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呢?_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呢?_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5 09:47:48

提到清末慈禧最信任的太监安德海,人们一定会同时想到那位著名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

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第二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他,数次降旨褒奖。

本来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干的不错,但1869年秋,丁宝桢在其治下的地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并因为此人的出现,使丁宝桢开始名扬天下、青史留名。这个给丁宝桢带来麻烦的人物就是慈禧太后驾前第一红人太监安德海,这年安德海假借为同治帝采办龙袍材料为由南下,正好路过山东地界,安德海率领的队伍一路耀武扬威,招摇纳贿,一时之间无人敢违。当安德海一行来到泰安府时,丁宝桢经过初步了解和确认,得知安德海此行并无正规手续,便以太监私自出宫四十里即违清廷祖制为由,命人将其捉拿,并将其押至济南进行审问。

丁宝桢认真审问,并经过向朝廷确认,在得知安德海确实是在没有慈禧太后懿旨下出宫的,于是很快就将其在济南正法处死。这个消息传到京城,一时引得朝野上下震动,颇得奕 等朝中重臣的赞誉。其实,当时擒杀安德海时正赶上慈禧生病,所以也算是慈安太后和奕 等人,趁机促成丁宝桢将安德海速速处决。待安德海死讯传到慈禧耳朵时,她异常震惊,并立即召见奕 质问安德海被杀是怎么回事,但奕 只以祖制和安德海此行的斑斑劣迹为由,便将慈禧的质问顶了回去,使慈禧体会了一次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的感觉。

其实,安德海的死确实怪不得别人,全是他个人作死造成的结局。安德海平时仗着慈禧的宠爱,早就惹得朝廷上下众多不满,早有人欲除之而后快。安德海被处斩时,慈禧因病并不知情,但丁宝桢实际是得到了恭亲王奕 经请示慈安太后批发的谕旨指示的,所以他才敢迅速将其处死。

但慈禧就是慈禧,她见安德海之死确实没有翻案的可能和必要,便立即转而夸赞丁宝桢杀得好,即使后来慈安太后忽然暴毙后,慈禧完全独揽大权了,她也没有去刻意找丁宝桢的麻烦,而且后来还因为丁宝桢政绩卓越,提拔其担任四川总督,并特意赠送丁宝桢 国之宝祯 四个字,对其进行公开表彰。慈禧通过这种做法立即赢得了朝廷上下的赞誉,使其权威和声望显赫一时。

丁宝桢被慈禧重用和表扬后,到四川总督任上后更加廉洁从政,政绩斐然。到了1886年,丁宝桢病死,享年66岁,慈禧太后再次大度的赐给美谥 文诚 ,而且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跟丁宝桢有关系的省、地为丁宝桢建忠良祠。至此,这位清末名臣丁宝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因诛杀安德海蜚声海内,又因官声极好、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爱戴,不过从慈禧对他的反常态度看,慈禧容他是有更深入思考的,不为安德海追究丁宝桢,主要是她想借重用丁宝桢一事,更加牢固地掌控朝局,以获得汉族大臣的拥戴,可见其确实是一个心机极深的女人。

丁宝桢最后结局

因为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幸私自出宫,这种违法的事情要追究起来一定是死罪,所以丁宝桢大胆的杀了安德海,安德海虽然受到宠幸,但毕竟是奴才,慈禧也没有必要和丁宝桢闹翻脸。最后丁宝桢安享晚年,65岁去世。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

《丁宝桢》最后结局:丁宝桢杀死了安德海后。

其实他在杀死这一个太监之后,他的结局反而变得比较的好,他可以说是往前时候的一位名臣,那么他在当时通过自己的一些计谋,杀害了慈禧身边的贴身太监,其实这个人他在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33岁了,那么在后来的时候才进入到了晚清的官场之中。

那么在当时晚清官场之中,其实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再加上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兵变以及起义等等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提供了给他们这些刚刚进入官场的人很多的机会,那当时的他也是凭借着这样的机会才拥有了后续的名声。

在他刚刚担任官职的时候,那么就平定了当时贵州苗明的一场叛乱,在平定了这一场叛乱之后,他的功绩就得到了肯定那么慢慢的也逐渐升官,在山东当官的时候那么受到了很多同僚的尊重,这其实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本人非常的正义。

不畏权贵,在面对各种各样比他更加有势力的人士,他从来都不因此而感到卑微,反而十分的有正义感,在面对这些权贵所做出的不好的事情时,也敢于去揭发他们,那么这样的他慢慢的不仅收到了同样的尊重,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所以说后来才能够逐渐的拥有较好的官位,那么他设计杀死慈禧身边这个太监,也其实是得到了慈禧的一个认可,所以他在刺杀这个太监之后可以说是受到了慈禧的重用。

电视剧改编评析:

电视连续剧《丁宝桢》,根据丁宝桢的生平事迹改编,集中表现四件事:

一、反腐敢担当: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以到苏杭采办名目南下,一路为非作歹,丁宝桢不顾自己安危,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二、水利恤百姓:黄河决口,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各地调来的治河官员纷纷推诿,束手无策。丁宝桢本在贵州家乡养病,不顾病情,赶回山东治水,两个月工竣合龙,治好黄河,其后,又在四川筹集资金,大修都江堰,完成清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

三、盐政利百姓:改革盐政,打击官商勾结,解决四川省财政赤字,并让贵州等地的食盐价格大幅下降。

四、洋务强国家:创办四川机器局,不用洋人,不买洋枪洋炮,用中国人办理洋务,造出大量枪支弹药,强国强军,以丁宝桢的生平为经,以他“勇于担当,清廉刚正,爱国爱民”的精神为纬,为今天的反腐倡廉,树立一个借鉴的榜样。

丁宝桢杀了慈禧身边红人安德海,后来下场怎么样?

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的宠信安德海,并没有遭到慈禧的嫉恨和打压。相反,安德海事件发生后,慈禧还特意笼络丁宝桢。光绪二年(1876年),慈禧任命丁宝桢为四川总督。

担任四川总督后,针对四川的统治乱局,丁宝桢从军事、吏治、经济等各方面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军事上,丁宝桢大力整顿四川军务,施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将川军中的老弱病残一律裁汰,并严明军纪,禁止士兵聚会于娱乐场所。除了蜀地军务,丁宝桢对边防也格外关注。在任职四川总督十年之间,他不断加强西南边防力量,并组织有关人才陆续绘制了印度全图、藏滇道路图等军事防务地图。

整治吏治上,丁宝桢先是整顿了四川夫马局,保证了四川境内驿站的良好运行。其次,丁宝桢还把以往川督常年积累下来的冤假错案翻出来,重新审判定刑。除此之外,丁宝桢还带头革除公款消费现象,杜绝贪污受贿,倡导廉洁办公。最厉害的是,丁宝桢还在四川推广补贴公开透明制度。针对干部老龄化现象,他提出选拔年轻人才充实公务员系统。丁宝桢的眼光仿佛穿透了历史的长河,怪不得能得到慈禧的另眼相看。

经济发展上,针对四川私盐泛滥、盐商垄断市场的乱象,丁宝桢改革盐政,成立相关盐政事务局,废除盐商专卖特权。在丁宝桢的改革努力之下,四川的盐业赋税逐年增长。其次,丁宝桢还对都江堰展开了有清一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系统维修,保证了四川百姓的农业丰收。

丁宝桢在任职川督的十年之间,最大最出名的政绩便是创办四川机器局。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就创立了山东机器局。升任四川总督后,丁宝桢也不忘把创办机器局的技术力量带到四川,成功创办了四川机器局。开放先进的丁宝桢深刻认识到 民族自强 的重要性,在机器局运行期间,丁宝桢坚决不聘用洋人,注重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

四川机器局生产的新式武器,装备了江浙、滇桂的边防力量,并在之后的中法战争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四川机器局的创办,开了四川近代机器工业化的先河,并揭开了四川洋务运动的序幕。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病死在四川总督任上,享年66岁。鉴于丁宝桢在川督任上的突出表现,以及对清廷的衷心耿耿,慈禧追赠丁宝桢为太子太保,赐谥 文诚 。

丁宝桢虽然杀死了慈禧的宠信安德海,但在处理细节上还是照顾到了朝廷的面子。根据有关记载,丁宝桢特意将安德海暴尸于街市,供百姓观看。丁宝桢此举的目的在于消除朝野上下对安德海 秽乱宫廷 的疑虑。事后果然谣言立散,这让慈禧很受用,所以慈禧也就大人有大量不找丁宝桢麻烦了。

丁宝祯诛杀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丁宝桢跟苏东坡一样,都成了名菜了,“东坡肉”“宫保鸡丁”,都是两位吃货名人流传下来,还是流传颇广的两道特色菜。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号稚璜,贵州平远人。丁宝桢最出名的事当然是杀了慈禧身边的红人–安德海,最主要的是,丁宝桢不仅没受到慈禧的处罚,在去世时还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这也是“宫保鸡丁”的名字由来!

同治八年,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总管大太监安德海在宫里呆的腻了,就想出宫去走走,当时正好两宫想替同治帝纳后,安德海便向慈禧请求让他去江南置办龙衣,开始慈禧也因为祖制原因劝安德海不要去(

清廷有明文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小安子激将道:“太后连采办龙衣一件事,都要遵照祖制,其实太后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被祖制束缚,以后太后也是不得自由啊!”慈禧被他一激,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也特别交代安德海不要招摇,秘密行事,以免被大臣弹劾,因为是秘密行事,就没有开出行公文。

安德海这边答应了,那边却是招摇上路,乘坐二只太平船,船头悬着一面日形三足大旗,船两边插着龙凤旗帜,船上带有多名男女,并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一路上有地方官吏看到就差人探问,安德海答是奉旨织办龙衣,地方官一看钦差过境,又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争先恐后跑来巴结,没人敢问太监怎么跑出都城,安德海由此搜刮了不少,得意忘形的安德海到了山东境内。

七月二十一日,刚巧是安德海的生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摆设龙衣,带领众男女罗拜,引得民间议论纷纷,刚正不阿的丁宝桢听说安德海到了境内,立即写了道奏折送到京城去,这折子先送到恭亲王那,恭亲王本来就对安德海不满,接到折子忙跑去宫里找两宫太后,刚好慈禧太后在看戏,恭亲王就去找慈安太后,两个人一嘀咕,慈安喊恭亲王颁旨,着丁抚严密拿捕,拿到后就地正法,丁宝桢接到军机处密谕,立即命令总兵王正起捉拿,将安德海抓获后,安德海还嚣张的很,铁面无情的丁宝桢哪管你那么多,直接命刽子手将他斩了。

慈禧听到小安子被杀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而丁宝桢最后能免于被慈禧报复,一是祖制压着慈禧,慈禧私自放安德海出宫,理亏的不仅有安德海,还有慈禧本人。二是彼时慈禧还没有一家独大,同治帝与慈安太后仍然是慈禧无法避开的人物。三是李莲英的功劳,

安德海在的时候,李莲英虽然也得到慈禧的宠信,只是还比不上安德海,现在安德海死了,对李莲英来说心里快活的很,当慈禧接到安德海死讯时,盛怒之下气的大骂慈安与弈 ,是李莲英为他们二位开脱,连吹带捧把慈禧说的大为中意,化解了心中恨意的慈禧不但没报复丁宝桢,还在几年后升丁宝桢为四川总督,并且因为把四川治理得很好,慈禧太后还亲赐了一幅字:国之宝桢。这时候慈禧有李莲英,安德海是谁早就忘记了!

1886年,67岁的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所病逝,光绪帝动容而称“遽闻溘逝,悼惜殊深”。礼部尚书李端芬更是将他与曾国藩、左宗棠同推为中兴名臣!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么处置他的?

安德海是慈禧身边很得宠的一个太监,但是当时慈禧一手遮天,当时也是无人敢忤逆慈禧,而作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自然也是权势滔天,安德海不顾法律,肆意带着人去江南,借着慈禧的名号肆意妄为,但是却遇到了不怕死的丁宝桢,直接结束了安德海的一生,他把安德海的作为上报了朝廷,慈禧也没办法,只能下旨杀了安德海,丁宝桢为人清廉,逼得慈禧重用于丁宝桢,任命于山东巡抚,后又升为四川总督,后因为人正直,深得百姓爱戴,逝于四川,山东百姓感恩,又迎于山东,再行下葬。

对于安德海持宠而娇,为非作歹的行为,已经得罪了很多人,就因为他背后有慈禧撑腰,无人敢得罪,安德海不仅得罪当朝皇亲贵族,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反而还要大张旗鼓的去迎娶,通过各种手段强娶,引得不少的人对于这种事也是颇有意见,但是慈禧知道了还赏赐了白银给安德海,便更加的肆无忌惮,民间也是对此议论纷纷,苦不堪言。

清朝是规定了不允许太监擅自出入宫闱的,但安德海有了太后的纵容,不管不顾,带着人就是一路霸道,地方官又不敢得罪,都跟去奉承安德海,到了山东却碰到了丁宝桢,丁宝桢为人正直清廉,自然是了不管为非作歹的安德海,于是直接把他的所作所为上报给了朝廷,当时又是清朝末年,局势不稳定,但是也是丁宝桢得理,慈禧只能下令杀死安德宝,后面重臣上奏,希望重用丁宝桢,为了维护自己,只能重用丁宝桢。

丁宝桢善有善报,用自己的俸禄去救济百姓,也换来了百姓的真心对待,可以说丁宝桢的结局是很圆满的,为人清廉,最后也是自己爱戴的百姓,带回了故居安葬。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可以说是晚清最为人熟知的政治事件,他以巡抚之身敢诛杀连一品大员都不敢轻易得罪的慈禧宠宦安德海,至今为人所渐渐乐道。

1869年慈禧宠宦在毫无圣旨的情况下,违反满清先祖所定下的“宦官不得私自出宫”的祖制出宫游玩,更甚者还非但不收敛反而是乘机沿途大肆向地方官员索贿,而地方官员因安德海是此时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的宠臣,所以大多都只能忍气吞声的给予贿赂。地方官的这种做法也无形中的助长了安德海的嚣张气势,他越发的不知收敛,最终他的这种做法惹怒了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

8月2日,丁宝桢遂命泰安县令何毓福以太监不得私自出宫,且其所作所为不合体制的理由捉拿安德海,而后送往济南由他亲自审问。后丁宝桢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将安德海的所作所为上报给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询问到底该如何处置。当然此时被慈禧得知后,作为自己的宠臣她当然会极力保全安德海的性命,但无奈的是同治帝和慈安太后都力主将其诛杀以平民愤,而朝中三分之二的大臣也都同意就地格杀,最终慈禧无奈只得同意。

8月6号,军机处向丁宝桢发出密谕,称“安德海乃私自出宫,并且有种种不法行为,如严惩恐难平民愤,更难维护先祖祖制,所以若证据属实则无需再审可就地格杀。而其随从也可自行处置,无需再请旨”。之后丁宝桢接此诏谕后,在再三确认属实的情况下,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

其实在看了以上的具体的细节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并非是丁宝桢自己私自杀掉安德海,他是在同治和慈安的同意下,军机处的密谕下才杀了安德海。也就说丁宝桢是奉了朝廷的谕旨的,安德海的死是经过朝堂上的讨论之后才决定的,而丁宝桢只是执行命令的人,他是听从朝廷的命令罢了。那么你说慈禧会去报复一个听从朝廷法令的官员吗?再者安德海的死虽与丁宝桢有关系,但是根本原因却不在丁宝桢,而在同治和慈安。

说白点,这就是皇帝和两宫太后之间的博弈罢了,生前的安德海借助着慈禧的宠信,在皇宫中那是为所欲为,可以说连同治帝都不放在眼里,而且更是时常离间同治和慈禧母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慈安安德海更是不放在眼里。可以说慈安和同治对于安德海都没有好印象,他们本来就想对他除之而后快,但一直都是苦于没有借口。而丁宝桢上奏安德海擅自出宫恰好给了同治和慈安的借口,于是当然就要“借题发挥”啦!更甚者由于安德海生前也从未把百官放在眼里,碰到他们那也是趾高气扬的,百官也巴不得他早死,就这样在这些大佬的操作下安德海走向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只能说安德海的死不怪任何人,只是因为他自己,他过于蛮横,也过于恃宠而骄,更是不知收敛,只能说他的情商实在是太低,如果他能如李莲英那般的会做人恐怕他不至于会落的个如此下场,他的死不在于他的贪财,而只在于他的目中无人。

不过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再如何安德海也是慈禧身边的宦官,正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不管怎样一个臣子居然敢杀了自己主子的奴才,就等于是打慈禧的脸,那为什么到最后慈禧彻底掌权却不报复丁宝桢呢?其实丁宝桢和慈禧这里两个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一个是屹立在官朝屹立数十年不到的封疆大吏,而另一个则是到后面执掌满清五十余年的老佛爷。丁宝桢知道安德海对于慈禧的重要性,所以虽然他十分想杀掉安德海,即使他知道满清的祖制宦官私自出宫可处以极刑,但是他依然上报给同治和两宫太后,并在奏折中特意写到“其境内发现一位自称是安德海的人,由于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而这是皇家的事所以就由皇上明断。”其实丁宝桢就等于是将自己置身度外,安德海的死完全就有朝廷上的那些大佬来决定,而最终即使安德海死了跟丁宝桢关系也不大了,因为我这是听旨杀人。

而慈禧更不傻,她其实知道安德海是死有余辜,即使安德海的确是她的宠臣,但是最终要杀安德海也是慈禧自己同意的,如果她在之后报复完全就是听旨杀人的丁宝桢,你让百官会如何想?你让天下人如何想?而在当时慈禧的地位并不稳固,即使是慈安和同治死后,光绪形同傀儡皇帝,她的地位依然不是很稳固,因为这天下说实在的还是光绪帝的。所以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因为一个太监的死来去报复一个满清政治地位极其高的丁宝桢这样的封疆大吏,她非但不会去报复,反而还会对其特殊对待,借此来向天下人和百官彰显自己的宽宏大量,“你看丁宝桢这个曾经杀掉我宠宦的人都能被我重用,你们这些曾经跟我没仇的大臣不是更能受我重用吗?所以跟着我干吧。”。

而事实上也的确慈禧掌权后,丁宝桢非但没有被报复,反而官当的是越来越大。先是在光绪二年被赐头品顶戴、太子少保,后更是被赐实职署理四川总督,同时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其死后更是享尽殊荣,先是追赠太子太保,并追谥“文诚”,后慈禧太后更是允许山东、四川和贵州三省为其建祠祭祀,同时更是被允许入祀满清为忠臣所建的“忠良祠”。

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结局如何呢?_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