会完全消失,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因为教育在改革。想了解更多学区房价格、相关政策的朋友,可以通过这里了解更多。

大变!学区房洗牌,一些成为香饽饽,一些弃之如敝履

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控房价”和“稳楼市”两种相反政策同时出现的罕见情形。

一边是哈尔滨等城市从供给侧为房地产企业纾困,或者提供购房补贴稳楼市,一边是东莞等城市发布二手房参考价政策,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10月10日,千万级人口城市哈尔滨出台了十六条稳楼市措施。例如:通过小幅放松预售条件和监管资金返还、调整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和土地成交价款支付时间等,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此外,哈尔滨对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和新市民首套房购房提供补贴,同时,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期限等。

这一政策的发布与近期楼市的快速降温直接相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份开始,哈尔滨新房价格同比持续处于下跌区间,8月份跌幅扩大到0.6%。而9月份,更是因为疫情影响,楼市全面冰封。

这种短期纾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调控的全面放松或者转向。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哈尔滨此番政策,纾困供给端才是重点,而不是刺激需求端。此次政策在设计上,着重挖掘潜在的购房需求,并与人口、产业和城镇化协同推进,并非回到单纯刺激楼市的老路上。

业内人士认为,哈尔滨此番政策相对克制,力度不大,并不会引发楼市剧烈波动。李宇嘉也指出,只要购房利率不降低,杠杆率不变,贷款集中度政策不变,交易税费不改,地方权限内调整,并不影响大局。

除了哈尔滨之外,近期还有多个城市微调购房相关政策。例如:沈阳日前提高人才首次购房补贴。目前,长春、大连等城市均提供购房补贴。

9月以来,中山、肇庆、珠海、惠州等城市也下调了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

另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鄂州、张家口、菏泽、岳阳、昆明等逾10个城市近期出台“限跌令”,对房价下跌幅度进行限制。

另一种调控方向仍然是热点城市的针对性政策收紧。

10月8日,东莞市首次发布全市218个成交活跃小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这一措施被视为二手房市场降温的“大招”。此前,已有包括深圳、宁波、绍兴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出台二手房交易参考价。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已有10余个城市公布二手房住房参考价,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从9月份二手房挂牌价格可以看出,深圳、宁波、绍兴和广州4个城市挂牌价环比下降。

1-9月份,据该机构统计,中国二手房找房热度同比下跌10.5%,其中,三季度二手房找房热度同比下跌23.8%。

为何楼市双向调控同时出现?李宇嘉认为,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指数整体还在上涨。

8月份,70城市中,有59个城市新房同比上涨。全国商品房开发和销售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今年1-8月的商品房销售额增速高达近23%。目前,行业在需求端上,还保留着一定的温度,处于“高位平衡”阶段。

但各地楼市分化大、冷热不均现象明显。特别是近月来,融资收紧,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大幅减退,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对于人口吸纳能力较弱的城市而言,楼市过快下跌会引发各种风险。因此,从因城施策的角度出发,适度平缓跌幅,调整预期,成为部分城市的选择。

新学年多地推动教师轮岗,学区房还能否继续保持“不跌神话”?

房子和子女教育,是压在中国家庭身上的两座大山,也是中国人最愿意花钱的两件事。而当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变成学区房,就造就了学区房价高歌猛进的神话。

然而,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出台新政,宣布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和“六年一学位”

根据新规,新购房者子女入学,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而一个学区房,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学区房要被打落凡尘了吗?学区房价会大跌吗?

恐怕难如大家所愿。

1

这次实施“多校划片”新政的北京西城区,是北京教育资源最集中也是最优质的地方,也因此,被视为全国学区政策变动的一个风向标。

何谓“多校划片”?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分配学校。也就是说,如果学区内有3间学校,1间好,2间差,那么你读到好学校的几率只有1/3。

一旦实行“多校划片”,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小区和学校“一对一”入学了,学区房锚定名校的作用没了,学区房价要暴跌了吗?

先来看看学区房能带来多大的溢价。

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地下室学区房卖到1050万,就因为是西什库小学的学区房,可以直升北京四中。还有过11平米的学区房,一个破败的房子卖到530万的天价,每平46万,就因为它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

南京一个以前车库改造的破草棚,因为是琅琊路小学本部+29中本部双学区房,学籍没被占用,13.2平售价168万,后来被竞价到231万,高达17万/平。

恐怖的学区溢价下,是苦不堪言的学生家长,和炒风盛行的学区房市场。所以,“多校划片”一出,可谓满堂叫好,然而“多校划片”不是万能的,并非大家想的那么十全十美。

“多校划片”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有钱人的教育资源垄断,也削弱了因教育差异带来的阶层固化。

在学位房一对一入学的时代,只要花钱就能读好学校,相当于有钱人读好学校,穷人读普通学校甚至差学校。家长的财富,决定了“贫困子女学校”和“精英子弟学校”的两极分化,长久以往,贫富之间的壁垒越来越难以打破。

而“多校划片”之下,哪怕买了学区房,运气不好,也读不到好学校。

“多校划片”也抹杀掉了一个家长光明正大让小孩获取优质教育的途径。学位房一对一入学,虽然学区房价高得让人咬牙切齿,但起码它给了家长们一个让小孩享受优质教育的途径:买学位房。

学位房没有了,但家长们会心甘情愿地让自己小孩的命运让电脑随机派位来决定吗,不会的,一定会想方设法保证小孩读好学校。

那还能有什么手段?直接砸钱给赞助吗,既不符合招生规则又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既然电脑派位,那就按规则来,至于是不是真的随机,里面有没有操作空间,谁知道呢。制度可以公平公正,但制度下的人就一定能保证清正廉明吗?

2

很多时候,我们谈学区房色变,视之如虎,却忽略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其实学区房并非中国特有的产物。

美国也有学区房,美国的公立中小学基本上都是按照学区入学,而且学区差距很明显。因为美国学区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房屋所有者的房产税款,所以购买或者租住在独栋房屋的房主都可以入学。

但也因此,在美国,越多有钱人聚集的学区,学区内的教育经费越足,学校越好,也就学区房价越高,越吸引有钱人。

英国的公立小学和中学也是划片上学。据统计,全英前50的公立学校1英里之内的房价,比同区域的房价平均高出16%。评级为“优秀”的小学附近的房价,比非学区房高18%,一套房多5.2万英镑。

其实学区房溢价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这是市场的自由选择,只要有教育资源不足,只要还有教育资源优劣之分,就避免不了。

哪怕“多校划片”也只是让买学区房的逻辑改变而已。学区内学校有好有坏的,好学校的学位房贬值,因为再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读好学校了。差学校的学位房升值,因为有可能读好学校。一增一减,只是将学区的溢价平均出去了而已。

哪怕大学区之下,难道就不能保证读好学校?总有一些学区里面的几间学校都是好学校的。原本要读名校,是挑好学校,买对应的学位房,而现在是挑好学区,买学区房,一样还是会追逐名校。

再哪怕学校资源完全平均分布,难道电脑派位就没有操作空间?只要教育资源稀缺,就永远都会有人想方设法地追逐好学位、好学区。

真正解决学区房价溢价高的方法,是丰富教育资源,从源头上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

像英国学区房价格没有国内那么疯狂,一方面是因为只要居住在学区范围之内,不管是买房和租房都可以在学区内入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英国私立学校教育高度发达,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就不需要追逐学区房了。

日本也是我们的一个学习对象。日本有一套教师定期流动制度,规定每位教师不得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超过六年。这就让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公平,而且日本上学没有户籍限制,只要住在学校附近都可以入学。所以,在日本也不存在学区房的概念。

教育要捆绑户籍,很大原因还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足。说到底,如何匹配足够的教育资源才是最大的问题。在新建公办学校的同时,也要发展民办学校,给家长多一个选择。

3

学区房价能降吗?

整体来看,学区房价很难降下来。就像一群人坐着看**,只要一个人站了起来,后面的就不得不也站起来才能看到屏幕,结果就是全部人都站了起来看。而且谁都不愿意先坐下去,一旦坐下去,自己就会被别人挡到。

想要他们重新坐下去,只能让他们知道,坐下去也能看得到**,要么增加多一个屏幕,要么换个大屏幕,看得到了,自然就会坐下去了。

教育资源就是屏幕,屏幕够大够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多校划片”不过是调整座位,让看到的人换一批而已。

当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政策的变化,必然会改变学区房的价值格局

首先,学位入学变成大学区派位,学区房的购买逻辑就不再是单看一个学校,而是整个学区的教育质量,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区域会成为香饽饽

其次,没有居住属性的学区房价值遭受巨大的冲击。那些十几平大小、破破烂烂,根本住不了人的学区房,什么地下室,什么车位草棚,一旦失去了学区的光环,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

同时要注意,学区溢价大的顶级学区房是最危险的。越顶级的学区,就越会成为被平均的对象。

像深圳龙华红山的莱蒙水榭春天,不同期的房子,有深高北顶级学区的可以卖12万/平,没有深高北学区的9万/平。两者之家差价高达3万。

罗湖的东门168也一样,对应螺岭小学,学位没占用的可以卖10万/平,学位已用的只能卖7万/平,学区溢价3万/平。

学区溢价这么高的房子,一旦变成大学区,可想而知房价的下跌压力会有多大。这两年学区政策频繁变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顶级学区房的风险越来越大。

如果对比周边同等二手房,学区溢价超过30%,那风险已经很高。除非当下自用,否则真的不建议入手。

其实对于孩子培养来说,学校教育是一方面,家庭教育更是一方面。甚至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有时间赚钱买学区房,为什么就不能花点精力在家庭教育上?相比投入到学区房之中,家长们或许更该拾起家庭教育。

为什么学区房值钱?因为学历越来越值钱。千万别听那些读书无用论的狭隘基调。多读书,读好书,懂做人,塑造好孩子人格和品德,这是一个好学校应该做的,而不仅仅是看考试分数!

多地政策频出,“学区房”降温了吗?

新学年多地推动教师轮岗教学,投资学区房的风险增加了很多,学区房能否保持不跌的神话,在未来变成了一个未知数,但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对口学校的学区房仍然会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房价可能会低,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价值,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多地推动教师轮岗,学区房的投资风险增加。

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投资学区房的情况,因为家长特别看重对于孩子的教育,所以如果能够把房子买在重点学校的周围,孩子就能够在这个学校上学,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教育,但是我们明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因此有很多地方都开始推动教师轮岗,在上海的黄埔区,全区约100名教师,将从本学期开始交流轮岗,轮岗流动期限为三年,这就使得投资学区房的风险大大,增加热度也有所下降。2、学区房虽然可能会下跌,但是仍然具备一定的价值。

虽然现在关于学区房的政策变化很大,甚至是两年发生一个变化,导致投资学区房的风险大大增加,人们投资学区房的热度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区房仍然具备一定的价值,因为有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对口重点学校,老师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的,因此学区房在未来还会有一部分的市场。总而言之,因为我们已经明确不能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推动了教师轮岗,这使得学区房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人们投资学区房的热度降低,学区房很难保持不跌价的神话,但是毕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还在,所以仍然会存在一部分的市场。

合肥首提“学区限购范围" 各地学区房“分类调控将更细致”

新学年临近,随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分配名额、教师轮岗等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公平,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学区房已出现降温迹象。业内人士认为,仍需多措并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淡化学区房概念,让教育和住房均回归本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学区房是近年来每一轮楼市行情的领头羊,炒作明显,有损教育公平。

当前,楼市调控越来越微观、精准,此轮针对学区房的“定向调控”所传递信号非常明显。通过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给价格高企的学区房降温,对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均衡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公平进一步,学区效应弱一层

业内人士指出,学区房的存在以及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的行为在各地屡见不鲜,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只有不断弥合教育资源差异,缩小同一地区“牛校”与“普校”间的差距,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学区房的概念才会日渐弱化。

解决高价学区房问题,还是要回归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考虑继续加强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顺畅流动起来。

加大教育投入和改革力度也必不可少。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用改革思维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提质增效,把部属、省属和部门所属的优质教育资源统筹起来盘活,让校长教师流动起来,从而让百姓在改革进程中分享更多的红利。

一位住建部门负责人认为,住房还是要回到原本的居住本质上,而不是畸形的教育资源属性和其他附加属性。

西安学区房新政策2021

安徽省合肥市是首个明确把学区划为限购范围的省会城市。

4月6日,安徽省合肥市执行楼市新政八条,包括实行市区学区内成套住房入学年限政策,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房地产市场乱象。

为精准打击部分区域二手住房和学区房炒作行为,合肥新政进一步收紧了部分区域二手住房限购政策,暂停在合肥市区范围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合肥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区域指定学校的学区范围内购买二手住房。新政中明确被列入限购范围的学区包括了庐阳区9个学区,蜀山区6个学区以及经开区2个学区。

“这意味着政府对于学区房的分类调控将会更加细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教育政策的改革来说,各地要落实一碗水端平的内容——家门口的学校无差异,换句话说,无论你在这里就读还是那里就读,相关学区的小学教育质量是均衡的,生源质量也是均衡的。这样,学位房、学区房就会自动从市场上退出,或者说买学位房的意义不大。从政策引导角度看,不炒作学区学位概念,也包含有政府教育改革的初衷。当然,从现在的情况看,城市层级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分布会有不同;在市区内的教育资源好于郊区,尤其是大城市更明显,随着各地集团办学、引进外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等,情况会有所好转。“但还需要时间”。严跃进说。

“学区房房价暴涨的情况会有所降温”

合肥市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凌斌明确表示,新的学区房政策应该能够让学区房“降温”。除了明确限购的学区,合肥市统一领导,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金融办、房产局等多部门联手,调查分析杭州、南京楼市的调控经验,也充分考虑合肥地域性特点,推出了“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一个学位,3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初中1个学位”的入学年限政策,这可能只是合肥迈出学区房政策的第一步。再加上银行审核,据有关方面调查,市场上有部分不良中介机构握有二三十套学区房,他们利用经营贷全额购买,再通过高卖高买,误导学区房业主和为子女学业焦虑的家长。

“我相信在短期内学区房房价暴涨的情况会有所降温。” 凌斌说。

长期以来,“学区房价格没有天花板?”“优质学区房价格仍‘我行我素’”“45万元一平方米!严打之下,中介偷摸售卖天价学区房”等屡见报道。

除了各地正在大力提倡的“租购同权”,“破解学位房、学区房价格上涨和居高不下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推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学区房、学位房正日趋减少。

“各地都在推行大的学区政策,比如多校划片摇号入学、集团办学等。在这种大背景下,房企、中介机构就不应该再以学位房、学区房来做宣传。”李宇嘉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看到,凡是学区房的价格比非学区房要高很多,学区房因为对应着优质的学位、学校,这个学区内的学校质量整体比非学区内的学校质量高很多,本质上是教育资源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导致的。此外则是市场有一种惯性,前面发展得好的学校,有了惯性向好的发展,吸引到更多的生源,甚至形成通过一些考试选拔生源的现象。现在各地的大学区政策,就是在引导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

承诺学区房、赠送面积等,超四成受访者认为开发商虚假宣传

李宇嘉从市场角度切入分析称,对于开发商、中介来讲呢,房子越来越难卖了,就必须要找到卖点,市场有了很多打擦边球违规宣传的现象。除了房价上涨,还会因虚假宣传导致业主维权,学区政策的调整变化导致没能上到心仪的学校等情况,也会对教育局、住建部门产生维稳的压力。

根据贝壳研究院3月31日发布的《2021住房消费维权白皮书》,近几年来新房领域消费者投诉焦点之一是商品房销售广告虚假宣传类投诉问题,46.7% 的受访者认为开发商楼盘宣传内容含有虚假、夸大成分,其中涉及装修标准不合格、事先承诺的学区房、赠送面积等优惠政策与承诺不符。

多地严查炒作学区房

事实上,今年以来,学区房正成为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调控楼市的抓手之一。

4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该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从3月24日到4月2日,北京6家中介门店停业整改,立案处罚17起。

4月1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从2021年2月起,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和深圳市教育局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位房”等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深圳的整治行动加强对527家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广告的监测,涵盖7份报纸、23个电视频道、8个广播频率、38家自设网站、19个APP、218个微信公众号、213个移动网页、1个移动新闻门户;市、区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和教育行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内所有预售楼盘(包括已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未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但已获颁《施工许可证》的楼盘)开展联合检查。

3月19日,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向沪上全体房地产经纪机构发起“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的自律倡议”。倡议聚焦房地产中介领域房源信息发布不规范,“学区房”不实宣传,挂牌价格虚高等社会和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问题。

链家、太平洋、中原、我爱我家、Q房网、21世纪房屋、信义房产、美凯龙爱家、志远房产、佳歆房产、58安居客、搜房、房友、幸福里等14家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和平台企业响应倡议,现场签署了承诺书。

企业承诺:在线上、线下房源发布信息中,不使用“学区房”进行推介、宣传;在业务经营中,不以“学区房”名义,误导购房者。规范介绍教育资源用语,客观介绍周边学校,不出现“升学率”、“对口”、“名额未用”等用语,误导购房者。

3月30日发布楼市调控政策的陕西省西安市,在去年年底通报了4起商品房违法违规销售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存在“在广告宣传中将房屋销售与学区、学校相关联”等违法违规行为等。

西安住建局于2020年12月9日召开房地产企业企业座谈会。会上严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不实消息,鼓吹房价上涨,引发负面舆论。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广告宣传中使用“名校”“学位房”“学区房”“指标房”等广告语,避免使购房者对配套学校或入学资格产生误解。

学区房会贬值吗?

1.单校划片为一所学校划定一个区域,只要户口在这个区域内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都可以进入这所学校。多校划片为多个学校划定一个区域,户口在这个区域同时符合房产规定的孩子,入学时可以选择多个学校中的其中一所报名。如果该所学校报名人数没有超过其计划招生数,则照单全收;如果超过计划招生数,则采用电脑摇号的方式分配名额,未被摇中的学生将被就近安排到区域内其他还有招生计划的学校。我国24个大城市在2015年全面启动小学、初中“划片入学”,这就包括“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但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单校划片”为主。而“单校划片”对于遏制“择校”的效果并不显著,“想上好学校,就在那个学区买房”,名校效应让学区房价格疯涨。此次“多校划片”的举措,旨在进一步为“学区房”降温。那么,“多校划片”是否就意味着学区房不管用了 学区房现在到底还要不要买呢 实际上,教育部此次出台的文件,是规定了招生的“大方向”,究竟何时落地,还要看各地招生政策的规定。所以,家长们要持续关注当地的招生政策。.定位小学小学的选择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学校隶属区县,学校的大派位中学等综合因素。可以去附近房产中介搜集、通过网络收集,或者去居委会询问。

2.了解学区房分类学区房分两种:商品房和公房。商品房的对口小学,是开发商所建。成本涵盖在房价里,因此业主有权力拥有一个名额。但是不能有多个。公房入学是是教委给小学的任务。比如中关村小本部就是中科院的子弟小学。

3.关注学校“土”政策小学还有很多土政策,如要求父母有片内房产证;要求父母和孩子落户3年以上;入户调查,确定父母孩子在片内居住。

4.锁定几个目标楼盘等需要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工作地点,楼盘状况来确定候选房。

5.确认欲购置房产的名额使用情况首先,购房合同里写清楚,卖方必须保证房子从来没有孩子落户于此,如果卖方撒谎,会有很高的惩罚金(主要是拒付他尾款)。拿到产权证以后,付尾款之前,买卖双方一起去派出所,要求卖方迁出户口,自己全家迁入户口,拿产权证让派出所查查有没有孩子曾经落户在这里。如有问题,直接扣下尾款。卖方把孩子迁入又迁出了,一样可以查看到。

6.落户,准备孩子入学北京市内落户口非常简单,资料齐全,30分钟的事情。等房子购买完,需要注意的就是落户调查了。总之,北京学区房虽然在改革,但是部分区域还是出现高价的现象,在北京学区房肯定还是占有优势的。

学区房一直以来都是二手房市场的香饽饽,很多人觉得每年那么多孩子要入学,优质学位名额是狼多肉少,学区房绝对不可能贬值,但近年来2个信号的出现,让不少人转变观念,学区房以后将不值钱的说法开始甚嚣尘上:打开新浪新闻第一,随机派位,划片入学随着北京6大教育强区实施随机派位的入学方式后,多地也开始将入学范围扩大到非名校学区,让更多除学区房以外的持房家庭的孩子们,也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师资力量。学位名额划分不再只限于学区房小区这个范围,那再购买学区房,也未必能一定让孩子进入名校,愿意溢价买房的家庭会逐渐减少。第二,教师轮岗制实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始实施教师轮岗制,以后名校的骨干教师也将进入普通学校教授学生,普通学校的孩子们也不需要转学,或者让家长勒紧裤腰带买学区房。打开新浪新闻那是不是说明,买学区房和现在持有学区房就一定是浪费和亏钱,持有者应该尽快抛房止损吗?我觉得过于理想化和片面化,对于学区房大降价这件事,还是有3个现实阻力存在的:第一,房价下降牵一发动全身学区房本身就是在二手房的溢价基础上再提高价格销售的,房价如果降低过度,已经购房的家庭不只是收益受损,而是血本无归。房价大降,对于楼市来说,是一损俱损,周边的房价也将跟着走低。本身持有学区房这类老破小的家庭,之所以死扛不卖房,就是图房子还能增值,如果大家发现学区房不再值钱,大量老破小将集中入市,二手房市场将出现的就是供大于求。楼市本质是相通的,二手房大降价开启,新房也会跟着打价格战,房地产与多数行业不同,它是城市头部支柱型产业,一旦房地产支撑力摇摇欲坠,城市经济的发展将难以进行下去,会出现恶性循环。打开新浪新闻第二,三胎限制放宽虽然随机派位实施了,但这不是说学区房真的没有用处,如果在随机派位后,没有被分配到名校的话,可以就近上学,意味着,如果周围的学校刚好还是名校的话,还有第二次机会被分配到好学校。如果买的房子是普通住宅,那么,第二次被分配进名校的机会就没有了。今年大学毕业生人口突破1000万,去年我国又放开了三胎生育,人口增加,社会资源分配难度提高,竞争力将更大,要想孩子以后有好出路,还是要为他们打好学习基础,名校的教学质量,接触的老师,使用的硬件设施,升学率都更高,各位家长为了能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完全放弃学区房恐怕还是做不到的。打开新浪新闻第三,试点到全面实施战线长目前实施划片入学的城市只是少部分,多地还是按照学区房来分配学生入学的名额,试点政策要全面覆盖,按照目前的房地产发展要求是“因城施策”,本地需要有政策落地的实施基础,我国有660多个城市,不是每个都想北上广深支柱产业丰富,教育资源多,可以全面分配,多数中小城市推进难度巨大,有困难就意味着试点到全面实行,这个周期是很漫长的,其他人不会放过这个能让孩子去好学校的机会,还是会继续买学区房。有需求,价格想要在短时间大幅下降是很难了。

教育部明确全面取消学区房吗_多地政策频出 学区房降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