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和整首诗是什么意思_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什么意思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和整首诗是什么意思_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什么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8:27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力尽不知热,但惜什么日长是什么意思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什么意思

您想问的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什么意思吗?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做的《观刈麦》,其中力尽的意思是精疲力尽,精疲力竭,但的意思是只,惜的意思是盼望,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什么意思

意思: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出自:唐 白居易《观刈麦》

原诗: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释义: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人成就: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有希望的意思不

意思: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

原诗节选如下: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译文: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但惜夏日长的但什么意思

确切的说,有!“但惜夏日长”,我觉得这句话里本来就包含着两层意思:

1、夏天的白天虽然已经很长,但是农民希望能更长一点,这样他们就能干更多的活.

2、尽管夏天的白天已经很长,农民仍然珍惜一分一秒,只是为了能干更多的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白乐天,因此很难说得清到底孰是孰非,只要能理解大体意思就行了.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诗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是说劳动人民吃苦耐闹的美德.即使精疲力尽了也不觉的天热,只是高兴夏天的白天比较长,可以多做农活.

诗意: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这是白居易诗句《观刈麦》,是说劳动人民吃苦耐闹的美德.即使精疲力尽了也不觉的天热,只是高兴夏天的白天比较长,可以多做农活。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诗和整首诗是什么意思_但惜夏日长且等清风来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