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霜月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哪种树_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那种树的叶子

霜月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哪种树_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那种树的叶子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6 09:21:01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枫香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枫林”即指枫香树林。枫香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优良的乡土秋季彩叶树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天然更新强,为典型的荒山先锋树种。枫香树不但具有改善土壤肥力及调整人工纯林树种结构的重要生态价值。

枫香树介绍:

枫香树,又名枫香、路路通,金缕梅科枫香树属落叶乔木。叶宽卵形,掌状3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头状果序木质,圆球形,具宿存刺状花柱和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具窄翅。

产于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亦见于东南亚北部及朝鲜南部,为北亚热带至边缘热带树种。性喜光,速生,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次生林。秋叶红艳,为著名秋色叶树种。可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及生态公益林营造。

枫香树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秋季红叶树种,叶片入秋经霜,幻为红艳,枫叶流丹,层林尽染,艳丽夺目,故常被称为“丹枫”。

枫香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优良的乡土阔叶落叶树种,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成林快,根系发达,天然传播更新力强,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为典型的荒山先锋树种。它能快速“侵占”荒山荒地形成先锋林,亦能人工营造生态公益林绿化荒山荒地或作退耕还林骨干树种。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哪种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古诗《山行》,全首诗是:

山行

杜牧 〔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旧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

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部编版最新的教材已经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叶是什么意思 山行原文及翻译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枫香树的叶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诗中的枫林指的是枫香树林。枫香树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秋季红叶树种,叶片入秋经霜,变幻为红色,层林尽染,艳丽夺目,故常被称为“丹枫”。诗中第二句中的“霜叶”指的也就是枫香树的红叶子。

枫香树简介

枫香树,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产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又名枫香、路路通,金缕梅科枫香树属落叶乔木。叶宽卵形,掌状3裂,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头状果序木质,圆球形,具宿存刺状花柱和萼齿。种子多数,褐色,多角形或具窄翅。

产于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亦见于东南亚北部及朝鲜南部,为北亚热带至边缘热带树种。性喜光,速生,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次生林。秋叶红艳,为著名秋色叶树种。可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及生态公益林营造。

枫香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多生长于平地、村落旁及近山的次生林。在湿润肥沃而深厚的黄壤土上生长良好。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修剪。不耐寒,黄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盐碱。性耐火烧,萌生力极强。

霜叶红于二月花指的是什么花?

1、“霜叶”指的是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2、原文:《山行》

作者杜牧 朝代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翻译: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什么树叶(探究其生长环境和特点)

指的是秋天的枫树叶子红于二月花 二月花是泛指红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哪位诗人写的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枫树叶的一种变异,也称为红枫或秋枫。这种树叶在秋季时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而在二月份时则会出现霜雪覆盖的效果,非常美丽。红枫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

红枫的生长环境

红枫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要求排水良好。在生长过程中,红枫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因此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湿润的环境中。同时,红枫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不喜欢污染严重的环境。

红枫的特点

红枫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可以长到20米以上。它的树皮光滑而灰色,树冠呈圆锥形。红枫的叶子呈掌状,通常有五个叶片,叶片边缘呈锯齿状,叶子的颜色在不同的季节会有所变化。在春季和夏季,叶子呈现出深绿色,而在秋季则变成了鲜艳的红色。

如何种植红枫

1.选择适宜的地点:红枫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因此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湿润的环境中。

2.准备土壤:红枫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要求排水良好。

3.选购苗木:选择健康、生长良好的红枫苗木。

4.栽种:挖掘一个适当大小的坑,将苗木放入坑中,将土壤填满坑洞,轻轻拍实。

5.浇水:栽种后需要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6.施肥:每年春季和秋季施肥一次,以保证红枫的生长和发育。

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原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翻译:

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霜月红于二月花指的是哪种树_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那种树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