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傣族的民族乐器有哪些?_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

傣族的民族乐器有哪些?_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1 09:52:56

傣族的民族乐器有:铓、嘎拉萨、椰壳琴、象脚鼓、葫芦丝。

一、铓

铓,又称冬锣,通体用青铜铸成,圆盘形,中心突起呈半球形乳状,铓面不平坦,边缘部分也有一圈突起,铓边比其它锣稍宽。铓体大小不一,规格较多。大铓,1.8米直径,铜制,上面有傣族12生肖(傣族生肖无猪有象)。

二、嘎拉萨

噶拉萨是用金属片组装的一种打击乐器。这种乐器通常用15片雀钢片组成两组完整的八度音,也有22片铁片组成的嘎拉沙,嘎拉萨比其他乐器少了一个7(“希”)“的发音,所以称之为八度音。

用细线将带眼钢片穿成串,吊在一个无底的船形琴架之内,轻敲钢片而获得音色各不相同的八度双音和各种悦耳曲调。嘎拉萨仅宣慰使司司署有置,各勐土司前来晋见宣慰使或是有人入使司司署敬献礼物时敲击,借以宣染气氛。

三、椰壳琴

有琴弦的乐器傣语都叫“傣玎”,一种用于弦拉,类似于胡琴;一种用于弹拨,类似三弦但也有四弦。玎类乐器,常被男青年用来独奏以自娱,多用牛角和椰子壳做琴筒,因此又有牛角琴、椰壳琴之称。

四、象脚鼓

傣族象脚鼓手工制作技艺延续了傣族古老的制造技艺,共有十道工序:选树、开工仪式、下料、测绘画线、内部镂空、外形凿刻、雕刻图案或(吉祥物)、上好牛皮蒙制鼓面、打磨、上色彩饰,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4个月时间。

五、葫芦丝

又名葫芦萧,它是由葫芦笙演进而成的,傣语叫“荜朗叨”,“荜”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朗”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于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制或银质簧片。

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乐器

象脚鼓是傣族的乐器。

象脚鼓,是傣族最典型、最古老乐的器之一,因其鼓身似象脚而得名。

关于象脚鼓的来源,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有一条蛟龙经常作恶,导致当地常年洪水为患。后来,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在村民的帮助下杀死了蛟龙,人们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象脚鼓的制作方法:

象脚鼓是由鼓身和鼓皮两个部分构成的单面桶鼓,其制作工序繁杂,需要用到锯、锤、斧、刀、铲、凿、锥等工具,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4个月时间。

时至今日,象脚鼓依然只能靠纯手工制作完成,工艺难度高,因此更加珍贵了。

文化传播:

在傣族人心里,象脚鼓不仅仅是乐器,而是具有生命的。

每逢傣族盛大节庆,人们都要拿出象脚鼓,雄浑、悠长的鼓声犹如滚滚春雷,震荡心弦,传递着傣族人民的热情。

如今,象脚鼓舞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祭祀和节庆,已经融入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它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影响着傣族社会的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音乐、舞蹈、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播,不断创造和丰富着傣族的文化内涵。

老挝象脚鼓舞是在何时表演的?

象脚鼓是傣族的乐器,还受到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

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野象成群,有位猎手将一只离群小象带回家中,经过驯养结成亲密伙伴,象能帮助人做各种活计,成为勤劳、善良的象征。一天猎手骑象去打猎,在林中听到风吹空心枯树嗡响,便用笋叶蒙住弹出了动听的声音,回家后便用一段芒果树挖空做起鼓来。做成什么样呢 这时在他脑海里便浮现出大象稳健的步伐,于是就照象腿的形状做成了象脚鼓。 据说第一次敲响时,百鸟闻声起舞,数孔雀跳得最欢。傣家人记下了孔雀的舞姿,编成了优美的孔雀舞,表达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猎人又模仿象的动作,挎上象脚鼓边奏边舞,创造了热情、豪放的象脚鼓舞。

溯源:傣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秀的艺术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早在明代中叶,傣族人民曾到祖国内地表演过自己的民族歌舞。明代李思聪《云南通志·百夷传》载:“车里(古称西双版纳的景洪为车里)乐者,车里人所作,以羊皮为三五尺长鼓,以手拍击之,间以铜铙、铜鼓、拍板,与中国僧道之乐无异。”这是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作者亲赴边疆实地考察的真实记录,其中三五尺长鼓即是象脚鼓,并披露了它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

象脚鼓舞多在泼水节、龙舟节、高升节、水灯节等节日里表演。表演时,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伴着鼓乐跳跃、腾挪、摆动,力度之美跃然而出。象脚鼓舞一般在草场上表演,有时也在道路上行进着边走边跳。象脚鼓舞的主要道具是象脚鼓。跳象脚鼓舞的舞者往往需要强大的体力,因此舞者以年轻人居多。根据舞者所跳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舞技的优劣。跳的时间越长,表明此舞者的体力越强,受到民众的爱戴,有时也成为异性之间相互吸引的方式之一。象脚鼓舞节奏轻快,舞姿丰富,是老挝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

象脚鼓

傣、佤、景颇、德昂、布郎、拉祜、哈尼等民族打击乐器,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用树干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大象脚鼓一般长度为130至160厘米。上端呈杯形,鼓面蒙牛皮、羊皮、马皮或鹿皮,中腰细长。鼓身的细牛皮条连接鼓面,可以调节音高。鼓腰和下部刻有图案花纹,还有的系着彩带。大象脚鼓常与锣、镲合奏,不单独演奏。还有中、小象脚鼓,表演者可以边舞边击。

每当夕阳西下,估族人民聚居的边疆村寨,便“咚!咚!咚!”地响起了象脚鼓声。傣家竹楼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便走出家门,踏着节奏鲜明的鼓声,来到宽阔的场地,象一只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现在,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鼓身上系**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击鼓人夹鼓于郁郁左胁下,双手击鼓面。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

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有的击鼓技巧特别出众者,还能以鼓代“言”,用象脚鼓和另一鼓手以鼓“谈话”哩。

傣族的民族乐器有哪些?_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