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怎么区分对联的上下联?_贴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怎么区分对联的上下联?_贴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4 10:17:07

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1、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贴对联如何区分上下联

1.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发展进程: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贴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贴对联分上下联方法包括:按字调平仄分、按左右方位分、按时序先后分、按语言习惯分、按场面范围分等。

1、按字调平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报党恩(恩是平声)。

2. 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语言习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

5、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经典对联:

上联:酒热不须汤盏汤

下联:厅凉无用扇车扇

上联:朝官多戴朝冠

下联:宫婢常持宫被

上联:同人同过铜驼岭

下联:今上今开金马关

上联:地脉默然生麦叶

下联:天河何不种荷花

上联:风送钟声花里过,又响又香

下联:月映萤灯竹下眠,越凉越亮

对联是怎么分上下联的?

对联的上下联区分。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是一对句子,出句就是上联,对句就是下联。区分对联上下联的办法,主要音调平仄、内容因果、时间先后、空间大小和语言习惯等五个。

1.看音调平仄。上联的音调是“仄”声,下联的音调为“平”声。如“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

2.看内容因果。事情发生是上联,产生结果为下联。如“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3.看时间先后。时间在前的是上联,时间在后的为下联。如“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4.看空间大小。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5.看语言习惯。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 、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三、对联上下联如何区分左右,为什么。

在古代,最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这个区分办法,主要是遵循人们面对对联时的读、写习惯,与左右哪个为尊没有直接关系。

在古代的不同时期,对左、右哪个为尊的定位不同。在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是文官尊左,武将尊右;秦、唐、宋、明是尊左;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是尊右。

在新时代,是以右为尊。如开会主席台座次,领导为双数6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5、3、1、2、4、6,这时1号领导是靠右第三位;领导为单数7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7、5、3、1、2、4、6,这时1号领导是居中,二号领导是在1的左边。

贴对联的左右顺序 怎么区分上下联

1.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3.含义方法区分: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4.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5.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

6.写法区分: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扩展资料: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了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1、常见对联一般以右为上联,以左为下联,如果横批与常见对联不同,则以横批为主,横批从哪边开始读起,哪边即为上联,也就将上联贴在读起的那一边。那么如何区分上下联呢,请往下看。

2、平仄分法:即根据对联的最后一个读音来区分上下联,如果对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是普通话中的第三声或第四声(我们称之为仄音),那么这条就是对联中的上联,如果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为第一声或第二声(我们称之为平音),那这条就是对联中的下联。

3、意义分法:有些对联为了追求寓意会放弃平仄读音,如果售卖者没有明确告诉你哪一个是上联,则可通过对联含义来区分,一般来讲,上下联会具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时即可把因当成上联,果当成下联。

如何判断一副对联的上下联

区分对联的上下联和左右的方法如下:

第一:根据对联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来区分。

其实对联是很讲究平仄的,这也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如果要区分上下联就要关注对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如果是上联的话,它的最后一个字肯定就是仄的音调。而下联的话最后一个字肯定就是平的音调,这样读起来才会更顺口一些,不然肯定就会十分的别扭。

举个例子, 五湖四海皆春色 和 万水千山尽得辉 这两句,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 色 ,第四声也就是仄声,因此应该是上联。而后一句最后一个字是 辉 ,第一声也就是平生,因此第二句就是下联。

第二:根据对联的含义来进行区分。

其实对联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上联肯定就是因,而下联一般都是果,其实在读对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出来。一般上联都对下联有承上启下引导的作用。如果把两个对联调换位置的话,会觉得有些不通顺,或者意思表达得不太清楚。

第三:根据范围大小来区分。

对联中经常会出现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事物,比如年年、时时、天天等等,在理论上年的范围是要比月广的,而月的范围是要比天大的。因此在区分上下联的时候一般都是依照着从大到小的顺序,也就是说上联的范围一般会更大。如果一副对联中有年年和月月的区别的话,那肯定含有年年的那一句话就是上联。

确认了对联的上下联以后其实就很容易分左右了,古人的习惯是从右边往左边看,所以上联一般要贴在右边,下联才贴在左边。

如何区分上下对联四种方法

1、用平仄的方法来区分上下联:《联律通则》要求: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声调是上声、去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声调是阴平、阳平)的是下联。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庆”是仄声,“春”是平声。

如果上下联尾字同平或同仄,或者不懂平仄,怎么办呢?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政策英明方向正;城乡富裕画图新。——因为只有“政策英明”这个“因”,才会有“城乡富裕”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绽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另外,关于对联的贴法:以面对大门作为方向坐标来判定左右。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左边,下联应贴右边。如果横批从右到左写的,那么,上联应贴右边,下联应贴左边。

关于如何区分上下对联四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仄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三声或者第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第一声或者第二声。方法二: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方法三: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方法四:按词语习惯分。像“风雨”、“福寿”等都习惯这样说,如果反过来就别扭。

一般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音即为上联,对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联即为下联,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三声和四声,即为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也就是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即为下联。以“仄起平落”“上仄下平”为原则进行区分。

古代的四声是:平声:也就是现代拼音的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一部分变了现代拼音的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古今语法都还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拼音已经没有了。现代拼音的四个声调:阴平声(ˉ)为高平调即不升不降;阳平声(ˊ)为中升调,即不高不低;上声(ˇ)为低升调,有时也可以作低平调;去声(ˋ)为高降调。

怎么区分对联的上下联?_贴对联怎么分上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