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_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_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6 09:22:43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经过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主要流传在武鸣区东部罗波镇、两江镇、陆斡镇、马头镇以及武鸣区西部的锣圩镇、灵马镇。

2008年10月10日,由武鸣区文化馆申报的“三月三”歌圩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月13日,壮族三月三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广西的法定假日。

三月三的习俗介绍:

1、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 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幡旗。师公在祭祀前,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祀的师公身穿法袍,头戴法帽,扎法带,执法器,在念咒唱经过程中,边唱边舞,开坛请神。仪式中有两童子分别戴红、黑两种木面具,持二环杖穿插表演双人棍舞,双人绸带舞。

2、抬祖神“娅浦”巡游

用彩轿拾出“娅浦”,吹奏八音,师公扮“骆垌”跳舞开路,巡游各村寨,驱邪祈福。骆垌舞是师公舞的一种,以打击乐为伴奏,表演时常常先歌后舞,舞时不歌,鼓舞相随,行舞定向则以东、西、南、北、中,再就是半蹲勾脚跨腿转体、点步、矮步、蹲揣为主要舞姿,表现祭祀、行军、出征、点兵等内容。表达了骆越后人对骆越古国、对“娅浦”的尊敬和怀念。

三月三是什么民族的节日风俗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盛大的节日,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三月三的历史由来:

“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节日风俗。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还有很多有趣的节日习俗。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广西三月三的活动

1、节日起源: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重要节日。相传远古时代,壮族人在三月三这一天祭拜他们的始祖黄帝和高祖伏羲,以感恩神灵的恩赐和保佑。

2、龙舟竞渡:在广西壮族地区的许多河流上,人们会组织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参与者划着精美装饰的龙舟,在河水中竞技。这是一项传统的水上竞技项目,也是展示体力、团队合作和壮族文化的重要活动。

3、舞狮表演:舞狮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形式,也是三月三日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演者身穿狮子装饰,模仿狮子的动作,跳跃、翻滚、扭动身躯,展现灵动的舞姿,象征祈求平安和祈福的意义。

4、民族服饰展示:三月三是壮族人民展示传统服饰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时刻。人们会身着传统的壮族服装,如壮族的短衣、长裙等。这是一种展示族群身份和自豪感的方式。

5、集市和民俗游园会:在一些城市和乡村,人们会举办集市和民俗游园会等活动。集市上有丰富多样的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和节庆商品。游园会上有各种传统表演,如歌舞、音乐演奏、民间竞技等,让人们感受丰收的喜悦和欢乐的氛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月三(壮族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过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你知道吗 不知道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汉族外还有壮族、侗族、布依族、畲族、黎族、土家族(暂时只知道这些)。在习俗上,各个民族也会有所不同。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i)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 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 ,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 中华圣诞节 ,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每年农历 三月三 将成为广西公众假日,自治区全区放假两天。具体放假时间,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每年年初确定后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于三月初三、初四放假两天,全区放假。

壮族三月三 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 壮族三月三 ,占全区总人口的54%。

农历三月三节日习俗

汉族

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汉族女孩在这一天过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 三月节 , 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 (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 三月会 ,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 花炮节 。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 干巴节 ,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三月三 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 三月三 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黎族

称三月三为 孚念孚 ,为预祝 山兰 (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土家族

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 仫 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 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 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 三月三、踏沙滩 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 三月三、踏沙滩 ,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抛彩球 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

三月三都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过三月三的民族有哪些

壮族、黎族、苗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汉族等。农历三月三又叫上巳节,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三月三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生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和次女都嫁给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儿还没有嫁出去。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芳年十八时,尽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

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是挤出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而发。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他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这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听他俩的对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比赛,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大家离去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说:“如阿强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阿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亲,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哥相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意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强的这门婚事。说阿强虽家境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轻生的念头。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悬梁自尽了。门外的丫鬟朦胧中醒来,听到闺房内有异常,打开门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已经寻短见了。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一家嚎哭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女儿的婚姻自由,乡亲们听到哭声,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愤怒死去,对她深感同情,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亲不成,回到家后,茶饭不思,一头栽倒在床上,父母怎么叫唤他,就是不坑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疑是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了再阴间也要结为夫妻。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到了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他猛的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上,也殉情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日,乡亲们见壮乡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有的还以山歌老歌颂他们忠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们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上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三月三都是什么民族的节日三月三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如此重要的节日,中国很多民族将三月三奉为传统节日。

据了解,“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习俗

云南瑶族有“干巴节”。各村寨男女老幼结对进山打猎或下河捕鱼,集体宴饮,共祝丰收,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三月三,海南岛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渔猎丰收的节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谈爱日”。是日,村寨集会预祝丰收,青年男女对歌欢舞,以“三月三”为定情之日。老人们则拎着酒坛,走亲串友,曰喝“团结酒”。

云南布依族家家户户做花糯米饭招待亲友,以此日为合家欢聚、亲友聚会之节日。有布依族三姐妹请外公吃饭之传说。

汉族农历三月三,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广西壮族有“歌圩节”“歌仙节”,相传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举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饭、做红鸡蛋,祭祀祖先,接待亲友。人们赶歌圩、搭歌棚、办歌会,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嬉戏娱乐,终日歌声不断,成为今之“歌节”。

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_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