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人类能否实现外星移民?_火星总师张荣桥哪里人

人类能否实现外星移民?_火星总师张荣桥哪里人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19 09:53:03

近日中国宣布接收到了来自遥远的天鹅 星座 在一万年前发出的信号,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接收到了来自外星人的信息呢?其实不是,我们这次收到的“信号”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能量的伽马光子,其能量是可见光子的1亿亿倍。

前几日我国的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为我国太空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里程碑。

我们接连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可以说让人十分自豪,但是航天 科技 的不断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人类以后会不会到太空移民生活呢?其实这样的想法不管是在 科技 **里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没有忘记这种想法,但是这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但还是有不少人都对这种做法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人类 科技 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太空的 探索 也从未中止,随着 科技 的进步人类对太空的认知也越来越多,认识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不仅是在地表对外太空的观察,还开始发射人造天体,后来,人类还登上了月球,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于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找寻,希望可以证明在广袤的宇宙中,人类和地球上的其它生命,都并不是唯一的存在。

当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开始计划着离开地球,各种太空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然而,人类真的可以离开地球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表示担忧。

在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太空第一人,直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很多宇航员进入过太空之中,不过,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在进入太空的前后宇航员的身体状态有很大的改变

研究发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与他们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他们的身体就越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是对于大脑的影响是十分突出。

根据资料显示,在太空中生活超过3个月的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他们的大脑结构都出现了变化,不仅脑脊液增多,而且脑室也变得很大。

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逆转的,而是可以恢复的,一般来说,当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在地球上生活7个月以上的时间,那么,就可以恢复正常了,也就是说,返回地球之后,在地球环境的作用下,出现异常的身体结构,仍然是可以恢复如初的。

而且对于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会出现异常?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有部分人认为是因为太空中的失重环境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其实科学家之前就做过这样的实验,就是著名的“史考特兄弟”实验,史考特兄弟是一对同卵双胞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两人的基因都是一样的,而且他们在成年后,也都成为了NASA的宇航员,科学家们为了了解人体长期处于太空环境中,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决定在史考特兄弟身上做这个实验,于是在征得斯考特兄弟的同意后,NASA进行了一项太空实验,实验结果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对双胞胎宇航员,出生于1964年,可以说,从年龄上来看,他们都是NASA的资深宇航员了。

自从1996年开始,史考特兄弟进入NASA,开始进行太空飞行训练,从1999年开始,兄弟二人开始接受不同的飞行训练,也开始各自执行不同的太空飞行任务。

在2014年,双胞胎宇航员中的弟弟,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中生活了340天8小时42分钟后,最终离开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而在他漫长的太空之旅过程中,双胞胎宇航员中的哥哥,却一直都生活在地球上,期间并没有进入太空,执行任何一个飞行任务。

原本拥有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兄弟,因为一个在太空中生活,一个在地球上生活,在为期1年的不同环境生活中,也就导致了他们之间出现了不同。

在经过对兄弟二人的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得到了令人意外的结果:这对双胞胎的基因开始变得不一样,进入太空的弟弟身体内93%的基因在返回地球之后又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不过,弟弟身体中也有大约7%的基因,出现了不可逆的长期变化,这种变化也导致他的身体素质,要相对于没有进入太空的哥哥宇航员而言,要比对方身体素质差了一点,而且外表看起来,也要显老一点。

所以,科学家最后得出结论:人类在太空中想要保持 健康 的极限,大约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在太空中连续生活超过6个月的时间,那么,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这似乎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因为身体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人类永远无法离开地球,或者说只能短期进入太空,无法去往更远的地方,外星移民也变成了不可能。

研究者认为,除非人类有机会找到一颗各种方面情况,都和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否则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会被永远束缚在地球之上。

所以即使火星,在被人类改造之后,人类在上面的生活,也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而且也没有科学家能够100%确定,人类就真的可以改造火星,有机会实现火星移民。

毕竟,现在的火星上面没有磁场,也没有大气层,根本无法抵御强烈的太阳风暴,想要将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无异于重新制造一颗星球,想要移民火星就要重新唤醒火星的生命力。其中最困难的就是让火星重新拥有稳定的磁场,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我国“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过:我国环境最恶劣的戈壁滩都比火星上适合人类的生存,改造火星比改造地球困难得多,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去改造火星,还不如好好改造一下我们的地球。

有观点认为,地球上很多人类离不开的生存条件,液态水也好,适宜的温度也好,特别是人类呼吸需要的 氧气,可能在宇宙中对于其它生命而言,都不是必需品。

最低不足-100℃!祝融号火星车即将“冬眠”,火星冬天有多可怕

宇宙有多大?美国学者认为,直径至少780亿光年的BIGBANG之后残留的背景微波辐射中的涟漪,揭示了宇宙的大小,这是无数人关心的问题:宇宙的两端相距至少780亿光年。康沃尔得出结论,宇宙比我们的设备所能观测到的要大,直径至少有780亿光年。宇宙可能更大,他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WMPA的结果来修正他的计算。宇宙的最小尺寸可能会增加到900亿光年。

2也就是说,如果一束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从银河系发出,需要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个130亿光年的距离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宇宙范围。更具体地说,我们今天所知的宇宙的范围或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半径为130亿光年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是真正的宇宙中心,宇宙也不一定是球体。仅限于我们目前的观察能力,只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在如此广阔的宇宙中,地球真的是沧海一粟。

上个月,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布了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根据计划,中国将于明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全球性的全面探索。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飞行控制小组也于近日出道。图中的年轻人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小组的成员。这个团队其实就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中负责探测器飞行控制的团队。简单来说,他们就像火星探测器的向导。火星探测器发射后,将在这个团队的帮助下到达火星,完成 盘旋、着陆、巡逻 等一系列任务。一旦偏离轨道,可能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最终结果。

火星探测任务完成着陆器悬停避障测试。在中国首次宣布火星探测任务的同时,国家航天局也宣布进行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探测器的安全着陆被认为是火星探测中最困难的挑战之一,这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火星探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探测器发射后飞向火星需要7个月左右,登陆火星只需要7分钟,所以这是最困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

祝融号火星车对比NASA毅力号有哪些提升?总师回答:不能比

登陆火星一年的时间里,祝融号火星车即将第二次延缓自己的工作。到底怎么了?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在火星表面着陆,展开了对火星的探测。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对火星进行直接探测,也是世界上第二个国家成功着陆的火星车。

2021年8月15日,祝融号在火星上度过了第90个火星日(火星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22.7秒,90个火星日相当于92个地球日)完成了既定任务,继续进行拓展巡视探测任务。

不过,没过几天,祝融号火星车就被迫暂时中断了和地球的联系。在去年九月,由于天体运行的差异,火星和地球恰好处在太阳的两端,电磁信号无法穿越太阳及其周围强大的磁场,因此我们无法与其进行联系,只能被迫失联。同年10月下旬,我国科学家宣布,火星日凌结束,天问一号继续和地球联系,并进行它的工作。

最近,天问一号即将再一次中断工作,这一次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这一次的中断工作也是计划之内的,因为火星已经运行到了另一个关键位置,祝融号火星车所在的北半球进入到了冬季。

很多天文学家喜欢把火星称为“小地球”,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很多方面,火星确实非常像地球。比如刚才说的自转周期,二者都是24小时左右,差了不到一个小时。另外,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23.44 ,火星则是25.19 。我们知道,自转轴倾角是导致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由于转轴倾角相似,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着四季的变化。

就算是地球,在某些高纬度地区,冬天的时候车还会趴窝,更别提火星的恶劣环境了。

尽管和地球一样同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但火星和太阳的距离毕竟比地球多了一半,而且大气非常稀薄,保存不了太多热量,所以这颗行星的温度还是很低的。即便在夏季,最热的时候,火星的气温也只有差不多27 左右。

看这个最高气温,似乎和地球差不多。再看其他温度,你就会感到惊讶了。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是-55 ,这就和地球大部分严寒地区的最低温度差不多了;相比之下,地球的平均温度是15 。最冷的时候,火星表面温度甚至会下降到-140 左右!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熔点也才是-56.6 ,因此火星两极还会覆盖大量的固态二氧化碳,也就是干冰。

由于空气中有一部分二氧化碳发生凝固,火星冬季的大气压力也会比夏季低25%左右,这一点非常特殊。

科学家指出,目前祝融号火星车所处的位置,正午时的温度都已经不足-20 ,夜间温度甚至跌到了-100 以下!

由于火星的公转周期大约是687个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的两倍,所以火星上的每一个季节也都比地球上长了一倍左右。不过,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火星和太阳的距离在1.38到1.67个天文单位之间变化。根据开普勒行星定律,行星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更快,反之较慢。火星北半球的冬季恰好位于近日点,所以祝融号经历的火星冬天大约只有4个月。

预计在今年7月中下旬,火星北半球就会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段,这也将是祝融号火星车在这个火星冬季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除了严寒的天气之外,祝融号火星车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沙尘天气。了解火星或者经常看我们栏目的朋友都知道,火星上的沙尘暴非常恐怖,有的时候甚至能席卷全球。而且,这种沙尘暴可能也与火星的季节变化有关,往往是在火星近日点(也就是北半球冬季)的时候最容易发生。

我们倒是不担心火星车被吹走或者破坏,但这些沙尘会遮蔽阳光,影响火星车太阳能电池阵的发电能力。甚至有些沙尘会覆盖在太阳能电池阵上,造成永久性的干扰。

2018年,美国的机遇号火星车就是因为遭遇了沙尘暴,在工作了14年后被迫退役。相比之下,我们的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翼上涂有一个“超疏基”不粘涂层,即使真的有沙尘来袭,落在了太阳翼上,只要将太阳翼立起或者抖动一下,就可以轻松地将沙尘甩掉。即便如此,它也不能顶着沙尘暴天气工作,而是要等到条件合适后再继续进行 探索 。

目前,我国的技术人员已经对祝融号进行了转动太阳翼、调整光照角度、减少一定的工作项目和时长等操作,从而实现能源的平衡。根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的介绍:“目前我们的火星车主要的电力获取、储存、供给,符合我们原来设计的预期。对于后续度过严酷的冬季,我们也做了相应的预案。”

可以说,火星的冬季对于火星车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是我国首次面临这种考验。根据计划,祝融号将会采取自主休眠的工作模式。当能源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开始休眠,就像动物会冬眠一样。等到天气逐渐好转,它就会复苏,继续对火星进行探测。

这一次严酷的冬季,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全是坏消息。这是验证我国火星车抵御火星恶劣环境能力的一次考验,可以验证我们的相关技术。未来我们还将进行火星表面采样任务和其他太阳系天体的探测,这些技术和数据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期待着祝融号苏醒的那一天到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火星和重大发现!中国航天加油!#祝融号准备在火星越冬# #火星冬季气温低至零下100 以下#

无题!有感而发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师张荣桥在回答这一提问时直截了当地说道,不能比。并强调,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知到我们成功了,但是我们仍然有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差距还不小,大家都知道毅力号火星车相关参数,跟我们这个比,大家心里自然清楚。

总师的回答是就事论事地将毅力号与祝融号进行横向对比,然而放眼全球我们已经是除大洋彼岸外第二家真正掌握火星登陆能力的国家,攻克了“进入、下降、着陆”一整套的EDL火星登陆技术,同时我们也是全球第一个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施火星环绕、登陆、巡视的国家,这也是事实。

前不久祝融号火星车也回传了第一批火面照片,从此终结了火面照片只能由NASA发布的 历史 。

与NASA毅力号对比需要有两个维度,一方面是横向对比,这一点正如张荣桥总师所说,虽然我们成功了,但对比世界最强还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可以体现在火星登陆吨位、火星车规模、同位素核电池等细分技术领域。

还有一个维度就是纵向对比,半个多世纪前大洋彼岸发射45吨规模阿波罗11号飞船进行载人登月时我们连第一颗重量不足0.2吨的人造地球卫星还没有发射,同一时期NASA也已经开始进行火星探测,起点差距之悬殊有目共睹。

而我们的火星任务元年是2016年,至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计算,只用了6年时间就横跨了NASA半世纪的探火历程,标志就是祝融号火星车对比机遇号与勇气号两辆火星车在登陆技术、火面行驶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综合科研能力上的全面反超。

比如,我们的进入舱规模1.285吨,机遇/勇气是0.84吨;祝融号进入舱是弹道+升力式方案,机遇/勇气是弹道式,前者着陆精度更高;机遇/勇气引以为傲的气囊缓冲着陆方案实则是因为前次火星极地登陆者任务失败导致对自身动力下降技术的不自信,事实上气囊缓冲方案局限性很大,火面登陆规模较小,无法适应以后的探测需求,因此在随后的火星登陆任务中NASA还是放弃了气囊缓冲方案。

与之相比,祝融号则是基于嫦娥探测器登月技术成果选择了最难的动力下降方案,且着陆平台规模刷新了世界纪录。

祝融号火星车除了具备直线行驶、原地转向、行进间转向三大基本行驶功能,还具备蟹行、蠕动两种特殊行驶性能,即便是好奇号与NASA当前最先进的毅力号也不具备,且在最大行驶速度、导航行驶速度、越障高度、爬坡性能四大指标上对机遇号/勇气号形成了全面反超,仅在越障高度一项指标上受限于车体规模弱于好奇号与毅力号。

这就是我们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发展加速度,张荣桥总师并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早在六年前火星任务立项当年他就曾说道,对于我们火星探测,经过多年论证,也是综合考虑到我们的技术积累,考虑到当今国际的发展大的趋势,我们要赶超。

“赶超”一词的目标很明确,那就不仅仅是望其项背,或者并驾齐驱,而是要一马当先。怎么赶超?火星探测两步走方案给出了

即一步实现绕落巡,二步完成采样回。

2028年太平洋两岸都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我们是独立实施,大洋彼岸则是联合欧空局一道,同时我们火星样本返回地球的时间更早。

发展加速度会越来越快,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火星探测任务上,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我们同样要两步变作一步走,既要对小行星采样返回,还要对主带彗星进行环绕探测,这是一场为期十年的太空流浪之旅。除此之外家门口的月球也没有怠慢,嫦娥探月四期、月面科研站、载人月球都在同步推进。

所以,我们既要认清当前横向对比的差距,也要看到纵向对比的优势,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共赴一场与火星的约会

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家不是科幻家,科学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如果人类没有心向宇宙的志向,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探测宇宙呢?

张荣桥总设计师是在科学的严谨性上从实际出发而谈,并不代表人类不会走出地球开发宇宙,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张荣桥总设计师为什么要研发火星探测器呢?

作为航天大国的美国NASA有过像马斯克那样的豪言壮语吗?因为NASA也是在科学的前提下按部就班的行事做事,科学就是科学。当然有些时候因为政治原因的

马斯克则不然,他可以随便说随便吹,马斯克的豪言壮语有几成真?

我想问问那些“国人”!你的祖国要怎样做才能让你们认同!你们奉若神明的那些国家和那些人,不断的在遏制和打压你们的祖国和你们民族的企业!你们为什么还要为它们摇旗呐喊!

请记住你们在你们“神明”的眼里连二等公民都算不上,如果按照印度的种姓制度排列,你们在人家眼里也就是“贱民”!

但是你们的祖国永远当你们是自己的孩子!人心都是肉长得!但愿你们的铁石心肠有一天也会变软,不要让祖国母亲再因为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伤害流泪了!!!

我一直不喜欢韩国人的盲目自大,凡事以韩国人自居。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国人真该向韩国人学学!

民族感、国家荣誉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不要把自己放在神的高度每天指手画脚,嘴里呐喊着公平、公正、客观的等等对自己的国家吹毛求疵!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有哪些呢?

探测火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人类探测火星的热情却从未熄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2020年我国将发射探测器,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绕、落、巡”探测,这在国际上前所未有,难度极大。火星有什么魔力吸引人类乐此不疲 人类 探索 火星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面对艰巨的挑战,人类准备好了吗

答疑解惑

你了解火星吗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人类为什么钟情于火星

火星是离地球轨道最近的一颗行星,在许多方面与地球较为相像,火星也有四季变化,气温比地球低,生存条件仅次于地球。科学家认为,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和水,它可能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另一颗行星,人类也就有可能向火星移民,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苏联、欧洲以及日本等都竞相开始 探索 火星的历程。

火星过去曾像地球一样宜居

在四十六亿年前到三十七亿年前的这段时间,火星表面温暖湿润,火星上那些看起来像是水冲刷出来的地貌形态也显示,当时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这些江河湖泊通过一个地下水系统连成一体,也就是说,水都是相通的。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浓密大气层,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样适合生命生存。曾经温暖湿润的火星,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太阳本身有非常高的温度,表面的等离子体会像水蒸气一样脱离太阳重力的束缚,形成高速的等离子流。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气从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样的粒子流。

我们距离火星还有多“远”

发现新知

火星上发现有机物

2018年6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了火星新发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分子。在着陆的火星盖尔环形山中,好奇号对几十亿年前古湖底淤积而逐渐形成的四个不同区域的泥岩沉积岩进行钻孔取样,样品由好奇号的样本分析器(SAM)进行分析。样本分析器对粉末状的岩石样品加热超过500摄氏度,随后检测到样品释放出小有机分子,即大有机分子的碎片。这些碎片中的一些含有硫,这有助于它们在火星严酷的环境下保留下来——就像在地球上含硫的有机物更耐用,比如头发、指甲和 汽车 轮胎一样。在检测中,还在这些岩石样品中发现了有机碳,另外一些可识别的分子包括噻吩、苯、甲苯和小碳链,如丙烷或丁烯。

人类听到了火星上的风声

2018年12月7日,美国航天局宣布,“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捕捉到了火星风的声音,这也是人类首次通过探测器了解火星风声。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当天公布了一段“洞察”号传回的、约20秒的火星风音频,听上去是低沉的“隆隆”声。这是“洞察”号上的传感器于12月1日在艾利希平原上捕捉到的,风由西北往东南方向吹,风速约为每秒5至7米。这与火星轨道上观测到的着陆区沙尘条纹方向一致。

火星上有大型地下湖

2018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约1.5千米处存在一个约20千米宽的液态水湖。科学家一直将稳定的液态水源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条件,例如地下湖或含水土层,而非只是微量的水、水汽或冰。研究人员还发现,该液态湖的温度约为零下68摄氏度。远低于冰点,为什么还能保持液态 科学家解释说,水中可能溶有镁、钙、钠等火星岩石中的金属盐,这些金属盐像防冻剂一样,加上冰盖带来的压力,使这个湖泊在冰点下保持了液态。

火星上有环形山冰层

2018年底,欧洲航天局发布了“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的几张火星环形山冰层照片,褐色的环形山中积满厚厚的冰层,看上去就像半个装满白色冰激凌的椰子。这些记录了火星北部科罗廖夫环形山的样貌。该环形山是一个保存完好的陨石坑,环形山的凹陷区内,看似积满了白雪,实则是大约1.8米厚的冰层。由于存在“冷阱”现象,即空气在山口遇冷沉降,山口内的冰层终年不化,总体积约为2200立方千米。

关于火星的有趣事实

1. 谁发现了火星

想要说出谁首先发现火星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千年来,人类都可以用肉眼看到这颗行星。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一支原始的望远镜对火星进行了观察,并由此成为“观测天文学之父”。

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更加先进的望远镜观察了火星,并进行了绘图。

2. 火星上会下雪

火星也会像地球一样下雪。美国航天局研究人员在火星的南极观测到了这种现象,只不过下的是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这也是整个太阳系中人类迄今观测到的唯一一次降干冰现象。

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通过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相关仪器对火星南极地区的干冰云进行观测,并获取了包括温度、干冰颗粒大小以及浓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个地区在冬季会出现降干冰的现象。

干冰需要在零下125摄氏度左右才会形成,这比水结冰的温度要低很多。研究人员说,这说明,尽管火星环境与地球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两者间仍存在很大的差异。

2008年,航天局的研究人员曾在火星的北部观测到真正意义上的下雪现象,即由水冻结而成的冰雪。

3. 火星拥有太阳系内最大的山峰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约为8844.43米,然而火星上的最高峰奥林匹斯山是高于火星基准面21171米,是珠穆朗玛峰的两倍多,即便把奥林匹斯山放到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它仍然能露出海平面1万多米,仍然能比珠穆朗玛峰高很多。

奥林帕斯山是火星上的盾状火山,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的火山,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从山脚到山顶的高差是21.9公里,相当于地球上从山脚到山顶的最高山冒纳凯阿火山的两倍多,如果将奥林帕斯山和它西北方1000公里处的平原相比的话,这座山要高出近2万7000米。

4. 在火星上你会感觉更瘦了

如果人类踏上火星,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轻盈。火星比地球小,其重力也小于地球,你会体验到比在地球上小62.5%的重力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地球上重100公斤,那在火星上就只有38公斤。

5. 火星上的一年

一个火星年相当于687个地球日,尽管火星上一天只比地球的一天多了40分钟。

6. 另一次火星接近

2003年,火星到达近6万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只有5600万公里。据NASA介绍,要等到2287年才能再次见到如此近距离的火星。

7. 冰河时期

雷达探测显示,火星今天的面貌是在40万年前一次冰河时期结束之后逐渐形成的。

8. 生命迹象

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发现了甲烷气泡。NASA的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可能预示着“古代甲烷被封存的证据,可能意味着远古生命的存在”。

人类探险火星简史

迄今,人类总共向火星发射了40多颗探测器,其中超过60%折戟沉沙,而成功者则为人类展现了奇异多姿的火星画卷。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4年11月,美国向火星发射“水手4号”飞船。

1965年7月15日,“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火星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火星既没有熔化的铁核也没有磁场。

1969年,美国“水手5号”和“水手6号”飞船再次掠过火星。它们拍摄的200多幅照片表明,火星表面的温度比预想的更低,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水蒸气几乎难以寻觅。当年,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1年5月,苏联发射“火星3号”探测器。

12月,其施放的着陆器由于遭遇火星沙尘暴,在开始照相扫描22秒后与地球失去联系。

1972年,美国“水手9号”飞船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水手9号”成功拍摄了火星全貌,发回7329张照片,确认火星上并不存在运河,火星的一个半球上有许多环行山,外貌很像月球,另一个半球则比较平坦。

1975年8月,美国“海盗1号”升空,其于次年7月释放的着陆器顺利落至火星表面,向地面传回彩色照片。二者一直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初。

1996年12月,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射。次年7月,其所携着陆器顺利落至火星,施放出“旅居者”号火星车,实现漫游考察并发现远古水痕。

1998年7月,日本“希望”号探测器飞赴火星,但此后故障不断。

2003年12月,日本宣布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失败。

2001年4月,美国发射“奥德赛”探测器。次年,该探测器发现火星表层可能富含冰冻水。其搭载的俄罗斯高能中子探测器也尝试找水并探测火星表面中子流。

2003年,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于6月和7月发射升空。它们都成功登上火星,对火星岩石和地貌开展长达七八年的漫游考察。

2004年1月25日(北京时间)中午“机遇”号在火星表面登陆。“机遇”号和“勇气”号 是一对孪生兄弟,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机器人“地质学家”。

2010年“勇气”号在服役6年后与地球失去联系,火星表面只留下“机遇”号。

2003年6月,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升空。

12月,其施放的“猎兔犬2号”着陆器在登上火星后无法与地球联系。

2004年1月23日,“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些冰冻水部分裸露在火星表面,没有被由二氧化碳凝固形成的干冰全部覆盖。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2004年1月3日,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在成功着陆几个小时后,该探测器从着陆区附近传回10多张高清晰度,为探测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

2005年8月,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升空,其所携探测仪的数量、探测精度和数据传输能力均创下当时 历史 纪录。

2007年8月,美国“凤凰”号探测器启程,次年5月在火星北极着陆。探测器考察两月后,科学家确认“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发现水蒸气,为火星有水找到证据。

2008年11月10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因失去联系,它持续5个多月的火星探测就此终结。

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萤火一号”探测器与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一同升空,将分赴火星和火卫一探测考察。但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它们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2012年8月6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着陆,它将 探索 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这是人类迄今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移动科学实验室。

2013年11月5日,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发射升空。

2014年9月24日,“曼加里安”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它目前正在离火星表面大约500公里处正常运行。

2016年3月14日,俄罗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火星生物学——2016”成功发射,该宇航器主要用于探测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并验证火星着陆技术。

2018年5月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无人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再次向红色星球发起挑战。“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历经6个多月、航行约4.82亿公里后,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成功抵达火星登陆点,并顺利传回首张照片,开启 历史 上首次勘探火星内部的 探索 任务。

各国航天机构还酝酿着多个登陆火星计划。

2020年前后,美国计划发射下一代火星车“火星2020”;欧俄计划联合发射“火星生物学-2020”火星车;中国计划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事实上,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就曾解释过人类探索火星的原因,在他看来,首先,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距离较近的行星之一;其次,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还有海洋,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他还列举了诸如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最有可能供人类移居的星球等理由。

这些理由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全世界科学家的认可。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更是逐渐达成共识,火星确实是离地球最近也最可能适合生命形态的另一个世界。在这次深空探测论坛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就说到,深化对火星演变的认识,可以为保护地球、扩展人类生存疆域进行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探索火星在工程上也更可实现。张荣桥介绍,火星具有可达性——基于人类现有的航天能力,飞行8-10个月的时间可从地球到达火星,任务周期比较合适。对人类而言,火星也具有环境可适应性——火星具有与地球最接近的环境,让机器人或人类生活在火星成为可能。也正是基于此,火星探测作为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公众所关注。作为深空探测中的“重磅”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将在2020年发射,并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

人类能否实现外星移民?_火星总师张荣桥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