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_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_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5 15:09:44

立夏节气的到来代表日照时长慢慢增加,雷雨天气频繁出现,气温稳步上升,正式告别春天。立夏在每年五月初,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时节,我们需要给农作物提供充分的水分。过去立夏时人们会举办迎夏仪式,小朋友之间也会进行斗蛋的游戏。

注意事项: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的“夏”是什么意思

古人对夏天的称呼主要有盛夏、三夏等,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夏季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的认知和理解。

1、盛夏: 盛夏是指夏季的高温时期,也就是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夏至是阳历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通常发生在6月21日或22日。自夏至之后,阳光逐渐偏西,白天逐渐变短,而气温则逐渐升高,进入了盛夏阶段。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气温高,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在中国古代,人们通常称这段时间为盛夏,这也是夏季农事活动最繁忙的时候。

2、三夏: 三夏是指夏季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古代中国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的时期,通常发生在阳历5月5日或6日至8月7日或8日之间。具体来说,三夏分别是立夏前后的初夏、夏至前后的盛夏和立秋前后的末夏。

初夏时节,天气渐热,农事以插秧为主;盛夏时节,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迅速;末夏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农作物逐渐成熟。古代农民通常根据不同阶段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获取丰收。

在古代,对夏天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气候和自然变化的观察和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在夏季的生产和生活节律。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夏季的称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对夏季气温高、农事繁忙的认知和体验依然贯穿于历史和文化之中。如今,虽然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夏季的高温、农事繁忙等特点仍然是人们共同的体验和认知。

“立夏”的“夏”,为什么不是夏天,而是“大”的意思?

立夏的“夏”意思:夏天,华夏,兴旺;大;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

立夏的夏字不仅仅可以理解为夏天,“夏”也意味着长大成人,中华民族的领地也被称之为华夏大地,华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统称,据说华族和夏族是炎黄之后最大且最发达的两个民族,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华夏之说,四季最热的季节被称为夏天,这也说明夏有兴盛、兴旺的意思。

立夏的特点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夏,在《尔雅》中被称呼为“长赢”;赢,取其“盈满”“盈余”的意思。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万物繁茂,始于立夏。

立夏,是夏季之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

立夏节气的气象变化: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之一,是阵雨雷雨过程明显增多。降水增多且强度增强,系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等因素所致。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节气前,中国春的范围达到鼎盛,除了海南、广东、广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区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着夏季开始,蛰伏已久的夏开始大举向北推进,抵达华北。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夏,在古代是知了的意思吗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也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这样说:“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释义:立夏,是农历四月间的节气。立夏中“立”字的解释,可以参见立春中的“立”字的解释。夏季,大也。万物到了夏季都长大了。

古人认为,立夏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为农事繁忙的季节,故此时节又被称做“三夏”。这时草木繁茂,生长旺盛,夏令季节病较多,往往有身倦肢软、食少微热的现象,有时还会暑热伤气。

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劳动强度大、气温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时一间,适时补充水分,保证睡眠,适应夏天“长养”的要求,保护身心健康。

夏,在古代没有知了的意思。

夏的具体解释如下:

1、季节名:一年的第二季。也称夏季、夏天、夏令,用英文表示为summer。

2、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第一代君主是禹;夏代、夏历、夏禹。英文表示为HSIA(在英文里指中国〈汉〉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

3、指代中国:华夏。

4、姓氏:夏昶

5、另有同名小说《夏》,作者为沐子,在新浪读书首发连载中。

6、夏官正: 官名,掌司四时之官。唐至清皆置,隶司天台(监)、太史院或钦天监。

详细解释

夏 xià

(根据给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首”省,从夊(zhǐ,zhōng)。或从“面”省,从夊(zhǐ,zhōng)。“首”与“面”中均含有“自”(人鼻)。“自”有“基准”义。“夊”为“冬”省,意为“止步”。“首”省(或“面”省)与“夊”联合起来表示“面南止步”。本义:持久向南。引申义:

1. 南方;2.一年四季中最热的一季。说明:“夊”是一个自古就有的独立汉字,列在《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399页,读音有二,其一读如“止”,其二读如“终”,其字义是“止步”、“到位”。 )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东汉·许慎《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泛指中国〖China〗

蛮夷华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朝代名〖theXiaDynasty〗

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3):北宋仁宗时,李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或李夏,都兴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通“厦”。大屋〖big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姓

夏 xià

1.大〖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华彩,即五色〖magnificentcolor〗

秋染夏。——《周礼》

4.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 xià

释译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4、在古文里,夏、暇两字相通。“夏、暇——《尚书·多方》:‘天唯五年,须暇之子孙。’暇即‘夏’字。联系上下文意谓:天既降丧于殷,以夏后氏,大有功德于民,故以五年,须待夏后氏之子孙,冀其克念作圣,而作民主也。《诗经·皇矣》郑注:引此经,正作须‘夏’之子孙。《尚书》以‘殷’代‘夏’。按《毛诗古音考》卷三,暇字音甫,夏字音虎,虎、甫一音之转,故夏、暇可以通假。”(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5、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7、 通“厦”。大屋 [big house] 夏朝

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_立夏节气的夏在古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