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腊八粥的来源两种传说_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粥的来源两种传说_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9 07:56:13

腊八粥的来源传说如下:

第一种传说是《佛本行集经》介绍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过六年的苦行,不但毫无收获,反而身心疲惫,于是放弃苦行,接受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参悟,最终走向以智慧解脱的正道。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八日。由于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都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

第二种传说是相传,腊月初八,是佛教开山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因此,古代各寺院在“腊八”这天,用蔬果和米煮粥,供奉神佛,并被尊为“佛粥”,供佛之后,再将粥分施给贫民。随着佛教的流传,吃腊八粥就慢慢地成了民间的一种习俗。

到了南宋,“腊八粥”除了供佛外,它又是民间一种盛行的食品,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大诗人陆游的诗句:“今朝佛粥便相陵,更觉江村节物新”授是一个佐证。

腊八节详细介绍如下: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快要到了。在中国,腊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因为它既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民俗文化传统的节日,又是一个源自佛教的节日。从腊月的初一至初八,在杭州的各大寺院,都能喝的热腾腾的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和寓意

腊八粥的习俗由来和佛教有关,腊八粥的意义是其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还有温暖、圆满、和谐的意思。

一、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的风俗起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印度古代的人们,为了纪念佛陀在腊八成道之前的痛苦,以及佛陀在腊八成佛的日子,都会在这一天吃一碗稀饭。

佛教传入中国后,各个寺庙都会把香米和水果制成稀饭送给信徒。在后期的发展中,腊八粥煮好了,要先供奉佛祖,然后要送到亲戚朋友那里,必须在中午前送出去,如果是给穷人喝的,那就是积德了。

剩下的腊八粥然后再给一家人吃,剩下的腊八粥,经过数日的储存,还剩下一些,被视为吉兆,寓意 年年有余 。到了宋朝,人们就开始在 腊八 这天煮粥、喝粥,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二、腊八粥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

腊八粥,根据当地的特产,所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也有和腊八搭配的,用八种食材熬制而成。

但薏米、胡萝卜、青菜,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效,长期服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薏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另外,还可以选择花生、黄豆、莲子、白果、豆腐、豆腐、芋头等。如果要添加更多的配料,可以放入木耳,红枣,素豆饼,素火腿,香菇。

除此以外,在腊八那天食用腊八粥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

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

腊八粥的来历和寓意如下: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寓意是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古代上至贵族下达平民百姓,叩谢天地、祭祀神灵、祖先,感谢这一年的恩泽庇佑,祈求来年施恩风调雨顺、财谷满仓。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很多地区的农户都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煮上满满一大锅的腊八粥进行腊祭,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各地习俗

天津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

广东也过腊八节,主要以客家人为主,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因地域不同也做了相应变化。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客家人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

来历: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有始于佛教一说。

寓意: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历史记载

《鸡肋篇》所记配方: 宁州(今辽宁复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竟作白粥,于上以林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金瓶梅》所记配方: (苏周)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

《明宫史》所记配方: (明宫内)前几日将红枣捣破泡汤,至初八早,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于佛圣前,并于房牖、园树、 井灶之上,各分布所煮之粥。

《清嘉录》所记配方: (苏州)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调之腊八粥;或有债自僧尼者,名曰佛粥。

《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 八日,寺院谓之 腊八 。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 腊八粥 。 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 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永乐大典》记述 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 腊八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 腊八粥 ,又称 佛粥 。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 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 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 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腊八粥又叫 七宝粥 , 五味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江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技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芸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关中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 腊八节 。但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 腊脚 ;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 不歇枝 ;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方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 五味 和 八味 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 素腊八 ,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 扁豆粥泡散 。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 麦穗子 ,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 雀儿头 ,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 孔府食制 中,规定 腊八粥 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 粥果 ,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但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最好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 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煮 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 腊八粥 ,而叫做煮 五豆 ,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 雀儿头 ,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 雀儿头 ,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 五豆 ,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

腊八粥由来的传说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始于佛门,是佛教的节日,食腊八粥的食俗也同样由佛门渐渐传至民间。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仪式,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施舍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仪式,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老鼠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粮,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各地腊八粥:

因为地域的差异,各个地方的人在腊八节当天虽然都有食用腊八粥的习俗,但是里面的食材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就来说说各地腊八粥有什么不同。

1、北京腊八粥

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有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古代的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到了现在,腊八粥变得更为简单了些,食材主要是红枣,黑米,香米,核桃,葡萄干,小米,红豆,玉米,红糖等等。

2、天津腊八粥

天津和北京距离不远,因此两地的腊八粥的食材比较类似,但是有些比较讲究的则是在原有食材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莲子,薏米,粘黄米,桂圆肉,绿豆,芸豆,糖水桂花,白果,百合,珍珠米,大麦仁,粘秫米等等。

3、青海腊八粥

青海的腊八粥和大家常吃的腊八粥不太相同,他们吃的是饭,麦仁饭,用刚碾好的麦仁和牛肉羊肉一起煮,并且要用文火熬煮一个晚上,在煮的时候还要加入调料,主要有青盐,花椒,草果,姜皮,苗香等等调料,煮的软烂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4、四川腊八粥

四川的腊八粥是吃咸的,所以腊八粥不是所有都是甜的,有的地方是煮咸的食用,四川就是,当然四川也是一个大省份,所以各个地区的口味还是会有差异,不仅仅是咸的,甜的,辣的,麻的各种口味都有。而咸的腊八粥里面一般放花生,白萝卜,肉丁,黄豆等等食材。

5、甘肃腊八粥

甘肃传统的腊八粥用的是五谷和蔬菜一起煮,而到了现在城市里煮腊八粥则会放大米,肉丁,豆类,莲子,白果,红肿,葡萄干,核桃仁,杏干,青红丝,瓜干,白糖等等食材。

6、陕西腊八粥

陕西的腊八粥就类似大家所熟知的那种腊八粥,又被叫做八宝粥,主要食材有小豆,绿豆,豇豆,小枣,大米,江米,粘黄米等等。

在今天,“腊八粥”已经没有了施舍和佛家的任何意味,早已经成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分子,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了。

腊八粥的由来和传说

来历: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也有始于佛教一说。

寓意:祭祀八谷星神,庆贺五谷丰登。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徐珂《清稗类钞》即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人家亦仿行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风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苦修六年,每天只吃极少的食物,变得十分虚弱,尼连河边的两个牧羊女看到以后就拿着牛乳做成的乳糜给佛陀食用,让他恢复了精力。由此佛陀认识到苦修并不能成佛。他走到尼连河中沐浴洗衣,并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的一棵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之后,正好在腊月八日这一天开悟成佛。因此腊月八日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众用浴佛和食用腊八粥这些做法来表达对佛陀的纪念。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佛家说法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风俗。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

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

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

腊八粥的来源两种传说_腊八粥的来历和腊八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