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_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

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_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3 10:07:36

1. 亦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

亦字开头的成语 :

亦步亦趋

[yì bù yì qū]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意思是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亦复如是

[yì fù rú shì]

复:又,再。也是这样。

亦庄亦谐

[yì zhuāng yì xié]

(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他的演讲~,很吸引听众。

亦趋亦步

[yì qū yì bù]

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

亦真亦幻

[yì zhēn yì huàn]

形容真假难辨,难以理清思绪。

2.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尽字开头的有哪些

尽人皆知 尽:全部,所有.所有的人都知道 尽心尽力 指费尽心力 尽忠报国 为国家竭尽忠贞,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 尽多尽少 指尽其所有 尽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内,比喻牢笼、圈套.尽数网罗,全部就范.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尽态极妍 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尽欢而散 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尽心竭力 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尽如人意 尽:人;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尽力而为 用全部的力量去做.尽其所长 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尽诚竭节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尽付东流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尽忠竭力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尽美尽善 〖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尽释前嫌 〖解释〗尽释:完全放下.嫌:仇怨,怨恨.把以前的怨恨完全丢开.。

3. 故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故步自封 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故宫禾黍 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故技重演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故剑情深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故入人罪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故态复萌 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

故我依然 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故作高深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故步自画 犹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故伎重演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同“故技重演”。

故家乔木 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

②喻指乡贤。

故弄虚玄 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故人之意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故甚其词 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故态复还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4. 冽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没有“冽”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就是含“冽”字的成语也没有。

冽liè

造字法形声;从冫、列声

基本字义

寒冷:凛~。~~。

详细字义

〈形〉

1. 寒冷。亦作“洌” [cold]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2. 又如:冽冽(寒冷的样子);冽风(寒风);冽厉(寒冷而猛烈)

3. 清澄 [clear]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冽香(清香);冽泉(清泉);清冽(清澈)

5. 其打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其乐无穷: 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朝廷某一工作,感到乐在其中。

其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其势汹汹: 汹汹:形容水声大,引伸为声势大。形容来势凶猛。

其味无穷: 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其应如响: 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其乐不穷: 穷:穷尽、尽头。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

其道无由: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同“其道亡繇”。

其道亡繇: 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亦作“其道无由”。

其应若响: 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6. 冽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没有“冽”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就是含“冽”字的成语也没有。

冽liè 造字法形声;从冫、列声 基本字义 寒冷:凛~。~~。

详细字义 〈形〉 1. 寒冷。亦作“洌” [cold]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

——《诗·小雅·大东》 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2. 又如:冽冽(寒冷的样子);冽风(寒风);冽厉(寒冷而猛烈) 3. 清澄 [clear]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冽香(清香);冽泉(清泉);清冽(清澈)。

7.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四字开头的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冲八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四方之志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纷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四海飘零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海升平 指天下太平。

四海他人 指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郊多垒 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四衢八街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时之气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体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亭八当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停八当 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同“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四战之地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战之国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8. 开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合自如: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开路先锋: 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开门见山: 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开门揖盗: 揖:拱手作礼。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山祖师: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开源节流: 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开宗明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开足马力: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开口见喉咙: 犹言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开云见天: 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同“开云见日”。

开心见胆: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山始祖: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同“开山祖师”。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开眉笑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同“开眉展眼”。

开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开来继往: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开阔眼界: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开口见胆: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同“开口见心”。

开阶立极: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开疆展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疆拓宇: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疆拓土: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开疆拓境: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开花结实: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

开华结果: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开国承家: 指建立邦国,继承封邑。

开门延盗: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

开云见日: 开:散开。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开门七件事: 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开科取士: 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开雾睹天: 比喻使人豁然开朗。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开国元老: 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基立业: 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

开物成务: 开:开通,了解;务:事务。通晓尤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开国元勋: 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

开台锣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开怀畅饮: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开国功臣: 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开山鼻祖: 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开锣喝道: 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开口见心: 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开疆辟土: 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蒙”音序、音节、部首是什么 共几画 可以组成哪些组词?

不同词性不同背景对应不同的意思:

1. 遮蔽;覆盖葛生蒙楚。——《诗·唐风·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时蒙卷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蒙络(掩盖缠绕);蒙翳(掩蔽,覆盖);蒙覆(覆盖;掩蔽);蒙幕(覆盖);蒙袂(用袖子蒙住脸。谓不愿见人)

3. 欺骗,隐瞒上下相蒙。——《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骗人);蒙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蒙骗(欺骗);蒙哄(用虚伪的手段欺骗别人)

5. 承继,继承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韩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没, 惠文、 武、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汉· 贾谊《过秦论》

6. 蒙受以蒙大难。——《易·明夷》。郑注:“遭也。”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蒙其赏赐。——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铖汤镬;蒙羞(蒙受耻辱);蒙辜(受罪);蒙泽(蒙受恩泽);蒙难(遭受灾难)

8. 敬词。承蒙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9. 又如:不蒙见察;蒙君实视遇;蒙幸(犹幸蒙,幸运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许);蒙教(承蒙教诲)

〈形〉

1.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弥漫笼罩 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弥漫)

2. 幼稚,暗昧不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3. 又如:蒙士(蒙昧无知,学识浅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师(启蒙的老师,教育孩童的老师)

4. 阴暗 曰蒙,恒风若。——《书·洪范》。传:“蒙,阴暗也。”

5. 引申为蒙昧无知 民非蒙愚也。——《战国策·韩策》

6. 又如:蒙陋(蒙昧浅陋);蒙士(浅学无知之士);蒙迷(犹蒙昧)

7. 自称谦词。犹愚蒙之所见,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8. 又如:蒙拾(学识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词缀连成章,不敢自言创作,便称蒙拾)

9. 杂乱 如:蒙茸(杂乱的样子);蒙戎(杂乱的样子);蒙尨(芜杂,紊乱)

10. 茂盛 [flourishing]。如:蒙茂(犹茂密;茂盛);蒙笼(草木茂盛的样子) 11. 通“蒙”。盲,目失明 循蒙招尤。——《素问·五藏生成篇》 〈形〉

1. 细雨的样子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诗·豳风·东山》

2. 又如:蒙雨(毛毛细雨);蒙蒙松松(细雨迷茫的样子)

3. 广大

〈动〉

1. 弥漫,笼罩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三国演义》 2.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形〉

1. 忠厚的样子 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蒙直。——《西游记》

2. 又如:蒙直(忠厚老实)

醉翁亭记的问答题

音序M

音节meng

读音méng 、mēng 、měng

部首艹

笔划13画

组词

启蒙、蒙昧、童蒙、蒙童、冥蒙、鸿蒙、蒙混、发蒙、蒙受、愚蒙、坑蒙、蒙尘、蒙眬、蒙难、蒙哄、承蒙、蒙馆、蒙药、开蒙、蒙汗、蒙面、蒙冤、蒙被、蒙瞶、蒙迷、冲蒙、蒙羞、蒙吏、鸡蒙、蒙瀎、牡蒙、孺蒙、葱蒙、蒙茏、蒙珑、谕蒙、蒙汜、蔑蒙、表蒙、幼蒙。

扩展资料

引用:

1、《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3、《海棠》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4、《咏柳》宋代:曾巩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哪些课文比较恐怖

醉翁亭记中考习题

1.益阳市(09湖南省)

9.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名:(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

(3)行者休于树 于: (4)临溪而渔 渔:

11.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分)

2. 燕山区(09北京市)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1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

5. 温州市(09浙江省)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3)朝而往,暮而归 (4)弈者胜

18、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6. 綦江县(09重庆市)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2.在第③段中,作者描绘了出游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3.欧阳修游玩山水,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 长沙市(09湖南省)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苍颜白发 ( ) (2)醉翁之意 ( )(3)树林阴翳 () (4)述以文者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9.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阴()(3)山肴野蔌() (4)觥筹交错( )

11.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甲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分)

答:

13.“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08年河北省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环:(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野芳发而幽香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2008年临沂市

6.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②临溪而渔 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8.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6—1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2004·哈尔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答: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2004·温州)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1.益阳市(09湖南省)

9.(2分)D10.(4分)(1)命名 (2)暗 (3)在 (4)捕鱼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2. 燕山区(09北京市)

9.B ; 1分10.①暝:昏暗;②秀:滋长。(共1分,每空0.5分)

11.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2分)

12.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分)

5. 温州市(09浙江省)

1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

18、C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6. 綦江县(09重庆市)

10.(1)离开 (2)就 (3)取名或命名 (4)钓鱼(捕鱼) 11.(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水光山色之中。

(2)四季的景色不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2.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13.具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9. 长沙市(09湖南省)

10、(1)脸色苍老 (20的) (3)遮盖 (4)用11.(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13.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4.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10、 9.六一 居士北宋或宋10.(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答“像鸟展翅的样子” (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答“茂盛” (3)“菜蔬”或答“蔬菜”(4)酒杯11.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浩,冬天水落石出。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12.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或者答“引出后面的置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 醉’作铺垫。”13.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3分)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2008大连市古诗文阅读8.(1)到、靠近(2)的(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2008年河北省6.(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8.琅琊(山)酿泉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2008年临沂市

6.(A)山间之朝暮也 (B)山间之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7.①昏暗 ②捕鱼(钓鱼) ③摆开(陈列) ④以……为快乐

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9. 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

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四、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2004·哈尔滨)1.时:季节 陈:陈列,摆开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4.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十七)(2004·温州)

(十七)1.欧阳修 2.C 3.云归而岩穴暝 风霜高洁4.①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5.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文比较恐怖如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核舟记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恐怖的事情就是背文言文了。

八年级(8th Grade),即原来的六三学制初级中学二年级(初二年级)及五四学制初级中学三年级(初三年级),2001年实施《义务课程标准》之后,为实现义务教育的连续性,初二年级(五四学制初三年级)改称“八年级”。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历届中考题!急需!

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是太恐怖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文章中的描写太幽静了。尤其这是这一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柳宗元坐在潭边,四面全部都是竹林和树木,十分的寂静,没有一个人存在,除了柳宗元自己。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所以就没有长久停留。于是自己做了一个记号后就直接离开了,那么有人就认为这样的描写与幽静恐怖的鬼怪世界十分的相似。

小石潭记文学赏析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

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实为写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二)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

9、全石以为底闻水声俶尔远逝鱼 水

1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 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岳阳楼记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功力,颇具特色。

(二)课文理解。

⑴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在写春天景色是,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迁客骚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仁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_____________, 也含蓄地兼指_____________ ,以达到作者_________的目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二)1、⑴政通人和、百废具 ⑵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⑸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⑹答:浮光跃金。⑺答:静影沉璧。⑻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⑼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⑽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⑾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⑿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5、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6、“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7、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8、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9、古代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11、古仁人;滕子京;规箴友人。

12、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6、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2、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课文理解。

1、理解背诵。

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_____________是朝,_____________是明,_____________是暮,_____________是晦。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______,秋季写______, 冬季写______。

4、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____,第三段为____。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_____而_____,____由_____起。

5、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四个画面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中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之乐,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之乐。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 阳 楼 上 范 仲 淹 作 文 寄 情____________欧 阳 修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作者的乐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答案

六、(二)1、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⑼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林霏开;去归;岩穴暝;从早到晚。

3、树;风霜;水石。 4、景;宴;因景而宴;宴由景起。

5、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太守是一个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人。

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8、一是为酒而“醉”,一是为山水之景而“醉”。

9、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之所在。

10、禽鸟;游人;游人;太守。

11、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题。

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3、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1、“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山林之乐、宴酣之乐、民乐之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满井游记

七(二)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

2、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4、欲扬先抑。

5、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6、美好的景物与欣喜的人们。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要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_小石潭记的恐怖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