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李牧之死李牧真的死在自己的君主手里吗?_李牧被封为什么爵位

李牧之死李牧真的死在自己的君主手里吗?_李牧被封为什么爵位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1 10:06:46

李牧,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统帅,赵浩棋惠文年间李兑的后裔。战国末期,李牧是唯一缓解赵国危机的大将,自古有“李牧死,赵亡”之称。李牧一生的功绩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抗击匈奴,另一方面是抵御秦国的入侵。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实行了“骑射胡夫”的改革,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但到了赵惠文王时期,匈奴实力逐渐恢复,不断骚扰赵国边境,赵国于是派李牧去打匈奴。

李牧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匈奴,极大地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入侵,受到士兵的喜爱。在应对匈奴入侵的问题上,李牧选择了避战保赵的策略。之后他觉得赵军可以抵抗匈奴,就让村民放牧来吸引匈奴。匈奴兵入侵时,赵军假装战败。匈奴首领以为赵军逃走了,就进入了赵国的土地。结果被赵军包围,匈奴落荒而逃。十多年来,匈奴人不敢接近赵国。

赵倩第三年,派人攻打赵,赵的将领失败,于是派李牧去攻打秦军,李牧的军队在伊安把打垮,全军覆没。在这场战争中,秦国受到重创,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李牧贿赂赵王的臣子郭凯,让他在赵王面前散布关于李牧的谣言,因为他对秦军的防御是被禁止的。赵王在黑暗中抓住李牧,把他杀了。

昭让李牧

“王召问李牧”这句话出自文言文李牧戍边,意思是王召责怪李牧。那么,赵王为什么要责怪李牧呢?李牧做错了什么吗?那么我们就要从李牧戍边的整篇文言文中去找答案了。

文言文李牧戍边讲述了李牧抵抗匈奴的故事。全篇大致内容如下。

赵北部边陲大将李牧,长期驻守雁门等地,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官员,城里的税收全部送给李牧的政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都要宰几头牛给士兵们吃,教他们骑马射箭,小心地守卫烽火台,多次派人打听敌情,善待士兵。并规定:“匈奴若在赵一带偷盗,应赶快聚众扎营,坚守。有勇气活捉敌人的士兵将被斩首。”

匈奴每次进入赵迪,烽火台就发出警报,立刻收兵回营,不敢出来大打出手。这样,若干年后,人和其他物资都没有损失。但是匈奴认为李牧胆小,连赵国边塞的士兵都觉得他们的将军胆小。赵责怪李牧,但李牧仍然遵循他的策略。王很生气,于是召回李牧,让别人代替他。

随后的一年,匈奴每次进攻都打起来。打仗,屡战屡败,大量伤亡,边关人无法正常耕种。赵再次要求任命李牧。李牧闭门不出,硬说自己病了。于是赵逼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对赵王说:“陛下一定要用我。我会做我以前做的事,所以我敢做我被命令做的事。”赵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见

战国时期,英雄辈出。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秦的王建、白起和赵的李牧、廉颇。虽然说四大名将同名,但在实战中,很少有人真正交手过。比如长平之战,赵国的绝技廉颇换成了赵括,秦国的盟主换成了,但都在决斗中擦肩而过,没有辩论的机会。

然而,在李牧和万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对抗

这两位名人是他们各自国家的幸运星。首先,王建是秦军在田雷死后的支柱。后来秦国灭六国,大半领土被王建击落。李牧,赵国抗击北伐塔尔坎最重要的人物,是战国七雄中最优秀的骑兵将领,也是秦国抗击赵国最棘手的人物。在秦赵之战中,他保全了赵国的安全,打败了秦国的军队,消灭了秦军的几十万人,是战国时期秦国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李牧是秦国统一的主要绊脚石。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了地震,秦军打算再次攻打赵国。这一次,秦王叫来了王建,两个名将终于有机会一战了。当时赵人虽然四分五裂,损失惨重,但李牧守北难攻的策略使双方打成平手。

在李牧浴血奋战的同时,王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利用反间计让赵王不信任李牧,然后借赵王之手杀了李牧。王建派奸细散布谣言,收买赵通的爪牙。愚蠢的赵王听信了叛徒的话,秘密处决了将军。最后,赵国全军覆没,灭亡了。

李牧之死

赵倩七年,由于连年战乱和地震,赵国发生大面积饥荒,国力处于衰弱阶段。这时,秦王嬴政决定再次攻打赵国,秦王命王建率军到将军井陉,与杨瑞、赵都邯郸会师。

赵仍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尽力抵抗的入侵。秦国的将军王建知道如果不除掉李牧,这场战争就没有多少胜算,于是他告诉秦王,他提出要骗李牧。于是派探子潜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陷害廉颇的宠臣,并让在宫中散布谣言,说李牧勾结,准备背叛赵。昏庸的赵王听说李牧要造反,没有核实,就立刻派赵聪和燕居来顶替李牧的位子。一向坚持独立行事的李牧,为了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听从赵王的命令。赵见此情景,认定李牧想谋反,犯了叛国罪,于是暗中设下圈套,要活捉李牧,把他处死。赵因为除掉了李牧而失去了保护。仅仅过了短短的三个月,就占领了邯郸,赵也灭亡了。

李牧这位驰骋沙场的名将,最后死在了国君的手里,无辜被杀,让后人对他的死感到非常惋惜。

战国时期,将军们基本上都是和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作战,有些还是国家内战。但与他们不同的是,李牧前半生主要是抗击本民族的外敌,在与蛮夷的战斗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所以李牧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

历史上李牧的人物简介和主要事迹介绍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 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然而从春秋的历史看,郑、贾的说法并不确切。直到春秋末,在正式名号上卿大夫没有称“君”者。卿大夫称“君”有个发展过程。在“卿大夫”这个名号外,最先加的是“公”号,到了春秋末年才出现“君”号。卿大夫另称之为“公”者最早出现在楚国。楚灭申之后封巫臣于申,号“申公”;灭郧之后封钟仪于郧,号“郧公”;灭蔡之后使弃疾为“蔡公”。泛称为“县公” 。楚卿大夫称“公”者多有,中原诸国则很少见,但亦有个别称“公”者,如齐有“裳公” ,杜注:“齐裳邑大夫。”受封卿大夫冠以“君”号者,最早也出现在楚国。《墨子 鲁问》记载楚有鲁阳文君。鲁阳文君即《国语 楚语》中的鲁阳文子。韦注:“文子,平王孙,司马子期之子鲁阳公也。”说明此时“公”与“君”已可通用。吴起说楚“封君太重”的封君实际上即卿大夫之辈。

中原诸国最早称卿大夫为君者,是卿大夫的家臣称其主子为“君”。鲁大夫季氏之家臣称季氏为“君” ,晋史墨称赵简子为“君”,也称范氏、中行氏为“君” 。我们囿于所见,尚未发现有诸侯在封卿大夫时冠以“君”号的。中原最先封臣子以君号者不是诸侯,而是赵襄子。《史记 六国年表》记述:(赵)“襄子,元年未除服,登夏屋,诱代王,以金斗杀代王,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史记 赵世家》中也谈到这件事说:襄子杀代王,“遂以代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伯鲁者,襄子兄,故太子。太子早死,故封其子”。又据《史记 六国年表》注,赵襄子封代成君在公元前457年。

封君在各国的普遍现象,是在战国中期各国君主称王以后的事情。各国诸侯多在公元前340年前称王。据已有的材料统计,终战国之世的254年中(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各国先后封君见于记载的有百余人,有时间可考的88人。公元前340年以前受封的仅有楚国的鲁阳文君、阳城君、工君、州侯、彭城君、安陵君;赵国的代成君、番吾君、魏国的中山君(魏挚)、山阳君;秦国的兰田君、商君;齐国的成侯等十几人,其余封君均是公元前340年以后的事情,史籍在案,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战国时期成为封君的条件主要有二:一是计功分封,像《管子》中所说:“臣之能谋厉国定名者,割壤而封,臣之能以车兵进退成功名者,割壤而封” ;二是亲亲受封,如苏秦说:“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 除此之外,战国时还有因名望和色幸成为封君的。关于分封的具体情况可参见有关文章和著作,这里不再重复。

战国时封君的权力在君主手中,但有时也需要经过群臣廷议。燕国大臣陈翠曾经劝说燕太后,要公子东质于齐,太后不肯。陈翠说,王愿封公子,群臣会讲:“公子无功,不当封。”今质于齐,则为有功,可封公子。否则“太子即位,公子贱为布衣,故非及太后与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 。又如江尹为魏之山阳君请封于楚,楚王表示同意,而大臣昭奚恤反对说:“山阳君无功于楚国,不当封。” 赵孝成王为谢信陵君救赵,“与平原君计,欲以五城封之” 。赵主父欲封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这几例都可说明大臣对封君有议论之权。

战国时期的封君有“君”、“公”、“侯”等称号。君与公、侯称谓虽有不同,但对于封君可置换使用。如楚平王之孙鲁阳文子封为阳文君,又称鲁阳公 。孟尝君又称薛公 。卫鞅被秦封为彻侯,又号商君 。范睢封于秦国的应地,号应侯,而《史记》本传中亦称之为应君 。

战国封君有着各种名号,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作为名号的根据主要有几种类型:

1.以封地为号

秦封卫鞅“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

“秦封范睢于应,号为应侯。”《索隐》云:“封范睢于应。案:刘氏云,河东临晋县有应亭,则秦地有应也。”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后数立战功,二十六年,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索隐》云:“严君是爵邑之号,当是封之严道。”

魏国以信陵封公子无忌,号信陵君 。燕昭王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

2.以原籍或发迹地为号

田单破燕有功,齐“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索隐》:“以单初起安平,故以为号。”

3.以功德为号

白起数立战功,秦封为武安君。《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 ,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赵国封乐乘为武襄君。《正义》:“襄,举也,上也。言乐乘功最高也。”又廉颇封为

信平君,也是嘉奖他“笃信而平和也” 。

4.谥号

齐田婴封于薛,称薛公,卒后,尽王“谥为靖郭君” 。《索隐》按:“谓死后别号之曰‘靖郭’耳,则‘靖郭’或封邑号,故汉齐王舅父驷钧封靖郭侯是也。”当以《史记》正文为是。

5.雅号

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阳 。

楚“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又改封于吴,而终号春申君 。

秦封吕不韦于洛阳,号为文信侯 。

齐封邹忌于下邳,号曰成侯 。

以上数例所举之封号均为雅号。

求取封君是战国中后期普遍流行的政治思潮。张仪在游说魏王时就曾经指出说:人多奋辞而少何信,这是因为说诸侯成功就可以“封君”,所以天下的游说之士“莫不日夜 虱腕 目切齿以言从(纵)之便,以说人主” 。这条材料生动地描述了人们为求取封号已经激奋到了何等的地步,而且反映出在当时求取封号的人不是少数。《经 法 国次》篇说:灭掉一个国家之后,“列(裂)其地土,以封贤者,是胃(谓)天功”。这里不仅鼓吹裂土分封,而且从理论上将其上升到“天功”的高度,谁悖逆这样做,谁就是违反天意。于是国君们纷纷“举其秀土,而侯封之” ,魏王甚至将自己的爱妾也封为龙阳君 。战国时期女人封君实属空前未有,它也从侧面说明在当时求取封号是一股强大的思潮。

参考资料:

战国时期的食邑与封君述考

被誉为“塞上长城”的李牧是怎么使匈奴十余年不敢南下的?

李牧的人物简介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时期的军事家,与廉颇、白起、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对于李牧的贡献可以分成两阶段进行论述。第一阶段是在赵国的边境抗击匈奴,击退匈奴,第二阶段是抵御秦国。之后因赵王听信谗言李牧惨遭杀害。

赵文惠王时期,赵国北方边境的匈奴实力不断壮大,经常到赵国的边境进行抢掠,于是赵王派李牧去雁门一带抗击匈奴。李牧积极采取防御的措施,并规定在军民遇到匈奴袭击的时候一律进入营垒不准出去迎战。此外,他还加强多士兵的训练,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由于李牧多年为出战,匈奴认为李牧胆怯才不敢应战,赵王为此对李牧也非常不满,派人替换了李牧。但是赵军盲目出击损失颇多,再三思索,赵王再度调任李牧。李牧要求赵王不要干涉自己的计划,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李牧呆在军营中好几年,不断地训练军队,军队也有了很强的战斗力。之后,李牧认为时机成熟,便让百姓出城放牧来匈奴前来。匈奴用小骑兵前来试探,李牧军队假装战败,于是匈奴大量进举,却造到李牧军队的夹击,最后打败而归。

赵王迁二年,秦王下令攻赵,李牧临危受命,多次重创秦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夺回了被秦军所占林的土地,因此被封为“武安君”。此后几年,秦军不断出击的军队均被李牧击退,李牧名声大震,受到赵王的重用。

李牧白起为各自国家的主要贡献

战争时代出英雄,在战国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赵国出了一名叫李牧的名将,用一生来保卫赵国的平安。秦国出了一个名叫白起的将领,为秦国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他们分别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先来看秦国将领白起,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善于运用兵队,在秦昭王的时候就被封为武安君。在一次与赵国将军赵括的长平交战中,佯装战败撤走,暗中设下埋伏,加以威胁。但是赵括浑然不知,乘胜追击到秦国壁垒,壁垒坚固不可破,白起率轻骑对赵军进行攻击,赵军多次失利。因为秦军守住壁垒并等到救援,赵军因为绝食民心涣散,赵括亲自带兵搏斗,秦军对他进行射杀,最终中箭死亡,这场战争前后俘虏了四十五万人,使得赵国为之震惊。

李牧是赵国的将领,常年驻守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来实行自己的策略,收到的租税作为养兵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供部队食用,又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同时规定匈奴入侵时不能直面出击应该立即躲到军营内,这样可以保持实力。像这样一连几年,边境上也没有多达的损失,匈奴也没有胆量来犯。之后,赵国命令他抵御秦国的进攻,在他的抵御下,秦军屡次惨遭失败,又重新收复了被秦军占领的土地。因为李牧的防守秦军没有可趁之机,占领赵国的计划也被迫暂停。

赵王让李牧的典故

“赵王让李牧”这句话是出自文言文《李牧戍边》中的内容,意思是指赵王责备李牧。那么,为什么赵王要责备李牧呢,李牧是犯了什么错吗 那就要从《李牧戍边》整篇的文言文中寻找到答案了。

文言文《李牧戍边》讲述的内容是李牧抵抗匈奴时的事情,全篇的大致内容如下。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将领,长期驻守在雁门等地来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官吏,在城市内的.租税全部都送到李牧的府中,当作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好几头牛来给士兵们食用,教士兵学习骑马射箭,十分小心地看守烽火台,多次派人去打探敌情,对士兵们的待遇丰厚。还订出规定说:“匈奴如果进入赵国地区偷盗,要抓紧召集人马进入营垒固守,有胆去俘虏敌人的士兵要被斩首。”

匈奴每次进入赵地,烽火台发出警报,马上收集人马退到营垒中,不敢出来大战。这样子过了好几年,人马等物资都没有什么损失。然而匈奴以为李牧胆怯,就连赵国守边的士兵也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赵王责备李牧,但是李牧还是照他的策略进行。赵王发怒了,将李牧召回,让其他人去代替他。

在之后的一年中,匈奴每次来袭都会进行应战。进行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非常多,边境上的老百姓不能正常地耕种。赵王再一次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称自己有病。赵王于是强迫李牧出来让他带兵。李牧对赵王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之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行事。”赵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牧的历史故事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是赵国继廉颇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他一生忙于对付西边的秦军,又要对付北方的匈奴,在国都和驻地之间奔走,他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只是他如此忠心爱国,一腔热血本应该洒在疆场,却终结在了自己的国家,留下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千古遗憾。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经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武安君。李牧本来只是戍守边防的一个普通的将领,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中,均打败了匈奴因而受到了赵王的赏识。李牧的一生对赵国主要有两个贡献,第一个是抵御北方的匈奴,另一个是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国要是没有李牧,可能早就被匈奴或是秦国给灭掉了。李牧是起于行伍的职业军人,他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将。李牧为人正直,一生为国为军为民,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可见其治军能力。而且,他本人一直都避免和权贵有所接触,真正做到铮铮铁骨,一身正气。

他的前半生主要花在了怎样抵御匈奴的问题上,最开始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将领,在军队里的名气不是特别大。自从他被赵悼襄王派去守边,他的名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可笑的是,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他本人因为”胆小“而闻名。其实,李牧在边防担任戍边将领,政绩不错,他任职的期间边防基本都没有问题,损失很小。但是又为何被人称为胆小鬼?因为,他下令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一律不准捕杀匈奴,每次遇到匈奴百姓和士兵就玩命地往城里跑,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李牧怯战,因而被人称为胆小鬼。

其实,李牧的做法恰好保存了赵军的实力,而李牧深知,匈奴的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牲畜和人口,只要不让匈奴得逞,他们长途奔波而来,也不能将赵军怎样,加之匈奴本就不擅长攻坚。因此,以退为进,是对付匈奴最好的办法。

从对付匈奴的策略看,我们知道李牧是个很有军事头脑的人,他极其富有远见。然而就因为避战被赵王撤回都城,一年不到边防驻地竟被匈奴掠夺殆尽,边关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因此,李牧再次出山,依旧采用原来的方法,最开始匈奴都笑话他,之后他们便笑不出来了。

经过几年的经营,李牧时机已到,他便打算给匈奴重重一击。李牧将大量的牛羊和士兵放出城外,当做诱饵,诱惑匈奴,一向谨慎的匈奴也只派出了小部队进行来打探下情况,结果与这一批士兵一交战,发现赵军轻易就被打败,匈奴就掉以轻心,放心出动全部力量掠夺。结果,没想到李牧的军队隐藏了实力,把匈奴痛快教训了一顿,此战后匈奴十几年不敢再侵犯赵国。这里又足以见证李牧的远见卓识,李牧不愧是个名将。

悼襄王九年,此时的赵国又迎来了另一个强敌——秦国。秦国在当时已经侵犯到了赵国的武遂,并杀掉了很多士兵和将领,国家危难之际。

赵王只有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以大将军身份出征,成功打败了秦军,而李牧因为此次功绩突出被封为武安君。过了几年,秦军再次进犯赵国,也被李牧击退,同时,还在南面抗拒韩两国魏,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李牧可算是匈奴崛起后第一个与之大规模交锋的汉族将领,诚然他没有最终消灭匈奴,但是他对抗匈奴的战略、战术确实十分漂亮。他不是个伟大的军事大家,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出身行伍的李牧,打战就是他的全部,而保护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是他最大的职责于是他最大的光荣。

李牧因何受封为武安君?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中,他远离中原战争,孤独地驻守北方,使 南下牧马 的匈奴望着繁华的中原却不敢南下。凭着卓越的功勋,他和白起、廉颇、王翦并称 战国四大名将 ,也有人称他为 塞上长城 ,他就是赵国名将李牧。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官至赵国丞相,受封赵国武安君(赵国把他当作秦之白起)。李牧功勋显赫,生平未尝打过一次败仗,可谓是常胜将军。

李牧在年轻时期,一直都在赵国的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来成为赵国丞相后,才在朝中参与抵御强秦的政治军事活动,他曾两次大破秦军,也是在这之后被封为武安君的,在当时,李牧就象征着抗秦德旗帜,威名远播。

由于赵国和匈奴接壤,所以经常有小股的匈奴部队对赵国的百姓进行偷袭、劫掠。虽然在赵武灵王时期,通过 胡服骑射 等一系列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又筑造了长城抵御匈奴,但随着赵武灵王去世后,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又开始逐步恢复过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给士兵的待遇十分好,每天都要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因为匈奴身体健壮,性格彪悍,而他们又是在马上战斗,机动灵活,战斗时聚在一起,逃跑时又十分分散,所以派兵对这些骑兵进行剿杀很是困难。为了防止骚扰的匈奴骑兵徒劳无功,李牧命令坚壁清野,并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同时,李牧放出命令:一旦匈奴入侵,所有士兵只能进入堡垒防守,不能出击,如果有擅自出击者,马上处以斩刑。所以每当匈奴入侵时,烽火台传来狼烟报警后,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

不过,有人看到李牧的功绩眼红了,就在赵惠王面前说李牧只知道防守,虽然没有败仗,但是从未重创过匈奴,不是这个人胆怯无能,就是他和匈奴等部落有暗中勾结的事情。赵王听了自然很是生气,立即将李牧召回,派另外一员将领来替代。

新将领一到任,就和匈奴见了几次战阵,可是几次都失利,不但人员伤亡惨重,而且使边境不安、民不聊生。一时间,匈奴等少数民族又猖獗了起来,而赵国将士们一筹莫展。

此时,赵王才知道错怪了李牧,于是就请李牧继续镇守塞上,李牧坚称有病,就是不肯就任。赵王不得已,只得强令李牧出山。李牧对赵王说,您要是用我,我还得用以前 胆小如鼠 的战法与匈奴相抗衡,如果您觉得我折煞了大赵国的威风,或是包藏祸心的话,就另请高明。赵王一笑,就答应了。

李牧再次回到边关,继续执行原先的军规,坚壁清野。匈奴们接连进攻了几年都没什么收获,不过,在匈奴人眼中,他们认为李牧是胆小不敢出战。因为李牧对待士卒很好,又经常犒赏将士,所以这些人都憋足了劲儿想要和匈奴大战一场。李牧见士气正盛,而匈奴也开始轻敌越来越放肆,就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士兵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准备一举消灭匈奴。

公元前244年的春天,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以此来引诱匈奴入侵。匈奴见到百姓和牲畜后就坐不住了,想要抢夺一番,不过匈奴人也不傻,他们先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李牧佯装败走,让匈奴俘虏了几千百姓。匈奴单于王听到前方战报后,十分高兴,因为匈奴好久都没有抢到牲畜了,于是率领大军侵入赵境,准备大肆掳掠。李牧布下灵活机动的战阵,从两侧包抄匈奴兵马,大败匈奴几十万人马。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携胜利之势打败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接连打败了襜褴、东胡、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此后,匈奴等少数民族部落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土地,更不敢无端地骚扰百姓了,他们听到李牧的名字,无不吓得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因此,李牧也就得到了 塞上长城 的美称。

在战国这样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有很多将军都留下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威名,他们在歼敌数目等军人硬性指标上远远超过了李牧。李牧和同为武安君的白起不同,同样白起也能使敌人闻风丧胆、逡巡不前,但那是因为白起的杀戮,而李牧则用的却是他的威名、他的军事思想,使敌人不敢轻言进犯。这才是古人所说的: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人曾说过,之所以没有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能比得上李牧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因为那些大将军只是成功地保卫了自己所身处的国家,李牧却捍卫了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虽然在当时,李牧心里想的也只是打败匈奴,保卫赵国,但他却间接地使那时还没有融合到中华民族之内的北方少数民族 不敢南下牧马 ,只能 弯弓赞叹 而已。

令外,李牧在北方的胜利,也使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还有一战之力,如果李牧失败了,匈奴大规模南下,再加上长平之战的失败,战国很有可能成为战国七雄中会最先灭亡的国家。

李牧为什么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6年,秦军趁燕、赵大战之机,兵分两路对赵发起大举进攻,企图夹击赵郡邯郸。于是,李牧率军急速迎战,秦军猝不及防,被李牧一举击败。李牧获得了这一战的决定性胜利,同时也解除了北部的威胁。赵王为了表彰李牧的功绩,封李牧为武安君。

历史上最凄惨的封爵是什么,这四个人当后再无人敢用?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246年)以后。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的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悼襄王二年(前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秦国迅速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口(又称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三年(前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兵败潜逃。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这个爵位是为了奖励那些对国家有着大功劳的人,这个爵位就是武安君。这个爵位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英勇善战,立下了非常多的战功,能够安邦胜敌的武将才有资格拥有的爵位。但是在历史上一共只有四个人被封为武安君,而且这四个人最后还是不得善终。

武安君 这个爵位最早是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在战国时期一共有四位大将获得过这个爵位,分别是苏秦、李牧、白起、项燕。这四位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最后被封为武安君。

苏秦是鬼谷子非常优秀的弟子,当苏秦在鬼谷子那里学有所成之后,就开始去各国游历,去寻找他自己的前途。之后苏秦去了赵国,因为他的才能被赵肃侯看重,之后他就依靠他的才能联合了六国一起对抗秦国,而且还将秦国打得不敢出城迎敌,所以苏秦就被赵肃侯封为了武安君。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苏秦为了在齐国实行发间计,亲自去齐国做客,但是苏秦后来被刺客刺杀了。

李牧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一员大将,在他的一生中也有非常大的功劳。比如:他在赵国镇守边境的时候,让匈奴不敢攻击赵国;他在另一方面也是抵挡了秦国的攻击,让秦国不敢轻易进攻。之后李牧就被封为了武安君,但是在他被封不久,就被人陷害,最后被赵王所杀。

白起被称之为战神,他的才能就不用多说了。他凭借长平一战一战成名,后来也被封为武安君。但是在两年后,白起就死在了国家的政治斗争中,对于一位战神而言,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是相当可悲的了。

最后一位就是项燕,他是楚国的一员大将,被楚王封为武安侯。在秦国攻打楚国时,项燕被秦国的王翦打败,最后项燕也因此自杀了。

所以说对于历史上获得过 武安君 称号的人都是不得善终的,所以后来就没有人敢用了。

李牧之死李牧真的死在自己的君主手里吗?_李牧被封为什么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