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什么是城市住区规划设计?_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什么是城市住区规划设计?_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0 10:13:20

人们把日常生活起居或家居而用的建筑物群体称之为住区。随着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住区不仅包含实物,而且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它是与社会学中社区概念具有相近涵义的一个概念。因此现代“住区”应指以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地方观念的社会单元。它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三个子系统相互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以居住为核心功能,并引发娱乐、交往、经营、发展等多方面功能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我国习惯把住区规划称为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规划,其基本模式源自于美国的“邻里单位”和前苏联的居住小区规划。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住宅是一种福利性待遇,规划设计局限在有限资金以内,设计思想保守狭隘,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人的居住问题。但在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性需求却很难满足----忙碌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则使社会交往、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较难达到,这种状况使得人们对于住所功能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强,人们要求住所不仅仅只是一个给人休息、睡觉的地方,而且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景观、人性化的设计、亲切的邻里交往空间以及真正的“家”的感觉。因此可以说,住区规划已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的规划,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的规划,它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感到环境优美和居住的舒适,可以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和“受欢迎”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隶属什么层次类型的规划,其上位规划依据是什么 核心内容是什么

国外、港台地区相关规划类型简介

一、德国规划体系及建设规划图则

德国的地方规划,亦即城镇规划,包括两个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图则。

1891年,法兰克福首先使用了土地分区的方法来管理城市土地。它将城市区分为6个区,主要是确定城市土地利用性质,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体积(容积率)。在住宅区和混合区内,为控制高密度住宅的发展,均规定每户占地面积。

从19世纪末至今,德国遵循1774年制定的普鲁士通法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每个所有者都允许拥有自己的地产和建筑,允许改建其建筑,但是不允许任何建设、改建损害和危害公共利益,损害城市和公共广场的外貌形式。”为此,德国制定了关于防火、交通和日照的城市建设法规,确定了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制定了有关建筑高度、间距和院落大小的规定,20世纪以后,德国城市规划法认为,除了道路之外,城市的开敞绿地以及公共活动服务的建设用地也属于城市的公共利益,道路的宽度与其两侧建筑的功能和规模有直接的关系,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要求对这些建筑的功能和体量做出详细的规定。

二、美国城市规划体系及区划法

(一)美国城市规划概况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综合规划和区划法规。

综合规划是地方的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的各分区和系统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性框架,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由于各州的立法差异,编制综合规划并非所有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能。

区划法规是美国城市中进行开发控制的重要依据,在发展控制方面,区划是地方政府影响土地开发的最主要手段。

(二)区划法产生的背景

无节制的滥用土地造成了城市卫生条件下降,阳光和新鲜空气丧失,火灾危险增加以及城市面貌和公共环境遭到破坏等恶果。为了城市的整体利益,政府需要有管理城市土地的权力。

(三)区划原理

区划是将地方政府所辖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地块,对每个地块制定管理规定的规划。确定每一地块的用地性质和有条件允许混合使用的用途,同时引入了城市设计的思想,确定了土地开发的物质形态方面的要求和控制指标。

(四)区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部典型的区划法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对规划进行界定的条例文本和确定地块边界并运用条例条款的区划地图。条例文本包括:内容和目的、定义、地块边界轮廓、各项规则的清单、规划委员会、上诉委员会、立法机构、具有相应司法权的法庭和职责、区划地图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区划地图与综合规划的一致性要求、不同手续的成本以及有关申请、上诉等程序的规定。

其编制形式因城市而异,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主要包括:

1.确定用地性质

用地划分为三类基本区划地区:居住、商业和工业,而将设施和辅助用地划分为特殊用途。

由于上述土地分类较少,相容性差,愈来愈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区划法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土地利用类型,如:

(1)混合利用区

一般为商业和住宅混合使用建造区。

(2)特殊使用区

为保护具有突出传统特征或为城市发展而限定的特殊保护地段。

(3)有限开发区

仅在满足区划法规定的某些条件下才允许开发的地区。

(4)集合建设区

多为在住宅区内为争取好的环境而集中建设的地区。

(5)鼓励建设区

允许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换取某些公众利益需要的地区。

2.开发强度

开发强度通过土地利用的定量控制指标反应出来,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旷地率。

(1)容积率

容积率是一个用于控制建筑容量的原则性的容量规定,它反映了建筑的可使用面积数量与建筑占地之间的关系。

(2)旷地/旷地率

在一定的居住区内,开发行为必须提供旷地或称开放空间,这个要求是通过旷地率(OSR)来控制的,它反映了开放空间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3)建筑密度

指建筑物正投影占地块面积的比率。

3.环境与设施

(1)院落

一般每座居住建筑要求一个9.14m2的院落。

(2)高度与退缩

为提供街道与院落的开敞感和光照,在多数中、高密度区,沿街建筑的前墙高度由一个高度值或层数所规定,超过这个高度时,建筑物要按一个理论的倾角进行退缩

(3)密度

该指标用于控制人口,因此只适用于居住区,如人口密度。密度控制是一种开发饱和度的控制方法,以便使城市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所需的学校、公用设施和交通设施。

(4)停车场

区划法也要求多数新开发的项目配建街区内的停车场,新开发的集中停车场有助于缓减路边停车造成的拥挤,区划法规也要求在商业区和工业区设置街区内的货车停车场位。

(5)标牌

各区的标牌尺寸和位置均由区划法规做出规定。

(6)执行标准

工业用地和一定强度的商业用地必须执行噪声控制、空气污染和产生干扰行为的标准。区划法规规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并且提供建筑所有者必要的环境条件如日照、空气、通风以使其共享一个更安全、更适居的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上位规划。其上位规划是依据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经济措施调节物质利益关系并通过市场以促使计划的实现。核心内容:对规划区域进行用地分析、用地规划、防震减灾、绿地系统、管线道路等专项分析、交通分析以及道路控制点、方位角、坐标。详细对各地块、进行合理配比,包括道路退线、容积率、建筑密度、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加气站、污水厂、给水厂)等,支路网设计等等。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规划上怎么界定住宅小区的定义,达到多少规模还是怎么滴?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当今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十分注重生活环境。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得以前所未有地飞跃发展。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必须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即所谓景观效应。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分类及特征

景观设计的种类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时间、性质、空间内其各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等。其特征有:功能性、生态性、文化性、社会性、心理性、美学性。

道路景观,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材料组成的景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围墙、栅栏、挡墙、坡道、台阶及一些便民设施等。

水景景观以水为主,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

功能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征中的地位很重要,因为功能是购房者直接对其生活环境的一个要求,景观的成功与否就是能否达到购买者的要求,使居住都在休闲时能体会到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生态性就是人们如何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减少对自然的剥夺和破坏,要遵循生态学原理。

文化性是一个具体的特征,不同的地域有其自己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比如四川园林景观中的对联文词是全国以至全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还要考虑到本居住的地形地貌。

社会性,居住区景观环境是满足人们需要而生产的,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要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在一个好的景观中,人本能地会有一种愉悦感,当置身于较差的景观环境中,人们立刻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因此景观环境与人的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在景观的构建过程中,将尺度、色彩、比例、装饰、空间布局、构筑物之间的节奏与韵律相结合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一个景观不仅要体现在适用上,还要体现在美观上,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景观设计。

三、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一)功能与形式统一。

形式首先是建立在功能上的。设计师应根据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的特点、环境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设计。

(二)设计要经济实用。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动土的工程,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美化环境。

景观设计是一种立体空间的艺术设计,在居住区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自然美,给现代化的居民一个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设计。

(四)地方文化底蕴。

一个好设计必须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所以设计前对当地的文化底蕴、历史、居民生活习惯都要进行调查。

(五)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

(六)功能的重要性。

一个设计,不论其景观组织得多么巧妙,如果不能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当人们疲乏时找不到坐椅,烈日雪雨时无所遮蔽等,就都是失败的设计。

(七)合理的组织空间。

居住区绿化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空间的组织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

(八)自然景观,自然精神。

自然的东西更容易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回归原始与美好的感觉,因此居住区的绿化要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的东西,加以利用,然后运用到设计中去。避免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破坏自然,使人们感觉不到自然的气息与和谐。

(九)设计要创新。

科学的进步使得设计师在表现手法上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三者的融合在其产生和成熟过程中从来都是互相影响的,建筑师从事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师做城市规划的例子不胜枚举。景观设计将生态学,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经验应用于该领域,先进的甚至超前的景观设计思想需要得到提倡和传播,以引导人们树立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一是居住区要注意借助周围景观。在选址规划时要了解用地视觉范围内是否有提升小区景观品质的可借之景,有山、有水、有公园固然较好,更多的情况下是巧以因借,合理组织。

二是小区的景观要与规划和建筑单体造型和谐一致,互为映衬。组成景观要素不仅是绿色植物、小品和水面,还应有建筑、铺装和人的活动场所。

三是小区的景观要结构合理、富有个性。多样性的景观空间要有主次,才能避免景观的无序,而个性化的景观更是小区的亮点。

四是除强化小区自然景观外,更要赋予小区景观的人文色彩,注重小区景观精神和文化上的构成,满足居民精神的需要,以及对家的认识和归属感。

;

高品质住宅区设计理念规划有哪些?

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如河流)划分。

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居住小区,一般称为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10000—15000人),建有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加强对街道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善于抓住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从面上推动城市治理。各区要把街道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区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扩展资料:

蔡奇指出,做好街道工作,对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街道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重点项目。要加强街道社区队伍建设,坚持在一线培养、历练、选拔干部。要健全激励机制,树立从基层选人用人导向,保障街道干部的工资待遇,激励基层干部在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要加强工作保障,加大对街道的财政经费、社区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百度百科-住宅小区

人民网-北京制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意见

居住区规划和住区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房地产竞争激烈,现在的人们买房的时候不仅仅只考虑房价,还考虑该小区的服务,景色如何,交通放不方便,小区安全性高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而现在房地产商也越来越注重对小区规划,怎么合理的规划呢 由设计师和一些社会人员就说出了高品质住宅区设计理念,一个符合现代人和后代人的理念。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新型住宅区设计理念有哪些

一、住宅区设计理念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二、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2、 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 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

5、 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总的来说,人们居住的地方应该合理,方便,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住宅区设计理念总离不开那四个字。还有住宅区最怕的就是遇到贼,所以在安全方面也要加强,还有人提出智能化控制系统,例如家中老人突然摔倒晕倒,可以马上能联系到医院就最好了。还有住宅区设计理念中,除了硬性条件好之外,还要注重软件服务的质量。

居住区规划和住区规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它们都致力于满足居民对生活居住用地的需求,以下将详细介绍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1.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对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进行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2. 住区规划

住区规划实际上是社区规划在物质、空间层次上的表现形式,是社区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主要关注的是在城市住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如何使住宅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尽管两者在概念上有着一些区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住区规划和居住区规划都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居住区规划和住区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为了满足居民对生活居住用地的需求。在城市住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两者是密切相联的,住区规划是社区规划在物质、空间层次上的表现形式,是社区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社区规划则是住区规划的依托与归宿。

什么是城市住区规划设计?_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