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一般哪个部门来写_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一般哪个部门来写_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09:52:25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包括两个方面: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管理标准的制定一般有企划或管理部来起草;

2.工作标准一般由相应的作业部门来编写,如冲压部门的作业标准需要由冲压部门进行编写。

江西省标准化条例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的充足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5S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改善现场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思维方法,使企业能有效地迈向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在生产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活动。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形成了“6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无用的东西或物品,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就能涉及到节约和安全,具体一点例如横在安全通道中无用的垃圾,这就是安全应该关注的内容。

管理内容

(一)办公室5s管理-桌面位置摆放规范

(二)办公室5s管理-办公桌抽屉整理规范

(三)办公室5S管理-制度检查表

(四)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

(五)办公室5s管理-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

管理步骤

整理

日文读音(Seiri)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目的:

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意义: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省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规范、引领及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管理和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标准化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鼓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本级财政资金,用于标准化工作的扶持、奖励等。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解决标准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机构、培训机构落户本省。

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单位及个人,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培育和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结合实际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参与区域标准化协调合作,协商区域内标准化重大事项,促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推进军民标准的衔接转化,提升军民标准的兼容性。第七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从事标准化专业工作的人才培养纳入省、设区的市人才发展战略,培养标准化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水平高、熟悉国际标准化规则的人才。

鼓励并支持高等院校等开设标准化课程和专业,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第八条建立标准创新奖励制度。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第九条建立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互通支撑机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对于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标准创新成果,纳入本省科学技术奖励的评奖范围。第二章标准的制定第十条为满足本行政区域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地理标志产品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特殊技术要求,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地方标准。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符合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需要,适宜由企业、社会团体等市场主体制定标准的,一般不制定地方标准。第十一条地方标准制定应当遵循评估立项、编制计划、组织起草、征求意见、社会公示、技术审查、编号、发布、备案等程序。

对生态文明、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标准项目,应当优先立项并及时完成。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免费公开地方标准文本。

地方标准制定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地方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地方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第十三条对暂不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又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省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可以参照地方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供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人员参考使用。第十四条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社会团体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社会团体制定团体标准。

企业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1]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24号)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措施

导语: 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企业彻底实现“精益企业”的必由之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办法,欢迎阅读!

企业精细化管理如何实现

一、何谓企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要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在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流程交底、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进而可以实现组织管理的精确性、高效性,并通过协同手段实现企业的持续良好的运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刚性制度的实行,不断规范企业的人事化管理,真正落实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应该被赋予新的理念和认真的态度,真正体现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为了建立:

①目标细分;②标准细分;③任务细分;④流程细分;⑤实施精确计划;⑥精确决策;⑦精确控制;⑧精确考核。

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依托于规范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精细,不能直接在野蛮制造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越精细越错。也就是说,标准化的核心元素是精细。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模式,还有完善的理念和与之相应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抽丝剥茧”,找到每项工作与任务的KPI(关键工作绩效),真正实现“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实施精细化管理,能使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公司管理现状,切实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认真学习精细化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公司各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围绕公司中心工作,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准、细、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精细文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具体要求是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八化”,即以下“八化”

1、细化:任务分解要细化(横向到个人,纵向到时间);布置工作要细化(符合SMART原则);制定计划要细化(符合5W2H原则);指挥、指导要细化(有效沟通原则)。

2、量化:绩效衡量标准要量化或行为化,不能量化或行为化的指标不能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3、流程优化:要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思路,不断改进和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提高结构性效率。

4、协同化: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工作单元之间的衔接配合要协同。强调为内部客户服务的理念。

5、模板化: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输出产品要模板化。包括产品输出的文档格式、数据格式、内容结构等都要实现模板化。

6、标准化:统一规格标准、操作标准、服务标准。具体包括各种公文格式的标准化、各种记录的标准化、各种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各种服务的标准化等。

7、实证化:绩效评估实证化。以事实为依据,对照绩效标准,进行事实结果核对比较,强调日常数据及事实的收集。

8、严格化:执行的标准和控制偏差的标准要精细,结果的处理要严肃、要严格。

三、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学习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论,培育精细文化;二是做好工作任务的逐级分解,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三是梳理流程,优化改进流程;四是核心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关键节点产品的'模板化;五是强化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其实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它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强化链接,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链条连接.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尚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有的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只是靠市场机会取得的,远远没有达到西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他们往往习惯于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数据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则相对难以接受,为此要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时间与资源。

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信息化和科技迅猛发展引发的知识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激荡,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进行整体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升化管理层次,才能使企业取得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尤其对日资企业来说,实行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它的资源越来越少,采用高科技管理方法,例如8S、LP、TPM等,才使日资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迈进,解决“管理手段简单、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层次多、有效生逐级衰退”的问题。

四、精细化管理的两大工具

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学会使用两个工具:2/8原则和ABC分类。

2/8原则,即“次要的多数,关键的少数”原则。

2/8原则是意大利经济和社会学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通过对经济社会中的穷人和富人的分析,发现20%的富人拥有着全世界80%的财富,80%的穷人却拥有着全世界20%的财富,世界财富的分配并不是均等的。

2/8原则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主要、次要和一般构成的。有时,企业员工不能准确地把握工作的主次,甚至越做越错,就是因为没有进行专业的精细化管理。也就是说,只要认清了工作中的主要、次要和一般元素,掌握了2/8原则,就可以抓住工作的本质。

ABC分类

当被问到“谁是富人中的富人,谁是穷人中的穷人”时,就需要在2/8原则的基础上进行ABC分类。

所谓的ABC,就是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叫KPI。如果企业处于野蛮制造阶段,所有的过程、工作任务都是野蛮的。精益制造与野蛮制造的不同之处在于:精细分析是在标准化以后,在规范中找到A(精华部分)。

五、精细化管理的四大特征

精细化管理的特征是,在原有标准化的基础上,更精、更准、更细、更严。

1.更精:精,即做精,精益求精。 精是目标,追求最好。

2.更准:准,即准确、及时。 准是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

3.更细:细,即做细,把工作做细、把管理做细。 细是执行细化,一定要重视细节。

4.更严:严,就是严格控制偏差,一丝不苟。 在执行与控制上,企业应要求严格。

六、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1.开源节流的意识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时,可以在企业中倡导一种节约文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定额管理。比如,不管是一度电、一滴油, 还是一颗螺丝钉,都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节约了如何奖励,浪费了又如何惩罚等都要执行相应定额。

具体来说,开源节流的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让节约成为企业的一种精神;第二,让节约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田;第三 ,抓住决策龙头,避免全局浪费;第四,从细节入手,节约要体现在点滴之中;第五,精细化管理,制度也能创造利润;第六,采购节约; 第七,生产节约;第八,营销节约;第九,管理节约。

2.精益求精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精益求精,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在精细化管理中,精益求精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第一,所需人力 资源最多可降至1/2;第二,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1/2或2/3;第三,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10;第四,工厂占用空间最 低可减至1/2;第五,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4;第六,产品质量可大幅度提高30%。

3.持续改善的态度

改善永远比管理更重要

管理型与改善型是有区别的:管理型主要是靠制度来约束员工;改善型主要是靠科学方法纠正错误,二者的理念不同。在精细化管理过 程中,改善永远比管理更重要。

改善型强调紧张感与时间效率的关系

改善型建立在企业紧张感的基础上。一个企业没有紧张感,就没有变革前途。没有紧张感要培养紧张感

紧张感是改善的前提。没有紧张感,企业就不会有改善和变革。所以,企业要培养紧张感。

企业文化要融入紧张感

员工上班时,就应该按部就班,不应该有串岗聊天、无所事事。日本员工的工资大概是中国员工的20倍,这是改善的结果。一个日本员 工可以操作50台设备,而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通常是50个员工操作一台设备,所以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改善这种现象的最 好方法,就是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资。

4.以员工为中心的群众性管理文化

精细化管理要靠全员来参与。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推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以员工为中心的群众性管理文化,应做到:第一,相信员工;第二,发动员工;第三,依靠员工;第四,成就员工。

标准化管理条例

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措施

企业管理标准化具有协调统一的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和各项标准化活动进行平衡、协调统一,使之建立起良好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企业标准化计划和目标。下面我准备了关于实现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措施,提供给大家参考!

1、明确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管理标准化工作面临适应国内外社会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因此,要格外注重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地位。要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它的认识。企业要做到大力宣传实施标准战略、加快学习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标准化体系,明确在一段时期内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以动员各部门的力量,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地去实现企业标准化的既定目标。来满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要。

2、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标准体系

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标准体系、编制企业综合标准体系表,即是企业标准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全局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全面概括了企业标准化的现状,而且指明了今后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编制企业标准化的规划、计划,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3、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若想取得好的绩效成果,认识是前提,队伍是后盾。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机构是基础,贯彻落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关键。因此,企业应根据国家和上级的标准化方针、政策、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具有本企业自身特色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以变成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法规,使企业标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若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那么企业的管理制度,可想而知,该是怎样的一片混乱。因此要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详细的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比如,企业可以成立企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管理者代表,成立标准化办公室,实行“一把手”工程,挑选出若干名标准化人员,大家一起努力做到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指导监督、考核检查、赏罚分明,标榜楷模等工作,从而使标准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还可以通过企业建立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体系、依据标准明细表所编制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的内容,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规定出具有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的各项标准。

4、做好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前期宣传工作

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无形的,它只在实际工作操作中体现出来。那么企业管理者,想要将他的标准下达到每个员工心理上,让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实际企业运营中,往往存在着种种的'信息不畅通,和各种不足。从而让员工不能更好的执行企业管理标准,造成企业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为此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质上讲,企业标准化就是一项由企业全体职工参与的全员性工作。为此,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创办标准化基础知识学习培训班和标准化知识讨论会,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审;标准化问题的研讨及标准化学术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企业全体职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更好的认识了解标准化,充满热情的自觉地参与标准化活动中,从而使企业标准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监查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全球不断推陈出新。迅速提高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理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将技术标准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标准化工作列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将标准化工作列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保障和重要基础。由此看出标准化管理是经济市场的大势所趋所带来的挑战。企业不但要为满足企业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完善企业综合标准体系表,还应有计划地组织企业有关部门制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标准达到协调、配套,并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有关部门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考核、讲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拓展

标准化的相关概念

所谓标准化,通常指的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并对当前问题及潜在问题制定一种能够共同执行和重复应用的标准化活动。企业管理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化的条款来开展工作,于是就能为企业构建一种管理、经营及生产上的最佳秩序,将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开放,为其带来最大限度的收益。当前,的确有不少企业开始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整体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完全生搬硬套地建立标准化体系,而且这些标准化体系相对静态,很多年都没有革新,不能和企业的管理进行良好融合,所以难以为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提供足够动力。事实上,想要在企业管理中正确应用标准化,就必须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标准化的作用,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开展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只有顺应市场发展需求,逐步加快企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打造标准化示范单位,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企业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氛围,实现科学有序的经营管理,扩大企业经营氛围,制定实际或隐形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企业标准化体系活动就是要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标准以及各级实施标准。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权,掌握市场发言权,一定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实现企业科学化管理。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发展基石。全面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到另一个水平,更好的增加企业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通过规范企业管理标准来规范生产作业流程和操作行为,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缺陷影响,及时纠正不良措施,推动企业发展。贯彻落实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打造企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措施有哪些步骤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就没有高质量、高速度。为了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特制订本条例。第二条技术标准(简称标准,下同)是从事生产、建设工作以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技术依据。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第二章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第三条制订或修订标准,要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第四条制订或修订标准,要对同类产品的品种、规格,进行选优和合理分档,形成系列;对量大面广的零件、部件、元件、器件、构件、配件要尽量扩大使用范围,提高通用互换程度。各类标准要协调、配套,注意军民通用。第五条工农业产品标准的质量指标,按照使用要求,可在同一标准中作出合理的分等规定。第六条在制订产品标准的同时,制订好包装标准。包装标准必须符合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要求,考虑装卸、运输、保管等条件,注意节约用材。第七条对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要认真研究,积极采用。第八条出口产品和对外承包工程,必要时可由生产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外贸、外经部门制订适合外贸市场需要的标准。第九条标准要根据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适时进行修订。标准每隔三至五年复审一次,分别予以确认、修订或废止。第十条标准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列入各级国民经济规划计划。制订标准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纳入各级有关的科研计划。第三章标准的分级、审批和发布第十一条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三级。部标准应当逐步向专业标准过渡。部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企业标准不得与部标准(专业标准)相抵触。第十二条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主要包括:基本原料、材料标准;有关广大人民生活的、量大面广的、跨部门生产的重要工农业产品标准;有关人民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标准;有关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等基础标准;通用的零件、部件、元件、器件、构件、配件和工具、量具标准;通用的试验和检验方法标准;被采用的国际标准。第十三条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草案,属于工农业产品和军民通用方面的,报国家标准总局审批和发布;属于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审批和发布;属于药物和卫生防疫方面的,报卫生部审批和发布;属于军工方面的,报军工有关部门审批和发布;特别重大的,报国务院审批。第十四条部标准(专业标准)主要是指全国性的各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由主管部门组织制订、审批和发布,并报送国家标准总局备案。第十五条凡没有制订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的产品,都要制订企业标准。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可制订比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更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的管理办法,由国家标准总局另行制订。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标准草案建议稿。属于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的,由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审理;属于企业标准的,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审理。第十七条标准的修改、废止,由标准的审批机关批准、发布。标准的解释,由标准的审批机关或由其指定的单位负责。第四章标准的贯彻执行第十八条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贯彻标准确有困难者,要说明理由,提出暂缓执行的期限和贯彻执行的措施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发布标准的部门批准。第十九条贯彻标准所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上级主管部门应予保证;重大的,应纳入各级技术措施计划。

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一般通过宣贯标准、计划布置、梳理整合、初始评审、编写文件、颁发运行、自查改进、申请达标等八项工作步骤来实现。并根据不同创建形式,主要完成企业负责人对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的决策承诺启动、拟定创建计划和各职能分配、认真梳理整合并提出增减文本内容、出具初始评审报告、重点编制标准化体系文件、适时进入试运行磨合、做好创建工作总结报告、最终提出申请达标报告等8项具体工作。为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应采取以下五项创建工作措施:

1、组织措施

首先要成立创建组织:即领导组负责本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决策布置和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工作组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技术组负责标准化技术创建策划设计工作,确保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2、管理措施

在企业进入标准化创建过程中,从管理角度,应针对企业各职能分配,实行定位、定人、定责、定绩的“四定”管理措施,使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上下左右无缝连接,明确责任,奖惩分明,确保全员参与性。

3、运行措施

在企业安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根据各职能部门所对应的标准化要素,分别进行领导决策层、部门管理层、班组执行层的三层运行,并加强安全标准化运行格式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有序运行。

4、技术措施

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基础薄弱,需聘请有关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文件、应知应会、现场管理等环节实施咨询服务,重点实行培训教育、策划编写、指导运行、检查自评、建议申报等5个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保障措施,确保技术咨询服务到位。

5、奖惩措施

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要以班组岗位达标为基础,实行经济奖惩挂沟。凡获得“安全标准化达标班组”的可挂流动红旗鼓励,被评比为季度或年终“安全标准化达标先进班组”的要给一定的经济奖励,凡不达标班组要进行季度或年度奖金惩罚,调动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线达标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一般哪个部门来写_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