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_马拉松4大疑问待解

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_马拉松4大疑问待解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4 09:59:33

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我们跑圈里确实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半马不是马”,因为半马的强度和马拉松完全不同。

许多人以为“半马不是马”这句话是用来贬低只跑半程马拉松的跑者的,这就理解错了。

半马的强度与马拉松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我们初跑者具备了跑10km的水平,那么做一个简单的训练计划,稍加训练就可以去尝试半马,训练周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

而马拉松通常要训练更长的时间,训练计划相对也更加复杂。如果我们坚持训练,中间不偷懒,至少也要训练半年以上时间我们才能去尝试马拉松。

半程马拉松由于距离短,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没有马拉松那么多,我们可以以较高的心率和接近乳酸阈值的配速维持很长一段距离,可以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终点。如果你以很高的心率跑半马,通常只会在16 17公里时出现一个小的极点,熬过去就可以了。由于很多跑者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跑半马,这也就是为什么半马发生危险的概率要高于马拉松的原因之一。

而马拉松距离比半程马拉松长了一倍,看上去是两个半程马拉松加起来,其实不然,通常马拉松对于跑者的考验是从半马以后开始的。半程过后随着身体储备能量的一点点耗尽,体内电解质的减少,以及跑者自身的肌肉水平,耐力水平到达极限,身体平衡会被打破,马拉松后半程跑者将会迎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般跑者在27 28km、32 36km处会出现“撞墙”现象。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升高,腿软乏力,抽筋,旧伤复发等。“撞墙”到来时,跑者根本跑不动,只能靠走或休息。跑者此时的心理会备受打击,出现悲观,失望,怀疑等负面情绪。等到熬过了“撞墙”期,跑者就又能再次跑起来,心理上又会出现希望,信心,开心,兴奋等正面情绪。

一场马拉松对于跑者身体的考验也是半马所不能相比的,跑完半马以后休息两三天就可以重新跑步。而跑完马拉松至少要休息一周身体才能缓过来。

半马和马拉松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对于跑者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考验大不一样。二者的强度完全不同,所以跑圈里就有了“半马不是马”这句话。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半马不是马,半马有何用

跑圈中经常调侃的鄙视链大家应该都明白,虽不至于完全属实,但是也确有存在。大概是铁人三项鄙视越野的,越野的鄙视跑马的,全马的又鄙视半马的。其中又不乏装备控鄙视穷跑的,

早间刚开始跑步时,我每次都是3公里,5公里的跑。后来他们就劝我最起码应该跑10公里,我也不是不能跑10公里,只是我自己的身体状态,我最了解,我依然坚持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提高。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跑5公里在群里打卡,再快也少有人夸奖你,但是跑10公里就不一样了,即使不快,也依然被大家恭维一番。

到了具备参赛的能力,报了半马比赛,就会有不少人用疑问的声音问:半马不是马,为什么不报全马?我去,我有能力跑多少,我就报多少,我开心就好。

或是,既然都出去跑比赛了,为什么不报个全马,跑半马不划算。哎呦,我去,全马是划算了,我身体不划算啊。

诸如此类的对话,也经常上演。所以,见怪不怪。

那么半马,到底是不是马?我们都知道马拉松的来源是战时一个叫马拉松的人,为了传递情报奔跑了42.195公里,情报送达后,他却倒地不起。他国家的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距离的长跑。所以全程马拉松才是真正的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是后来增设的。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半马不属于马拉松,但是它却是为马拉松大军储备的主力军。半程的意义不仅于此:

①、半马是多数业余跑者的首要目标。无法一次就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所以大部分人选择以完成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为目标。

②、堆积跑量,为更长距离做铺垫。我们都知道长跑,没有跑量做基础,一切都不是真的。所以每周一个半马来堆积跑量,也是许多大神采用的方法。

③、带动全民运动热潮。跑半马的人还是要比跑全马的人多,有了半马选手的参与,才能让比赛看起来更热闹,规模更庞大。

其实跑圈中的鄙视链不在完全没必要。跑自己的步,不用管别人怎么想。只要自己的身体 健康 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跑马,遵从自己本心就好。互敬互爱,才是我们跑圈应该有的正能量。

主要3个原因。

(1)实际距离来说:

马拉松只有一种距离42.195km,其他都不是马。

半马是21.0975km,

此外还有1/4马,迷你马,

还有超过42.195km的,统称为超级马拉松。

如果半马是马的话,那么1/4马算马拉松么?2-3km的迷你算马拉松?

(2)体感难度来说:

全马的难度,远不是半马能匹配的。更不是两个半程的简单加加,难度有3-4个半程那么多。

半马忍一忍,拼一下,也许总能完赛,

(这也是半马容易出事的理由,训练不足,小看半程,拼的过头,拼废了)

但是全马的话,不是你想拼就能拼的,疲劳,抽筋,补给不足,撞墙......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跑全马的人来说,每个周末LSD,跑个20+,都不是个事。

但是不要说跑个42,就是跑个30都是很累的。

(3)科学补给来说:

虽然不值得推荐,但是的确很多人都有过“0补给,搞定半程”。

但是绝对没有人可以“0补给,搞定全马”。

跑全马,也不是随便弄点补给,吃吃喝喝就可以了,

要想跑的好,需要科学补给,量身定制。

根据出汗量,有计划地喝水,非常重要。

还有能量补给,跑得越慢越是需要认真吃,毕竟时间久啊,消耗也多。

我是一个全马10线超业余爱好者,参加过5届全马了,以完赛为荣,完赛第一,成绩第二。

说下我的看法吧,说半马不是马拉松的基本都是全马选手。 因为就全马业余选手来讲,很多选手真正遇到体能极限是在30公里以后,并且30公里以后是你超越其他选手,取得成绩的关键。而全马那些30多公里在走路的菜鸟,他的前半程跑到半马的时候,也往往是生龙活虎的。特别是一些没有经过全马系统训练的,或者没有怎么跑过全马的小白来讲,他们不懂得体力分配,往往前半程就把体力耗尽了,后半程就只能勉强维持了。

今年跑了郑州马拉松,跑友群里面因为有企业赞助按成绩给奖励,所以能看到很多完赛选手的成绩排名。郑州马拉松因为赛道原因吧,很多选手后半程跑崩了,但是他们的成绩单,前半程的成绩都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半马对于全马选手来讲,几乎是不存在难度的。 并且全马选手不用担心后半程体力分配去专心跑半马的话,成绩也能进一步提高。但是对于不怎么跑步的普通人来讲,半马跟全马一样,都是遥不可及的梦。 打个比方吧,对于普通人来讲,你们县城的首富和世界首富对你来讲都是大富豪,虽然他们之间的财富差距也很大。

半马的确不是真正意义的马拉松。

从距离来看,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而半马只有21.0975公里。

从参赛体验看,一个普通人,通过两三个月的练习,就能轻松在三小时内跑完半马,完成比赛,而即便是一个跑了几年的爱好者,在六小时内无痛无伤完成全马,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三十公里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全马是极限运动,而半马不是,这是本质的区别。

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平时五到十公里,是最适宜的距离。而每次全马之后,你的免疫力都会下降,完全恢复需要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谁也不敢保证在免疫力低下期你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进而影响你的寿命。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度追求成绩无可厚非,若把长距离和高速度当做炫耀的资本,就有些浅薄了。

严肃的跑者,应该明白自己不是拿身体搏名次的运动员,所以,会把 健康 放在首位。

作为大众跑者,我们不图跑得更快,但求跑得更久。

在跑步群里很多人都说半马不是马,全马比赛才是真正的马拉松,以前我没有参加过全马比赛,总感觉其他人多跑了几年马拉松比赛,就会吓唬人,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当我真正开始参加全马比赛完才知道,全马和半马有什么不一样,只有自己切身体会到,才会知道全马的厉害。没有一定的跑量实力,到最后生不如死的感觉,如果你想跑好半马,首先需要跑好十公里,然后再慢慢加量,能够跑到16公里以上的人,基本上跑半马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的肌肉血糖就可以有半马路程的含量,一段人过了25公里配速就会慢下来,就会减速,到30公里就会撞墙,这个时候精疲力尽四肢无力,就会想放弃比赛,所以说每个人跑全马一定要跑长距离,锻炼耐力,至于快慢的问题,根据每个人平时体能,体质,锻炼成绩决定。跑全马比赛就不是你想跑就跑的事情,没有达到一定的跑量,没有跑过长距离,就不要去凑热闹,伤身体,要想参加全马比赛,首先不需要跑长距离,锻炼耐力,能够跑36公里,应该没问题,但是如果想跑出好成绩,就需要锻炼速度,多跑简歇,如果你半马成绩130那么全马成绩发挥好,320左右水平,我以前想的太天真了,总想跑出好成绩,开始就像跑半马一样跑,结果跑到25公里减速了,36公里脚抽筋了只好慢慢跑,后来我反思一下,跑马前没有跑长距离,耐力不够,所以造成了前半成131半马时间,后半程跑了两个小时。吸取教训跑全马比赛前多跑几个长距离,锻炼耐力,做到心中有数,跑步不累。

我是真叫静静,马拉松从其起源和 历史 来说,有且仅有全程马拉松的42.195公里一说,而当今存在的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以及超级马拉松都是后期资本运作的产物。

我们都知道马拉松起源于“希波战争”, 历史 上这是欧亚两洲大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时间相当的漫长,甚至可以用“马拉松式”的战争来形容,50年左右的战争时间让东西方在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波斯人作为入侵方,一直对它附近的领域甚至海岸对面的城邦都俯视眈眈,在入侵并且征服爱奥尼亚地区,毁掉米利都城后,波斯借口说你们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援助了米利都,这就跟我们波斯帝国过不去了,那过不去怎么办,就打呗,于是开启对希腊大规模入侵。

波斯人的第一次在海面上被上天捉弄了一番,其舰队大部分被飓风毁灭,到达陆地上的时候已经没啥重装备部队了,这下又被色雷斯人偷袭,只能撤退,所以第一次波斯人的大规模进军就此打住。

在回去修整两年后,波斯人又大举进攻,第二次远征希腊,这次在海面上一帆风顺,到达埃雷特里亚城后进攻分分钟获胜,之后继续向南前进。在这个埃雷特里亚城和雅典之间是一片海,然后向南前进的那个名字叫马拉松,这个地方就是波斯人即将登录进攻雅典的地方。

对于雅典人来说,这时候就开始紧急动员,准备集结队伍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应战,要是顺利的话还能把波斯人在登陆时就扼杀掉,同时雅典还排了一个长跑健将叫菲迪皮茨的人去斯巴达求援。对于雅典人来说,我这地方守不住了,你斯巴达那地方也将会被侵占,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斯巴达会派兵援助,谁知道两天里面菲迪皮茨跑了150公里到达斯巴达后,斯巴达人给出等月亮圆了才能援助雅典人得回答,那时候距离十五还有好几天,等月亮圆了可能波斯人早就攻克了雅典,所以最后的反波斯战争只有雅典人自己来了,而菲迪皮茨也只能继续回去参与战争。

交战初期的波斯人占据上风,好在雅典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成功挽救败局,并且顺利击败波斯陆军,而在波斯海军方面并没有成功打败雅典海军,最后雅典人大胜,波斯人只能撤退,这时候在这个叫马拉松的地方获得胜利之后,军中派这个俗称飞毛腿的菲迪皮茨回去城里宣告胜利的消息,只是跑到城中刚把胜利的消息说完,这个人就突然没了呼吸,因为跑的距离约为42.195公里,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个地名和距离结合起来俗称马拉松长跑,这也就是马拉松的起源。

之后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马拉松在第一届奥运会之后开始广泛发展,从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之后,各国家各大城市也开始流行举办马拉松,这些举办的城市最初的目的都很单纯,包括纪念菲迪皮茨啊,包括打造城市名片啊,包括提高人民信仰啊这些,当然这些是在城市角度来说的。

对于承办者来说,马拉松发展到后期,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42.195公里并不是一个短距离,并不是每个跑步爱好者都能完成马拉松,这些承办者的本质是为了赚钱,目的简单而纯粹,想着人多参与这个运动才能有更多的利益啊,所以就在距离上动了小脑筋,于是把马拉松距离的一半设置为半程马拉松,并且在后期还发展到包括迷你型马拉松,虽然都有马拉松的字眼,但是有了前缀的也只能说是马拉松的衍生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马拉松。

上述是从 历史 何其意义上来说马拉松,这一点半程马拉松和这个 历史 以及意义丝毫不沾边,但是和承办方的利益有所关联,所以“半马不是马”。

从生理承受能力上来说,半马不是马也情有可原,一个能够在5个小时以内轻松跑完全程马拉松的人,这个轻松的程度我理解为跑完第二天腰不酸,腿不疼,能正常走路那种,这种人一般能够连续两天甚至三天轻松跑一个半马距离,但是一个能够两天或者三天跑半马的距离的人,如果没有完成一个30公里以上训练,极大可能不能完成自己的马拉松。

在我们刚刚开始跑步的时候,都会存在这种误解,自己轻松跑完十公里,会觉得跑步也不过如此,那马拉松区区42.195公里也就是四个十公里而已,实际上拥有这种想法会在一场毫无准备的马拉松过程中学到一门深刻的课。

半程马拉松和马拉松虽然都带马,但是对于我们身体极限来说,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全马基本会让大部分人怀疑自己也会让审视自己重新认识马拉松,但是半马很少出现这个情况。

当然,虽然说“半马不是马”,但是在危险程度上来说,“半马胜似全马”,在国内各大赛事出现事故的情况来看,半马出现的个体数远远多余全马,这个说法也许受到参与人数总量影响,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跑友对于半程马拉松存在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它不是“马拉松”,实际上在怎样,它好歹也带了一个“马”,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 健康 完成每一个马拉松,不管是半马还是全马。

半马和全马差距非常大,试想当你用洪荒之力跑完了半马21公里之后,马上又把另一个21公里放到你面前,那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压力,跑过半马的朋友大多有这种体会,所谓 「半马不是马」所言非虚,半马和全马差距是巨大的。

01全程马拉松是挑战人类运动极限的最典型运动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对跑步来讲42公里是一个巨大的行程,有很多人跑几百米就喘成了狗狗,不要说跑42公里了,对多数眼里马拉松42公里就是个天文数字,这需要超人的体力和耐力,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同寻常的毅力,马拉松是挑战人类运动极限的最典型运动。

02半马和全马不是一个概念

在跑步进阶的过程中,当你克服了3公里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5公里,克服5公里之后,就离10公里就一步之遥了,当一个人能拿下10公里,那么他跑半马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这好像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如果征服了半马,从实际情况来看,半马距离跑全马还有巨大差距,这差距对很多人来讲甚至是不可逾越的,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03半马是健身跑步的极限距离

如果一个人的跑步极限是半马,那证明他所做的跑步训练,一定不是针对马拉松的跑步训练,因为半马是低强度跑步训练的极限距离,比如一个40岁以下成年人,如果他坚持跑步一年以上,积累了500公里以上的跑量,单次跑步能达到10公里,那么他尝试一下低速跑半马,多半是可以成功的,但这个距离多半已经到了极限距离。

04专项训练的差距

跑全马的人往往接受了针对于马拉松的各种专项训练,比如间歇跑、腿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lsd跑训练等,普通的跑者很少进行这么专业化的训练,他们往往是通过累积跑量来提升跑步水平的,在专项训练方面是涉及不多的,这是半马选手和全马选手实力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

05协调性的差距

半马选手和全马选手还有一个差距就是协调性的差距,协调性在跑步中至关重要的,协调性来自于正确的跑姿和给力的核心力量,全马跑者不仅会具备出色的力量,他们往往更具备出色的协调性,良好的协调性让跑步既轻松又省力,所以有时候协调性比力量的作用更大,半马跑者在力量方面比较容易和全马跑者的拉近距离,但在协调性方面的差距是很难短时间消除的,因为协调性往往有天赋的成分。

结束:

半马和全马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半马之内的跑步还处于健身跑步的范畴之内,而全马跑步则是进入了挑战身体极限的范畴之内。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关注我,或点赞回复,谢谢!

我是深刻体会半马不是马的含义。

之前跑了四五次半马,都能轻松完成。我月跑量也就是100-150K,每次就是5-10K,跑半马一点问题没有。

就前天跟跑友一起跑了一次超马52,成都三环路。

34公里之后直接崩了,跑跑走走才完成。之前为自己制定的战术是630配速巡航,哪知道照样崩,感觉岔气,心率下不来。半马距离全马真的不止一倍那么简单。没有250K的月跑量别跑全马。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致21人遇难,这项赛事有没有设置专业门槛?

我个人觉得老人还是不太适合跑了马拉松的,对于跑马拉松人的基本身体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冲击,何况是老年人。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脑血管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果身体还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话,血管和心脏都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出现危险的事情。可能在跑马拉松之前会做一些身体方面的检查,但是当意外来临的时候,终究还是会晚的,所以老年人跑马拉松是要比年轻人出现意外的概率高出很多。

先来看一下整体事件的经过

这位老奶奶已经66岁了,她参加了广马的比赛。在马拉松的这条道路上有医疗的保障点,当看到这位老奶奶的时候,发现她呼吸有出现急促并且还有头晕的问题。之后,医生就对她进行了血压的测量,发现她的血压还是正常的,但是他的心率已经到了158次每分钟,如果再这样跑下去的话,很有可能出现危险。当时的医护人员让他在这里面安静的休息一下,但是这位老奶奶对这个马拉松是非常的执着,坚持要继续往前跑。而医护人员特别不放心这位老奶奶,像120汇报了这个情况之后,一个急救人员的志愿者就一起陪着老奶奶跑了2km。

最后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终于到了终点

老奶奶的情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的身体状况是不允许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志愿者就一直陪着她走到了终点。当时志愿者吴少冰建议老奶奶坐着车去终点,但是老奶奶觉得如果是坐车过去的话,就等于自己没有跑完了整个全程,那样的话就拿不到奖杯了,所以他拒绝了,去车上休息,也拒绝坐车到终点。吴少冰就一路的劝老奶奶的,他跟老奶奶说,只要我们到了终点之后就可以拿到奖牌了。之后老奶奶就坐这个车到达了终点,才没有发生更危险的意外。之后吴少冰向组委会说了一下情况,协商之后就给老奶奶发了一个奖牌,圆了老奶奶的梦。

意外有可能随时都会发生

在这个世界上跑马拉松的老年人是非常多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考虑,还是建议老年人要注意,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的时候是真的不太允许,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硬是要坚持,很容易就会发生意外。一旦意外发生了,很有可能生命就失去了,而这样的结果,难道就是老年人和老年人的家人想要的吗?马拉松自然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方式,但是还是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拿身体的健康去开玩笑。

在中国,为什么马拉松赛事那么受欢迎?

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故致21人遇难,这项赛事有设置专业门槛。

事实上,这场赛事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四届,赛事包括5公里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和100公里越野赛,共有超万人参加。其中百公里越野赛的上报名额共400人,报名费用需1000元。这项赛事的一大特点是,前10名之后也有补助发放。参赛者只需在关门时间内完赛,便可以获得1600元,补助将在现场发放。也就是说,除去报名费,完赛后还能赚得600元。

据一位参赛选手在微信公号《流落南方》上的亲历讲述,“前面几届,赛事组织工作一般般,但完赛即发1600元补助,让选手们仍旧趋之若鹜。毕竟,除掉1000元报名费,完赛可净赚600元,一般地域的选手参赛费用基本就覆盖掉了。”此外,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比赛地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风景区,大致可以理解为是景区为了宣传自身而操办的一个赛事。该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

虽然有人把该赛事称为国内最简单的百公里越野赛,但受赛道海拔和关门时间影响,跑步新手是无法参加的。在赛事的报名页上,也能看到比赛门槛,赛事要求选手有近1年至少完成过2次全程马拉松或1次50公里及以上越野跑比赛。

甘肃马拉松越野赛亲历者回忆生死时刻

5月23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上张小涛时。他正在白银火车站等待乘车离开,回忆起前一天的经历,他说“有心理阴影”。

5月22日,河南人张小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选手,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参加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我们是上午九点出发的,起跑的时候就是大风。”张小涛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大约一个多小时候后,他们大约在20公里处,开始了一段十多公里的爬升赛段。

“大概是从海拔一千多米上升到两千多米。”张小涛告诉记者,这一段大约十公里的路程是登山路,车辆无法上去,只有人步行才能上山,虽然在山顶上有一个打卡点,但是因为补给物资无法运上山,并不能提供补给物品。

让张小涛和选手们没想到的是,在这一赛段遇到了极端的天气。“风很大,大概有九级风,还在下冻雨,就是雨里面有冰渣子。”张小涛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当时应该是第四名,有三个人跑在他前面,距他不到一公里。他穿了T恤和皮肤衣,有选手只传了短裤背心。当时张小涛身边还有另外一位选手,“他冷得打哆嗦,我们两人在风雨中走散了,后来听说他也遇难了。”

在风雨中,张小涛摔了好几跤。“最后一次摔倒我就没有起来,躺在地上风小一些,站起来风很大,会被吹倒。”他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当时他掏出了随身带着的救生毯给自己保暖,

在地上昏倒大约两个多小时后,张小涛被一位村民救了起来,被抬进了附近一个窑洞中。他事后回忆,他倒下的位置大约是在赛段的33公里处。“当时包括我一共有六位选手被救到了窑洞里。我的情况最严重的,已经有点昏迷了。”

张小涛告诉记者,那个窑洞可能是村民平时放羊时临时待的地方,那位村民在窑洞里生了火,帮他脱下了身上潮湿的衣服,还有被子把他包了起来,为他取暖,他才逐渐恢复了意识和体温。

一个月内有两场马拉松赛事,该如何准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这使得许多人加入了体育的行列。现在,许多体育迷热衷于流行的球类运动,如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毕竟这些易学的球类运动比起一些高技能的运动,可以让大家更快的体验到运动的效果。成千上万的人参加马拉松,这是虐待和烧钱。为什么人人都爱但是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前提下,球类运动显然不能满足各个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这时,一项运动逐渐出现在大家面前。目前,这项运动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群体,甚至有成为中国最大运动的趋势。这是我们今天要谈论的主题运动——马拉松。马拉松是如何诞生的相信对马拉松略知一二的体育爱好者都会知道,马拉松的创始人是希腊-波兰战争中的雅典人菲迪皮茨。雅典战争胜利后,被称为“飞毛腿”的菲迪皮茨被指挥官派去告诉雅典人民胜利的好消息。

菲迪皮茨接到命令后,马不停蹄地跑回雅典。虽然他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但是奔跑的距离和时间太长,最终导致他在说出好消息后倒地。事实上,在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马拉松已经是奥运会的一个项目。但与其他运动不同的是,马拉松是为了纪念雅典英雄菲迪皮茨而专门创造的,菲迪皮茨跑回雅典时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因为需要承受一定的不适感来换取生活经验和成就感,所以体育的普及程度与GDP有很强的相关性。马拉松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起,往往伴随着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发展。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后,相关休闲方式的兴起会让一部分人转向运动,而跑步作为一项容易入门的运动更容易被接受,很多人会参加马拉松运动,比如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后期的台湾省。

这一点也可以从《爱燃烧》的后台用户数据中得到证实:每年报名参赛的用户有近50%来自北方、广州、深圳、江浙等省,如果算上一些东南沿海省份,这个比例将超过70%。这些分布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一致。根据2017年跑步者调查数据,跑步者平均每年花费6656元,其中注册费1087元,跑鞋2036元,服装购买费2099元,跑步知识相关费用180元,可穿戴产品1254元。

另一个因素来自压力。类似于经济学家关注的口红效应,马拉松的兴起也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比如**《阿甘正传》中,阿甘穿越美国的时候,其实就是美国马拉松兴起的时候。面对越战、社会思潮等动荡,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和肉体的归宿,通过长跑成为一种释放压力、寻找意义的方式。这种形式也促使更多的日本人在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期参与长跑。

2008年“经济危机”后,台湾省的马拉松也迅速崛起。

现正马拉松的热们季节,不少大型的马拉松赛事接续地在这个月开跑。以国内来说,2月份的渣打马拉松以及3月份的台南古都马,都是许多跑者心中必跑的马拉松,国外则是有几场知名的日本马拉松会在距离不远的时间举行,很多人不想错过这些难得的机会,只得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报上两场马拉松,若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其间到底该如何准备呢?

一个月内有两场马拉松赛事 该如何准备ultra-adventures

首先,你需要制订正确的方法:在这两场马拉松之中,你需要设定不同的目标,而这两个目标并非跑两场马拉松,而是一场马拉松,一场恢复马拉松。 在4周之内跑两场马拉松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在练习时,你的脑中同时要塞下两场马拉松的目标,这不仅是身体的负荷,心理压力也会很大。如果没有调整好的话,当进行到第二场比赛时,你只会认为对你是种残酷的考验。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观念应当是:不要担心你的完成时间。相对来说,一个真正好的目标是指安全完成两场比赛,次者才是打破自己新的个人纪录。 当你为你的两个马拉松进行训练时,首先,我们得先了解这2场的地形与海拔高度,假设以台南古都马来说,它的地势较为平坦,相较于渣打马拉松,虽然大部分为平坦地形,但却有几个路段是有坡度的。 所以开始可以先以长跑为主,在一个平坦且长距离的路线进行一个星期的长跑练习,接着找到有坡度的地方进行第二阶段的练习。这样既模拟了古都马的平坦,也训练到了渣打马有坡度的地形。大约2个月之后,训练到了某个阶段,便开始要重视训练的时间;像古都马是5:45起跑,那么就可以找一天同样起跑的时间进行练习。 在其他休息或是不跑步的日子里,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或较具有柔韧性工作,以及低冲击交叉训练。其中像骑自行车,使用椭圆机、划船机、游泳…等训练和补充,都是在两个马拉松之间非常有效的主动恢复模式。这不仅会让你在赛季中保持健康,而且会帮助你在两个比赛中都能跑得更强壮。

两场马拉松间,该如何配速?

配速是跑两个马拉松的重点,如果将配速规划得妥当,那么想要安全完赛马拉松,也就不难了。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所设定的目标是要陪你到终点,所以你可以很容易的开始,建议可以将配速目标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例如: 古都马拉松: 可以以轻松能说话的速度开始,当通过10公里之后,便可进阶到中等呈度,并慢慢的到高等呈度,直到35公里之后,在开始放松,慢慢回到最一开始的状态直到终点线。这样较不会遇到瓶颈,且能在一个享受观光的情况之下完赛。 渣打马拉松: 运用稳定的配速跑完前30公里,接着依著自己的能力适度加快或是再放慢速度,途中经过有坡度的地方,建议可以将身体微向前倾,放慢速度,待通过以后,在回到原本稳定的配速直到终点。

两场马拉松间,该如何恢复?

你的第二次马拉松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你在两个马拉松之间的这四个星期是如何休息恢复以及练习的。最好的建议是恢复的时间大于继续训练的时间,不过还是要依个人状况做适度的调整。 以下是关于第一次马拉松到第二次马拉松之间的恢复方式:

Scott Draper/Competitor

第一次马拉松比赛后:第一周: 星期一:休息日/ *** 星期二:2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游泳,椭圆机)+滚筒 *** 星期三:3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四:30分钟轻松跑 星期五:30至4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六:45分钟轻松跑 星期日:休息日 第二周: 星期一:45分钟轻松跑 星期二:休息日 星期三:45分钟轻松跑 星期四:3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五:30分钟轻松跑 星期六:9 - 10英里的长距离跑 星期日:休息日/ *** 第三周: 星期一:50分钟轻松跑 星期二:3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三:50 到60分钟轻松跑 星期四:3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五:30分钟轻松跑 星期六:7 - 8英里的长距离跑 星期日:休息日 第四周: 星期一:45分钟轻松跑 星期二:休息日 星期三:40分钟轻松跑 星期四:20分钟的低冲击运动+滚筒 *** 星期五:30分钟轻松跑 星期六:休息日 星期日:下一场马拉松 当你专注于整个过程时,聪明地训练和调整自己,在你恢复与训练之间保持耐心,你将可以安全安心地完成这两场马拉松。

为什么在跑马拉松的圈子里有一句话是“半马不是马”?_马拉松4大疑问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