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_古代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是谁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_古代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是谁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0 21:34:11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如下:

一、毛遂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大谈合纵,经过半日亦未能说服。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胁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遂许纵约,歃血盟于堂下,并遣春申君率军救赵。平原君赞云“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以为上客。

二、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拼音:máo-suì-zì-ji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自荐指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后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告诉人们,有才能还需要有机会施展,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浪费自己的本领的。即使别人不给提供机会,也要主动出击,创造机会。一旦机遇成熟,无需等待他人的推荐。羞羞答答,畏缩不前,只会在碌碌无为中泯灭自己才华和本领。

三、造句

1、这些志工都是毛遂自荐,主动来参加这趟环保之旅。

2、想入选宴会宾客的人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亲戚们提名。被选出的99位宾客代表英国的所有地区。

3、随即毛遂自荐,他在兵营门外造出了第一个铸模,并让木匠用普通的车床制作了一个拳师式导火管,造出了一个炮弹、几个药引和几枝炮门纸管自来火。

4、他毛遂自荐来完成这个行动计划。

5、如果公司里有新的项目需要有人领导,那就毛遂自荐。

6、第二十八节李宁双耳惨遭罪,毛遂自荐医杜公。

史上谁是三寸不烂之舌第一人

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毛遂。

这个说法出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毛遂自荐。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因为自荐跟随平原君出使楚国,成功说服楚王同意赵国出兵攻打秦国,从而被平原君赞誉为“三寸不烂之舌”。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口才。

毛遂(约公元前850年-公元前780年),姬姓,名遂,字子期,又称毛尖、毛儿。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谋士和政治家,与管仲、邹衍、苏秦、张仪并称为“春秋五霸”。

据传毛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聪明机智,勤奋好学,很早就开始自学经史书籍。后来他进入晋国官府担任了一名小吏,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谋略,逐渐得到了晋国国君的信任和重用。

毛遂的成就

毛遂主张实行节约政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持家,使晋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善于制定外交策略,曾多次成功地化解了晋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纷争和矛盾,为晋国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遂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去世后,被人们誉为“忠臣良友、贤士君子”,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和传奇。

平原君一行回到赵后,平原君感叹说:“我鉴别天下士人成百上千,自以为有眼力,但对毛先生却看错了,毛先生一至楚国,而使我赵国比九鼎大吕还重。毛先生的三寸之舌,比百万大军还强。我简直不敢再鉴别士人了。”于是以毛遂为上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毛遂

历史上被形容三寸不烂之舌是谁

史上毛遂是三寸不烂之舌第一人。

拓展知识: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人物便是成语“毛遂自荐”的毛遂。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平原君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一番后,勉强同意他前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古代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是谁

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其具体原因如下:

1、毛遂的口才和说服力:毛遂以其出色的口才和说服力而闻名。当他作为赵国使者前往楚国谈判时,面对楚王的种种质疑和反对,他能够以严密的逻辑和犀利的言辞,成功说服楚王与赵国合作。这种卓越的表现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毛遂的勇气和自信:毛遂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源于他的勇气和自信。在平原君的门客中,他原本并不突出,但当他得知赵国需要派人去楚国谈判时,他自告奋勇地前往。这种勇气和自信让他在面对强大的楚王时,能够毫无惧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毛遂的贡献和影响:毛遂的成功谈判为赵国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使得赵国能够在危难中得到喘息。同时,他的出色表现也让他在平原君的门客中脱颖而出,成为平原君的得力助手。这种贡献和影响让人们对毛遂的口才和说服力更加赞赏。

4、历史评价和传承:在历史传承中,人们往往会对那些有特殊才能和品质的人进行夸张和赞美。毛遂作为一位出色的谈判家和说服者,被形容为三寸不烂之舌,正是这种夸张和赞美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和传承也让毛遂成为了历史上被人们所熟知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形象代表。

三寸不烂之舌的应用场景

1、商业谈判:在商业领域,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被用来在商业谈判中争取利益和优势。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可以在谈判中以逻辑和事实为基础,通过言辞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

2、政治演讲:在政治领域,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被用来在公众演讲中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言辞,让听众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

3、学术研究和社交场合:在学术领域,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被用来撰写论文和报告。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可以通过严谨的逻辑和论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社交场合,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被用来与人沟通交流。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可以更好地拓展人脉。

4、家庭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三寸不烂之舌也可以被用来说服家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个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可以通过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沟通,与家人达成共识,维护家庭和谐。

三寸不烂之舌最早指的是谁

古代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的人物一般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辩士邓析。

邓析是春秋末期的郑国大夫,他擅长辩论,并撰写了《邓析子》一书,该书反映了他的法律思想和其他学术思想。邓析在当时以“巧言”著称,能够用巧妙的语言破解难题,并在外交场合中表现出色。据传,邓析还帮助了墨子在当时传播了他的思想。

而平原君赵胜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公子,他以善于辩论、口才出众著称,被誉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平原君曾经为赵国游说楚国,成功地避免了赵国的危机。在游说过程中,平原君运用了自己出色的辩论技巧和口才,使得楚国接受了他的建议。

详细介绍

邓析,春秋末期思想家,名学家,郑国大夫。原为郑国大夫,与子产同为郑国六卿之一。他私造刑法,批评子产的铸刑鼎,在子产执政末期逃亡宋国,成为邓析学派的开创者。邓析在春秋末期比较有影响,据《左传·定公九年》记载,郑国的法律条文,是以他私造刑法而铸之鼎上的,称之为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成文法典。

他的思想和主张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邓析在法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首倡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的名辩之争。他主张按实定名,反对循旧名,提倡制名以指实,即名实相符。他主张以情得者,物论共从;以名得者,名从共从。强调了情、名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邓析

史上第一位被称为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谁

三寸不烂之舌最早指的是孔子。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因其卓越的口才而闻名于世。其中,历史上第一位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非常重视口才的力量,认为口才是君子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强调了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在周游列国时,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景公,使他放弃了攻打鲁国的计划。这个故事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孔子辩景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形容某人能言善辩的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的其他人物

除了孔子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被形容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物,例如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等人。这些人在当时的政治和外交场合中,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和说服力,为国家和个人谋取了巨大的利益。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速,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具有卓越口才的人物,如政治家、主持人、律师等。

这些人不仅需要具备清晰明了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三寸不烂之舌已经成为形容某人能言善辩的经典词汇,而历史上那些具有卓越口才的人物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更加重视口才的力量和作用。

史上第一位被称为“三寸不烂之舌”的人是毛遂。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以卓越的口才和辩才著称。这一说法来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自荐出使楚国,目的是促成楚、赵两国的联盟。在楚国国会谈时,毛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有理有据地说服了楚王。他的口才如同利剑一般锐不可当,不仅让楚王信服,更使楚国答应出兵援赵。自此,毛遂的名字与三寸不烂之舌成为了千古传世的佳话。

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意味着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了得,能够凭借言语征服他人。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仅让他在当时名扬四海,也为后世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典故。

三寸不烂之舌造句

1、他在辩论赛中展示出了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了评委和观众。

2、这位政治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选民的信任和支持。

3、谈判桌上,他运用三寸不烂之舌,为公司赢得了有利条件。

4、她说话语速较快,但内容有条理,展示出了三寸不烂之舌的魅力。

5、在辩论中,他能迅速找到对方的弱点,并用三寸不烂之舌击败对方。

6、这位销售人员擅长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客户购买产品。

7、他的演讲充满激情,观众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所吸引。

8、她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弱势群体发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三寸不烂之舌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_古代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