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取得了什么胜利_黄洋界保卫发生于哪一年

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取得了什么胜利_黄洋界保卫发生于哪一年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7 09:24:01

1928年8月,井冈山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红军在这里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军趁红四军主力远在湖南,根据地兵力空虚之际,对井冈山发起第二次“会剿”,妄图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迫使我红军大队无法返回。

敌军很快占领了井冈山周边地区,形势万分危急。留守井冈山的红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等,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根据毛泽东之前指示,提出誓死坚守井冈山的战斗口号,会议决定:红三十一团一营主力扼守黄洋界哨口,红三十二团把守八面山、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等其他四个哨口,并发动群众协同作战,骚扰敌人后方。红军将利用天险之称的黄洋界,迎击来犯之敌。

战斗打响前,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连夜发出,井冈山根据地周边十五个乡的群众及赤卫队接到命令,连夜赶削竹钉,在通往山上的小路上筑起了“竹钉阵”,还修筑了竹篱笆障碍、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等防线。

敌军士兵先是遭遇到遍地竹钉,痛叫声连成一片,后面的兵力又被连连滚落的树干砸中,配合着左右的枪声响起,红军居高临下,借助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不断阻退敌人向黄洋界哨口的冲锋。

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弹药即将用尽,正当敌军重新组织进攻,一步步接近哨口时,红军的迫击炮发挥了奇效。这是当时留在井冈山唯一一门修好了的迫击炮,但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山上气候潮湿,前两发炮弹都成了哑炮,千钧一发之际,陈毅安营长操炮发射,第三发直接击中敌人指挥部。敌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连夜撤退。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在率部回师井冈山的途中,毛泽东听到了这一胜利的消息,非常高兴,欣然挥笔写下了著名词篇《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发生于江西哪个县?

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在江西茨坪镇。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毛泽东带领三十一团一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之机,纠集七个团的兵力会攻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8月30日,吴尚、王均部各两个团进攻黄洋界哨口。红军坚守哨口的兵力不足一营。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用竹钉阵、擂木滚石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下午,红军战士将在茨坪修理的一门迫击炮搬到黄洋界,三发炮弹打响了一发,炮声响后,军民一齐摇旗呐喊,向敌人开火。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逃走,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得知此消息后,填《西江月·井冈山》词,歌颂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意义: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住了中国***领导创造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的革命火种,使其燃遍闽西赣南,燎遍神州大地;黄洋界的炮声,最终演变成了开国雄壮的凯歌!战役胜利地保卫了井冈山战略基地,为红四军主力返回,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黄洋界上炮声隆全诗词心得

宁冈县。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毛泽东带领三十一团一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之机,纠集七个团的兵力会攻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8月30日,吴尚、王均部各两个团进攻黄洋界哨口。红军坚守哨口的兵力不足一营。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用竹钉阵、擂木滚石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下午,红军战士将在茨坪修理的一门迫击炮搬到黄洋界,三发炮弹打响了一发,炮声响后,军民一齐摇旗呐喊,向敌人开火。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仓皇逃走,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得知此消息后,填《西江月·井冈山》词,歌颂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保卫战的影响:

1928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

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五个团,趁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

8月30日晨,敌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扼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猛烈攻击。当天下午,正当敌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开始轰击。

湘军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山,当夜撤退。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抗战时期的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上炮声隆全诗词心得如下:

1928年7月,湘赣敌军“会剿”井冈山。

8月30日,敌军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当时红军守军不足一个营,凭险据守。

31日中午,战士们将一门迫击炮从茨坪军械所搬上了黄洋界,两发命中。炮响之后,各个山头吹起军号,军民喊杀声一片。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经杀回山上,连夜逃之夭夭。

9月26日,毛主席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回到井冈山,了解黄洋界保卫战详情之后,欣然挥毫写下这首《西江月 井冈山》。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黄洋界保卫战,歌颂了井冈山军民众志成城、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词的上阕描写战前气氛和黄洋界保卫战敌我双方态势。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单刀直入,展现出战火纷飞的现场。在“旌旗”、“鼓角”之前分别冠以“山下”、“山头”,点明这是一场山地保卫战。因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山上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在望”和“相闻”两个动词,让人仿佛放眼战场,耳闻杀声。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写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红军指战员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表现出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岿然”一词,充分表现出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写具体的黄洋界战场和战斗结果,巧妙地渲染出那门迫击炮退敌的情节。

“敌军宵遁”与“敌军围困万千重”形成鲜明对照,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军民。还与上阕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相互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全词紧扣“井冈山”,先描写“山下”“山头”的广阔战场,后概括敌我对峙、激战的情景,突出黄洋界一战的胜利,逻辑自然,层次分明,景象宏伟。

井冈山战争惊心动魄的战役。

黄洋界,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众志成城在这里与反动派打响了一场保卫战而享誉中外;抗战时期,民众同仇敌忾与侵华日军又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激战而写就历史华章。

1943年初,随着江西遂川国际机场的建成,盟军开始和中方共同谋划利用我国内地靠近日方的前沿基地积极出击,以阻断日军通过台湾海峡。首次任务就是袭击日本空军驻防的新竹机场。是年11月下旬,空袭成功。然而,此次行动立即引起了日军的警觉,遂川机场很快暴露。日军除了对其日夜轰炸外,驻赣江西岸的日军还企图沿江南下攻占遂川机场。为了迟滞日军的南下行动,为盟军抗战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守住湖南的东线,防止日军增兵大西南。国民党南京政府决定增兵湘赣边界,并命令驻赣西萍乡的国民党第58军火速调防井冈山区的宁冈、遂川等地。于是,以黄洋界为一线的阻击、保卫战悄然打响。

第58军军长鲁道源,云南昌宁县人,1900年出生,云南讲武堂步科毕业,曾担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等职。

1939年3月,日军攻陷南昌,鲁道源率部参加反攻南昌之战。因战功卓著,同年9月被任命为第58军军长兼新11师师长。当年寒露这天,鲁道源率领的58军先头部队顺利抵达井冈山区,随后便进行了紧急布防。该军的防备部署是:新11师扼踞新城、茅坪、黄洋界一线,阻击从湖南酃县插过来袭击遂川机场的日军;由新10师的主力部队扼据大井、茨坪至遂川方向一线,作为截击敌寇的第二道防线;由军司令部直属部队和183师的一部分兵力分别驻守新七溪岭与鹅岭,防止日军从永新的南乡和关背两个方向窜入宁冈。兵力部署完成后,58军积极构筑工事和组织井冈山民众支前,密切监视敌军,严阵以待。

12月8日上午11左右,约150人的日军先头部队与新11师的前哨在黄洋界脚下的乔林、源头村交上了火。为了诱敌深入,新11师的前哨且战且退,将日寇引入到主阵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这支日军被歼灭过半,其余逃离。翌日上午10时许,约700余人的日军一加强联队向黄洋界58军的阵地发起了强攻。

虽说守备在黄洋界上的是组建不久的新11师,但从兵力上来看,国军占绝对优势,而且占据了险要地形。国军实行坚壁清野、深挖壕沟、布设大量的滚木垒石、机动配置兵力和火力等办法,从而有效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在新11师官兵一道道交叉火力的有力打击下,沿着崎岖山路向上运动的日寇成为一个个活靶子。但敌军极其狡猾异常,居然多次组织小股部队发起冲锋,企图冲破我方的包围。终因对周围地形不熟,且连日行军疲惫,在满目尽是茫茫林海及处处危崖高耸的黄洋界伤亡惨重。在持续了近10个小时的战斗后,日军失去了进攻的决心。剩下的少数残敌,只得沿着井冈山南麓的山林中仓皇溃逃,后又遭到58军预先部署好的伏击队和当地人民武装的歼灭性打击。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捷报激发了军民英勇抗战的豪情,传遍了湘赣两省,第九战区长官薛岳为此亲自签发了贺电。这一仗,除了歼灭众多日军的有生力量,缴获了敌军大批军用物资和装备外,还粉碎了日寇占领遂川国际机场的企图。

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

1928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湘南行动受挫后转移到桂东。红4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第31团第3营由井冈山赴桂东接应主力,第32团和第31团第1营留守井冈山。

8月中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5个团,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2次“会剿”。

红4军第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等得悉敌人即将进攻的情况,根据毛泽东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组织部队利用山险,设置竹钉,构筑工事,进行作战准备,等待主力回师,共同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

8月下旬,国民党军趁红4军主力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2次“会剿”。

30日晨,湘军第8军2个团由酃县(今炎陵)出发,在赣军一部的策应下,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扼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红军第31团第1营2个连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湘军多次猛烈攻击。

30日下午,正当湘军重新组织进攻时,红军以仅有的1门刚修复的迫击炮,轰击其在源头的后续部队。湘军误以为红4军主力回山,惧怕被歼,当夜撤回酃县。赣军闻讯后,亦停止策应湘军的行动。

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4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2次“会剿”创造了条件。黄洋界保卫战时,毛泽东正在向井冈山回军途中。这次战斗并非毛泽东直接指挥的。

毛泽东率部下下井冈山后,于1928年8月23日在桂东与朱德、陈毅所率队伍会合,并于1928年9月上旬回到位于井冈山南麓的黄坳。

扩展资料:

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在江西黄洋界哨口,立于1977年。

1928年8月底,敌人乘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井冈山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四个团的兵力,妄图乘虚而入,一举攻下黄洋界。当时,我守山军民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进犯,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1960年10月,井冈山人民在黄洋界建造了一座纪念碑,木质结构。

1965年冬,井冈山管理局在木质碑的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纪念碑,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西江月 井冈山》;

背面是朱德题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

1977年,为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炸毁了的“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 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百度百科—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8月红四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反击第二次“会剿”中的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曰: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取得了什么胜利_黄洋界保卫发生于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