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杂交水稻的发明时间_袁隆平哪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发明时间_袁隆平哪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9 07:56:48

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过并非世界首创,日本新城长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于生产.

袁隆平在哪方面有成就?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杂交水稻方面:

一、科研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二、教学成果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三、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同时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并且突破了制种关。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扩展资料

袁隆平先生的影响力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

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

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

袁隆平的贡献有哪些?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杂交水稻方面:

一、科研成就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二、教学成果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三、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同时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并且突破了制种关。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扩展资料

袁隆平先生的影响力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 。

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

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

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袁隆平多少年研究出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0年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一、袁隆平几几年研究的水稻

1、袁隆平院士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的育种理论研究以及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利用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三系法培育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2、1970年,袁隆平院士与其助手在海南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成为了突破 三系 配套的关键。

3、1972年,袁隆平院士育成我国第1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 二九南一号A ,以及相应的保持系 二九南一号B ,次年育成了第1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 南优二号 ,并研究出了整套的制种方法。

4、1986年,袁隆平院士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 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的战略设想,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二、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1、杂交水稻的出现代表我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继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还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

2、杂交水稻的出现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领先世界。通俗来讲,杂交水稻的出现成功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3、杂交水稻的叶片面积系数要大于常规水稻,且稻穗较多,光合作用较强,因此能够制造的有机物也比较多,这大大提升了稻谷的产量。

袁隆平同志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

1、他于1964年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先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 指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 并提出通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

2、1972年他培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

3、1973年他培育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4、1975年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难关, 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5、1987年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点课题。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1996年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

6、在以袁隆平为主的指导下,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实现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第一、第二目标,现正致力于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研究。

杂交水稻的发明时间_袁隆平哪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