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_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_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7 09:30:36

我南方人表示,今年的冬天属于暖冬,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容易导致暖冬,不过今年基本不会出现像年初那样的强暖冬,应该和2009~2010年冬天差不多,属于弱暖冬,但整体情况是前冬偏暖,后冬偏冷。日照强度将直逼2013~2014年的冬天,也同样集中在前冬,后冬极有可能会迎来这个冬天里的最强降雪,一般出现在今年的除夕期间。

2022年最冷的是哪一个月份 1月份最冷还是2月份最冷

2023年是寒冬。

这样说是因为此前,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计,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至2022年年底,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的“三重”拉尼娜现象,所以2022到2023的冬天会特别的冷。

像10月还属于深秋的时候,辽宁东北部、吉林东部山区、黑龙江东南部山区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吉林东部山区局地有大到暴雪等。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10月初降温的幅度,还是超出了预期,部分地区更是经历了破纪录的热和一夜入冬的冷。

老人判断寒冬的说法: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即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老人认为,如果处暑这一天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那么这个冬天就会很寒冷。

相反,如果处暑这一天多云或者下雨,那么这个冬天就会相对温暖。这是因为处暑的天气状况能够反映出冬季的大气环流特征。

如果处暑这一天晴朗,说明冬季的大气环流比较稳定,有利于形成寒冷的天气;而如果处暑这一天多云或者下雨,则说明冬季的大气环流比较活跃,有利于形成温暖的天气。

人们热衷讨论今冬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从数据上看是怎样的?

导语:虽然冬天会迎来各种低温,但最冷的时候是一月。按照往年来说,从12月到2月,这几个月应该是三个月当中最冷的。一般说来,从数九开始,就代表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一直要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出九后天气会回暖。那么,2022年最冷的是哪一个月份?到底1月份最冷还是2月份最冷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2022年最冷的是哪一个月份

虽然冬天会迎来各种低温,但最冷的时候是一月。按照往年来说,从12月到2月,这几个月应该是三个月当中最冷的,但是相对来说,最冷的季节应该是在1月份。如果各地不同,其尴尬程度应该也不一样,差距也比较大。比如东北,应该是一月最冷,那个地方的冷应该和南方不一样。它们都又干又冷,而在南方应该又湿又冷。

以今年为例,小寒时间为2022年1月5日,大寒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严寒过后,将是立春。这时,冬天已经过去,气温会逐渐升高,万物开始生长,但我们必须注意春天的寒冷现象。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1月份最冷还是2月份最冷?

1月初地球运动到远日点,获得的热量最少,所以应该是1月份最冷。虽然从冬至开始阳光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但北半球天气还没有转向暖和。因为这时北方“积聚”的冷空气还在持续南下。多出这点日光照射还不足以与之抗衡。所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要到大寒。

2022年2月偏冷形势高度确定

1月20日开始,我国的天气模式明显的发生了变化——虽然没有寒潮大举南下,但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阴雨雪天气不断,在雨雪天气压制下,不少地方的气温却陷入偏低状态。

1月20日-2月9日的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显示,1月21日-2月9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尤其是江南华南西南和青藏等地更是普遍偏低2-4度。比如广东,多地经历了10年来最冷的春节。

2022年2月偏冷

目前的预测中指出,我国接下来多地的这种气温偏冷格局仍将继续,比如国家气候中心的模式预测中就指出,2月11日-3月12日,我国黄河以南很多地方气温将明显偏低。而中央气象台的中期天气预报中指出,未来10天(2月10日-19日),影响我国冷空气过程依然频繁,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度,而未来11-20天(2月20日-3月1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度。这么来看的话,在2月上旬的多地偏冷后,整个2月我国多地的平均气温都可能是偏冷状态。

拉尼娜年的大气环流模式下,冷空气会更容易南下影响我国,但一整个冬季的天气其实还与多种气候因子有关。在2月的偏冷模式下,和前冬的偏暖对冲,最终是冷冬还是暖冬还是有很多悬念的。气象专家指出,3月即可尘埃落定是冷冬还是暖冬。当然,现在于其关注冷冬还是暖冬,关注阶段性的低温雨雪过程可能更加有意义。

2024暖冬已成定局了吗

近期冷空气频频来袭,根据预测,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持续低温。与此同时,关于“冷冬”还是“暖冬”“全球变暖”等话题也颇受关注。

入冬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温度偏低吗?

原因何在?

冷空气频频来袭与全球变暖矛盾吗?

记者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为您详解——

01 真的冷吗?

——你切身感觉到的寒冷,可以得到数据支持吗?

入冬以来冷空气频次不多,但两次过程影响范围较大、势力较强

今冬确实像大家感受到的那么冷吗?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4.4℃,较常年同期气温(-3.8℃)偏低0.6℃,为2000年以来第六冷。

历年12月1日-1月6日全国平均气温(1961-2020)

具体来说,今年冬季以来,我国除西藏大部、四川西部、云南、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1981年至2010年平均)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尤其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偏低2℃以上。

12月1日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

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与历史同期相比,今冬以来冷空气活动的频次并不多。

2020年12月,先后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国型寒潮)。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冷空气强度也较强。

特别是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的全国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强、部分地区风寒效应明显,过程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有321万平方公里,降幅超过12℃的面积有122.7万平方公里,降幅超过14℃的面积有40.7万平方公里。综合考虑其强度和影响面积,为近10年来排名第六的寒潮天气过程。

02 “冷冬”还是“暖冬”?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近期冷空气活动还会比较频繁,部分地区气温可能会持续偏低一段时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后期我国还会有冷空气活动,或达不到过去这几次全国型寒潮的强度,但冷空气活动还是会比较频繁,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会持续偏低。

人们热衷于讨论今冬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但现在还不能完全下定论。

一是今年冬季持续低温天气在历史上看并非太极端,二是目前冬季还没有结束。预计1月下旬开始气温会逐渐回暖并转为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较大,所以目前还不能说这个冬季是近年来最冷的冬季。

从过去几十年全国冬季平均气温的历史序列来看,我国整体呈增暖趋势,并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数冬季气温都较常年同期偏高。在近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2012年冬季都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冷,其中最冷的是2011年冬季;2017年和2018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基本接近常年同期,这两年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都出现了较大范围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的特征。

03 “冷”“暖”对立是表象?

——“全球变暖”与近期冷空气频繁来袭矛盾吗?

全球变暖总趋势下,“一南一北”两信号双向夹击

“冷”与“暖”似乎是两个对立的字。冷空气频频来袭,恰恰与全球变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看表层,造成近期大范围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欧亚中高纬“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并且这样的环流形势自12月以来一直持续。

从更深层和更大范围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目前处于发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这两个信号,都为今年冬季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

再往更深层看,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没有变,但是在此趋势上会出现年际尺度上的冷暖波动,以上两个年际尺度的外强迫信号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整体趋势背景下对气候的一个年际变率调制,它们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但会影响个别年份的冬季气温出现冷暖波动。

甚至,其波动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比如北极海冰情况,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最初源地来自北极,盘踞在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会将冷空气“锁”在极地。同时,北极地区又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其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的2倍到3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2020年9月北极海冰达到历史第二少,极地涡旋减弱、分裂,偏向欧亚地区,难以“固定”冷空气而由其南下。近期北美地区偏暖和欧亚地区偏冷都与此相关。

北极海冰监测,2020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异常偏小,北极海冰达历史第二少。

今年冬季冷冬还是暖冬2022

2024暖冬并非成定局,实际上2024年冬天是冷冬。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24年冬天是冷冬,毕竟2024年是“拉尼娜年”,所谓拉尼娜年就是南方的冬天偏冷概率会高于北方,这样一来就会极易发生极端性的寒冷,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

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暖冬和冷冬的判断方法

实际上关于“暖冬”和“冷冬”,我们有相应的国家标准——《GB/T21983-2020暖冬等级》和《GB/T33675-2017冷冬等级》。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在单站方面: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暖冬;反之,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冷冬。

在区域总站数方面:暖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暖冬;冷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在全国有效面积方面:暖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即为暖冬;冷冬面积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

比如,北京有16个区,如果房山区今年冬天的平均气温距平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0.43)倍,则房山区就是暖(冷)冬;如果同时有另外8个区也是暖(冷)冬,则北京市出现暖(冷)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冷冬等级

冷冬。

2022年过年预计会冷,因为2022年过年是五九天,就是根据数九歌从冬至开始算到过年时,2022春节刚好是五九尾头,而按照正常规律来说应该不是很冷,但今年的天气比较异常,按照目前的天气趋势,预计2022年过年会冷。

其次,2022年过年是2月1日,是在立春之前,跟去年相比温度上会有所下降,这样就不会遭受“倒春寒”的气象,也不会特别冷了,但影响冬天气候的因素很多,就算再冷也不会出现08年的极寒大雪天气了,所以具体以实时天气情况为主。

冷冬注意保三个暖

头暖:要注意保持头部的温暖。如果头部受到了寒冷的刺激,血管就会严重收缩,头部上的肌肉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容易头痛,感冒,肠胃炎。

背暖:要保持背部的温暖。如果寒冷的天气刺激到我们的背部肌肉,寒气就会传入内脏,严重危害到我们的健康,会引起腰酸背痛,寒气还会通过背部然后传到脊椎,腰椎,严重影响到肌肉,关节,内脏造成很多的不舒服。

脚暖:要注意保持脚部的温暖。如果脚部受到了寒气入侵,就会反射引起上呼吸道血管的严重收缩,我们人体的抵抗力就容易降低,这个时候病毒就很容易会趁虚而入,非常容易感冒。

今年是暖冬还是冷冬?_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