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俄军为什么突然转变战略,这个时候去轰炸电厂和基础设施?_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是什么意思

俄军为什么突然转变战略,这个时候去轰炸电厂和基础设施?_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是什么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09 07:57:10

俄军为什么突然转变战略,这个时候去轰炸电厂和基础设施?

俄乌冲突已经200天,从最开始俄罗斯砍瓜切菜却点到为止似的犹疑,到乌克兰在西方援助下豪气干云大举反攻,俄罗斯做出一些战术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么做可以达到三个目的:

1、是对冲突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警告是对兴奋上头的泽连斯基的提醒:一个不与俄罗斯方便的乌克兰,最终的结局就是毁灭。

2、给西方反俄国家增加些负担、压力。乌克兰全靠西方援助来撑着,且西方的援助基本上都被用于军费开支。想花小钱办大事?没门!修理坛坛罐罐同样也是要花钱的,特别是随着基础设施的破坏,失业率、难民潮等等必然会冲击整个地区,而要实现重建,那银子花的,可不是几十亿几百亿军费能相提并论。想耗死俄罗斯?那就来试试吧。

3、削弱乌克兰的实力。以目前的情况看,乌克兰是不会轻易臣服的,所以普京接下来必然是全力肢解乌克兰,即在乌克兰国内培植几个亲俄罗斯的地方自治政府。为了这些地方自治政府在未来能够与乌克兰抗衡,则必须削弱乌克兰的军事、经济实力。通过摧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俄军在遭遇乌克兰军队的强力反攻后,似乎有点醒悟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并不存在所谓的仁义之师。不下决心下狠心去推毁对手的战争潜力,即使一路攻城陷地,赢得暂时的辉煌战果,只要不置敌于死地,随时都有翻盘的危机和可能。而现代战争中,电力、网络、能源和交通是战争潜力的最大源泉。

因为俄军将此次军事入侵,定性为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去乌的军事化、去纳粹化,因此开战以来,对电力交通网络能源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保持了较大的克制,或想借此唤起乌克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想用所谓人道主义去佐证此次军事行动的正当性。事实证明,这是徒劳的,估计除了少数俄罗斯族裔的群众会感激涕零外,大部分乌克兰人并不会这样想的。

俄军在遭遇到大的挫败后,动用空天力量和先进导弹去轰炸乌电力和基础设施。这看上去是一种发泄和报复的行为,而实际上正是恢复了战争的本来面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历次发动不义战争,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狂轰乱炸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对南联盟七十八天的疯狂轰炸就说明了一切。

战争是残酷的,而人民群众则是最大的受害者,战争一天不结束,人的生命和财产就无法得到保障。一旦俄军采取大规模轰炸的新的战争举措,那乌克兰人民必然遭受更大的苦难。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平尽快到来。

纳粹党是怎么灭亡的

俄乌开战八个月,俄罗斯的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俄罗斯和乌克兰曾经都是沙俄的一部分,也是苏联的一部分。尽管苏联解体了,但是俄罗斯依然希望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成员还是能够存留在独联体。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加入集安组织。这样还可以一起抱团取暖,俄罗斯在其中扮演大哥的角色。

然而乌克兰偏偏要退出独联体,退出欧亚经济联盟,甚至要加入敌对的北约和欧盟去。这么一来的话,俄罗斯在经济上根本没有办法与乌克兰互利共赢。在军事上又是觉得乌克兰引狼入室,招惹北约使自己的安全很不靠谱。

俄罗斯原本希望通过特别军事行动。迅速地把乌克兰打回到原本希望的道路上来。然而没有想到被西方扶植起来的基辅当局那么顽固。北约及西方势力在乌克兰渗透的那么深。即使俄罗斯内部也被北约及西方国家渗透得很深。国内一方面反战情绪很大,另一方面敌情意识淡漠。似乎这场战争是普京的战争,而不是俄罗斯老百姓的战争。好多青年人出逃到哈萨克斯坦或者其他地方,就是为了不服兵役。

这场战争打成了胶着状态,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损失了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上万名士兵的伤亡。通货膨胀加重,经济滑坡。然而依然距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远。尽管乌东的4个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公投入俄了,然而联合国也没有承认。

还有一些网友的看法:俄罗斯的战略意图,阻止北约东扩进程,不能让美西方的军事行动骚扰到俄罗斯边境,希望乌克兰保持中立,奈何乌克兰不给面子。大帝只能采取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为目的的特别军事行动。事件前因,乌克兰纳粹分子对乌东地区的俄罗斯民族,进行纳粹化屠杀,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大帝早已不满了。北约欧美也一直打压围堵俄罗斯能源的输出,使俄罗斯经济喘不过气来。一切冲突的根源都是能源利益的驱动。

乌克兰入意欲加入北约是直接导火索。大帝怎会让乌克兰引狼入室呢?只能对乌克兰采取军事化的行动。特别是军事行动开始前期还是温柔地点到为止。只是高精度对乌境内的军事设施,武器装备进行打击。奈何乌克兰恐怖放纵,恐怖袭击了俄境内的克里米亚大桥,这也使得冲突事件激化,普京一改往日温柔点道为止的策略,开始对乌克兰全境进行无差别的以围剿恐怖组织为目的打击。使乌克兰境内50%以上的能源、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受损。

持续大规模的空袭导致乌境内所有设施受损,意欲激起乌民众和乌克兰反战人士的呼声,从而达到对司机政权的抗议打压。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冷战结束,一直受制于美国,美国携北约盟国,此次借乌克兰司机政权的傀儡之手,一直牵制延续着冲突时间。美方已经达到了围堵俄罗斯能源欧洲输出的目的,也直接拖垮了俄罗斯经济,降低了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军事影响力。

俄罗斯对乌克兰宣战意味着什么

1945年4月30日,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帝国终结。

关于纳粹党的灭亡就要提到一个名词“纽伦堡审判”

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导者进行的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遭到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被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则获得无罪判决。

纽伦堡审判的目的

1945年8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美、苏、英、法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签署了关于控诉和惩罚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议,并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据此,盟国政府在德国东南部的历史名城纽伦堡组成国际军事法庭,对22名被控犯有密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以及反人道罪的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审判与报复。同时,控方还起诉了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以达到彻底清除德国纳粹思想的目的。

非纳粹化(德语:Entnazifizierung)是盟军在二战胜利后于1945年中开展的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是根据波茨坦协定的精神,在德国和奥地利境内进行的以清除纳粹主义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二战后的欧洲大部分,特别是德国都变成了废墟。盟军决定在德奥实施三项政策,分别为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

德国方面,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非纳粹化命令,借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并且对之展开法律调查。

1946年3月5日美占区内的三州的内务部长在慕尼黑的市政大堂签署了《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法》(Gesetz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克里将军以麦克内利将军的名义宣布了美国盟国军政府对此的批准”。

5月13日第一个非纳粹化法(Spruchkammer)在美国军政府的准许下正式执行清除法。

原来的纳粹党几乎被消灭,现在纳粹党被视为恐怖党派。

俄罗斯没有速胜,是坏事还是好事?

虽然俄乌冲突已经进展了60多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实际上俄罗斯并没有对乌克兰正式宣战,而是在乌克兰执行“特别军事行动”。

这意味着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处于“战争状态”,实际上正式宣战和目前的特别军事行动,还是有很大差别。

想想当年美国怎么打得伊拉克,战略轰炸机、导弹、重型装甲车、无限制军队规模齐刷刷涌入伊拉克,什么对建筑物的保护,对平民的保护都是其次的,使用贫铀弹和白磷弹完全看美国人自己的心情,更别提会开辟人道主义走廊,打赢伊拉克才是根本目的。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网的最新消息,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早有可能在5月9日对乌克兰正式宣战。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意味着被广泛认为的战争结束日的时间,恰恰是战争开始的时间。

5月9日是俄罗斯红场大阅兵的日子,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此前已经对外放出消息:胜利日,不会作为特别军事行动的“人为性”结束时间。

那么,如果俄罗斯一旦对乌克兰宣战,意味着什么?

①、先来看俄罗斯目前的“特别军事行动”,主要针对的是军事目标,意味着军事目标以外的,包括交通枢纽、重要港口、军营、高风险区都可能成为俄军的轰炸目标。

虽然俄军已经开始对有可能成为北约军事武器装备运输系统的铁路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轰炸,但是显然有所保留,一旦宣战,乌克兰境内的交通网可能都会成为轰炸目标。

②、一旦正式宣战,俄罗斯将派出更大规模的兵力进入乌克兰,将会加快对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甚至第聂伯河以东地区的军事打击。

和谈也不会再成为战争状态下进行的对话方式,既然宣战,就必须分出胜负,打到你认输,承认战败。

③、一旦俄乌双方进入正式战争状态,欧盟一定会跟着倒霉。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能不能保证,将决定欧盟能源安全是否能够被保证。为何德国和俄罗斯之间要通过波罗的海建造输气管道输送天然气?因为这样才不会被第三方“威胁”。

可以说,俄罗斯如果真的对乌克兰宣战,也是被美国和北约以及欧盟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如果说北约东扩让俄罗斯受到了地缘威胁,那么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源源不断地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支持,已经让俄罗斯凭现在的军事投入,很难短时间完成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目标。

那么,俄罗斯对乌正式宣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早前称,俄罗斯可能试图摆脱它的“特别军事行动”。而美国驻欧安组织大使卡彭特也说,美国有高度可信的情报显示,俄罗斯可能在5月中旬要拿下整个顿巴斯。

①、俄罗斯对乌克兰宣战,缺乏更加合理的理由。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北约东扩,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目前,俄军在顿巴斯已经实际控制了很多地方,而对亚速钢铁厂的围堵,基本是消灭臭名昭著的亚速营最后的生存空间。而俄军一旦完成了对整个顿巴斯的控制,意味着“保护顿巴斯平民”的目标也完成了,同时也会完成对乌克兰的去纳粹化,在这种背景下,再去打基辅缺乏“出师之名”,毕竟,泽连斯基是乌克兰人选出来的,并不是美国人指派的。

②、俄罗斯如果只是为了控制整个顿巴斯,并不需要宣战。只要增加兵力就足够了,闹那么大动静,只会刺激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并不希望失去欧洲能源市场,过度刺激欧盟,并不是俄罗斯想要的结果。

普京之前多次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民有着很深的渊源,无论是出于历史原因还是现状,普京都很难做出对乌克兰宣战的决定。

③、俄罗斯是有核国家,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宣战,在舆论上肯定会被西方无限度渲染打压,所以,普京明白这个道理,不会断然对乌宣战。俄罗斯现在真正的敌人并不是乌克兰,而是北约。俄罗斯这个道理很明白,对乌克兰宣战没有多大意义。

凭借俄罗斯目前的战争潜力,并不是拿不下整个乌克兰,但是这种代价已经超出了获得的地缘利益。这个道理很简单,俄罗斯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是为了让乌克兰成为一道屏障,俄罗斯如果拿下乌克兰,岂不是要直接面对北约?所以,俄罗斯不可能拿下乌克兰,这很矛盾。

综上,俄罗斯对乌克兰宣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战争的可变性却一定会让俄罗斯对目前军事行动重新审视继而做出更加合理的改变。

俄罗斯这么打下去只是一场消耗战,如何阻止北约的军事武器进入乌克兰或许已经成为了俄军的军事目标之一,因为打掉北约的军事武器,就等于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

那么,俄罗斯到底应该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支持乌克兰武器的国家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些国家为何会支持乌克兰武器?很简单,因为乌克兰军队还能抵抗,那么,俄罗斯只要解决掉乌军的抵抗力,那西方国家支持的武器也就无处可用。

第一,俄罗斯再拖下去已经十分不利,必须在顿巴斯方向速战速决。快速完成在顿巴斯、扎波罗热、赫尔松对乌军的去军事化,让军队得到休整。然后腾出手来对西乌地区进行高强度远程打击,加大导弹产能,在海陆空三个层面全方位围堵西方的军事援助。

第二,在完成对乌克兰东部控制后,加强在乌克兰西部的空袭,逼迫基辅当局和谈,只有在基辅得不到外部援助的时候,达成和平协定才是最有用的。

泽连斯基为何频频变卦,就是因为美国从中作梗,本身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谈后,双方的战斗激烈程度下降了很多,但是美国的加油打气,让乌克兰又不想谈了。

第三,俄罗斯必须拿出先进武器装备来震慑北约,加快先进武器装备投入战场,比如苏-57、图-160以及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武器一定要针对北约的军事援助,要让外界看到俄罗斯的实力。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的表现也让西方看到了“也没那么强”,所以这会让他们越来越嚣张,普京必须给西方重重一拳

纳粹 希特勒详细的情况,

这场战争,刚开始给人们预想的不一样,大部分人认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瞬间完败乌克兰,但最终俄军战到现在,还没有把乌军彻底打败而收兵。

战略意图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战略意图是围绕他给乌克兰定出的"三个必须",也就是乌克兰国家必须去军事化。乌克兰必须承认乌东地区两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再就是乌克兰必须去新纳粹化的极端主义分子。这三个"必须"条件,其实都是硬头货,随便拿出哪一条,都等于从乌克兰身上在割肉。

而普京又给了乌克兰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机会,所以普京好像不著急,所以才有了双方的打打谈谈的游戏,这样也给了俄军在战场上的拖延时间,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乌克兰战区中的平民生命安全问题,作为军事上的进攻一方的俄军,坚决的执行总统普京的命令,不可伤及无辜的平民,在确保乌克兰平民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展开对乌军的进攻,正因为上述这两大问题,所以俄军的战略进攻速度,并不进行得那么快,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俄军在对乌军的进攻中并没有采取雷霆之势的重武器打击。

这样也给了得到美国北约武器支持的乌军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但俄军还是在取得包围乌军主力6万多人的兵力后,有待对其发起致命的打击。

战况

俄乌战争开战以来,乌克兰的东部城市一个接一个地被俄军占领和包围,乌军有3500多处重要军事目标被俄军所摧毁,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首都基辅等大城市,俄军早己完成了对其的包围,普京围而不攻,目的就是威逼乌军投降,从尽力减少双方人员的伤亡,不给美国北约和国际社会留下什么话把。

而普京发起的这场半个多月的讨乌战争,何时收兵现在局外人来看还仍然得不到准确时间,但是缓慢的战事却搅动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大变革,大分裂。也让俄罗斯彻底的看清了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真正朋友,还有一点就是拥有强大核武器的俄罗斯,硬是让美国北约这些世界军事霸权国家们在眼瞅著它们的伙伴国乌克兰在挨打却不敢以军事来还手,这也爆出了这些国家就是纸老虎的原形。

总结

其实从普京发起的这场讨乌战争,明面上打的是乌克兰,而实质上打的就是美国和北约。其实如今美国和北约等俄罗斯的敌对国们,都是心里在流血。一个强硬的普京,硬是用自己的国运来赌这场讨乌战争的胜负,普京不胜,他决不收兵!

我想去当兵,那考军校和去当兵有什么不同?

纳粹

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将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可耻地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帝国为(1933.1--1945.5)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

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国》中首先提出,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

(1)表明纳粹德国继承"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既第一帝国.962-1806 )和"德意志帝国" (既第二帝国.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历史上可以延续千年的最大国家

(2)因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年的太平盛世社会,以此美化纳粹政权。

《二十五点纲领》

《二十五点纲领》是于1920年2月制定并公布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纲领性文件,是纳粹的行为指导!在此纲领中,只是由于迫于形势,希特勒才给纳粹党打着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旗帜,并在这面旗帜上图上了民族主义的色彩,以适应战后德国要求变革、要求振兴民族的愿望,从而欺骗了不少德国人。“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两面旗帜掩盖了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后,才彻底暴露出了纳粹党的本来面目,适合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几乎都实现了,而反映工人、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条文则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一条,我们要求基于民族自决的权利,联合德意志人为大德意志帝国。

6 第二条,我们要求德意志民族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废除凡尔塞条约和圣日尔曼条约。>

第三条,我们要求国土和领土(殖民地)足以养育我们的民族及移植我们的过剩人口。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五条,凡在德国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视为侨民,应受治理外国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条,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决定德意志国家的领袖和法律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求一切公职,不管何等种类,不管它是联邦的,还是各邦的,或是市区的,必须由德意志公民担任。我们反对腐败的议会制度,因为议会政治只根据党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顾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如果国家不能养育其全部人口,则应驱逐外国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国国境。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41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8e

第九条,一切德意志公民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每个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职责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的活动不许损害全体的利益,而应受全体的制约并对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们要求: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要求国家或各邦在收购货物时特别要照顾一切小工商业者。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十八条,我们要求严厉镇压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对于危险的民族犯罪、高利贷者、投机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种族如何,必须处以死刑。

第十九条,我们要求用德国的教材代替为唯物主义世界秩序服务的罗马教权。

第二十条,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奋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并能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我们要求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机关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实际生活的需求。儿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时,即应启发他们的民族观念。我们要求贫寒子弟特别优秀者,不论其父母职业及社会关系如何,应享有国家免费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制定奖励体育运动和进行体格锻炼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进青年体力的团体,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我们要求取缔雇佣军,建立国民军.

第二十三条,我们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恶意的政治谣言及其在报纸上的宣传。我们要求德意志机关必须做到:-a;

1.凡德文报纸的编辑及工作人员应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报纸,应经德国的特别许可,才能发行,但不许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参与了德意志报纸的财政,或企图使德意志报受其影响,必须依法禁止,违犯者应关闭这类报社,并且立即驱逐与该报纸有关的非德意志人出境。违反公共利益的报纸,必须坚决取缔。

我们要求制定法律,坚决禁止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有不良影响的艺术与文学,并封闭与此种要求相冲突的机关团体。

第二十四条,我们要求在不危害国家的生存,或不违背德意志民族的风俗道德的范围内,承认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

本党主张积极的基督教,但不为任何宗教所约束。

本党反对国内外的犹太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本党深信只有以“先公后私”为原则,才能郅力于我民族的永久的复活

第二十五条,我们要求在联邦内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以便实现本政党所主张的一切;中央和国会对于整个及其各种机关,应有绝对的权威;为了实施联邦所颁布的法律,应创设各种职业会议。

本党的领导者,誓为完成上述目的而奋斗,必要时,即牺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莱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反犹和独裁。

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帝国大厦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

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被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

在第三帝国初期阶段,他的某些经济措施一度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泥潭,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群众运动而获得下层民众的支持。

不过在政治体制上,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相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郎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

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

在战争方面,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空军支援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

30日15时30分,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并双双自杀身亡。

1945年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

--------------------------------------------------------------------------------

独特的身世

1889年4月20日晚上6点半,在流经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边境的因河河畔奥方的布劳瑙小镇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栈里,一个名叫克拉拉的年轻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由于克拉拉前面生的三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对这个儿子就特别疼爱。这个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是布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是一个42岁的农妇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道夫的母亲是其叔父的外孙女。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8岁,新娘刚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此前他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个孩子。也可能是这种在世人看来极为奇特的身世来历和血缘关系,造就了希特勒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幻想的年轻人

阿道夫·希特勒3岁那年,他们一家随父亲搬往德国巴伐利亚的帕骚市,他父亲要在那里管理一个属于奥地利的海关,在这个德国城市里的生活以及与德国儿童们的共同玩耍,给希特勒留下了终生不泯的影响,他一生都操着帕骚时期学会的那种巴伐利亚南部的口音。

1895年,希特勒6岁了,他父亲被调往林茨任职,全家又搬回奥地利。在林茨郊外,他们置办了一所环境清幽的漂亮住宅。不久,希特勒就被送到一所乡村学校上小学。学校离家很远,每天早上,他要和其异母姐姐走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

就在这一年,干了40多年公务员的父亲退休养老。但他很难适应这种退休生活,于是开始与酒为友,消解烦闷。日子一长,就开始酗酒,变得脾气暴躁、易于激动,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用马鞭乱抽,以致于14岁的异母哥哥被逼离家出走。然后,小小的阿道夫·希特就常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气筒”。

1896年,7岁的阿道夫·希特勒随父亲搬往拉姆巴赫小城居住。在新学校的学习,希特勒是个佼佼者。但希特勒的父亲很快又对这里的生活感到厌倦了,他又于1898年在林茨附近的莱昂汀村买下一所房子和花园,不久便举家搬迁此地。到了新地方后,希特勒在新学校的学习仍很轻松。这时,他发现自己有绘画天赋。于是他转而幻想将来成为一名“艺术家”。但他父亲却坚决要儿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公务员。因此,在希特勒四年制小学毕业后,决定送他到林茨市的六年制中学就读。

但希特勒到了这所学校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终因数学和自然考试不及格而留级。

1903年1月,希特勒的父亲在早晨散步时中风而死。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转折。

14岁的他成了家庭中唯一的男子汉,形单影只的寡母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甚至家庭中的事务也要受到他的支配。

中学三年结束的时候,希特勒没能通过法语考试,补考虽然勉强及格,但却因成绩不理想而失去继续在林茨的六年制中学就读的机会,他不得不转学到离林茨市40公里处的州立四年制中学去继续读他的四年级。这一年秋天,在他补考及格后,领到了四年制中学的毕业证书。他虽可继续进入综合性高中就读,但他却不愿吃这份苦,终以自己患过肺结核,繁重学业对健康有害为理由,说服溺爱他的母亲,让其中断了学业,进行休养,在林茨过起他自己称之为“好像梦幻一般”、“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虽然他母亲、亲戚劝他、催促他去做工学得一技之长,但他却在此后两年半的光景里,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做“妈妈的心肝宝贝”,打发“懒洋洋的日子”,享受“空虚的舒适生活”。他也贪婪地涉猎书籍、大量作画、欣赏歌剧、参观博物馆,这时的希特勒虽然只有16岁,但已经热衷于政治了,已经成了一个至死不改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他日煽动家的希特勒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落落寡合,一种带有自怜情调的唯我独尊和经常突发的一种压抑不住的演讲欲,他对制订“宏伟计划”有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对于任何一种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的活动则都嗤之以鼻。

初到维也纳

1906年,希特勒过完17岁的生日之后,带着他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他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两个月。维也纳这座金碧辉煌的巴罗克式帝都令希特勒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头闲逛,兴奋地瞻仰环城公路附近的宏伟建筑,在博物馆、歌剧院、剧场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缭乱、如醉如痴。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在维也纳求学。于是他千方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

1907年夏,母亲终于同意他带着从父亲的遗产中提取的可以在维也纳生活一年的700克朗,来到维也纳参加入学考试,以圆他那做画家的梦,但结果却名落孙山。校方告诉他:他的天赋是在建筑方面、而进入学院的建筑系则必须念完整个六年制中学并具有毕业证书,可希特勒只有四年制中学证书。面对这一情况,希特勒束手无策,神情沮丧。他没有给家中写信,也没有回家,而是独自留在维也纳,闭门谢客,埋头读书,听听歌剧或在大街上茫然无主地游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这时身患乳癌的母亲已气息奄奄。

12月21日,他母亲终告不治,离开人世。

母亲死后,希特勒面临着想办法谋生的问题。他虽完全独立了,但他并无一技之长,又一向轻视体力劳动,从来没想靠自己的力量赚一分钱。然而他并不气馁,仍信心十足,他向亲戚告别,宣布他若不得志,决不回乡。

维也纳的流浪汉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王朝行将覆灭之前回光返照下的灿烂帝国。但也有住贫民窟、穿破衣服、营养不良的穷人。这时的希特勒开始变得富于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为世道的不公和豪门贵戚们所榨取的不义之财而感到愤愤不平。到维也纳之后,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设法进建筑系,也不想学什么手艺,或者从事任何正常的职业,相反他倒宁愿干些零活——扫雪、拍打地毯、在车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亲的那点遗产和每月25克朗的孤儿补助金生活,到1906年,父亲的遗产用完了,只还有每月25克朗的孤儿费,他完全成了一个流浪汉,夜晚宿在公园的长椅子上或随便哪家的大门门洞里,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车室中以廉价食品充饥。

1909年圣诞节前夕,穷愁潦倒的希特勒把自己的最后一些冬服悉数典当,失魂落魄地进入了一个流浪汉收容所。但不久,希特勒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又离开收容所,搬进一个廉价的单身汉公寓,决定靠自己的本事挣钱糊口。他每天呆在房间里画他的明信片,由他的这位朋友去兜售,销路竟然十分理想。他还画一些大的水彩画让朋友去兜售,销售情况也不错。他就靠画这些画赚来的钱和还可继续领取的孤儿费,过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但没过多久,这位一直热衷于政治的“画家”就把单身汉公寓里的阅览室变成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希特勒向那些聚在此处的房客中的“上流人士”和市民阶层中的失意者高谈阔论。他按其需要,热忱地维护一切他所赞同的社会口号和政治口号,激烈地抨击那些造成他失败的社会口号和政治口号,对自己周围纷乱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简单化的解释。在这期间,希特勒经常阅读大肆鼓吹极端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的小册子。特别是一本名叫《东方天坛星》的杂志,希特勒更是爱不释手。该杂志的宗旨是创造一种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优秀人种,反对所谓的“劣等的杂交人种”、尤其是所谓犹太人那种“堕落不堪”的影响,并以万字旗作为其标志。在这种氛围中熏陶,几年时间,希特勒的政治世界观的坚实基础就被打下了:这就是反对宽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观,反对民主和议会制度,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集团,反对社会平等和政治自由。其中核心和他一生都始终不渝的“真正信仰”,从当时看,就是反犹主义。他笃信他所属的“雅利安种族”天生就是高贵的,而犹太种族则恰恰相反是低贱的。这期间,希特勒还注意观察奥地利各政党的活动,他特别注意阅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党***的演讲,总结经验,他在反复琢磨后,终于得出结论:政党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必须掌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艺术,否则将一事无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

1913牟5月,对大德意志民族充满着狂热情绪的希特勒,离开维也纳移居慕尼黑。他想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追求。此时,他仍无正常职业,继续靠卖画为生。这段时间,他常常闭门谢客,一头扎进从图书馆借来的一大堆政治书籍中,并特别集中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战争始终充满热情的希特勒,一下子“完全被一种异乎寻常的冲动感情支配着”,他“双膝跪地,衷心地感谢上苍有眼”,使他“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8月1日,德皇对俄宣战,8月3日,这个侨居德国无意为哈布斯堡王朝效命的奥地利人,立即上书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恳求国王能批准他参加巴伐利亚军队。

8月4日,希特勒获准作为志愿兵加入了巴伐利亚步兵第一团,成为陆军下士,担任团队传令兵。他干得相当不错,甚至还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曾有数次他凭着侥幸死里逃生,这使他突然产生一种奇怪的信念:他“将肩负天下大任”,他只是在等待“时辰降临”,以便一鸣惊人。希特勒对战争的目的和德国的命运始终极其认真而敏感,他反对战友对战争的诅咒。他常常坐在食堂的角落,双手抱头,默默沉思,有时会突然跳起来,激动地走来走去,说德国得不到胜利,是因为德国人民无形的敌人比敌人最大的大炮还要危险。接着他就会对“无形的敌人”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一场激烈的攻击。但是,不管希特勒怎样期待着战争胜利,最后德国还是打输了这次战争。德皇退位逃往荷兰,德国在贡比涅车站签订了投降协定。当时希特勒正在医院里治疗在战场上被毒气攻击而失明的眼睛。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痛哭失声。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我简直一刻也坚持不了了。我感到天昏地暗,眼前又重新变得漆黑一团,我摸索着,踉跄着,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寝室,一头扑到行军床上,把疼痛欲裂的脑袋埋在了被子和枕头下面”。随后他就“过着可怕的日子,甚至更加可怕的夜晚”。“在这些夜晚,我的心中滋长了仇恨,对那些干出这件事来的人……卑鄙堕落的罪人的仇恨”。于是他看清了自己的前途,”决定投身政治”,“当一个政治家”。

开始政治生涯

1918年11月底,希特勒伤愈出院,到驻扎在慕尼黑的他所属的补充营去报到。这时十一月革命浪潮席卷整个德国,在慕尼黑成立了“巴伐利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他所属的营已处在“士兵委员会”的掌握之中。他对此情况十分反感,于是迅即离开慕尼黑到靠近奥地利的边境附近的一个战俘营去当警卫。次年春天,他又回到慕尼黑。这时那里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调查慕尼黑出现短暂的苏维埃政权谁应负责的问题。希特勒向该委员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从而受到了赏识,并被调到陆军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新闻局工作。

1919年6月,德国政府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该和约只允许德国保持一支10万人的常备军,因而当局非常重视军队的忠实可靠,并为此设立了一些负有专门使命的特别委员会,负责报告部队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颠覆活动,还负责对工人组织进行监视。被选中执行此种“侦察”任务的头一批士兵中就有阿道夫·希特勒。在他们开始执行任务之前,希特勒和他的战友被一道送进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特种训练班受训,老师发现希特勒是一个注意听讲的学员,而且口才过人,就提请希特勒的上级对此予以注意。这样一来,希特勒不久就被派到慕尼黑的一个团队去演讲,宣扬与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危险思想作斗争。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在他想进入的政治领域中,这是他第一次得到承认,而且他自己也发现,他所具有的东西——擅长演说,一下子被证实了。

希特勒的上司十分赏识希特勒的才华,于是把一项特殊使命交给他去完成。

1919年7月底,希特勒奉命和其他“侦察员”一道前往莱希弗尔德的收容所,肃清那些曾在大战期间被俘虏过的德军战俘们中间滋长的斯巴达克思想倾向。

1919年9月,希特勒又接到陆军政治部的一项命令,要他去调查一下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小政治团体的情况。就这样,希特勒以一个可以说是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党。这个党的纲领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大杂烩。由于希特勒在旁听这个小党的开会发言时,痛斥了一个主张巴伐利亚脱离普鲁士并与奥地利组成一个南德意志共和国的言论,他立即引起与会者的注意和兴趣。两天后,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己彼接受参加了德国工人党,开始这令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希特勒决定成为这个党的第55名党员,并担任了他坚决要求的党的主席团的第七名委员。希特勒考虑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目标来改造这个党,然后他就有可能把自己在维也纳时期的思想和前线经历所得出的认识,在一种政治运动中付诸实现。此外,这还为他提供了一种生活保证,从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改造德国工人党为纳粹党

希特勒加入工人党后,他在履行“侦察员”职责的同时,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他从事多方面的社会交际,在国家主义者刊物《慕尼黑观察家报)上刊登党的启事,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竭尽全力扩大党的影响。希特勒在群众集会上施展演说才能,竭力向到会的大学生、小业主和军官们煽动对凡尔赛和约、“十一月罪人”及犹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说不咬文嚼字,开门见山,通俗易懂,大量使用民间语言和战壕中士兵们的行话,因此其听众、特别是大战中的士兵倍感亲切,从而也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狂热。就这样,希特勒组织的群众集会不久便名闻遐迩。他演讲的内容、语言的才华、雄辩的论据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党对他顿然刮目相看,党的主席力排众议,遂将希特勒任命为“宣传部长”。

希特勒大权在手,就着手进一步巩固其在党内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党的日常管理工作。接着又和党的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条党纲,基调是反犹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要求”,其内容,除了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甜头。为煽动、吸引群众,希特勒在党的名称上煞费苦心。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便是纳粹党,纳粹是该党正式名称缩写字中前两个字母的音译。党纲和党的新名称都是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众大会上向世人公布的。由于新闻界对此事作了简短报道。所以希特勒在这一局部地区遂变得名声大噪。

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被解除军职,他领了50马克的复员费、一身军装、一件大衣和一些内衣。从此以后,希特勒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党的工作中去了。他筹划了党旗和党的标志,党旗以黑、白、红三种颜色为底色,标志是一个万字。万字几个世纪以来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中都是日轮的象征。希特勒很早就认识到了万字标志对党员以及外界所具有的价值。万字和1924年发放的褐色衫以及口呼“万岁”的抬臂礼,给党员们一种庄严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属于一个生死与共的整体,属于一个理所应当对大众实行领导的精粹核心。希特勒组织的这种国家主义的符号和标志以及军事化的风格,立即对小市民阶层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随后希特勒又在赞助者的支持下,买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观察家报》,使党有了自己的机关报。在此期间有一批为希特勒的学识、胆量和惊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纳粹党的队伍中来,使纳粹党的能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由于希特勒的积极活动,一年之内,纳粹党就迅速壮大起来。

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备同北德的民族主义者建立联系,把纳粹运动扩大到全国。这时,纳粹党内不满希特勒的委员乘他不在慕尼黑,准备推翻他的领导,希特勒闻讯后,立即赶回慕尼黑,组织力量反击。他以退出纳粹党相威胁,逼使

美国战后在德国推行四D计划(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民主化)失败原因

考军校和去当兵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性质、要求和目标。具体来说:

1. 性质:军校是军队院校,主要培养军队中的各级军官;而当兵是指士兵,他们是军队的基本组成,主要担任战斗任务。

2. 要求:考军校需要参加高考,分数需达到军校的录取标准,同时政治思想品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年龄都有明确的要求;而当兵的年龄、体审和政审都需要符合军队的标准。

3. 目标:军校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军官,学生毕业后会接到命令分配到指定的单位;而当兵一般服役期为两年,训练期满后,根据表现和分配计划进行分配。

4. 学习与训练:军校主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少量训练,而当兵则主要注重实际训练。

5. 大环境:军校环境相对稳定,但可能存在一定心理压力;而当兵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包括边防等。

总的来说,考军校和去当兵有明显的区别,具体选择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和兴趣。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军官,那么考军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更愿意作为一名士兵为国家服务,那么直接去当兵可能更适合你。

什么叫“军事化管理”?

是这样的,非军事化政策的失败,实际上是和苏联崛起,美国感受到压力有关

苏联组织了华沙条约,武装了成员国和东德,美国觉得仅仅依靠自身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对付苏联的威胁,这种情况下,美国放松了对德国武装力量建设的限制,试图重新复制德国

非纳粹化政策的失败,主要在于一开始美国的政策过于严苛,反过来造成了德国人的不满。此外,在第三帝国时期,专业技术人员和出任公职人员都要加入nazi,这就导致老美的政策无法继续推行下去,还有就是民族主义的反弹

在去工工业化方面,主要是美国在实际政策执行过程中比较宽松,没有刻意推行,后期处于武装德国,抗衡苏联的考虑,取消了

至于民主化,主要是当时经济因素,老百姓肚子也吃不饱,没心思管别的

军事化管理为,是指按照部队要求进行统一着装,统一就寝,统一学习,统一训练等等,一切按照部队的日常生活规律办事情。

企业军事化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把军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作为借鉴,并把这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有效地运用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同时用军队的管理思想去教育和引导员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目的:

实施军事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战斗力。这也是军事化管理优点的所在。

也就是说军事化管理能导致权力的集中化和最有效化,作为管理者自然是希望组织高效运转,希望手下用心并对下达的命令无条件执行。

扩展资料:

军事化管理应用:

1,军事化管理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竞争力=知识力+执行力。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及其成员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即知识力,但如何有效地把这些知识用于工作中去,也就是如何执行,即执行力的问题,有了知识力加上强大的执行力,这个团队,企业及其成员就是具备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存活并能够发展壮大,而企业实行军事化管理就是为了让这个团队及其成员形成强大的执行力。

2,军事化管理是执行力的有效保证

实行军事化管理,其目的就是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以及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在市场博弈中的核心竞争力。

俄军为什么突然转变战略,这个时候去轰炸电厂和基础设施?_去军事化去纳粹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