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透射电子显微镜_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_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10:07:05

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英文名为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TEM,是一种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作为光源,穿透固体样品,再经过电磁透镜成像的显微镜。

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观察记录系统、真空和冷却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组成。电子光学系统又可分为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两部分,它们和观察记录系统一起置于抽真空的镜筒之中。样品台在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之间(图5-3)。

图5-3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据日本JEOL株式会社)

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类似,其图像是成像平面上由透射电子密度的差异所形成的明暗不一的衬度像。这种密度差异可通过荧光屏或照相底片的转换进行观察。按其衬度来源的不同,透射电镜图像可分为质厚衬度像、衍射衬度像、相位衬度像和Z衬度像四种。限于篇幅本小节简要介绍常用的质厚衬度像和衍射衬度像。

质厚衬度像的衬度是由样品的质量和厚度的差异所引起的。它适合于对炭黑等非晶质样品进行观察。衍射衬度像,简称衍衬像。它的衬度是由样品各部位满足布拉格(bragg)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所引起的,它所反映的是样品各部位对入射电子衍射强度的差异。衍衬像可分为明场像和暗场像。明场像(Bright-Field Image,缩写为BFI)采用透射束成像,所形成的是亮背景上的暗像(图5-4)。暗场像(Dark-Field Image,缩写为DFI)只选用某一衍射束成像,所形成的是暗背景上的亮像。由于衍射衬度与衍射条件密切相关,对晶体内衍射面网取向的变化十分敏感,因而是研究晶体缺陷的有力手段。

长期以来,透射电镜的图像都是通过观察室的荧光屏进行观察,用照相底片进行记录的。近年来可在照相底片位置配备CCD相机使图像数字化,便于用计算机储存。

图5-4 泰州陨石中橄榄石位错的明场像

(张富生提供)

透射电镜最突出的优点是图像分辨率和有效放大倍数高,其点分辨率(图像中可分辨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约为0.17~0.20nm,晶格分辨率(晶格条纹像中条纹间最短的距离)为0.1~0.14nm。经球差校正的透射电镜,分辨率达0.08nm,能放大100万倍,几乎能分辨晶体中所有原子的排列。

透射电镜另一个特点是,在成像系统中插入一选区光阑就能够获得电子衍射花样,在观察图像的同时在原地进行结构分析(请参阅本章第四节)。电子衍射与X射线衍射的原理基本相同,所获得的衍射花样也很相似。

透射电镜对样品的基本要求是:

①为了使电子束穿透样品,其厚度应在100nm以下;②在制样过程中,样品的超微结构必须得到完好的保存,应严格防止样品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以及样品遭受污染等;③样品应牢固地置于直径为3mm的专用铜网上,以便能经受电子束的轰击,并防止在装卸过程中的机械振动而损坏;④样品必须导电。对于非导电样品,应在其上喷一层很薄的碳膜。对于地质样品,通常是先磨制成薄片,并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选择需要深入研究的部位,切割取下,黏结在铜网上,再置于离子减薄仪中进行减薄,直至局部穿孔,其边缘部位即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配备了X射线能谱仪的透射电镜,在观察图像的同时还可在原地进行微区的元素成分分析。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扫描电镜主要是电子束照射到样品后的二次电子成像,透射电镜的明场像是透射电子成像。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镜筒主要有电子源、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探测器等部件,这些部件通常是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

电子透镜用来聚焦电子,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最重要的部件。一般使用的是磁透镜,有

时也有使用静电透镜的。它用一个对称于镜筒轴线的空间电场或磁场使电子轨迹向轴线弯曲形成聚焦,其作用与光学显微镜中的光学透镜(凸透镜)使光束聚焦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以称为电子透镜。光学透镜的焦点是固定的,而电子透镜的焦点可以被调节,因此电子显微镜不象光学显微镜那样有可以移动的透镜系统。现代电子显微镜大多采用电磁透镜,由很稳定的直流励磁电流通过带极靴的线圈产生的强磁场使电子聚焦。电子源是一个释放自由电子的阴极,栅极,一个环状加速电子的阳极构成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差必须非常高,一般在数千伏到3百万伏特之间。它能发射并形成速度均匀的电子束,所以加速电压的稳定度要求不低于万分之一。

样品可以稳定地放在样品架上,此外往往还有可以用来改变样品(如移动、转动、加热、降温、拉长等)的装置。

为什么要用荧光屏呢?因为人们的肉眼是看不见电子束的,所以要用荧光屏把电子束变成可见的光源,才能形成眼睛能看得见的像。

探测器用来收集电子的信号或次级信号。

真空装置用以保障显微镜内的真空状态,这样电子在其路径上不会被吸收或偏向,由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真空阀门等构成,并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因电子束穿透样品后,再用电子透镜成像放大而得名。它的光路与光学显微镜相仿,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样本的投影。通过改变物镜的透镜系统人们可以直接放大物镜的焦点的像。由此人们可以获得电子衍射像。使用这个像可以分析样本的晶体结构。在这种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细节的对比度是由样品的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形成的。由于电子需要穿过样本,因此样本必须非常薄。组成样本的原子的原子量、加速电子的电压和所希望获得的分辨率决定样本的厚度。样本的厚度可以从数纳米到数微米不等。原子量越高、电压越低,样本就必须越薄。样品较薄或密度较低的部分,电子束散射较少,这样就有较多的电子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在图像中显得较亮。反之,样品中较厚或较密的部分,在图像中则显得较暗。如果样品太厚或过密,则像的对比度就会恶化,甚至会因吸收电子束的能量而被损伤或破坏。

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100nm)。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镜筒的顶部是电子枪,电子由钨丝热阴极发射出、通过第一,第二两个聚光镜使电子束聚焦。电子束通过样品后由物镜成像于中间镜上,再通过中间镜和投影镜逐级放大,成像于荧光屏或照相干版上。中间镜主要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调节,放大倍数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改变中间镜的焦距,即可在同一样品的微小部位上得到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不穿过样品,仅以电子束尽量聚焦在样本的一小块地方,然后一行一行地扫描样本。入射的电子导致样本表面被激发出次级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是这些每个点散射出来的电子,放在样品旁的闪烁晶体接收这些次级电子,通过放大后调制显像管的电子束强度,从而改变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显像管的偏转线圈与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保持同步扫描,这样显像管的荧光屏就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像,这与工业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相类似。由于这样的显微镜中电子不必透射样本,因此其电子加速的电压不必非常高。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主要决定于样品表面上电子束的直径。放大倍数是显像管上扫描幅度与样品上扫描幅度之比,可从几十倍连续地变化到几十万倍。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不需要很薄的样品;图像有很强的立体感;能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次级电子、吸收电子和X射线等信息分析物质成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是依据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一束高能的人射电子轰击物质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同时,也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区别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由于电子束在外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形成类似于可见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物理效应制造出电子束的“透镜”,从而开发出电子显微镜。而作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其特点在于我们是利用透过样品的电子束来成像,这一点有别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区别在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样品的要求上。

1、结构差异

主要体现在样品在电子束光路中的位置不同。透射电镜的样品在电子束中间,电子源在样品上方发射电子,经过聚光镜,然后穿透样品后,有后续的电磁透镜继续放大电子光束,最后投影在荧光屏幕上。

扫描电镜的样品在电子束末端,电子源在样品上方发射的电子束,经过几级电磁透镜缩小,到达样品。当然后续的信号探测处理系统的结构也会不同,但从基本物理原理上讲没什么实质性差别。

2、基本工作原理

(1)透射电镜:电子束在穿过样品时,会和样品中的原子发生散射,样品上某一点同时穿过的电子方向是不同,这样品上的这一点在物镜1~2倍焦距之间,这些电子通过物镜放大后重新汇聚,形成该点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和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这里边有个反差形成机制理论比较深就不讲,但可以这么想象,如果样品内部是绝对均匀的物质,没有晶界,没有原子晶格结构,那么放大的图像也不会有任何反差,事实上这种物质不存在,所以才会有这种仪器存在的理由。

(2)扫描电镜:电子束到达样品,激发样品中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被探测器接收,通过信号处理并调制显示器上一个像素发光,由于电子束斑直径是纳米级别,而显示器的像素是100微米以上,这个100微米以上像素所发出的光,就代表样品上被电子束激发的区域所发出的光。

实现样品上这个物点的放大。如果让电子束在样品的一定区域做光栅扫描,并且从几何排列上一一对应调制显示器的像素的亮度,便实现这个样品区域的放大成像。

3、对样品要求

(1)扫描电镜

SEM制样对样品的厚度没有特殊要求,可以采用切、磨、抛光或解理等方法将特定剖面呈现出来,从而转化为可以观察的表面。这样的表面如果直接观察,看到的只有表面加工损伤,一般要利用不同的化学溶液进行择优腐蚀,才能产生有利于观察的衬度。

不过腐蚀会使样品失去原结构的部分真实情况,同时引入部分人为的干扰,对样品中厚度极小的薄层来说,造成的误差更大。

(2)透射电镜

由于TEM得到的显微图像的质量强烈依赖于样品的厚度,因此样品观测部位要非常的薄,例如存储器器件的TEM样品一般只能有10~100nm的厚度,这给TEM制样带来很大的难度。初学者在制样过程中用手工或者机械控制磨制的成品率不高,一旦过度削磨则使该样品报废。

TEM制样的另一个问题是观测点的定位,一般的制样只能获得10mm量级的薄的观测范围,这在需要精确定位分析的时候,目标往往落在观测范围之外。

透射电镜的用途: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学上应用较多。

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样品的密度、厚度等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像质量,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0~100nm。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的很多,可以达到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

因此,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样品的精细结构,甚至可以用于观察仅仅一列原子的结构,比光学显微镜所能够观察到的最小的结构小数万倍。TEM在中和物理学和生物学相关的许多科学领域都是重要的分析方法,如癌症研究、病毒学、材料科学,以及纳米技术、半导体研究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扫描电子显微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透射电子显微镜

请问哪里可以做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试?

STEM成像不同于一般的平行电子束TEM, EDS 成像,它是利用会聚的电子束在样品上扫描来完成的。在扫描模式下,场发射电子源发射出电子,通过在样品前磁透镜以及光阑把电子束会聚成原子尺度的束斑。电子束斑聚焦在试样表面后,通过线圈控制逐点扫描样品的一个区域。在每扫描一点的同时,样品下面的探测器同步接收被散射的电子。对应于每个扫描位置的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电流强度显示在荧光屏或计算机显示器上。样品上的每一点与所产生的像点一一对应。从探测器中间孔洞通过的电子可以利用明场探测器形成一般高分辨的 明场像。环形探测器接受的电子形成暗场像。

电镜的基本原理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在一般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有,不过这个和操作的水平有很大关系,扫描电镜差不多,关键是看设备怎么样,透射电镜不仅和设备有很大的关系,和操作者的水平的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你可以去各个学校问问,建议做实验最后要管电镜的老师操作,这样得到的数据要好,当然你需要知道对你的样品有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是什么

电镜的基本原理如下:

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它探测穿过薄样品的电子来成像;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它利用被反射或撞击样品的近表面区域的电子来产生图像。

电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电子、光子或辐射。对于扫描电镜 SEM 来说,用于成像的两类电子分别是背散射电子 (BSE) 和二次电子 (SE)。

背散射电子来自于入射电子束,这些电子与样品发生弹性碰撞,其中一部分反弹回来,这就是背散射电子。另一方面,二次电子则来自于样品原子:它们是入射电子与样品发生非弹性碰撞所产生的。

与光学显微镜类似,扫描电镜 SEM 使用透镜来控制电子的路径。因为电子不能透过玻璃,这里所用的是电磁透镜。他们简单的由线圈和金属极片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就会产生磁场。电子对磁场十分敏感,电子在显微镜腔室的路径就可以由这些电磁透镜控制——调节电流大小可以控制磁场强度。

透射电子显微镜_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