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全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_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

全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_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1 10:13:14

全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要把思想引导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活动多元,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有效融入群众生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全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希望大家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 根脉 ,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 必答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 文化地标、精神家园 定位,打好 建、管、用、育 组合拳,全面推进文化大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文化大礼堂23家,正在建设51家,逐渐成为老百姓延续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 精神家园 。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呈泛滥趋势,一些农民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归因于受到神灵的庇护,而不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 ,这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工作的开展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此同时,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一些地方,重修祠堂、庙宇等成为时尚,严重干扰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据统计显示,全县60岁以上老人约23.2万人,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约6万人,加入教会的人数多达3.7万,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16%,且呈现增长趋势。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 政府送餐 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从道具、舞台到服装、演员均由政府包办,基层干部没有变 送餐 为 点餐 的意识,更没有引导和培训群众自己动手做 快餐 。由于 菜不合胃口 ,群众对 送戏下乡 等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常出现 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 的尴尬局面。虽然探索组织地方自产的 周末大舞台 等,但因各种原因,缺乏持久吸引力,群众多以扑克掼蛋、打小麻将日常娱乐。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农家书屋,但绝大多数是 金屋藏娇 。由于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致使部分群众转向宗教寻求慰藉。以立仓镇陆瓦房村为例,该村离市区较远,居民大多务农,户籍在册3700多人,但常住居民仅1800多人,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居多,固定信教群众达200多人。

(三)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市场经济追逐私利的特性,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群众原本淳朴善良的本真,代表正能量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微弱,金钱和权势在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上升。调查显示,有42%的农民赞同 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 ,只有9%的人选择 牺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 ,74%的人认为 有钱好办事 ,38%的人认为 有钱就有地位 ,43%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缺乏创业精神,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严重,78%的村民选择 赚钱后盖房娶妻 ,只有7%的村民选择 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2016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 县围绕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的功能定位,打好 建管用育 组合拳,打造了集文体娱乐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一)因地制宜 建 ,彰显区域特色。

农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建在哪,怎么建 选址定位上,应优先考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功能定位上,不管改建、扩建还是新建,布局应寻求村民文化需求与上级要求的契合点,以实用便民为原则。在区域特色方面,可利用辖区资源禀赋,广泛收集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历史资料,合理布局展示。

目前,全县23个省级美丽新村均按照标准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比如, 乡村文化大礼堂,设置了村民自治模块(党群活动中心、乡贤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应急广播室等)、文化娱乐模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模块及大礼堂模块。 村文化大院,设置了综合文体广场模块(配置必要的户外健身器材和大舞台,供体育健身、文艺演出、露天**放映等活动使用);文化墙模块(可展示村史村情、先贤故事、家谱家训、村规民约、好人榜等内容);乡贤展览室;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等功能。

社区文化大院,不仅具备公共服务、居家养老,还建有北冡文史馆,让人们参观学习的同时,记住 的历史根脉,在历史穿越中领略 的沧桑巨变。更可贵的是,乡贤自建文化大院,带动群众自娱自乐。如 社区文化能人王佑斌,利用20年前办日化工厂留下的48间房子,经过简单装修整理,无偿为乡邻办起集休闲、娱乐、健身、阅读于一体的佑斌文化大院。如今,遍布全县农村的大化大礼堂,就像一束束火炬照亮乡村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二)因势利导 管 ,提升运行质量。

在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中,规范制度是关键。

2016年9月,县政府较早编制了《 县文化礼堂五年建设规划》,对全县文化礼堂布点做了总体规划设计,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文化礼堂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先后印发了《 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县文化礼堂建设考核细则》《 县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 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文件,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经费保障、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为文化礼堂 定规矩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在管理经费方面,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级能人捐一点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转款专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县指导、乡统筹、村为主三级管理体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聘请 乡贤文化能人 专人负责广场、礼堂、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日常管理,落实好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 规章制度 ,确保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实行动态星级评定制度,评定结果作为发放补助、设备投入等依据。同时,每年开展优秀管理员、志愿者、文化队伍等评选,激发工作热情,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水平。截至目前,财政(县、乡)投入文化礼堂资金270多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礼堂提升、星级文化礼堂奖补、16名文化协管员工作经费等。

(三)因众定制 用 ,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大礼堂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蒙城县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场所和平台,根据传统节日、地方民俗,结合礼仪活动、荣誉表彰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娱活动。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道德、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等内容,每月开展集中宣讲、故事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传习活动。乡贤议事中心每周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公共事务管理、乡风文明建设、村情民意调研等内容开展活动;

文化娱乐中心鼓励村里老艺人、文艺爱好者举办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小文艺演出、乡村春晚、民俗活动,各种趣味、益智体育比赛等;党群议事中心每月开展 文明家庭五好家庭 等乡风文明评选表彰活动;红白理事会结合移风易俗、重大节日庆典,开展乡情乡宴等活动;文化部门开展 菜单式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今年以来,共开展送**下乡1965场、送体育活动下乡1650场、 送戏进万村 演出410场,文化资源共享活动1260场,举行蒙城县首届农村文化礼堂健身舞巡演活动2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二探索文化乐园的共建共享模式,如 社区文化乐园,采取礼堂由演出公司负责管理,社区给予一定支持,实现演艺公司排练有场地,群众看戏有去处,管理资金少投入的多赢效果,形成 场地用起来,喇叭响起来,舞台跳起来,礼堂活起来 的生动局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放眼蒙城各乡镇,村晚 扬琴表演、小车旱船舞、舞狮、唢呐、葫芦丝活动开展红火;双龙社区的段素兰、柳义和夫妇组建了 自乐班 草根文艺队到各村演出; 集镇的12支唢呐班子, 非遗传承人 的大鼓书等等。如今,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一批充满乡土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种,也为乡民心灵安放提供了精神寄托。

(四)因材施教 育 ,筑牢文化根基。

变 送文化 到 种文化 ,真正让文化乐园 活 起来必须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育。针对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分布不均的现状, 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机制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顶层设计。《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通过集中学习、技术比武、实训、交流、论坛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员艺术创作、艺术编导、手工技艺等分类业务培训,推动群众文化体育辅导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精通业务技能。

一是加大对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挖掘草根文艺典型,提升文化大院的 文化味 ,真正让农家小院 种 出大文化。截至目前,我县群众文化辅导员共有1090人(其中:文艺骨干207、社会文艺团队428人、教师226人、大学生村官29人、学生114人、基层文化工作者86人)。二是多领域借力文化志愿者。成立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牵头组建文艺团队,用政策吸纳当地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志愿者进入 朋友圈 ,加入 交流群 。

三是重视文化带头人培育。县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专家文化指导团队,与各村结对帮扶,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目前,全县在册各类文艺组织21个,已入库书法、美术、民间文艺、演艺等各类艺术拔尖人才15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9人,并进行跟踪培养;重视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36个,并确定非遗项目传承人68人;成立校园曲艺社团12个,组织举办 曲艺进校园 、 文化遗产进校园 等成果展示展演活动19场次;举办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3期,受训360余人次。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县农村文化大礼堂通过整合基层文化服务资源,传承了文化,留住了乡愁,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拓展了乡村自治的层次和内涵,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但与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愿望,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此建议: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缺失、信仰的丧失,建设文化大礼堂不能罔顾精神归宿缺失的问题。面对当下农村思想文化领域严峻形势,必须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不应只是一个由政府兴建,供大家开会、听报告、看演出、看**、看宣传栏的空间设施,而应是从一个村庄的文化传统和民众需求里生长出来的、村民可以在此寄托情感、获得精神安慰的文化空间,是一个村的灵魂之所在。各级党委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高度、从道德教化的高度,注重把握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挖掘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突出价值引导。农村文化礼堂好比 村庄客厅 ,在建设布局时,必须强化科学性、注重合理性,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要从有利于集聚人气的角度考虑好选址问题,也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搞成 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在礼堂的管理和使用上,怎么管、演什么、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内生动力,把文化礼堂的事变成群众 自己的事 ,切实让群众创造、让群众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农村文化礼堂推动几年来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就是因为通过发掘和整合乡村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实文化礼堂的空间内容,为基层群众打造一个精神可以寄托的家园。许多文化礼堂皆因发掘了当地几乎消逝的文化根脉和人文事迹而激动民心,引发群众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和自己先人的缅怀,重拾中断已久的精神联系,心灵的归宿感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同时,要做好文化礼堂的 礼 字文章,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等文化礼仪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自觉参与,让文化建设与村庄精神汇聚一起,使农村文化建设魂归乡土,接上地气。

(三)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要把思想引导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活动多元,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有效融入群众生活。如举办 农民丰收节中秋 梦蝶诗会 ,开展春节祈福、重阳敬老、儿童启蒙、成人仪式等礼仪活动,开展名医进村义诊、司法调解进村庄,开展 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 等评选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同时,培育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爱文化事业能人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来,重视对农村文化能人的发掘和扶植,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发动、政策扶持,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和热心人。此外,还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运行保障,政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的同时,要探索和完善农村文化礼堂 乡贤基金文化众筹 等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补充日常运行经费。

时间在变、乡土再造刹那间,空间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愿我们温情脉脉的文化记忆与乡愁追思不变,让承载乡土、乡情、乡愁的文化大礼堂照亮返乡的 归途 。

浙江千万工程指的是什么

两堂三中心指的是文化礼堂、文化讲堂、宴会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儿童活动中心。

为了让村民更具幸福感、获得感,村里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组织郭连峰、郭志杰、郭建华等10位乡贤捐款,精心打造了集文化传播、综合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两堂三中心”。

经过30多天紧锣密鼓的建设,“两堂三中心”得以竣工。“‘两堂三中心’投入使用后,村民学习、健身、医养、办理红白事等,都有了妥当的地方,乡亲们可高兴了。”村干部王海花说。

4月16日,“中国好人”王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县政协委员、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向灵、河南省书协会员张剑、“周口抗疫好人”张玉惠分别向该村“两堂三中心”捐赠了体育器材、图书、书法作品、轮椅等爱心物品。

如下:

“能为郭寨村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老人们提供一些帮助,自己十分开心。”爱心捐赠者张玉惠说。捐赠活动结束后,爱心捐赠者张剑现场泼墨,为群众义写了多幅书法作品。“百善孝为先”、“家和业兴”等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作品,被群众纷纷领取。

“唱的是1947年,解放战争红旗展。刘邓大军渡沙河,三条军令往下传……”在村文化讲堂里,沈丘县沙河大鼓传人王振山,以大鼓表演的形式,激情演绎了《刘邓大军渡沙河——三条军令》的壮烈情节。

“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融入红色基因,是创办‘两堂三中心’的初衷。下一步,全镇将依据‘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努力吹响农村文化振兴的号角,以郭寨村‘两堂三中心’为示范,让村村都有这样的服务设施。”新安集镇党委书记陈玉林表示。

中国以后还允许建祠堂吗?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

随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

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

规划

2018年4月,浙江省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开启新时代“三农”发展新征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高水平推进;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实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瑞安马屿镇江西村文化礼堂,既是乡民们的“聚心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楚祠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祠堂这种东西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而祠堂也不代表着仅仅是一座古风的建筑,那是一姓之人的信仰,那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南方百姓的祖先灵位就在这个祠堂里面,我们华夏有这么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在南方这边,祠堂就是祭祀祖先之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蛋也是属于南方的小伙,在我们这儿,如果有以前远离家乡,出外发展的游子,若想寻根问祖,都会去当地的祖宗祠堂查阅族谱,看是否能找到熟悉的祖先之名。

而南方的祠堂,除了可以祭祀先人之外,也会将一些祖训留在祠堂里,用以劝诫以及教导后辈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在早些年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宗族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有些地方的祠堂会私自设立一些规矩和刑罚,用以处罚违反家族规矩的族人。

不过现在都已经是新中国了,这种观念早已一去不复返,法制早就已经深入我们心中,祠堂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让游子怀念家乡,让百姓有个归属感,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家。

还有几乎每个祠堂墙壁上或者族谱上,都会记上自己先人留下的家风、家训,而且这些内容肯定都是正能量的,教导大家积极向上的一方面的。

哪些情况不能建造祠堂?

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就算是祠堂的修建,也应该是在守法的基础上,不能因为村里有钱了,觉得以前的祠堂不够大气,就去拆掉重建。有些农村会在原有的农田上修建祠堂,但这是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发生的事情,哪怕是修建祠堂。

所以说祠堂的修建,应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建,或者是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重建祠堂,简直成了一种捞钱的手段,这是尊重列祖列宗吗?要放在以前,简直够死刑了。

二蛋也曾看到过,一些网友们质疑自己老家修祠堂的事情,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若是借着修建祠堂的名义捞钱,那大家也不是傻子,你的用料、你的人工,你的所有开支都是能算的上来的东西。如果有人打着这个名义而修建祠堂的话,那自然是不被允许的事情。

还有顺带说一句,祠堂代表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上重要人才的记载,他们对巩固国家建设国家,有贡献,有发明,有改革,有进步!后人为了记载和纪念特修祠堂。祠堂内有家族历代的记录,有分支辈分的族谱,避免 五服 之内**婚姻,避免三代之内近亲结婚,不健康的疾病和传染病遗传。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清朗的文明之风,吹拂在瑞安乡野。走在农村乡野小道,四处可见的文化礼堂,既是乡民们的“聚心堂”,也是其心灵的家园。

各地文化礼堂

各有自己的“乡土味”

江西村,位于马屿镇江浦社区,温州西南线出口处。该村北靠飞云江,南邻天井垟,地理位置优越、名人文化浓厚。全村共有400多户、1850人口。

江西村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虞廷恺故居、虞氏古墓、虞廷恺古墓。村史记载的名人虞廷恺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一代楷模,终生致力于爱国救国活动。他倡导的教育救国、产业兴国、法治治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江西人。他创办的养正学堂培养了一群又一群江西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该村党支部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涌现出了地下交通员谢冬梅、革命先驱虞正仁等英雄人物。

江西村投资60余万元,打造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礼堂内文化设施齐全,礼堂外花木成荫,是集娱乐、休闲、健身、学习为一体的综合场所。礼堂的建成,让江西村这个古老的旧戏台焕发了新青春。

59个全国最美乡村建设案例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祠堂是在历史上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因为我们中国自古有尊宗敬祖的优良传统,而祠堂里面传承的文化非常重要的,下面是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1

祠堂的由来

祠堂起源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之后,是由同一个祖先所生、自成系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尊贤、求神的场所。汉代正式出现祠堂的名称。

宗族通过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来体现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则,显示宗族至尊的族权。祠堂也就成为宗族祭祀的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当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简单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阴灵的场所。

祠堂的主要功能

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

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也是教书育才之地,亦是家庭法庭,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

祠堂的文化意义

祠堂是家族或宗族权力和经济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家统治集团起着核心作用,宗族地域集团及家族血缘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它们在对封建法制的辅助和补充,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也长期起到所谓治国安邦的社会作用,所以它仍然是历代统治者确认的保障的一种辅助统治。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2

祠堂的主要功能

(一)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

(二)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

(三)祠堂的助学育才功能。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四)祠堂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

(五)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遇订重大兴革事宜,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柯堂、维修家变、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

(六)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如果说家法族规是家族的法律。那么家法也是封建国法的补充。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在柯堂里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

(七)其他,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

农忙收获季节,大大小小的祠堂,都成了丰收的库房或临时堆栈。还有在战乱或应急突然事件时,祠堂里也就成了本族应急指挥的中心。

由此可见,裥堂是一个地域里家族的活动中心.通过捌堂祭祖和封建宗法等其他活动,用血缘关系作纽带,把族众牢固地扭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严密的家族组织。

一、教化意义: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

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

(二)规范意义:

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或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

有祖先对子孙的审视,族长在这里代祖宗立言,对犯错子孙进行惩罚,同时也对其他子孙有警示告诫的作用。祠堂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载体,对社会越轨行为起控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是一种“规训和惩罚”的空间。

(三)维系亲情意义:

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祠堂就这样把不同地域的有血缘的族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祠堂祭祖有季祭、节祭、生辰忌日祭等。一般来说,无论巨族或寒族,对祠祭都十分郑重。

如精心安排日期,定有庄严司祭仪式,一般要读族谱,使族众了解家族的光荣历史,讲述先祖的“光辉业绩”,以励族人;还要宣读族规、家训,以教育族众;参加祭祀的人要思念祖宗遗训及其遗范,以教育自己下一代,祭毕,族人间还要行礼,后辈向前辈行礼。

可见,祠堂祭祀是一个精神联系的韧带。通过祠堂祭祖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把祠堂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家文化的发展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补充,祠堂文化也被赋于了新的'内涵。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3

古代的祠堂,既是纪念列祖列宗的纪念馆和家族历史博物馆,也是社会治安和民事纠纷的调节机构、家族扶危济困的慈善机构。

“崇宗祀祖,敦睦族谊”,这是祠堂作为纪念列祖列宗的纪念馆和家族历史博物馆承载的重要功能。祠堂,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是确立宗族源脉、守护子孙的根本,从精神上团聚了宗族。祠堂和族谱一起用以尊祖敬宗,增强血缘联系,维系着家族制度。透过承载着乡土文化的祠堂,我们往往能够辨识出地方习俗、社会纽带、个人感情等原生接续的元素。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这是祠堂作为社会治安和民事纠纷调节机构发挥的重要作用。明太祖“圣谕六言”有云:“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做非为。”祠堂作为本族的礼仪实践空间,是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

祠堂承载着“上奠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的重要功能,是族人的道德法庭。违反族规之人在祠堂接受教育、受到处罚,死不悔改者甚至会被驱逐。

“互助族里,扶危济困”,这是祠堂作为家族经济互助的慈善机构承担的重要角色。“祠堂者,敬宗也;义田者,收族也。”义田、族田作为公产,为祠堂提供了独立的经济来源。清道光《增城县志》记载:“祭田所入,蒸尝之外,子孙应试者给其斧资,余则贩凶饥,恤孤寡。”无论读书应举、还是外出就贾、抑或经营田土,宗族组织往往都是族人奋斗背后的精神支撑和经济后盾。

传统社会的祠堂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不合时宜的落后成分,如规定妇女和儿童不得入内等。但总的来说,随着祠堂功能的变迁,祠堂以及祠堂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仍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洪流中,祠堂文化依然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

就实践而言,祠堂文化支持良好家风的培育。家有家的记忆,族有族的传承,祠堂是祭祖的场所,是找寻并发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质朴品德的场所,是游子们回家寻根访祖和释放乡愁的场所。族人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或平日休憩之余来祠堂祭祖,在重温家训、祈求和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同时,也在近距离触摸历史肌理、感受历史心跳。

人们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这种天然的亲近感熏陶,时代新风尚由此激荡并生发,正能量由此凝聚,而激活这些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家风,连着民风,连着党风,连着国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千千万万个家庭就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小祠堂里有着大文化,老树发新芽,祠堂不应是旧物,而是历史传统赋予我们的文化信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能否将祠堂变成农村基层的文化宣传阵地,变成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据媒体报道,现今有些地区的祠堂设立了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老人会等民间管理机构,为拓宽文化内涵、调解邻里纠纷、灌输新鲜血液、宣传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些地区的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文化以其独特的“以德育人”功能融入并滋养着现代文明。

我们应充分重视祠堂这个文化空间,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让祠堂成为乡村的文化礼堂,成为传播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阵地。

澥浦镇的文化建设

乡村建设

也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热点之一

乡村连接着 历史 和未来

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

我整理了近期56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

和大家一起分享

美丽乡建项目盘点

坐落在山坡之上,场地北高南低,高差约为30米。村落周边古树参天,群山怀抱。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加上周围树木森森,烟雨濛濛之际,炊烟袅袅之势,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闲置景象。

田园东方二期,无锡

小伍份村文化礼堂,浙江

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承载着村落文化标签和精神符号。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因时间关系,缺乏对村落文化特征的充分挖掘。同时建设的复杂性也使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或景观的营造,更像是对村落文化的挖掘和特征的重塑。

设计的对象选定为村西口一栋普通却又有些特别的房子。普通是因为它就是江浙地区近现代乡村最基本常见的单元建筑类型,而特别则是因为它处于小聚落的“村口”,它区分了村落和田野的边界,并从场所特性上应具备作为“村口”空间所独有的指示性和公共性。应村委的要求,决定把这个基本沦为仓库的小房子改成可多功能使用的活动室。

因借“渺沧海之一粟”的意境,于梨树、梨花、清风、光影中成就天地之纯粹。小屋散于果园阡陌纵横中,于梨枝之巅,览花果之盛,互不相望,各具风景。淡季作为果农劳作休憩之用,花季则幻作野奢农舍,最大程度满足游人与农民的不同需求。单元之间可以互相组合形成游人所需要的聚落,使人们领略“花海一粟”的魅力。

蕉岭棚屋落座在粤北地区的田野之间。作为一间乡村客厅,它完全开放,提供村民闲聚、暂留的可能,又具备一定的对外展示功能。在设计起始之前,原场地东侧已有一组相对完好的老祠堂。我们将其与门前的池塘保留,作为轴心,其余的破败房屋需拆除重建。让新建筑在南、西、北三侧建立围合,西南角入,西北角出,新老建筑间的过渡区域形成内院。

位于成都大邑东部天府田园度假区,在国家乡村振兴,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向乡村存根溯源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田园酒店(民宿)为核心,以科普亲子,主题乐园,康养文化体验为活动内容的川西林盘田园综合体。农科基地展示中心作为整个项目的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中心,也是一种传统川西民居田园生活的一种标志。

SUP素朴建筑工作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项目基址位于尚村前街的高家老屋。因年久失修,老屋主体已坍塌, 仅留有部分外墙与老屋室内及天井的台基地面。本项目是将高家老宅废弃坍塌院落激活并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用6把竹伞撑起的拱顶覆盖的空间,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憩聊天, 娱乐 聚会的公共空间,兼备村民集会活动、村庄 历史 文化展厅的功能。

位于前洋村入口,紧邻国道,是前洋与外界沟通的门户,也是村里人走出乡村的第一站。这里规划的农夫集市是一座集宣传展示、电商平台、农业教育、土特产线上线下交易、乡村物产田园体验与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建筑。

业主华腾牧业希望用这栋建筑来展示猪肉的加工过程和猪肉产品展示,并以此作为整个牧场发展观光业的起点。以靠建筑用了复合乡下施工的红砖、混凝土、水洗石、自然光、水、工人的意外的“自由发挥”共同设计了这个猪场。设计完成后,这栋建筑成为一栋介于产品销售大厅、美术馆或者展览馆之间的建筑。

本项目是利用江边的一座废弃码头,建造一个全公益性市民书屋。毛石和混凝土砌筑的码头长宽约40米*14米,设计中32*14米的书屋主体钢结构框架被6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支撑在码头上,架空建筑形体的底层为原有码头空间,中层是书屋的阅览空间;顶层是观江平台。

通过对村落整体调研、综合考量,建议将紧临干道、弃建已久的一处宅地征用做新村委会,室内以共享、开放为原则,打破村委会常规以封闭式房间为主的布局,除了必要的会议区、财务间封闭外,只加设了两间封闭备用房间,其它区域都设为开放式,结合设置了很多便利的休息坐区、阅读区、交流区空间。

大坊荷兰创意村是由NEXT architects所负责的一个中国乡村振兴项目,旨在通过中荷文化的融合碰撞,在都市化潮流盛行的当下,打造一个独特的中国艺术村。其中,NEXT architects主要负责了总园区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应建筑单体及其室内空间的设计。同时,这个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紧随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号召与潮流。

本项目是山西省沁源县韩洪沟老村整体复兴计划一部分,基地是一个三合院,位于韩洪沟老村中部,地势较高。院落中有一个处空置的三孔窑洞,现状保持较好,但厢房、倒座、围墙和院门已经坍塌,只剩下基础的石块。场地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是院外的大槐树。它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但仍然枝繁叶茂,如同神灵般守护着村庄。听村里老人介绍,大槐树下一直是村民集会的地方,以前是韩洪沟老村重要的公共空间,也是村庄的精神之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当地民居,在建筑师到来时仅保留着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墙和残破的院墙。基于对场地 历史 以及村落整体景观的尊重,新建部分基本隐匿于老墙之内,从外面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残存的老墙被视为容器,包裹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澥浦是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渔镇。近两年来,澥浦镇围绕打造“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主旨,积极建设、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并独创“五道加法”,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传承澥浦千年历史乡愁的载体和传承乡村文明的“舞台”。 澥浦村在82岁高龄的袁绍法老人传授下,组建了船鼓队,编排了船鼓舞蹈,举办了船鼓艺术展,使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在澥浦镇,有非遗项目村庄的文化礼堂里均设立非遗陈列室,使之成为“乡村记忆”的最佳载体。十七房村的文化礼堂内专门开辟了农民画画室,聘请传承人高妮娥为专职教师,针对成年人和青少年分别开设了“农民画课堂”和“小画手课堂”。澥浦文化站副站长蒋勇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培养,涌现了数百幅巧思精绘的农民画,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目前农民画创作正尝试与旅游文化产品合作,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觉渡村的“觉渡双龙”和余严村的“泥艋船”文化也依托文化礼堂这一平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澥浦已经提出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的目标,以“精品民俗文化展演”、“冬至文化节”、“民俗文化大巡游”等活动为载体,为非遗展示提供舞台,留住“乡村记忆”。 7个村文化礼堂都辟出一块“园地”,用于展示每年评比出的镇、村两级“爱心感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郑剑祥说,文化礼堂还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小微榜样”,“大伙看得见、摸得着,引领村民向‘好人’看齐,效果特别好。”

2015年评出的“澥浦好人”中,两人入围镇海区道德模范,爱心妈妈刘国娟还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镇文化站将他们的事迹编排成多种类型的文艺节目,在各村的文化礼堂巡回演出。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日前,十七房村90岁高龄的陈兴岳老人,拒绝儿孙为他摆寿宴,用摆酒席的钱请来了宁波曲艺社,在村文化礼堂里演了整整一个月传统走书《平阳传》,让村民着实过了一把戏瘾。岚山村也有爱心人士出资,请来本地传统特色甬剧团,在村文化礼堂连续三天两夜演出,好多村民天还没黑就自带板凳前来看戏,乐坏了。

今年以来,村民自掏腰包邀请剧团为乡亲们演出的事在澥浦层出不穷。家门口的文艺演出多了,走进文化礼堂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澥浦镇先后举办了“精品民俗节目巡演”、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培养村级文艺团队10余支,排练原创精品民俗节目20余个。文化礼堂里唱响“澥浦好声音”,更唱出了“健康和谐”的文明乡风。 “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十六字“郑氏家训”流传数百年,如今刻在十七房村文化礼堂的墙上,也镌刻在每位村民的心头。

把好家风、好家训纳入村规民约,用老百姓的承诺,约束老百姓的行为,培育社会道德和新村风、新乡风,成为澥浦社会治理的新方法。余严村村民老董说,村规民约不仅约束村民行为,同时强化监督村干部,倒逼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管理,“文化礼堂是我们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议事厅’。” 依托文化礼堂阵地,澥浦镇结合各村附近学校和本地热心人士、大学生村官等资源,广泛实施“春泥计划”,每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到农村开展文体辅导和培训活动,掀起乡村学习热潮。

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文化礼堂注重在价值观念、技能素养等方面注入新的内涵,让村民“长见识、富脑袋”。据统计,2015年全镇各村文化礼堂通过邀请各类宣讲团、讲师团和农业、科技、司法等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近百场,为群众圆“我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全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_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