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_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_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09:58:53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2、出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篇》。

3、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悱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悱(匪):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

译文 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

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譬如,一张桌子,你举出一个角,他不能用三个角来回答你.这样的学生,我是不再给他讲新东西的.

翻译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ú fèn bú qǐbú fěi bú fā

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扩展资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这是孔子跟弟子们讲的,之所以跟弟子们讲,也就是启发弟子应该怎么学。孔子要教一个人,他不是随随便便教,他要看到这个人时机成熟,可以教了,这时候才教,教起来不费劲,学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压力。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论语版本: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什么意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

繁体写法: 不悱不发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教学等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意思)_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