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束_之礼为什么送猪肉_束脩之礼是什么意思

束_之礼为什么送猪肉_束脩之礼是什么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10:03:29

束脩之礼送猪肉是为了谢师恩。

束脩之礼是中国古代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古代入学拜师时,学生要送给老师的六种礼品分别为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肉干寓意谢师恩,芹菜寓意业精于勤,龙眼干寓意启窍生智,莲子寓意苦心教学,红枣寓意早日高中,红豆寓意宏图大展。

束脩之礼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

束脩之礼的仪式和历史意义

1、束脩之礼的仪式

举行束脩礼除了要将礼物准备好之外,还要有专门的服饰,在仪式的当天穿上。官学里面的博士们要穿上符合自己品级的官服,而学生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穿学生之服,即青色衣襟的衣服(青衿为古代学生专用)。

2、束脩之礼的历史意义

束脩之礼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多样化,我们也应该开放地对待新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的融入。关键在于真诚和尊重的情感传达,无论是传统的艺术品还是现代的食物礼物,都应该以尊重和感激为出发点,传递我们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束脩,指古时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为表达敬意而奉赠给老师的礼物。这种规定,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脩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就指拜师费,也可理解为学费。但是孔子的意思是拜师收学费吗?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朱熹和后来的冯友兰先生提出了殊途同归的看法。

朱熹认为孔子规定的“十条腊肉”的拜师礼不算什么,因为那时候差不多的人家都能拿的出来。还拿孔子有颜回、子路等穷学生为例,来说明孔子只不过是建立一种规矩,并非真的要学生馈赠多么丰厚的礼物给他。

冯友兰先生则通过对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这句话若读作“自行/束修/以上",就可能有"自己带着/薄礼或学费/来见我的"意思。但是通过分析整部《十三经》发现,古人说话没有任何一处是以"自行......以上"来表达的。反而"自......以上"的句法出现了两次,都是在《周礼·秋官司寇》里,原文是"自/生齿/以上",也就是说从"长出牙齿"(约一岁)以上的小孩,才可以登录在户口上。所以,“自......以上”应该指的是"年龄"。

那么,孔子“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意思可能就是"自/行束修/以上"了。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学,所备之礼即为束脩,行这种礼的男子可用"行束脩"称其年龄。于是孔子的意思可理解成为:"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这句话简单明了,表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胸襟。

孔子“十有五而至于学”,由此推己及人。他要求弟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又怎么可能大力宣扬自己收费教徒呢 当然,也不能太死板,如果弟子诚心诚意送来薄礼,他也没有理由不收。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收取学生表达心意的薄礼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一些人本末倒置混淆事实的根据。

孔子对家境贫寒的弟子颜回有过高度赞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孔子,是向学生索要学费的人吗?我们实在不该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综上,孔子的束脩之礼,应该指孔子“礼”学中的一种尊师重道的礼节,而并非简单的收学费,更不能理解为向学生索要财物。

作为当代教师,应当本着“学高为范身正为师”的标准,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师德形象的维护,自觉摒弃收取学生或者家长礼品财物的不良风气,更不该以孔子“束脩之礼”为借口,向学生或者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礼物。

不过,当学生发自内心地用小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时,当老师的也不应当一概拒绝,适当的方式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和帮助。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和学生互相努力,老师爱护学生,认真引导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

希望我们正确理解“束脩之礼”的含义,建立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

束_之礼为什么送猪肉_束脩之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