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曹操和杨修的为人给你启示_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

曹操和杨修的为人给你启示_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10:12:53

杨修给我们的启示:

1.他提醒我们不要太想出风头,要懂得审时度势,切忌恃才放旷,懂得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有所作为!

2.要懂得知人,不要在无论什么人面前都逞能,锋芒毕露,忘乎所以。在奸诈的曹操之类的人面前,还是收敛点好。

曹操给我们的启示:

(1)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够的真理。

(2)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

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嫉恶如仇,纷纷以高节奇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

(3)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消,不加以颂扬。

(望采纳)

著名国学专家-赵玉平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 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曹操对于人才的聘用同样有高超的艺术,经常使用实地考察和面谈识别方法。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曹操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这气势,严如天神一般。曹操评价:“此人仪表不俗”,心中暗喜,于是让关羽出战,果然斩了华雄,并一直挖空心思想收编关羽于帐下。曹操移驾许昌,途中被徐晃拦截。曹操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接着让许褚出马与之交锋,两人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从而认定徐晃是位将才,并派人把他争夺到自己手下。荀彧投奔曹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认为行军司马。“曹操请郭嘉来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曹操手下的谋士有荀彧、郭嘉、程昱、崔琰、荀攸、刘晔、满庞、吕虔、毛阶等,一时间曹操的智囊人物便济济一堂。 对于人才的选拔,有一次在庆贺铜雀台落成的宴会上,曹操曾别出心裁,考试部下的文臣武将。他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奖品,让武将射箭争夺。整个武官分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大家你争我夺,最后绿袍队中的许褚和徐晃获胜,接着曹操又令文官以纪念铜雀台落成为题目,进献诗章,以显示其才学和见识。曹操这里运用的考试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开,二是公平。家族人员与外聘将士一视同仁。

曹操在知人善任方面也有出色表现,郭嘉在分析曹操十胜、袁绍十败时曾经指出:“绍外宽内忌,所任唯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 比如曹操并不因为外人忠于旧主或对自己谄媚而模糊选才用才的标准。蔡瑁、张允卖国求荣,曹操虽一时利用,但心中却早有处置。汉中杨松,贪财卖主,献城给曹操,仍被曹操斩首示众。而对忠贞的张辽、文聘,弃暗投明,曹操慧眼识才,不仅由衷赞赏,而且加官晋爵,委以重任。特别是晚年,重用与自己意见相左而非常有才华的司马懿,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把唯才是举的思想运用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的情节,曹操远征汉中,有三位“素皆不睦”的将军张辽、李典、乐进,其中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指令,表示自己亲自出击,和敌人“决一死战”;展示了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李典“素与张辽不睦”,对于张辽提出的建议,起初“默然不答”,后为张辽的行为所感动,立即表示“愿听指挥”,乐进是个中间人物,态度模棱两可,对张、李二人都不敢得罪,并有些怯战。曹操对其三人了如指掌,一开始就匠心独运,巧用张、李、乐三人性格的差异,甚至有意利用他们的不和,防止一人说话大家通过,冒然决策而导致失败。到了危急时刻,曹操以一道指令,促成他们精诚团结,形成一个最佳的指挥结构。于是三人齐心协力,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得七零八乱,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由此战例中可以看到曹操择人任势的高超艺术。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合理的人才匹配可以使人才个体在有效管理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决定人才的素质,更有赖于人才整体结构的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配置和管理能够使人才扬长避短,产生超越个人能力的力量,而且团队学习的进步远远快于个人学习的进步,通过优化组合人才结构就能获得巨大效益。 曹操的人才策略概括为“遍罗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其独到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对我们今天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无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曹操一生,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职务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教授、国学博士、心理学博士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和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

北京九思书院创办人

北邮EMBA特聘教授,清华北大总裁班法国里昂商学院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领导理论、人力资源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

主要荣誉

被媒体评为“十大国学讲师”和“十大管理培训师”。同时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传统文化、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受到广泛欢迎反响强烈。

2005年出版畅销书《梁山政治》,该书再版12次入选十大财经畅销书高居榜首,并在日本台湾等地出版。

2008年出版专著《领导的气场》,2018年出版专著《管理之道》,配套课程同时在清华北大人民大学开讲,2011至2019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登坛主讲《水浒智慧》《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的启示》《刘备的谋略》,持续热播荣获年度百家讲坛收视率第一,开辟了运用管理学和心理学解读传统经典的新领域。

主讲课程

《曹操的启示》、《跟司马懿学管理》、《向诸葛亮借智慧》、《刘备的谋略》、《比强者更强》、《领导的气场》、《选人用人定成败》、《青梅煮酒论领导》、《水浒》是本管理书》、《梁山政治》。《团队管理原理与技巧》、《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方法与艺术》、《商务沟通》、《渠道管理与提升》、《营销变革》《心悟水浒--解读水浒传的团队策略》《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名家论坛》《看水浒说管理》《水浒智慧》《中国式团队管理--选人用人之道》《向诸葛亮借智慧》《影响中国经济的八次对话 》《团队管理与执行力提升》《行为心理学在管理中的运用》《部属的有效激励与培养》《成功职业经理人的塑造》《博弈论与营销战》。

服务客户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石油、中石化、核工业部、诺基亚、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企业院校提供咨询和培训等,并受邀请先后为北京、山西、河南、重庆、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多家公司进行培训,受到广泛欢迎反响强烈。

曹操带给我们的启示, 以及对他的评价,

曹操是汉末的杰出人物,精力充沛,而且变化多端。年轻时就敢说敢做,无所顾忌。他很早就得到机会,充分展现勇于负责、不畏权贵、坚强毅力的治理长才。担任冀州牧时,看到当地的风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便大力整顿,获得很好的效果。他的眼光和机智,更是当时的朝臣、地方官吏所不能及。所以很快就当上丞相,献帝还以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老天有眼,来了一位好帮手。那里知道曹操和董卓一样,喜欢专断弄权,擅作威福。献帝每次看到曹操,都觉得背上有刺,十分痛苦。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建议密宣国舅董承入宫,赐以衣带,内藏以血书写的密诏,辗转传到刘备手中。曹操正好请刘备喝酒,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刘备面如土色。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更是失惊掉落汤匙。事后赶紧设法脱身,以袁绍兄弟心存不轨为由,总督五万人马,逃离曹操。郭嘉劝曹操把刘备杀掉,至少也要追回来,就近看管。结果许褚办事不力,不了了之。想不到赤壁之役,给了刘备占领荆州的大好机会。出兵汉中,又促使刘备入川,以致自领益州牧。曹操最不喜欢刘备坐大,偏偏阴错阳差,把刘备高抬到汉中王的位置。难怪他破口大骂织席小儿,并发誓灭之。曹操最不应该为了自己女儿要当皇后,借故把伏皇后杀掉。这在当时社会,根本是大逆不道。所有正人君子,无不切齿痛恨。不得好死,应该是必然的结局。曹操一生的经历,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1)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够的真理。

(2)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嫉恶如仇,纷纷以高节奇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

(3)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消,不加以颂扬。做人品德为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历史上多少贤能圣哲,能够成为后代子孙学习、崇敬、仿效的对象,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品德不良的人,就算有某一方面的成就,大家也不会推崇他,向他学习。同样字写得好,我们以品德养良好的书法家,当然临摹、学习的对象,便是德本才末的思想,所带来的标准。 ----------曾仕强先生新书《剖析三国》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曹操此人在史上极著盛名,更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超世之英杰。”之称。作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首先从从历史功绩看:184年曹操起兵举事,讨伐董卓。

200年曹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4W对10W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霸者之路。

201年曹操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

207年北征乌桓,消灭残袁势力,自此北方统一。

208年曹操南征刘表,与孙刘联军交战。

211年曹操击败马腾为首的关中势力,攻下凉州。

215年曹操消灭张鲁势力,攻下汉中。曹操足智多谋、深谋远虑,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推行求贤令和制度改革推动北方发展,使经济和战乱损失得到了很大恢复,广大中原百姓能够免于战火之苦,从这几点来看曹操居功甚伟。但曹操本人又存在着性格缺陷,有残忍冷酷的一面,攻破城池曾展开屠城、处死反对他的人等等,且猜忌好杀,乱世之中成大事者不苟小节,也正是曹操的性格造就了他自己,横扫北方建立魏国基础,西伐南征连年征战,相续消灭军阀割据势力,成为三国时期的霸道之路的最强君主。个人认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和霸主,这是无可厚非的。

曹操和杨修的为人给你启示_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