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 为什么需要设立同股不同权结构_facebook股权结构

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 为什么需要设立同股不同权结构_facebook股权结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2 20:53:09

一、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

同股不同权,又被称为“双层股权结构”,一般指的是在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更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 同股不同权是一种AB股的结构,B类股一般是由企业的管理层所持有,而管理层一般普遍是企业的始创股东及其团队的人员,A类股一般都是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一般是因为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愿意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的筹码。 同股不同权的结构一般比较有利于成长性企业直接利用股权进行融资,同时又可以避免股权过度稀释的情况,以免造成初创团队人员丧失对公司管理和经营的话语权,以确保成长性的企业可以稳步的发展,在目前小米公司就是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采取同股不同权的方式,而百度、阿里、京东等均实行的是AB股结构。

二、为什么需要设立同股不同权结构?

一般来说,发行公司债券要求很大的公司规模和较低的负债率,而很多成长性公司资产比例低,很难发行公司债券。它们急需资金发展,投资者又看好这个行业,因此创始人在公司融资的时候稀释自己的股权是常用的手段。公司融资会使得公司创始人的股权被反复稀释,以至于公司股权与投票权相分离就是一个普遍的选择。双层股权结构通常将股票分为A/B两个层次,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股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股每股有N票(假设每股有10票投票权,则管理层有10倍于其持股比例的投票权),这使得采用双层股权架构的公司管理层牢牢掌控着对公司的管理事宜,外部投资者很难掌握话语权。

三、美股双层股权结构模式

在美国同股不同权模式又称为AB股模式,即将股票分为A、B两个系列,其中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系列普通股有1票投票权,而管理层持有的B系列普通股每股则有N票投票权。

AB股模式在资本市场并不鲜见,采取这类架构的主要是科技类公司。

2000年美国总共有482家公司采用双重投票结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2002年下降到362家。此后这种模式继续减少,到2010年只有12家公司在上市时采用该结构。

公开资料显示,采用AB股模式的主要明星科技公司包括美国的Google、Facebook、Groupon和Zynga,以及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

如何设计合伙人股权分配和退出机制

双层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向公众股东和管理层(创始人)发行两种不同表决权的股份,以实现管理层对公司的有效控制的股权结构。

所谓双层股权结构是指同股不同权,即同股不同权也是相对的。通常的做法是,一家公司的股票分为两类,即a股和b股。这两只股票在利益分配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享受他们所拥有的多少分红;但在股权投票中,a股一股只能代表一票,b股一股可以代表10票,保证b股股东只要持股比例在5%以上,就可以实现对上市公司经营的绝对控制。

双股权是AB股,AB股的核心是同股不同权。简单来说,就是把投票权和分红权分开。在AB股的双层股权结构下,公司可以发行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一般称为A类和B类,即AB股。

通常甲类一股一票,乙类一股n票。其中a股普通股通常由投资者和公众股东持有,而b股通常由创业团队持有。京东股权模型就是这样一个模型。根据京东2016年年报,刘强东持有15.8%的股份,但拥有80%的投票权。刘强东以股权15.8%的股份牢牢控制着京东。

京东AB共享系统设计如下:

1.普通股分为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而刘强东持有B类,

每股有20个投票权;其他投资人持有A类,每股一票。

2.A类上市交易,B类不上市交易。

3.甲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转为乙类;b类可以随时自由转换为a类。

4.当乙类转让给非关联方(直接方或由其控制的实体)时,将自动转换为甲类.

5.当刘强东不再担任琼东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或在其他特定情况下,他持有的所有乙类将自动并立即转换为同等金额的甲类。

6.甲类和乙类共同对提交股东表决的所有事项进行表决。普通决议由出席者简单多数通过,特别决议由出席者三分之二通过。

AB股并不是京东第一家,事实上,百度是中国第一家采用AB股制的公司。

百度在2005年上市。上市后百度股票分为a股和b股,每股一票,创始人股票为b股,每股10票。因此,尽管李彦宏仅拥有股权,15.9%的股份,但它拥有53.5%的投票权,并牢牢控制着百度公司。

AB股制是美国上市公司的普遍情况,如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Facebook推特等。

采取AB股的制度。为什么要实行AB制?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恶意收购而发明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乔布斯乔布斯在苹果上市前只占15%的股份。虽然起初,由于乔布斯杰出的才能和强烈的控制欲,保持对苹果公司的控制。然而,由于公司业绩不尽人意,乔布斯在1985年被董事会投票罢免总经理的职位几乎等同于被苹果开除,之所以会有这种曲折的经历,是因为乔布斯在苹果没有足够的投票权如果乔布斯当初采用AB股制度,也许结果不一样。当然,乔布斯后来回到苹果掌权,这是另一回事。

双层股权结构的设置是适应现代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绝大多数科技公司都比较年轻,创始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科技企业往往需要在短期内大规模扩张(否则,很难从强敌包围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迫切需要大量资本。然而资本的大量进入很容易稀释创始人及其团队的股权比率,导致权力的丧失,从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双层股权结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阿里巴巴也是这样的结构,使马云只有几个股权能够继续完全控制企业的运作。事实上,双层股权结构是有争议的,因为它违反了经典的市场经济理论。所有股东都买股票,那为什么你的投票权是我的十倍?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样的股权结构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过于依赖创始人,其他股东无法制衡,创始人可能是错误的,没有人可以回避这个决定,创始人也有损公肥私的风险。

因此控制权制度的设计至关重要。公司股权如何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做好企业的控制权设计,不仅仅是AB股制,比如表决权委托,一致行动协议,持股平台设计等等都是不错的模式。

创业公司融资,股权是如何一步步被稀释的

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

如果你正好被这个问题困扰,这篇文章从哪些人适合成为合伙人,如何进行合伙人股权分配与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这3方面对合伙人股权分配进行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 哪些人才能作为合伙人

01.什么人才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

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人,是公司的合伙人。这里主要要说明的是合伙人是在公司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全职投入预期的人,因为创业公司的价值是经过公司所有合伙人一起努力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后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中途退出的联合创始人,在从公司退出后,不应该继续成为公司合伙人以及享有公司发展的预期价值。

合伙人之间是[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

02.哪些人不应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请神容易送神难,创业者应该慎重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股权。

(1)资源承诺者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2)兼职人员

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它的全职工作边帮公司干活的人只能拿工资或者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工全职过来公司干活,他(们)和第一批员工相比好不了多少,毕竟他们并没有冒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3)天使投资人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a.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

b.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购股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这种状况最容易出现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

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认为公司是在忽悠、画大饼,起到负面激励。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比如,B轮融资后)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且激励效果特好。

二. 合伙人股权如何分配

01.早期创业公司的股权分配设计主要牵扯到两个本质问题

一个是如何利用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另一个是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取更多资源,包括找到有实力的合伙人和投资人。

02.股权分配规则尽早落地

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公司里可以看到的价值越来越大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03.股权分配机制

一般情况下,参与公司持股的人主要包括公司合伙人(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投资方。

在创业早期进行股权结构设计时的时候,要保证这样的股权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后期融资、后期人才引进和激励。

当有投资机构准备进入后,投资方一般会要求创始人团队在投资进入之前在公司的股权比例中预留出一部分股份作为期权池,为后进入公司的员工和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预留,以免后期稀释投资人的股份。这部分作为股权池预留的股份一般由创始人代持。

而在投资进来之前,原始的创业股东在分配股权时,也可以先根据一定阶段内公司的融资计划,先预留出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后续融资,另外预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持续吸引人才和进行员工激励。

原始创业股东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权池的股份由创始人代持。

04.合伙人股权代持

一些创业公司在早期进行工商注册时会采取合伙人股权代持的方式,即由部分股东代持其他股东的股份进行工商注册,来减少初创期因核心团队离职而造成的频繁股权变更,等到团队稳定后再给。

05.股权绑定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做出来的,当你到一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时,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接下来创造的价值。

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06.有的合伙人不拿或拿很少的工资,应不应该多给些股份

创业早期很多创始团队成员选择不拿工资或只拿很少工资,而有的合伙人因为个人情况不同需要从公司里拿工资。很多人认为不拿工资的创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为创业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

问题是,你永远不可能计算出究竟应该给多多少股份作为初期不拿工资的回报。

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三.合伙人股权退出机制

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核心人员的波动,特别是已经持有公司股权的合伙人退出团队,如何处理合伙人手里的股份,才能免因合伙人股权问题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0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提前设定好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好在什么阶段合伙人退出公司后,要退回的股权和退回形式。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持续长期的服务于公司赚取的,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02. 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退出的合伙人的股权回购方式只能通过提前约定的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对合伙人手里的股权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可以按照当时公司估值的价格适当溢价。

0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为了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但却不同意公司回购股权,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

合伙人股权设计的9点常识

合伙人股权利益分配,关乎人性心理底层的贪嗔痴(贪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等)。

有质感的合伙人股权产品设计,应该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点,可以顺乎人性的贪嗔痴。

01.旧时代股权or新时代股权?

在过去,创始人一人包打天下,100%控股公司是常态,不需要股权设计。

在现在,我们步入合伙创业时代,合伙创业成为互联网明星创业企业的标配。

在过去,股权分配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钱」是最大变量。

在现在,「人」是最大变量。只出钱不出力或少出力的投资人是否遵守“投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判断其是否在专业投资人阵营的标准。

在过去,是创始人单干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兵团作战。

在过去,利益是上下级分配制。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利益分享。

在过去,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在现在,提倡合伙人之间背靠背共进退。

02.合伙利益 or 合伙精神?

之前有创始人说,我持有90%股权,给整个团队预留10%股权,分给我未来的CTO, COO,CFO……公司股权少,不够分啊。

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给下人打赏。

之前有创始人问,我的合伙人需要知道其他人的股权吗?我需要让合伙人知道公司的财务数据吗?

这不是合伙创业,这是在唱独角戏。

之前有创始人颐指气使地说,公司100%是我的,股权100%是我的。合伙人的股权,都是我分给他的。

入戏太深啦。你的合伙人,也可以花点小钱,注册个公司,翻身做主人,给你分股权,好不好。问题是,你要吗?

之前有创始人学着《中国合伙人》的口吻说,千万别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在你从苦逼通往牛逼、但尚未牛逼、还可能永远没法牛逼的路上,除了你的老同学、老同事、老乡、老基友,甚至老婆、老妈……还有其他人愿意追随你私奔裸奔吗?好基友不能合伙创业,难道陌生人就能合伙创业?新东方三架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十八罗汉……哪家不是好基友合伙创业?

有创业能力,有创业心态,经过磨合,可以作为合伙人。人与人之间长期共事,既要有软的交情,又要有硬的利益。合伙创业,既是合伙一种长期利益,也是合伙一种“共创、共担、共享”的合伙创业精神。

03.算小账 or 算大帐?

我们看到,有的孵化器,利用初创企业创始人不懂游戏规则,趁火打劫,象征性投20万,要求持有创业公司55%股权;有的土豪,固守“谁钱多,谁老大”的老旧观念,投个150万,要求控股创业公司70%股权;有的成熟传统企业孵化创业项目或传统上市公司对外投资项目,也都乐此不疲痴迷控股创业企业。

70%>50%>20%,这是小学生算的算术题。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手里拿的抓的“抢”的股权数量,越多越好。他们只看自己的历史贡献,不去考虑公司长期发展所需的持续动力。他们这套玩法,把优秀团队和后续资本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把公司给做小了。

其实,股权拿多少,还有另一种算法。

小米与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分别解决了公司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核心创业团队、资本与核心战略资源。

小米1%=4.5亿美元,阿里巴巴1%=20.1亿美元。

但是,如果,公司不值钱,100%=?美元。

马云持股阿里巴巴7.8%,既没阻挡住马云控制阿里巴巴,也没阻挡住马云成为中国首富。

有人说,阿里合伙人制是被逼无奈之举,不值得提倡。鸡同鸭语,只能无语。

04.失控 or 控制

有本书叫《失控》,超人气社群罗辑思维宣扬试验失控,股权架构师们却像头不合时宜的怪物,张口闭口喜爱说“控制”。

有人说,小孩子才玩失控,大人们都在玩控制。我不认同。

我的问题是,百度、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算不算是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的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是为了控制,还是为了失控?

在股东会与董事会的顶层决策需要控制,但需要发挥人的天性与创意的底层运营需要失控。一家公司,只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有方向。只有失控,公司才能走出创始人的局限性和短板,具备爆发性裂变的基因和可能性。控制中有失控,失控中有控制。

创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控股。

公司的初始股权架构设计,首要解决的是创始人的持股权数量。根据创始人核心创业能力的集中程度与团队组成,创始人的持股有绝对控制型(2/3以上)、相对控制型(50%以上)与不控制型(50%以下)。

不控股,是否也可以控制公司?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AB股计划等,都可以是备选方案。京东上市前用的是投票权委托,上市后用的是AB股计划,上市前后无缝对接。

上市后,创始人持有多少股权,算是合理区间?马云是7.8%,马化腾是14.43%,周鸿祎是18.46%,刘强东是20.468%,李彦宏是22.9%。谷歌的佩奇与布林是14.01%与14.05%,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23.55%。因此,20%上下算是常态。

公司的股权架构设计理论,不管说得多天花乱坠,都很难精确计算各方的具体持股数量。如果算小账,算八年十年,也没法精确计算。股权架构设计,只能是算大帐,做模型,把团队分利益的标准统一,让团队感觉相对公平合理,股权不出现致命的结构性问题。

05.股权 or 限制性股权 or 期权?

股权是实対实。股东掏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公司给的是有假包换的股权,通常适用于投资人或合伙人拿的资金股。

限制性股权是实对空。公司给出的是股权,股东空头承诺的是未来的服务期限或/和业绩,通常适用于公司合伙人或少数重要的天使员工拿的人力股。

期权是空对空。公司开出的是空头支票,员工空头承诺的是服务期限或业绩,通常适用于员工。

06.免费 or 收费?

公司发股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股权发放筛选出一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核心创业团队。

股权发放,可以是个互相印证的过程。公司经过判断,可以给团队成员配备股权。团队成员是否愿意押点宝赌一把,基本可以判断他是否长期看好公司。团队成员自愿主动选择,掏过钱割过肉,他的参与感会比较高,也更会当个事来做。

有的人一开始就是创业拍档,有的人需要影响成拍档。有的人看短线多些,有的人看长线多些,都是人性使然。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风险偏好匹配工资、奖金、业绩提成、期权、限制性股权或股权。

07.股权架构设计=筑巢引凤?

对于经过磨合、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谈利益,并不伤感情。不谈利益,才伤感情。

问题是,碰到心仪的合伙人,该如何谈利益呢?

小米成立之初,雷军即提出,小米要做铁人三项: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我们分析小米的8位合伙人背景会发现,这些合伙人和小米的商业模式是高度匹配的。

“找人这件事,考验创始人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创始人首先考虑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核心业务节点,然后考虑支撑商业模式的合伙人团队组成。商业模式与合伙人团队组成想明白了,股权架构也就出来了。股权架构出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创始人就知道该如何与合伙人谈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了。

“在旧的世界里,你用30%的时间创建一种伟大的服务,用70%的时间来营销。在新的世界里,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

真正顶尖的企业是不需要广告就能自然吸引到顾客,好的产品和口碑行销是提高销售的关键”。在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公司的合伙人团队中,我们要重新思考销售总监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平分股权,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技术环节,而在于平分股权背后的团队组成。“创始人+创始人”的团队组织架构,就好比“曹操+刘备+孙权”合伙创业,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股权是很难分的。

但是,如果是“创始人+合伙人”的组织架构,就好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股权就很好分了。

做好公司股权架构,创始人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08.投资=投人=投股权架构?

之前有朋友创业,自己掏了30万,找身边朋友投了70万。

他们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分了:30%:70%。

两年后,公司业务发展不错,创始人却发现不对劲,(1)不公平,他吭哧吭哧干成了小股东;(2)没有预留足够股权利益空间,合伙人谈不进来;(3)连续有三家投资机构看好这项目,但看完公司股权结构后,没有一家敢进。

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合理,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进入。

有的创始人在外边学习了一堆的新理念,新思维,说产品重要,技术重要,运营重要,需要找合伙人。

但是,你一问他公司的股权架构,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

09.创业合伙人=人格分裂者?

创业合伙人,既是公司种子轮投资人,又是公司全职运营者,还是公司天使员工。

作为公司投资人,合伙人取得小额资金股。我们建议,互联网初创企业,所有合伙人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作为公司全职运营者,合伙人取得大额人力股。人力股和四年全职服务期限、甚至与核心业绩考核指标挂钩。合伙人打个酱油中途掉链子退出或业绩指标不达标时,公司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购合伙人股权。

作为公司公司的员工,合伙人应领取工资!

急需fack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相关介绍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加盟公司时拿到的期权比例,并非最终公司上市时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外部融资会不断稀释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后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融资和期权池。 首先,创业者需要理解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融资是企业融资,企业引入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做大公司,投资人则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即“增资入股”)。

而创始人转让出自己手里的公司股权,其实质是股东的套现,股权转让的收益归属于股东个体而非公司,除非,该股东又将转让收益作为新的注册资金再次投入公司,这样的投入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与融资效果类似。

融资时,企业注册资本增加,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不变;股权转让时,企业注册资本不变,且原股东股权计税成本调整。

融资带来的股权稀释

通常,一个不断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轮的融资。

典型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融资轮数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期 :股东自己出注册资本金

天使轮:改革发展,天使投资人“看人下菜碟“

A轮:经过基本验证,具有可行性

B轮:发展一段时间,公司还可以

C轮: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发展壮大,投资人要套现离场,大家都觉得该上市了。

第一轮天使轮融资在50万-200万之间。天使投资人也会拿走10%到20%的股权。接下来,公司的商业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时,VC会投出A轮。A轮融资通常在500万-1000万间,同时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轮(B轮)融资额进一步扩大,数目通常在2000万-4000万。当然了,公司要继续发展壮大投资人们才会给钱。这时候,公司一般出让10%到15%的股份。最后,公司进一步扩大,如果达到年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PE或其他战略投资者会进一步投C轮,数额在5000万左右。此时他们拿5%-10%的期权。

为了留住老员工和吸引新员工,公司会设立期权池,这也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证期权池占据一定的比例,来激励员工们。员工们在加入公司初期,因为心里清楚,公司其实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较高比例的期权补偿。而每一次给新员工发期权,公司创始人和部分老股东的股份就会被稀释。

一个简易的稀释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业A,他们两人的出资比例为6:4,则此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一年之后,天使投资人来了,双方经过评估,认为企业价值80万,天使愿意投资20万,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权池。

此时:

甲所占的股份为:60%×(1-20%)=48%

乙所占的股份为:40%×(1-20%)=32%

公司的股权结构为:

天使投资人入股后,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权池:20%×(1-20%)=16%

此时公司的股权比例如下:

此后(这里假定一个简单的情形),A轮,B轮,C轮,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权份额给新的投资者。其中较特别的是:A轮投资人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一般A轮投资者会跟公司签署协议,如果在B轮融资时,公司估值达不到某一个特定值,就必须保持A轮投资人的股份不被稀释,仅稀释A轮投资前的股东股份。

这样,公司各个阶段的股权比例如下:

老员工和旧股东的期权稀释过程

每一次新一轮的外部融资进来后,随之而来的期权池的调整和新的投资者的权益都会使老员工和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个员工在公司种子轮融资后加入时拿到了1%的期权,但是公司在A轮融资后,他手里的期权只剩下0.6%。但公司的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创始人,经过了多轮融资和期权池调整后,最终手里剩下的股权比例也大为减少。例如一个创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后可能手里只有20%-30%的股份。

为了防止股权稀释而导致控制权大大减少,创始人们可以采取特殊的股权设计,以起到类似Google,Facebook的”双层股权结构”的效果,保证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占据主导。

如果公司资金链有问题,财务总是不顺畅,那么公司需要以相对较低的估值来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的话,老员工和原有股东的股份会被稀释的更厉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期权的稀释在员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体现。以一个中级软件工程师的offer为例。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公司时,能够拿到手的期权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该工程师选择在A轮融资前加入公司(此时公司有5-20个员工),那么他大约拿0.27%的期权;如果该工程师等到公司快要B轮融资前加入(此时公司有20-50个员工),则他会拿到0.084%的期权。C轮融资之前加入公司的员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权。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个职位,越往后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权越少。这是因为,除了因公司融资和增加期权池带来的稀释效应外,越往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在减少。“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个社会中普遍通行的法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过设立期权池的方法给员工做股权激励,虽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释掉一部分,但此举留住了关键人才,且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则较低的薪酬礼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员工,对公司的负面效应不小。

小结

一个股份逐渐稀释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稀释不一定是坏事。筹集资金,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能做到这一步的话,稀释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续的市值增加带来的收益会远高于出让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价值。换句话说,让出一小块蛋糕,然后换取整个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扎克伯格:被美刊评为“年度恶人”,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Facebook(脸谱网)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

Facebook是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微软2.4亿美元赢得Facebook1.6%股份收购权。

◆哈佛大学辍学生创业

2004 年2 月,还在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二年级学生扎克伯格突发奇想,要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扎克伯格就建立起了这个名为Facebook的网站。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校园同样风靡。

根据雅虎公司的估计,到2015年FaceBook 在美国的注册用户会达到5250 万,有60%的学生和年轻人都会使用该网站,远远高于2005 年的8% 及去年的18%。雅虎预计,到2015 年,Facebook 营收有望达18.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广告,网站的广告收入可能会达到10 亿美元之巨。

◆乳臭未干的“盖茨第二”

表面上马克·扎克伯格给人感觉和任何普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风格奇特的T 恤、破烂陈旧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

当被人恭维“看上去蛮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老板”时,扎克伯格却有点被激怒的感觉,因为潜意识里,他不愿把自己再当成一个局限于象牙塔的大学生。巧合的是,这个年仅22 岁的美国小伙子确实和世界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在19 岁就开始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同样是出身中产家庭且教育良好,同样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同样年纪轻轻就赢得世人尊敬。

作为牙医和心理医生的儿子,扎克伯格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10 岁时他得到了第一台电脑,从此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成为电脑神童。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之后,包括微软在内的不少IT 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是扎克伯格拒绝了年薪95 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在哈佛,主修心理学的他仍然痴迷电脑。

2004年他创办FaceBook,成为互联网英雄的又一个神话。

虽然对外界传闻的雅虎出价16.2亿美元不置可否,但是扎克伯格还是很乐意谈谈比尔·盖茨。分析人士称,这和微软此前投资2 亿美元买下Facebook 的广告和赞助商链接的独家经营权紧密相关。

扎克伯格认为, 这笔钱能让Facebook 更集中精力考虑未来的发展思路,例如激励用户参与发展更多的原创运用,而不是致力于兜售广告,把网站搞得像个卖网络广告的集中营。这就像苹果的iPod 卖得很好,可是不用为播放内容头痛,与音乐下载有关的软件服务交给iTunes 音乐商店打理一样。

“我们是私营的公司,没有义务对外披露公司股权结构。对于前辈比尔·盖茨,我个人相当尊敬,他也是IT 业界的成功典范。如果外界非要给我加上‘盖茨第二’的帽子,这是你们的一厢情愿。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盖茨呢?微软靠的是Windows 和Office 发家,承载我梦想的是互联网,更具体说是Facebook。”扎克伯格的语气中似乎一点都不喜欢“盖茨第二”这个绰号。

和那些乳臭未干的同龄人不同,22岁的扎克伯格像是一个战略思考者,谈吐之中充满了他对Facebook 的宏远发展规划。他的观点比其他互联网的从业者更有远见,这种自信来源于Facebook牢牢吸引的1千多万用户。“我从来不想运营一个公司或者企业,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用户的体验上,总想怎样能给他们带来革命性的便利。”在马克·扎克伯格的理念中,与其说是对互联网的开发应用,不如说是聚焦于对世界的改变更为贴切。

面对未知的未来,扎克伯格很有自信:“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粹,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 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肯定不会效仿门户网站,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网站上消耗时间。我相信Facebook 未来一定有盈利的。”想窥视无关的网友,没门!

和同为社交网站的MySpace 不同,扎克伯格坦言,通常一个普通用户只能看到Facebook 群体中不到0.5%的其他用户信息,这是因为Facebook 采取了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不让信息泛滥成灾,保证了用户的隐私权安然无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ySpace 的注册用户只要他们愿意的话,就可以浏览所有其他用户的资料。

扎克伯格说,Facebook 有一套复杂的个人隐私保护法则。如果第三方想了解某个用户的信息,该用户很快就能洞察对方的举动,所以用户可以允许属于特定群组的朋友了解他本人,同时能阻止无关紧要的其他用户窥视自己。用户甚至可以决定他提交给Facebook 的信息究竟有多少能被第三方搜索到。例如,个人相册是每个用户资料的重要内容。按照扎克伯格的功能定义,用户使用相册时能有选择性地挑选对象,可以让一个相册由他的大学同学看,另一个相册由他的同事看,而其他的不相关人员一张照片也看不到。用户的所有信息都被严格保密,任何试图闯入进来并且窃取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的人都会被阻挡在大门之外。“这种对用户身份的甄别要求整个网站的系统结构和其他传统网站完全不一样。”扎克伯格表示。这一措施也有效地避免了信息泛滥威胁个人隐私的网络难题,类似于MySpace 曾遭遇过的尴尬事件:某用户信息被其他人获取并提出勒索,当用户拒绝合作甚至遭遇性骚扰的非分要求,在Facebook 中就能有效避免。

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 是一个缩微的现实社会,超过60%的用户会每天上来逛逛,看看朋友在做什么,检查有没有新收到的消息并作出回复,或者更新调整个人的资料。Facebook 要求用户提交的个人资料都是标准格式的,而不是像MySpace 那样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Facebook 最新的变化是在用户首页增加了NewsFeed,尽管对这项变化尚存争议,但是扎克伯格认为值得尝试。NewsFeed 能让每个用户登录后,就了解到自己的密友干了什么,对方有了什么新的变化。不少用户已经尝试使用这个新玩意。

要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个人资产总值需要达到10亿美元,今年符合这一条件的共有1125人,首次达到四位数。在所有上榜富豪中,美国人占据了42%的比例,比2007年下滑2个百分点,但仍然领先于其它国家。俄罗斯共有87人上榜,超越德国攀升至第二位。过去6年一直排名第二位的德国今年滑落至第三位,共有59人上榜。全球1125名亿万富翁的资产总值为4.4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5万亿美元增长26%。

在今年的上榜者中,包括226名“新人”,其中77%来自于美国,其余部分主要来自于俄罗斯(35人)、中国(28人)和印度(19人)。今年的另一个特点是年轻富豪数量大幅增长,有50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25人为“新人”,包括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CEO马克·扎克博格(Mark Zuckerberg)。扎克博格今年只有23岁,可能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2008年04月Facebook社交网站Facebook正式推出聊天服务“Facebook Chat”,业内人士称此举有望对传统IM(即时通信)服务构成威胁。

据使用过“Facebook Chat”服务的人士介绍,这款基于社交网站的IM“的确非常吸引人,传统的IM不具备社交网站这样的优势资源,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很可能将处于不利地位。”

同股不同权是什么意思,同股不同权出现原因及好处

这几天在高强度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条有趣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元宇宙概念的鼓吹者,曾被誉为世界第一互联网企业家的 扎克伯格,荣膺美国刊物《新共和》推选的 “年度恶人” 。

从令人敬仰的商界巨子到人人唾弃的终极恶人,扎克伯格究竟做了什么,他又为何如此招人忌恨?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白原市 一个富庶的犹太人家庭 ,从小衣食无忧的他早早接触到了当时还算新颖的微型计算机技术。

少年时期,他有钱的爸爸特意请来了知名软件开发者 大卫纽曼 做他的家庭教师,和扎克伯格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大卫纽曼惊奇地发现这个少年有着万中无一的编程天赋, 给他扣上了一顶“神童”的高帽。

有了大卫纽曼的背书,再加上有钱老爸的多方运作,小扎克伯格的校园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中学毕业后,小扎成功申请到了 哈佛大学 的入学资格,并跟随犹太学术大拿阿尔法英普森学习心理学和运算科学。

或许是好好先生当得太久,读了大学后的扎克伯格,亟需释放自己的天性,大二的时候,扎克伯格和同学一起,开发了一个名为课程匹配的程序,旨在根据用户用户逻辑来协助学生选课,这款程序很快就受到了哈佛学生们的欢迎。

首战告捷后,扎克伯格愈战愈勇,又紧接着推出了一个交友程序,让同学们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选出谁是哈佛校园里的最“辣”之人。

成功捣鼓了两个程序后,扎克伯格意识到社交媒体是未来网络行业的蓝海,2004年,扎克伯格觉得自己已经把大学课程给玩穿了,于是和传统意义上的“硅谷精英”一样, 果断从哈佛辍学,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在先前两个程序的逻辑基础上,扎克伯格和室友创立了facebook,在MSN等线上聊天室失落的时代,facebook的出现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的交友需求,不错的功能和优秀的用户体验让facebook很快就在一众网络社区中站稳了脚跟。

作为一款全球性质的社交产品,facebook在2010年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4亿,在线人数也已经达到了一亿,早在2009年,facebook就已经实现了正常运营,不再依赖于金融资本的风险投资。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将正式上市,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4.21亿股,超过了当年谷歌上市的规模。 而扎克伯格本人的财产也一路飙升,身价达到了300亿美元。

截止至2021年底,扎克伯格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凭借1345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美国富豪榜的第三位。

对于超级富豪而言,钱对于他们只是一个数字,好的名声才是他们商业帝国永存的条件。

扎克伯格自然也不例外,他组织了一批精锐的律师团队,为他打造了 一套近乎完美的人设

接地气和慈善是两个贴在扎克伯格身上的显著标签,作为一个身价过千亿的顶级富豪,扎克伯格在日常生活中, 总是穿着一身程序员标准套装,不着华丽的外饰,不戴价格高昂的奢侈品。

靠着一身“简朴”的装束和“谦逊”的性格,扎克伯格获得了各方媒体的好评,其名声和创业过程也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成了各路博眼球杂志中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接地气的人设让他博得了民众初步的好感, 而慈善事业则让他的“地位”又登上了一个台阶。

2012年,28岁的扎克伯格向慈善机构捐赠了价值4988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这些股票捐给了硅谷社区基金会,用于 社会 教育和医疗建康。

2013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将捐赠1亿美元,赞助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公立学校修缮项目,此举创下了美国30岁以下年轻人慈善捐款的最高纪录。

在接地气和慈善两种完美buff的加持下,扎克伯格成了 社会 舆论和大量年轻人眼中的“精神领袖”。

但我们都知道,人设这种通过团队精心包装的产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崩塌,你只要还是一个“人类”,就一定有露馅的那一天,小扎自然也不能例外。

率先崩塌的,就是小扎同学的接地气人设,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互联网企业家,人们早已将他的名字和facebook这个品牌联系在一起。而扎克伯格也不能像传统的超级富豪那样大隐隐于市,做一个身居幕后的操纵者, 他必须要在镜头前“表演”,从而维持其品牌的活跃度。

每年的农历春节,扎克伯格都会带着他的华人老婆出镜,在自家Facebook上传几张和家人

一起包饺子的照片。

然而照片中的扎克伯格,无论是胳膊上还是衣服上,都看不到一丁点面粉的痕迹,明显的摆拍痕迹再配上一副机械感十足的诡异笑容,直接把恐怖谷效应拉满了。

一次两次的作秀瑕疵还可以说是工作失误,但每年都几乎上演同样的剧本,只能说扎克伯格已经把“作秀”当成了例行公事,网民对他的看法是什么,他根本不care,只要能维持好投资商的印象就行了。

如果说作秀穿帮只是无伤大雅的小插曲,那真正触犯各国网民逆鳞的,是小扎 两面三刀的人品性格

商人嘛,两面三刀是赚钱的工具,不寒碜。但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就得在私底下解决。

2016年,扎克伯格到访中国,一心想把自己的互联网理念传播至中国,并与多位国内网商大佬相谈甚欢,某些媒体也是不吝赞美之词,将扎克伯格描绘成架起中美两国年轻人交流的桥梁。

完成访华之旅,回国后的扎克伯格又立起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设,并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商人开口夸人,无非是你与他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罢了。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尤其是Tik Tok在欧美地区的大火,让扎克伯格感到了空前绝后的危机。

作为一款运营了将近20年的社交媒体,facebook的用户体验还停留在论坛和空间形式,而主打短视频的Tik Tok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在十几秒甚至几秒的时间内就能达成社交需求。因此,Tik Tok获得了大量欧美青少年的青睐。

对于一款社交媒体而言,失去了年轻人的拥趸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面对Tik Tok的强势进逼,传统商业手段已经没法让扎克伯格重夺社媒优势,于是他选择另辟蹊径,来挽回衰落的传统社媒。

这条蹊径不是别的,就是当代美国人的传统艺能——反华。

2016年,政治素人特朗普在大选中异军突起,夺得美国总统的宝座。作为一名行事极端的右翼民族主义者,特朗普甫一上台,就打着制造业回流的旗号,悍然对华发动了贸易战争。

两国贸易战打响后,特朗普政府需要 科技 企业出面,来为他的“暴政”背书。

扎克伯格见良机已至, 在听证会上大肆指责中国 科技 企业窃取美国的 科技 成果,如一个怨妇一般,向美国当局哭诉Tik Tok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危害, 最终导致了美政府对Tik Tok的强烈打压,被纳入了不受美国政府信任的实体之一。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扎克伯格露出了他深藏许久的獠牙,也正是在这一刻,扎克伯格最后的伪装被撕得粉碎,也让先前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看清了什么叫真正的虚伪。

然而,扎克伯格抹黑中国的行动并不能挽回facebook在社媒竞争中的颓势,在短视频领域,扎克伯格不是Tik Tok的对手。在传统社交媒体领域,facebook也远远落后于推特。

与品牌衰颓一同来的,是接踵而至的负面新闻。

2018年3月17日,剑桥分析公司和facebook合作,窃取了5000万脸书用户的信息。

短短三个月后,facebook又曝出1.2亿用户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

十几年的运营和服务器维护让facebook的系统早已变成了屎山代码,大量漏洞层出不穷,隔三差五就曝出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

上述的负面新闻还只是facebook的冰山一角, 作为一款基本没有什么正常监管的“自由”社交媒体。 Facebook上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犯罪信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暴乱背后,暴徒领导者大都通过社媒上的集群来下达任务,这也导致部分国家对facebook及其附属的软件进行封杀。

对用户的不负责,无视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让facebook成了法外狂徒组织犯罪的不二之选。

而在脸书公司内部,扎克伯格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2021年10月5日,一名向美国执法部门举报Facebook的前雇员日前接受了美国某电视台的采访,这位员工表示,扎克伯格对外构筑了一个完美的谎言,facebook的程序员和监督会在扎克伯格的授意下,对极端内容不予理睬。

这些极端内容已经超出了道德方面,涵盖了种族灭绝、种族屠杀等骇人听闻的言论。

更要命的是,Facebook还在美国大选期间,扮演了煽动性角色,利用算法将炮制的政客黑料顶到热搜首页,间接影响选民的判断。

而在公司内部,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个谦逊的“翩翩公子”, 他通过Facebook的双重股权结构,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投票权,将整个公司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在日常工作,他几乎不会采纳下属的意见,擅长使用职场pua技术来压榨员工,甚至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不和,踩一捧一,从而达到下属内斗,自己坐收渔利的最终目的,先前因抑郁自尽的Facebook前员工,正是扎克伯格职场PUA的牺牲品。

面对接二连三的黑料,扎克伯格团队的危机公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听证会上面对美国政客们的质询时,他的一举一动实在是过于冷静,成了网友阴谋论中按程序行动的机器人,被扣上了一个反人类的帽子。

随着自身形象的崩塌,扎克伯格亟需对facebook进行品牌重构, 在2021年底,他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大力推广所谓的元宇宙。

在看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概念时,我不由得长叹一声,难道这些互联网大佬,都没有玩过mmorpg网游吗?

虽然vr、云电脑、人工智能都被扣上了智商税的帽子,但这些新兴行业好歹有对应的设备,只是技术不成熟。

你扎克伯格连个脑后接口这种基本技术都拿不出来,指望几个画质极低的“劣质 游戏 ”,就能给用户创造一个具有真实体验的虚拟世界吗?恐怕这又是处心积虑的割韭菜之旅罢了。

从商业巨子到人人唾弃的恶徒,甚至成了杂志票选的第一恶人。

扎克伯格能沦落至此,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步入21世纪后,不少互联网创业者热衷将自己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挂钩,甚至走向台前,担任起企业的代言人。

此举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利益,但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聚光灯下,稍有不慎,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糟糕后果。

1、环球网:《扎心了,扎克伯格被美国刊物评为“年度恶人”》

2、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从“年度风云人物”到“年度恶人”,扎克伯格的口碑还能翻身吗?》

3、川观新闻:《扎克伯格,怎么就成了“恶人”?》

股权架构的类型和设计思路(干货)

同股不同权是什么意思?同一股份的不同权利,也称为双层股权结构,是指资本结构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不同表决权的普通股的结构。双层股权结构的存在使企业能够获得外部融资,同时保持家族内部或集团内部的控制权。

同股同权即同类型的股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比如领取相同的分红,拥有相同的投票权。简单理解就是一股对应一个投票权。买10股,就有10个投票权。人们常说分享同样的权利,分享同样的利益,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同时发行的股份;

2.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

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的价格。

同股不同权是什么意思更清楚的认识,可以从其出现的原因来看。

一般来说,发行公司债券要求公司规模大,负债率低,而很多成长型公司资产占比低,很难发行公司债券。他们迫切需要资金,的发展,投资者对这个行业持乐观态度,所以创始人在为公司融资时稀释股权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企业融资会一再稀释创始人的股权,让企业股权和投票权分离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双层股权结构分为AB两级,通常是持有A一票相当于持有B票的权利,也就是两者的全部不一样,可以保证持有A的管理层更有话语权。

在美国同股不同权的模式也称为AB股模式,即股份分为A、B两个系列。其中对外部投资者发行的a股有一票,而管理层持有的b股每股有N票。AB股模式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科技公司主要采用这种结构。

2000年,美国共有482家公司采用双重投票结构,但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这一数字在2002年降至362家。从那以后这种模式一直在减少,到2010年只有12家公司在上市时采用了这种结构。据公开信息,采用AB股模式的主要明星科技公司包括美国,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的谷歌、Facebook等等。互联网公司中采用这一项股权结构的比较多。原本股市中A股和港股都是不接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的,不过后期改革便于这些公司上市,可以进行,小米上市标志着港股可以同股不同权了,而在A股的科创板中也有了这一类型的股票。

而采取同股不同权的时候会有这一好处:

1.有利于维持创始人的控制权

同股不同权的机制一般由企业创始人安排。因此,这一机制的首要作用是更好地保持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2.有利于通过融资促进企业发展

在当今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迅速的时代,企业单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太慢了。当你有资金,的实力时,黄花菜是凉的。因此,大多数现代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依靠股权融资迅速做大做强,占领市场制高点,实现不同权分股,不必过于担心有利于企业家通过放心融资促进企业发展的股权,稀释。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由于股权融资的需要,创始企业家的股权不断被稀释。这时候股权的就会分散,决策的效率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不利。如果有同股不同权的机制,这个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4.有利于企业长期战略的实施

随着股权的分散,为了取悦股东,企业经营者往往更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有不同权利分享股份的安排,经营者可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利益,促进公司长期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持久基础。

5.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传承

事实上,早期分享不同权利机制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上。企业上市后,可以享受资本增值的好处,实现更多的财富,后代接手也可以更好的控制。

6.有利于防止恶意收购

实行同股不同权机制后,一股有特殊表决权的股份可以用来抵消10股以上的普通股。与没有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相比,使收购成本翻倍,更有利于防止资本市场上蛮族的恶意收购。

同股不同权是什么意思就是上述内容,关于股权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时间也是股市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之前有进行过介绍,可以关注。

股权顾问 刘星宇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股权架构设计的作用

股权架构设计的作用,是为了明确合伙人的权,责,利,帮助创业公司的稳定发展,方便创业企业融资。另外,股权结构既是影响公司的控制权的一大因素,还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

所以说,在创业企业股权结构这一表象背后,暗藏着,或者说反映了创业企业生存、发展所需对接的各种资源,诸如团队、技术、资本、渠道等。因此,股权架构的设计,也就是要考虑如何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合理的拼接利用起来,实现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局面。

二、什么是股权架构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基于股东地位而可对公司主张的权利,是股权。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股权结构的形成决定了企业的类型。股权结构中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知识、市场、管理经验等所占的比重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随着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新型企业的出现,技术和知识在企业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发展最终会由“资本雇佣劳动”走向“劳动雇佣资本”。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以其独特的身份享有经营成果,与资本拥有者共享剩余索取权。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最重要的资本。

最后,股权结构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变动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选择好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对企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

三、股权架构的类型

(1)一元股权架构

一元股权架构这种是指股权的股权比例、表决权(投票权)、分红权均一体化。

在这种结构下,所有中小股东的权利都是根据股权比例而决定的。这是最简单的股权结构,需要重点避免的就是公司僵局的问题!实际中存在几个表决权“节点”:

1是一方股东持有出资比例达到33.4%以上的;

2是只有两位股东且双方出资比例分别为51%和49%的;

3是一方出资比例超过66.7%的;

4是有两股东且各方出资比例均为50%的。

在这里,第三种出资比例意味着,公司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形成僵局,因为表决权比例已经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对任何表决事项都可以单方形成有效的公司决议,除非公司章程对股东须“同意”的人数作出最低限制。最为糟糕的是第四种股权结构,在两股东各占50%表决权的机制下,意味着公司作出任何决议均必须由双方一致同意方可有效。

(2)二元股权架构

二元股权架构是指股权在股权比例、表决权(投票权)、分红权之间做出不等比例的安排,将股东权利进行分离设计。

我国的公司法修订后规定,章程可以约定同股不同权,当然,在股份公司下,只有不同类别的股东才能这样设计,同一类股票的权利应该是一致的。这种架构设计,适合那些,需要将分红权给某些合伙人,但将决策权给创始人的多个联合创始人的情况。这种股权架构在 国外非常普遍,例如Facebook在IPO时的招股书中,已明确将股权分为A、B股,扎克伯格通过大量持有具有高表决权的B类股来维系对公司的掌控;

(3)4×4股权架构

4X4股权架构 这就是在二元股权架构的基础上,将公司的股东分为四个类型,创始人、合伙人、员工、投资人,针对他们的权利进行整体性安排,以实现前面提到的五大目标。

这个名词,是一个比喻,大部分人应该知道4X4是啥意思,当然不是等于16,这里是指汽车的四驱。比如可以把每一个创业公司好比是一辆车,大家创业从事的行业就是赛道,创始人就是赛手。创业创新,本质上是一场比赛,不管是越野赛还是F1,创业者作为赛手,必须要好的赛车,而且必须是四驱的,那样动力足,克服困难阻力能力强。但是,现实中,很多创业公司还是一辆自行车,或辆三轮摩托车。四类这样的股东构成了4X4架构,但只有架构还不行,比如说,你有四个轮儿,不过还是辆QQ。

4X4股权架构设计的思路主要有三大步骤:

第一步 :将公司股权这一大蛋糕首先分出投资人和创始人的份额;

第二步 :考虑将剩余的蛋糕分给合伙人和员工,并且在合伙人和员工这两部分蛋糕中,再根据个人对公司的贡献细分每个人应得的股份;

第三步 :查漏补缺,看按照前两步分得的股权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

四、4X4 股权架构设计着重分析

由于国内比较流行的股权架构设计是:4X4股权架构设计,所以下面着重介绍一下:4X4 股权架构设计

(1)在进行股权设计的时候,先考虑一下下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在切蛋糕之前先考虑一下以下的问题)

我们企业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人力驱动型、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等)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最核心的资源是什么?

(注: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

①资金②关系,包括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群、投资者、合作伙伴、或顾问等人脉关系③知识产权 ④企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比如:办公楼、工作室、设备厂房等 ⑤ 人力资源 ⑥想法、创意

谁能提供企业所需的这些资源?

企业目前所掌握的资源有哪些?日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又有哪些?在所有的资源中哪些是企业长期所需要的,哪些又是一次性所满足企业所发展所需要的

如何才能确保企业拥有所需要的资源

同股不同权什么意思 为什么需要设立同股不同权结构_facebook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