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6 17:14:37

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①化学突触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②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前、后膜胞质面常有致密物质附着而增厚,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

③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其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有清亮小泡和致密核芯小泡,内含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④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⑤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开发,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Ca2+和ATP的参与下,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小泡内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兴奋或抑制效应。




电镜下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

(1)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

(2)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1)突触结构:突出前成分(突触囊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受体、通道)。

(2)传递过程:前膜动作电位,使钙离子内流;

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中神经递质释放;

递质与后膜特性性受体结合,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或超极化(IPSP)。

(3)传递特点:A、单向传递;B、易疲劳;C、有突触延搁现象;D、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E、有总和现象: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特点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