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乌拉尔山的简介_乌拉尔山是跨大洲的山脉吗

乌拉尔山的简介_乌拉尔山是跨大洲的山脉吗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2 20:59:00

全球七大洲,只有欧亚大陆紧密相连。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 000多千米,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1 200米;亚极地1 894 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40—150千米。中段低平,成为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乌拉尔山地区原先曾是一个大地槽,那时的欧亚陆地是被大地槽分隔开的 。到距今约2.8亿年的石炭纪末期以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大地槽演变成山脉,然后又几乎被风化侵蚀所夷平,最后又垂直隆起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界山。

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东西两侧河流的鱼儿也不一样:西侧河流里的鲑鱼体闪红光,而东侧河流里的马克鲟鱼和折东鱼等却都呈银白色。早在18世纪,俄国历史、地理学家塔吉谢夫就是通过这些有趣的发现,首次证实乌拉尔山脉确是亚、欧两洲的天然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Urals)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 延2000多公里,介于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整条山脉自北至南分为极地、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北、中、南乌拉尔山五段。

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40-150公里。中段低平,是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

乌拉尔山脉示意图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

3米多高的洲际分界碑就立在东麓山坡前,距铁路不到10米。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乌拉尔山脉两边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乌拉尔山脉是俄罗斯的一个矿藏宝库,它的东坡蕴藏着磁铁、铜、铝、铂、石棉等矿产;西坡则储有钾盐、石油和天然气。山脉东西坡气温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东坡多300毫米,分布着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生长着椴树、橡树、枫树、白桦等树种;东坡大多是落叶松,阔叶林很少见。

大洲的各大洲分界线

简介

全球七大洲,只有欧亚大陆紧密相连。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延2000多千米,介于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之间 。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米-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40千米-150千米。中段低平,成为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乌拉尔山地区原先曾是一个大地槽,那时的欧亚陆地是被大地槽分隔开的 。到距今约2.8亿年的石炭纪末期以后,经过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大地槽演变成山脉,然后又几乎被风化侵蚀所夷平,最后又垂直隆起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界山。

乌拉尔山脉还是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同东坡鄂毕河流域的分水岭。有趣的是生活在东西两侧河流的鱼儿也不一样:西侧河流里的鲑鱼体闪红光,而东侧河流里的马克鲟鱼和折东鱼等却都呈银白色。早在18世纪,俄国历史、地理学家塔吉谢夫就是通过这些有趣的发现,首次证实乌拉尔山脉确是亚、欧两洲的天然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Urals)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达拉茨湾,南至哈萨克草原地带,绵 延2000多公里,介于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整条山脉自北至南分为极地、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北、中、南乌拉尔山五段。

山势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米-1200米;亚极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乌拉尔山的最高峰。山脉的宽度为40公里-150公里。中段低平,是欧、亚两洲的重要通道。

乌拉尔山脉示意图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

3米多高的洲际分界碑就立在东麓山坡前,距铁路不到10米。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乌拉尔山脉两边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别。乌拉尔山脉是俄罗斯的一个矿藏宝库,它的东坡蕴藏着磁铁、铜、铝、铂、石棉等矿产;西坡则储有钾盐、石油和天然气。山脉东西坡气温不同,西坡的年平均降雨量比东坡多300毫米,分布著大片阔叶林和针叶林,林中生长著椴树、橡树、枫树、白桦等树种;东坡大多是落叶松,阔叶林很少见。

地质情况乌拉山脉

乌拉山脉开始形成于海西造山运动的结构性隆起期间(约2.5亿年以前)。在大约2.8亿年以前,这里隆起一个高山区 域,它又被侵蚀为准平原。阿尔卑斯褶皱运动造成了新的山地,最明显的就是亚极地乌拉山山地的隆起。

地形与岩石的构成

乌拉山脉西坡,内约有3.5亿年之久的古生代中期沉积岩(沙岩和石灰岩)所构成。乌拉山脉以西为西斯-乌拉(Cis-Ural)洼地,在古生代末期(约3亿年以前)有许多被侵蚀的物质被冲积到这里;山脉西坡许多地方皆呈现为阶地、逐级下降通到西斯-乌拉洼地。西坡到处有喀斯特(完全被侵蚀的石灰岩地区)和石膏,带有巨大的山洞和地下溪流。在东坡,火山岩层与沉积岩层交替重叠,它们都是古生代中期形成的。这些岩石构成了塔吉尔-马克尼托哥尔斯克复背斜(Tagil-MaqnitogorskSynclinorium,为一群石拱和石槽,其本身也形成一个槽谷),它是整个山脉中最大的复背斜。中乌拉山和南乌拉山的东坡弯曲成宽阔的准平原式的山麓丘陵,这里经常有花岗岩的露头,也时常有奇形怪状的孤峰。在北边,准平原被埋在西西伯利亚平原松散而易碎成粉末状的沉积物之下。

从地质上看,喀拉海和巴伦支海间的新地岛是乌拉尔山脉的延伸。乌拉尔山脉(北纬67°46 ,东经66°10 ),山体主要有火成岩组成,还有变质岩、沉积岩等。山峰多呈 *** 状,以低、中山为主,一般海拔500米至1200米。最高峰纳罗达峰海拔1895米。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属山地型大陆性气候。这里它过渡到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喀拉海和巴伦支海间的新地岛实际上是乌拉尔山脉的延伸。

水资源

白绍拉河汇集极地乌拉山、亚极地乌拉山和部分北乌拉山的所有西坡的水,倾入巴伦支海;其最大的支流为伊利奇河、休戈尔河和乌萨河。几乎所有东坡的河流都属于鄂毕河系,都注入喀拉海。起源于乌拉山脉的河流,不是注入北冰洋就是注入海。它们最大的是托博尔河、伊谢季河、图拉河、塔夫达河、北索西瓦河和利亚平河。卡马河(窝瓦河的支流)和乌拉河都是海流域的水系。卡马河汇集大面积西坡的水;维合拉河、丘索瓦亚河和别拉亚河都注入卡马河。乌拉河及其支流萨克马拉河沿南乌拉山行进。许多河流,其上游皆穿过一些山地在宽阔的经度方向的槽谷中缓慢地流动;后来河流改为纬度方向,冲破一些狭窄山谷的山脊,直落至平原。流速最慢的是南乌拉山东坡的河流,这是由于此地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的缘故。冬季河流的结冰期南方为5个月,北方为7个月。乌拉山脉的河流、湖泊,它们的位置和性质都与地形和气候密切相关。西坡河流的流量比东坡大,在北乌拉山和亚极地乌拉山尤其是这样。

乌拉尔山大致位于东经60度。乌拉尔山脉的西部是俄罗斯平原,东部是西伯利亚平原。向北它一直伸入喀拉海,向南里海离山脉的开始不远。这里它过渡到哈萨克的草原。从它的南端到北端它一共长2500公里,在它的北端它平行鄂毕河向东转入海。

地形地段乌拉山脉5个地段

1、最北端的极地乌拉山从康斯坦丁诺夫卡门山延伸到库尔嘎河,长约390公里(240哩);多数山地高出海平面1000公尺~1100公尺(3300呎~3600呎),最高峰派伊尔山达1472公尺(4829呎)。极地乌拉尔,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600米至800米,宽20千米至30千米,属典型的阿尔卑斯褶皱山地。

2、下一段为亚极地乌拉山,它向南伸展至休戈尔河,长达225余公里(140余哩)。这一段有整个山脉的最高山峰,如纳罗达峰,高1895公尺〔6217呎〕)和卡尔平斯克峰(高1878公尺〔6161呎〕)。这前两部分都是典型的阿尔卑斯山地,散布有冰川和深厚的永久性冻土。亚极地乌拉尔,海拔较高,宽约80千米至100千米。除最高峰纳罗达外,还有第二高峰卡尔宾斯基海拔1878米。

3、再往南是北乌拉山,它向南延伸至乌西瓦河(UsvaRiver),长达547公里(340哩)以上;多数山顶高达3300呎,最高峰捷尔波斯伊兹山(MountTelpos-Iz)达1617公尺(5305呎)。大部分海拔在1100米以上,最高捷尔波斯伊兹山海拔1617米。

4、较低的中乌拉山向南伸展至乌法河(UfaRiver),长322多公里(200余哩);山高很少超过488公尺(1600呎),不过最高峰中巴塞格山(MountSrednyBaseg)高达994公尺(3261呎)。诸峰顶端皆甚平整,有些孤立的残丘露头。

5、南乌拉山,延伸至乌拉河向西拐弯处,长约547公里(340哩);它由一些海拔1189公尺(3900呎)的平行的山脊组成,最高点亚曼托山(MountYamantau)高1640公尺(5380呎)。这一部分的终端是穆戈贾尔山宽阔的高地[海拔不足610公尺(2000呎)]。

主要构成

高耸的山岗和低矮、平顶的山脊是由石英岩、片岩和辉长岩构成的,这些岩石不易风化。孤峰很常见;有一些北-南向槽谷,其中几乎都有河谷。整个山脉的西坡,喀斯特地形高度发展,有许多洞穴、盆地和地下溪流。可是东坡的喀斯特地层较少,反而有些岩石层升高露出平坦的地面之上。在东边,已降低为准平原的宽阔的山麓丘陵连线著中乌拉山和南乌拉山。

经济情况矿物资源

乌拉尔山脉东、西两坡构造不同,但矿物资源极为丰富。东坡有著名的磁铁矿、大型铜矿床、著名的镍矿区。也有大片的铝土矿、铬铁矿、金矿、铂矿床。非金属矿有石棉、云母和耐火土等。西坡的矿藏有钾盐、石油与天然气。俄罗斯早年曾用木炭炼铁,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大型钢铁、有色冶金以及重型机械企业。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有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彼尔姆、乌法、伊热夫斯克、奥连布尔格、下塔吉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库尔甘等。

乌拉尔山脉的矿产资源异常丰富,由于地质结构不同而东西坡有所差异。例如东坡以矿石矿床为主,明显的磁铁矿,也有接触(两种不同的岩石连线的表面)矿床及岩浆矿床(由液体岩石形成的)。有些矿石含有合金化金属-钒(一种灰白色抗腐蚀元素)和钛的杂质。还有铜、镍、铝土岩、铬、金和铂的大矿藏。

非金属矿产

东坡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石绵、滑石、耐火黏土和磨料。宝石和半宝石,长期以来很驰名,有紫晶、黄玉和祖母绿。西坡的矿藏有卡马河上游的钾盐,有伊希姆拜(Ishimbay)地区和卡拉斯诺卡姆斯克(Krasnokamsk)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东西坡都有烟煤和褐煤在开采。北方最大的矿藏是白绍拉烟煤煤田。乌拉山尔脉广阔无垠的森林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它们不仅可提供宝贵的木材,而且还可调节河流的水量,庇护许多珍贵的皮毛动物。农业,主要是在南乌拉山东坡大草原区域很重要。那里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种上了大面积的小麦、荞麦、小米、马铃薯和蔬菜。

冶炼厂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乌拉山脉最大的工业是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和化工。

具有全国重要性的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和下塔吉尔的冶金厂,彼尔姆、乌法和奥伦堡的化工厂,凯萨琳堡的大型机械工程业。

森林资源

乌拉尔山区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很丰富。阔叶林分布在海拔420米以下,其上为针叶林。东坡很少阔叶林,多为落叶松。北乌拉尔山植被以针叶林为主,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极地乌拉尔山地因纬度较高,森林生长在海拔420米以下。乌拉尔山脉森林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树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南、北乌拉尔山都辟有自然保护区。有伯朝拉-伊雷奇、维西姆、巴姆克里以及南乌拉尔东坡伊利明等自然保护区。当地北极狐狸等珍贵动物受到了保护。自然资源丰富的乌拉尔山脉,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对发展俄罗斯的经济,开发东部地区有着重要作用。

构成原因

与挤压力来自东方相联系,地槽东部的构造运动很剧烈,这里不但有复杂的褶皱作用,而且产生规模较大的断裂,同时还伴随着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西部构造运动比较和缓,主要是简单褶皱,断层很少,没有花岗岩侵入。褶皱过程的自东向西发展,导致乌拉尔的地质构造和矿藏分布都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同时,地形也与地质构造相适应,山地由数列互相平行的南北走向山脉组成。从侏罗纪到第三纪中期是乌拉尔山脉的构造平静时期,剥蚀作用把山脉削平,使它成为一片波状的准平原,与现今的哈萨克丘陵有些相似。从新第三纪开始,由于受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乌拉尔发生不均衡抬升,北乌拉尔和南乌拉尔抬升的幅度较大,地势较高,中乌拉尔由于受乌法地块的牵制,抬升不大,地势较低。

总的说,乌拉尔的地貌属于中山或低山类型。它的东西坡不对称,东坡陡降到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东欧平原;山顶是古老的夷平面,一般比较平坦,个别山峰呈穹状,只有北部的极地乌拉尔才能见到锯齿状的阿尔卑斯型山峰。由于乌拉尔的地势不太高,山脉的宽度也不大,因此山地气候的特征不显著,它的气候基本上重现了东西两侧相邻平原气候的特征,但是气候类型的界线略向南移,气候状况也比平原复杂些。气温的南北差异,夏季比冬季大,7月平均温乌拉尔南端为20℃,而北端还不到10℃,相差10℃以上,1月平均温南部为-16℃左右,而北部为-20℃左右,相差仅 4℃左右。乌拉尔山脉的走向正好与气镟运行的方向成直交,因此西坡降水比较丰富,一般为600mm-700mm,北乌拉尔可达 800mm-1000mm,东坡的降水量一般比西坡相应纬度少100mm-150mm。乌拉尔的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尤其是针叶林的分布最为广泛。

森林特点

在种属的组成上,乌拉尔的森林有两个特点:

1.针叶树几乎全属西伯利亚种,有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松、苏氏落叶松和松树等;2.阔叶树的种类很少,只有栎、榆、尖叶槭、椴等,由于西伯利亚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多数阔叶树只分布在西坡,只有椴树能越过分水岭向东扩展。苔原植被仅见于极地乌拉尔,其他地区则以垂直带性的形式出现在高山上。森林的上限自北而南升高,例如北乌拉尔为450m-600m,中乌拉尔为600m-750m,南乌拉尔为 1000m-1100m。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乌拉尔山的南部,它以半环状的形式环抱着向南突出的混交林。

当地居民萨莫耶德人

乌拉尔山脉的人类生活可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涅涅茨人是派霍伊区域的萨莫耶德人,他们的语言是萨莫耶德语群中的一种,该语群在西伯利亚北部各地广泛流行。再南边,住有科米人(Komi)、沃古尔人(或曼西人)、奥斯加克人(或汉特人),他们的语言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群。人数最多的原住民巴什噶尔人长期居住在南乌拉山,操一种与突厥语群有关的语言。有些哈萨克人居住在哈萨克的穆戈贾尔山。这些从前的游牧民族,大多已定居。涅涅茨人、科米人、沃古尔人和奥斯加克人,实际上是乌拉山脉最高山地(尤其是在北方)的仅有居民,他们在这些地方保存了各自的传统生活方式,饲养驯鹿、狩猎和捕鱼。

牧马民族经济

巴什噶尔人是出色的牧马民族。然而原住民民族现仅占乌拉山脉总人口的1/5左右;而大多数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主要集中在中乌拉山和南乌拉山,多数人住在城市,尤其是在凯萨琳堡(旧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彼尔姆(Perm)和乌法,并从事工业。在南乌拉山的大草原区域,农业人口占优势,这里的环境有利于种植小麦、马铃薯和其他作物。

所获荣誉

2020年4月,入选"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其中,苏伊士运河 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亚洲通往欧洲各国的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位于亚洲东北端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间。北连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国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白令海峡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和雾,尤其冬季,气温剧降,最低气温可达-45℃以下,海峡表层结冰,冰层厚达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结冰期,严重影响航行。海峡中海水主要是从北冰洋流来沿海峡西岸流入白令海,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海水沿海峡东岸流入北冰洋。海峡和沿岸地区生活着适宜冰雪生态环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獭、海狮以及北极燕鸥等。 帝汶海,阿弗拉海:为亚洲和大洋州的分界线。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为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亚洲大陆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早前寒武纪陆块的解体及以后各陆块多次的裂解和拼合,至少有4个大的发展阶段:

①:前吕梁运动阶段,包括太古宙及元古代,时限约18亿年以前;②:吕梁-晋宁运动阶段,包括中、晚元古代,时限18~8亿年;③:晋宁-印支运动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时限约8~2亿年;④:印支运动后阶段,晚三叠世至今。

亚洲大陆至少由6个大、中型地台和4条夹持于其间的构造活动带(巨型褶皱带)组成。

6个地台是西伯利亚地台、 塔里木地台、中朝地台、阿拉伯地台、印度地台和扬子地台。

4条构造活动带为北极构造活动带、乌拉尔-蒙古构造活动带、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活动带和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另外还有秦岭-祁连-昆仑构造活动带。在这些构造活动带内部,夹有若干大小不等的陆块。

亚洲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有不同的矿产。在中东、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西西伯利亚以及滨太平洋带及其邻近海域,贮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已发现若干大、中型油气田,特别是中东地区分布有世界最大的一些油田。这些油田的生、储油层大部分为中新生界,部分为古生界或更老的岩层。

在几个地台区,特征性矿产有早前寒武系中的铁、铜、金等,晚前寒武纪岩层中的磷、铁、铜、金,以及古生代盖层中的煤、铝土矿、锰及有色、稀有金属和盐类等。在西伯利亚、中朝、扬子等地台,尚有与后期深成作用有关的金刚石。在一些中新生代盆地有煤、砂岩铜矿、盐类等。

在乌拉尔-蒙古褶皱带,除中新生代盆地中的石油、天然气、煤等沉积矿产外,还有与不同时代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钼、铀等矿产,部分地区有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及铬铁矿床。

在秦岭-祁连-昆仑褶皱带,特征性矿产是前寒武系中的铁、金、铅、锌、铜矿,以及与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钼、铅、锌、金、铬等矿产。

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主要是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铜、铅、锌、金、稀有金属等矿产。

环太平洋褶皱带主要是与中新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铅、锌、金、铁、钨、锡、钼等矿产,中国南岭的钨、锡及马来半岛锡矿久负盛名,菲律宾等地产铬铁矿。 非洲大陆除北部地区外,从前寒武纪起就是一个较为稳定的隆起陆块。非洲南部30亿年前的地层尚未变质,为世界上早前寒武纪地质记录保存最好的地区。非洲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与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地层类似,故被认为与前述几个洲曾同属于冈瓦纳古陆。

非洲大陆由非洲地台和阿尔卑斯褶皱带的一部分组成。非洲地台包括除大陆西北缘从摩洛哥到突尼斯的阿特拉斯山脉之外的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地理上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阿特拉斯山脉是阿尔卑斯褶皱带的一部分(见特提斯地质)。一般认为非洲大陆的地台部分经过4个演化阶段。

①:地壳初始形成阶段(>35 亿年)。

②:克拉通化阶段(35~16.5亿年)。大陆总体经25亿年沙姆瓦运动和16.5亿年马永贝运动先后完成克拉通化。

③:地台发育和内部破裂阶段(16.5~6亿年)。在盖层沉积阶段,地台内部发生破裂,形成裂陷槽,经构造变动后成为褶皱带。

④:地台盖层和大断裂发育阶段(6 亿年以内)。刚化了的非洲地台很少再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变形作用通常以宽阔的盆地形式出现,如刚果盆地、卡拉哈里盆地、卡鲁盆地和乍得盆地等。它们具有典型的大陆裂谷特征,沿裂谷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峡谷、湖泊和盆地,边缘为相互平行的阶梯状断层群,并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东非裂谷从中生代开始,其成因与侏罗纪时印度洋的生成和白垩纪时大西洋的打开有关,而且张裂重叠在泛非运动时产生的活动带上,至今还保持活动,主要表现为上升、火山作用和地震。东非裂谷可能是一种初始的板块边缘。

非洲大陆的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活动期为前寒武纪和新生代,中生代有高原玄武岩喷溢和金伯利岩侵位。

非洲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铬、铜、铝土矿、磷酸盐、金刚石和金等,其中金刚石、金和铝土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他如锰、铀、镍、钒、钴、铂、锑、石棉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 北美大陆在地质上包括苏格兰北部和北爱尔兰,却不包括佛罗里达半岛。其大地构造单元如图1所示。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五大湖地区所在的中部平原为北美地台,向北的加拿大中、东部及巴芬岛和格陵兰为北美地台的结晶基底──加拿大地盾大片出露区。地台东侧、东南侧和北侧分别为阿巴拉契亚褶皱带、沃希托褶皱带和北极古生代褶皱带,西侧为科迪勒拉中生代褶皱带。

位于大陆中心的加拿大地盾的结晶基底是在18~16亿年前的哈得逊运动后形成的,中晚元古代的地槽型沉积沿地盾的东西两侧发育,代表当时的北美大陆边缘。

10亿年的格林维尔运动标志着克拉通化的最终完成。寒武-下奥陶统是地台最早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明显地从四周向大陆中心缓慢超覆。中奥陶世的塔康运动是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的第一次主要构造变形。泥盆纪的阿卡迪亚运动标志着北美大陆与欧洲大陆碰撞,古大西洋北段闭合。加里东和早海西山系从北阿巴拉契亚经格陵兰东缘一直绕到北极加拿大的埃尔斯米尔山脉,并在东西侧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磨拉石和洪积平原沉积,在欧洲即著名的老红砂岩。石炭纪末非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碰撞,古大西洋全部闭合,大陆东南部的阿勒格尼运动产生沃希托褶皱带,并使阿巴拉契亚褶皱带最终形成。

北美大陆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也与不同部位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它与变质作用和逆冲推覆作用的综合就提供了造山过程的图景。北美大陆前寒武纪的岩浆活动主要位于加拿大地盾,包括:30亿年左右的一期同构造花岗岩侵入(以格棱兰努克片麻岩为代表);25亿年后构造钾质花岗岩,24亿年绿岩带(苏必利尔的阿伯蒂比带)的生成;20~18亿年的辉长质杂岩(如萨德伯里岩盆)和16~12亿年的斜长岩侵位(如阿迪朗达克)。

11亿年基威诺陆内裂谷型玄武岩的喷溢标志着北美地台克拉通化的完成。

北美大陆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煤、铀、铁、镍及贵金属矿产储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铁与金、铀主要产于加拿大地盾的前寒武系基底中,金与绿岩带中的变质火山岩有关。镍主要来自萨德伯里基性杂岩岩盆。阿巴拉契亚西南侧的志留系克林顿型赤铁矿是另一含铁层位。阿巴拉契亚与密西西比河流域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含煤系是北美东部的主要煤产地,西部煤盆地沿落基山东麓产出,时代为白垩纪。从得克萨斯到墨西哥湾周缘是北美大陆主要的油气产区。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在0.8亿年以前曾连在一起,为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在地层、构造带、古生物和冰川作用等方面完全一致,甚至铁、锰、金、锡等金属成矿带也能互相衔接。中三叠世时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侏罗纪时大西洋进一步张开,南美洲和非洲相互滑离,白垩纪末期(约0.65亿年以前)南美洲和非洲才完全断开。

南美大陆由 3个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南美地台、巴塔哥尼亚地台和安第斯褶皱带。南美地台又可进一步划分成圭亚那地盾、中巴西地盾、大西洋地盾(又称圣弗朗西斯科地盾、巴西滨海地盾),以及一些地块、褶皱带和盆地。巴塔哥尼亚地台又可分成巴塔哥尼亚地块和德塞阿多地块,地台边缘被一系列显生宙的山链所包围,北边是加勒比山系,西、西北和西南是安第斯山链,南面为麦哲伦山系。

南美大陆的前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圭亚那地盾和巴西地盾的中、东部,在安第斯带和巴塔哥尼亚地台上也有出露。

南美大陆的岩浆活动非常强烈,以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为主要活动期。安第斯带大部分由火成岩构成,是岩浆活动的集中地,至今仍是活火山的强列活动区。

南美的主要矿产有石油、铜、铁、锰、锡、钒、铝土矿、铂、硝石、铀、铋、银、铍等。南美的铜矿集中在安第斯带西侧一条南北走向的多金属-铜矿带上,总长3000公里,世界上两个最大的铜矿床都在该带的智利境内,为斑岩型铜矿,95%的矿石产在第三纪的花岗斑岩、英安斑岩等酸性斑岩及其围岩中,与铜伴生的有钼、金、银、钨、锑、汞等。秘鲁和阿根廷境内的东科迪勒拉有一条钨锡矿化带,除钨、锡外,还有铋、银、铅、锌、锑等多种矿化,均属热液型,矿脉产在晚第三纪中、酸性火山岩复合体和围岩中。其中玻利维亚的锑和锡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钨也是南美的最大生产国。金矿主要分布在南美地台区的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和委内瑞拉境内。

3/4来自砂金。原生金矿主要产在太古宙和早元古代的绿岩带和含有硫化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的含铁层中。巴西也是锰的主要生产国,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矿石主要产在前寒武纪受变质锰碳酸盐岩和锰榴石英岩中。铝土矿主要产在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为第三纪末含铝硅酸盐岩石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红土化作用成矿,矿石主要为三水铝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和阿根廷,其中巴西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为含铁石英岩型,主要产在早元古代米纳斯超群下部或者与之相当层位的含铁层中,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经表生作用形成富矿,含铁量达40~65%。石油主要产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大多赋存在上第三系中,近年来在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中勘查也获得重要突破。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面积为1410.8万平方公里,基岩出露面积仅占 2%,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南极半岛及南极大陆周边。其余的地区均为冰雪所覆盖。南极大陆分为 3个大地构造单元。

①东南极地盾,主要由太古宙及元古宙结晶基底组成。

②横贯南极山脉褶皱带,基底由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两个构造层组成,其间常为不整合接触。

③西南极褶皱带,由两个构造层构成。

南极大陆的矿产以煤和铁为最重要。煤区主要分布在横贯南极山脉及查尔斯王子山脉的比弗湖区。含煤层为二叠系和三叠系。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极,以查尔斯王子山脉发育最好,为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矿;其次在毛德皇后地有脉状铁矿产出,成矿时代有多期。另在杜费克岩体中见有钒钛磁铁矿。

铜矿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此外,在南极还见有金、银、钼、镍、钴、铬、铅、锌、锰、锡、铋、铀和钍等矿化。

非金属矿产目前已发现的有石墨、金云母、水晶、绿柱石、宝石、萤石、自然硫、盐及大理石等。南极的石油与天然气很有远景。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其次为阿蒙森海及埃默里冰架。 欧洲位于欧亚大陆西部,面积约占整个欧亚大陆的1/5。地质上是一个以东欧地台为核心,总体上向南增生的大陆。东侧以乌拉尔褶皱带与西伯利亚地台相邻,西侧以挪威-不列颠岛,阿巴拉契亚加里东褶皱带与北美地台邻接,苏格兰最西北的赫布里底地区与格陵兰同属加拿大地盾。南侧以阿尔卑斯-高加索中、新生代褶皱带为界,意大利半岛等地的地块地史上与冈瓦纳古陆有亲缘关系。

欧洲大陆矿产丰富。欧洲的煤田主要位于中欧海西褶皱带主造山幕以后,在北侧形成的前陆盆地中,时代为中晚石炭世,从南威尔士向东到波兰的西里西亚,成一明显的北西西向条带,英国肯特、法国萨尔、德国鲁尔等煤田都位于其中。前苏联顿巴斯煤田也在中上石炭统中,为海陆交互相煤系。此外,白垩纪、老第三纪在一些地方也有褐煤生成。北海、里海等盆地是欧洲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地。北海盆地生储油层位自下二叠统到新生界,以侏罗系最重要,前苏联的巴库油田则主要位于第三系中。欧洲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床则多产于褶皱带中,与会聚板块边界有关。从拉多加湖起,穿过芬兰到波的尼亚湾北端的一条北西向矿化带富集了铁、镍、铜、锌和铅,它在构造上位于卡累利阿系与瑞芬系交界处一个可能的缝合带上。不列颠诸岛的多金属矿则与加里东阶段通过巴兰垂、英格兰湖区和威尔士安格尔西岛的3条古消减带有关,矿种包括铅、锌、铜、金、银、钼。阿尔卑斯期的主要矿产有巴尔干半岛的铬、塞浦路斯的铜等。 大洋洲处于3个板块的交汇处:西面是印澳板块,南面是南极洲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构造位置十分重要。大洋洲被认为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白垩纪与南极洲分开,早第三纪时成为现在的大洋洲。

大洋洲的构造轮廓是以澳大利亚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其主体是澳洲大陆中西部的澳大利亚地盾,内缘为澳洲东部古生代褶皱带,外缘为新西兰中生代、新生代褶皱带及美拉尼西亚等群岛的新生代火山弧。

澳大利亚地盾包括3部分:

①:西部克拉通,主要由皮尔巴拉和伊尔加恩地块组成。

②:北部克拉通,包括许多小地块。

③:南部克拉通,主要由高勒地块组成。

新西兰位于印澳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构造比较复杂。地槽活动从泥盆纪延续到侏罗纪,朗伊塔塔运动使其褶皱回返,纵贯新西兰南、北岛的阿尔卑斯断层也是此时形成的。进入新生代,新西兰成为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其北面是克马德克-汤加俯冲带,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俯冲到印澳板块之下,南面是麦夸里俯冲带,印澳板块自西向东俯冲到太平洋板块之下,阿尔卑斯断层将这两条反向俯冲带联结起来。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群岛大多是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的火山岛弧。伊里安岛南部属澳大利亚地台,北部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弧-陆碰撞的产物,两者以中央山脉为界,伊里安岛与澳大利亚之间的阿拉弗拉海为陆表海。

澳大利亚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其上为沉积盖层。地盾的结晶基底包括太古宇和元古宇。太古宇主要分布于西部克拉通的皮尔巴拉和伊尔加恩地块,为基性和超基性火山岩组成的绿岩带。早元古代最早的沉积盖层发育于皮尔巴拉南部的哈默斯利盆地和加斯科因地块,主要为一套巨厚的含铁沉积建造,厚度可达2559米,含多层铁矿。中元古代沉积盖层在北部克拉通出露,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晚元古代的沉积盖层主要发育于阿德莱德褶皱带,为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和冰川漂砾,在沉积岩中发现了晚前寒武纪的动物化石。

澳大利亚的显生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可划分为6个沉积建造:

①寒武-中奥陶统;③晚泥盆-石炭系;④二叠-三叠系;⑤侏罗-早白垩世时澳大利亚成陆;⑥上白垩-下第三系为陆相沉积。新西兰出露的地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为主。

澳大利亚的主要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铝等20余种。铁矿主要产于西部克拉通下元古界哈默斯利群中,属风化壳型富铁矿。它与奥林匹克坝的铜、金、铀矿和布罗肯希尔的铅、锌、铂矿都属于超大型矿床。新西兰的矿产有煤、金、铀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等,那里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乌拉尔山的简介_乌拉尔山是跨大洲的山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