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解教程_陈氏太极拳教程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解教程_陈氏太极拳教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09:53:27

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图解。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图解

图解的几点说明

1.第一路图解中的动作分解图是按照陈照奎的拳照描制的。第二路(炮捶)图解中的动作分解图是按照陈发科老师拳照绘制的;另外,根据动作分解上的需要,又按陈照奎的体型增绘了一些图。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状任选方向,不一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头,均表示手或足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能明了;另外,与前面某一式相同的拳式,将作分解图由数幅略为一或二幅者,可参考前面的相同拳式的分解图,不再在被略为一或二幅的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

4.带有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足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足的动作趋向。

5.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区别。(参阅下图)

第一式预备式

身体中正站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外撇,两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

预备式是开始动作前意识上和姿势上的准备,它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即头要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如悬挂着一样地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颏微内收;沉肩即两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含胸拔背,即胸部不内凹外凸地含住,脊背要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裆要开,并有圆虚之感;两膝微屈,立而不挺直,膝关节留有预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上述要点,不单在做预备式时,而且在做整个拳套的任何动作时,都必须刻刻注意。另外,如上所述,各方面固然各有要求,但又彼此互有影响。例如:由于肩微前卷和松沉,就易于做到含胸拔背、精神内固、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由于膝微屈,则裆易开而圆(裆即两便之间的会阴部分,开裆即觉得有气提起和这部分皮肤不下荡)。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身微下蹲,两肘微屈,两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眼向前平视。(图2)身体微左转;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前斜角抬至高与肩平,两掌心仍朝下。(图3)身体右转,并继续下蹲,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在转体的同时,两手仍以左逆、右顺缠,向右后方展开,掌心朝右后方,手指舒展勿软。(图4)

动作二:左脚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铲出,随着重心前移,渐至左脚踏实;同时两掌仍以左逆、右顺缠,向右后方继续展开并微沉,在左脚踏实的同时,两手随体重前移。(图5甲、乙)重心向前移于左腿,身体随着左转,右脚前上一步,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自后向前左逆、右顺缠,左手手心朝下、屈肘向前挤出,右手随着右

脚上步时前撩,两F形成合劲。(图6)

动作三:右掌变拳由外向上顺缠,左掌由内向下逆缠;同时右脚提回。(图7)左掌落至前,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脚向左脚旁蹬地震脚。(图8)

要点:

1.缠丝劲就是太极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它是由两个对立的基本缠丝统一起来的。套太极拳的任何动作,始终不可离开缠丝劲。因此,缠丝劲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顺逆两个缠丝是整套拳的动作所普遍具有的,拳式内各个动作都有顺逆缠丝,因此,顺逆缠丝是属于普遍性的基本缠丝。而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这五对是形容各个动作的缠丝在方位和大小上的不同点,所以是属于特殊性的方位缠丝。但并不等于在普遍性的顺逆缠丝上只具有单一的~对方位缠丝,而是根据各个动作的要求,有些是单一的,如左右顺逆,有些则既有上下的不同,又有里外的不同'如动作三(图7)就是这样。关于缠丝劲可参看特点三,并在特点三中有缠丝图可参考。

2.此式为太极拳十三势的第一势,中间经过了五对缠 劲的运用,最后一捣(震脚与右拳下击于左掌心内),即表这一拳式结束。

3.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譬如,站立过久感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下落微震,这样运动数次,同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者每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劲整。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声加以判断。

4.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 沉肩坠肘 。 沉肩 E预备式要点中所释, 坠肘 即两臂在任何动作中'肘关节保持一定弯屈,不可挺直;肘尖并有下坠之意。

5.陈式太极拳中的掌,要求手指后弯,就是除大拇指其余四指全部向手背方面微弯(参看各图中的掌型)。这可使气贯注于指肚间(气达两梢),还可警惕和消除臂部拙力的缺点。

第三式懒扎衣

动作一:身先微左转,再转为微右转,随即转正;两手在小腹前随转体自左向外而上向右而下绕一小圈 为图8的姿势)。接着身体再由微左转,转为微右转;同手左逆、右顺缠,合劲交叉于胸前;由左腿实转为右腿实。(图9)两手扩大缠丝圈,右上顺缠、左下逆缠地分开,形成开劲;开时由右腿实变为左腿实。(图10 -11)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即以脚跟向右贴地铲出;同时两手继续划弧,由大开转为双顺缠大合(图12甲);重心渐渐右移,右脚尖踏实,身体微左转,右手稍左展。(图l2乙)

动作二:身微右转,随着重心右移,渐至右腿变实;同时两手由合再开,右手大顺缠向右臂展开,左手小逆缠后翻掌置于左腰前,左掌心朝上。(图13)身体转正,调整后胯,全身松开,气往下沉。(图14)

要点:

1.当右足迈出时,须恰是右手向左顺缠下沉时,要有右手向左下沉而将右足向右压出去之感。等到左逆右顺再合后,这一动作充分表现出特点五 一动无有不动 的要求。

2.陈式太极拳在每一式开始时,都要由内部引动外部,因此在外形上有一个小圈来带动后面的动作。如由预备式开始做金刚捣碓时,两手在胯旁屈肘稍提,即手心朝下微按,形成合劲,然后动作起来;由金刚捣碓开始做懒扎衣时,两手则在腹前绕一小圈(如图8中两手的虚线)。在每一式完成时,都有一个调整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最后是一捣,而懒扎衣最后是身体转正,调整后胯。

3.此式充分表现了上下(手与足)相随的关系。划一个圈转到上搠时手为虚,手下的脚变为实,反之则为虚。这也是求得内劲中正的关键(但提腿独立者除外。因~足站立,为了保持中正,平衡重心,站立的独足是实,实足之上的手仍然要实)。这在图l0和图11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4.懒扎衣为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拳式之一,它以左小里逆缠与右大外顺缠所形成;要求做没有凹凸、缺陷和内劲不断'尤以小里逆缠为难,须多加注意和练习,才能达到要求。在懒扎衣这~拳式中,尤其要注意收(紧缩圈时)中有放、放(放开圈时)中有收的劲,其窍门在于收放过程中将里外缠丝的成分加多些,就易于达到这种要求;只有达到这种要求,才能 牵动往来气贴背 。

5.两臂转为合劲,由于气贴脊背和两膊相击,使搠劲不丢'则产生 合中寓开 的妙用;样由于两膊相击,在两臂分开成为开劲时,内部却又具有合劲,又产生 开中寓合 的妙用。

第四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同时两手先各在原处旋臂划一小圈(以引起动作),即右手大顺缠转臂捋至腹前,左手小逆缠拥至胸前,两手形成合劲;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手以大拇指一

侧贴近右胁向里滚转,成手心向左,右手逆缠使手心翻朝下(图15甲、乙)身微右转 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同时,右手转臂顺缠、左掌小逆缠 两手合住劲,向右上方弧形挤出。(图16)

动作二:身再微左转,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变实时,右手顺缠上托,劲贯掌指,指勿软;左手逆缠转臂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棚,劲贯手背,五指斜向下垂勿软。(图17 -18)身体继续微左转;同时两手顺缠翻掌于两耳旁,掌心斜朝外。(图19)随即两掌合劲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气,深呼气完止时,恰恰双按到底,以呼主,动作配合为宾);同时,身体随双手右按右转,重心着移于右腿,左脚向右并步以脚尖点于右脚旁。(图20)

要点:

1.两手由合转开或由开转合,都要以腰脊为轴(身体的转动)来带动;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直竖,不要前俯后仰;两掌下按时,要气贴脊背,裆口圆虚,以右手为主,左手为宾。

2.六封四闭这一拳式,是指六成封四成闭的意思。它的作用跟华佗五禽经内 金刚抖力相象。两手下按时,须撮嘴悠缓呼出一口深长之气,这对调整呼吸系统有极大帮助。

第五式单鞭

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图21- 22)

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图23-24)

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图25-26)

要点:

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 虚 非全然 .无力, 实 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

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

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

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

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

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 劲以曲蓄而有余 ,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

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

动作一:身微左转,裆口放宽;同时两臂下沉,左重右轻,左掌在左侧逆缠一个整圈,右勾手变掌外顺缠转为手心朝外上方,双臂外搠并合住劲。(图27)

动作二:两手扩大缠丝圈, 以左逆、右顺缠自左而上合住劲地向右运转;左手移至右胸前,掌心朝右;右手运转至右 侧,高与头平;当两手开始向右运转时,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图28)以下同第二式 金刚捣碓 动作二的后部说明,惟方向不同,该式完成时是面朝正东。(接图5-6)

动作三与第二式 金刚捣碓 动作三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是面朝正东。(接图7-8)

要点:

1.动作一中,两手各缠一小圈来引动后面的动作,为该式准备动作。

2.图27中的两手合劲,与前面合式姿势里的合劲不同,而是开势中的合劲,应予分清。

3.图28中的姿势,是两膊相系着经过左逆、右顺各缠一圈后而形成的,同时是两膊相系下合住劲,运用以腰脊为轴的身法来完成的。

4.其余同第二式 金刚捣碓 要点。

第七白鹤亮翅

动作一与第三式 懒扎衣 动作一相同,惟该动与。金刚捣碓 的衔接处,两手在小腹上不绕小圈,直接做胸前交叉的动作。(图29- 31)

动作二:随着右脚向右侧迈出,接着重心移于右腿,左脚向右脚靠拢,以脚尖虚点于右脚旁;在重心右移的同时,两手均逆缠'右手向右上、左手向左下弧形分开。(图32至该式所有动作都应朝着正东方向而做,自图29-32四幅中所示皆其正面)

要点:

1.此式与第三式 懒扎衣 都衔接于 金刚捣碓,,,但衔接的动作不同,此式不以两手在腹前绕小圈来衔接,而是要求气贴脊背、双臂先行微开后再合拢交叉;这样来与上一拳式的劲接上,同时又表现出意欲合必先寓开,来达到特点六 相连不断 的要求;合到终点时,又要先行微合后再开,这就又表现出意欲开必先寓合。开合时皆须意注掌根,才不致产生凹凸的缺点。

2.此式是经过两合两开后完成的。后一个合开的特点是双足开时双手合,等到双手开时双足又合,两手由双顺缠而合,由双逆缠而开。

3.在做此式时可以检查一下,是否符合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屈膝圆裆等要求,并检查在该式中以左脚尖点地和右脚踏实时是否具有支撑八面的气势。此式要求以特点五和特点四为主地表现出来。

第八式斜行拗步

动作一:身微左转;同时,两手右顺、左逆缠,在左右两侧各缠一小圈,左手转臂上举至额前,右手下按;当两手各缠半圈时,身体向右转正;重心仍在右脚,右腿为实,随转体时以左脚尖点地辗转。(图33-34)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左脚提起,向左前(东北)斜方以脚跟轻轻贴地铲出。同时,右手略向右后(西南)斜方逆缠而上展开,至高与肩平,掌心斜朝右前方;左手顺缠,向右肩前(东南)方弧形推出,肘部仍保持弯屈。(图35)

动作三: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同时,左手继续顺缠而下,经腹前向左搂过左膝,即变勾向左上提至高与肩平;右手由外而里继续逆缠,屈臂缠经右耳旁,掌心朝右耳。(图36)动作四:身微右转;右手经左手旁由左前向右继续逆缠,与左手分开。(图37)松右胯,身体微左转,两肩下沉,右手微下按,左手悬棚。(图38至该式所有动作,都是朝着正东方向而做的,左脚的落地点应与39图同,图33-38中所示,皆其正面)

要点:

1.动作二的右手、左手和左足要向着三个方向同时展开。(方向详见动作说明)

2.动作一、二中,两手动作时,看来似乎是左手经身体向右.右手经身体向左缠转,其实是两手均在左右两方转动,并以腰为轴的身法来完成的。所以,不可光是摔转胳臂。

3.右掌缠经右耳旁的动力,要有来自左手成勾和弓左腿的感觉。右掌经右耳旁转臂逆缠而出,要使脊背绷紧,产生气贴脊背的功用。

4.图37、38两图,从外表上来看,似乎相同,其实前者内劲是双开,而后者由于肘的下沉,使全身气向下沉,内劲就变为双合。

5.此式为左勾右掌,与 单鞭 式恰相对。该式在左右两方作此顺彼逆的缠丝,它们是在统一的条件下各自动作,能使身体感到轻松愉快。

第九式初收

动作一:两脚尖随身体微右转;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手双顺缠,向左胸前以掌根合拢,左手在前,右手合于左肘旁。(图39)

动作二:身微右转并向右下挫,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即旋转而起,提回左腿,左脚尖自然下垂,右膝微屈,成右独立式;当体右转时两手以左逆、右顺缠,随左脚上提而起时,变为双逆缠向下合劲,两掌心斜向前下。(图40、41。自图39至45,图中姿势的方向已转为符合于动作说明中的方向)

要点:

1.在动作一中(图39),两掌须在两膊相系下前后相蚓地合劲。身右转,两手以左逆、右顺向右转半圈时,两掌心朝下,同时右腿渐下挫;转过半圈后,两手开始上提,两心又前后相对;左脚提起,身体起立,成为右独立式,两掌心又皆斜向前下合劲。双逆缠时应意注两手小指。

2.此式是初次收回琵琶之意,要求运用右腿下挫后的弹性劲和两手微小的左逆右顺的缠丝劲使身体旋转而上,成独立姿势。

3.此式为合劲的独立式,要达到稳定,比以开劲达到稳定要难些,关键在于顶劲领起,气沉丹田,两手逆缠以及意注两手小指,这样才易于做到稳定。

第十式前蹚拗步

动作一:接着左脚开始下落;同时两手向右侧以左顺、右逆下缠(内劲勿丢,以继前式)。(图42)左脚继续向前(东)下落,脚尖斜朝左前,身体左转。同时,左手顺缠转臂至胸前,掌心朝右前;右掌逆缠到左小臂上方,掌心朝左前,两臂交叉。身体继续左转。(图43-44)

动作二: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右前(东南)斜方横迈一步;同时两掌逆缠分向左右展开,两掌心皆朝外,手指朝上。(图45和附图45正面图)

要点:

1.由两掌落于右侧而缠至胸前,要做到内劲不断;两臂交叉时须加紧一合,然后分向左右展开;展开时要意注于两掌的大指上。

2.由独立式向左转体时上步须稳定;由上下转为左右缠丝的过程中都是合劲,并且不可有断续凹凸处。

第十一式 第二斜行拗步

动作与第八式 斜行拗步 动作同,唯衔接动作稍异,仍可用第八式的说明来配合着参看图照。(图46-48,再接35-38。图46是衔接图45的正面图的方向而下,其实动和左脚上步的方向仍与第八式同,是向着东北斜方上步的)

要点:与第八式 斜行拗步 要点同。

第十二式再收动作、方向和要点皆与第九式 初收 相同。(图39-41)

第十三式 前蹚拗步动作、方向和要点皆与第十式 前蹚拗步 相同。(图42-4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图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介绍?

第三十四式 左擦脚

动作一:右脚收回,向右(东)下落,脚尖外撇踏实,身体同时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跟离地提起;同时,两手顺缠自左右而下向胸前合拢交叉。(图1 3 0,附图1 3 0的反面图)身体微右转;同时,两手顺缠向上经面前向左右分开,掌心朝外。(图131)

动作二:左脚绷平脚面向左前上踢;同时,左掌逆缠迎击(带擦)左脚面,右掌也随着向右后逆缠下拍。(图1 3 2)

要点:

1.在一合一开的转换时,要保持稳定,亦即在重心移至右腿上时,必须由两手合劲将左腿提起。同时,重心右移时身体要中正。

2.要在两手左右分开时提起左腿,再把左脚向上踢出;踢出的方向是在左侧与前方的中间,也就是与拳路成4 5度为宜。

第三十五式 蹬一根

动作一:左脚收回提起,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左后转1 3 5度;同时,两手以顺逆缠向胸前交叉;在转体的同时,两掌变拳逆缠一个圈交叉合劲于胸前。(图1 3 3,附图1 3 3的正面图)

动作二:随即左脚脚尖翘起,以脚跟向左(西)蹬出;同时两拳提起,经胸前向左右分别发出,拳心朝下。(图1 3 4,附图1 3 4的正面图)

要点:

1.在身体一转时要保持稳定;转身时,要将提起的左脚脚面尽量绷平,使脚尖朝下以减轻左腿的下垂重量。转身须运用两臂双逆缠时的惯性来把身体带转过来。所以,有人称为 挂树蹬脚 ,因为两臂在上双逆一转,好像两手挂在树上一样。此式还须注意立身中正、气沉丹田与顶劲不丢等要求。

第三十六式 前蹬拗步

动作一:左脚收回提起;同时,两手变掌,左手顺缠划弧至胸前,右手微逆缠,两掌心皆朝右。(图1 3 5)左脚脚尖外撇向左(西南)下落,身体左转。同时,左手顺缠转臂至胸前,掌心朝右前;右掌逆缠到左小臂上方。掌心朝左前,两臂交叉。(图1 3 6)

动作二与第十式 前蹚拗步 动作二同,惟方向不同。第十式中右脚是向东南斜方迈步,而此式右脚是向西北斜方迈步。(图13 7)

要点:

与第十式 前蹚拗步 相同。

第三十七式 击地捶

动作一:身体右转,右脚尖外撇,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提起,经右踝内侧向左前(西南)斜方上步,随即重心左移。同时,左掌顺缠,自左经面前右移变拳,拳心朝里;右掌由顺转为逆缠,向右后划弧变拳,拳心朝前上(图1 3 8)。

动作二;身微左转。同时,右拳顺缠至右耳旁,拳心朝里;左拳顺缠,经胸前而下向左侧下落;拳心朝上。(图1 3 9,附图1 3 9的正面图)身体继续微下蹲,左腿继续前弓。同时,

左拳逆缠屈肘向左上提起,拳心朝下;右拳逆缠向前(由外向里逆缠一小圈)下击,拳心朝里。(图1 4 0,附图1 4 0的正面图)

要点:

1.此式的重点,是要在俯伏中达到 尾闾正中神贯顶 的要求,只要尾闾正中了,才会使身不倒向前面,也就是由于尾椎下压,可使整个脊骨贯串;只要脊骨上弹性充足(三关大道开放了),就可一弹而起,任何重压都是压不住的;倘若尾闾一倒,失去弹性,则伏地不能再起了。

2.要在俯伏中顶劲不丢,也就是由于两拳以双顺缠的劲在地面上对划一圈,这样不但揉动了脊背,而且头顶上也同样转一个小圈。所以又名为 神仙一把抓 ,就是抓了一圈后变为拳,然后再在地面上转一个圈,并向下击打,如同拨开地面尘土后,将物件栽种下去一样,因此又名栽捶。

第三十八式 翻身二起脚

动作一:身体右转,重心在左脚,右腿微伸不挺直;同时,左拳屈臂随转体微下移,右拳转臂、屈肘、屈腕上举,两拳心皆朝里。(图1 4 1,附图1 4 1的正面图)以左脚跟为轴,身体继续右转,脚随转体收回半步,以脚尖点地。同时,右拳顺缠向身体右侧下落,拳心朝上;左拳逆缠自左而前屈肘上举,拳心朝里。(图1 4 2)重心移至左腿,左腿下蹲(加强左腿弹性);同时,右拳转臂逆缠自身后弧形上举,左拳逆缠向身体左侧下落。(图1 4 3)

动作二:重心前移,右脚跟落地踏实,左脚绷平脚面向前上方踢起;同时两拳变掌逆缠,右手向前上、左手向后下划弧,右掌心朝前,左掌心朝里下。(图1 4 4,附图1 4 4的正面图)左脚尚未落地,右脚即蹬地跃起,向前上方绷平脚面踢起,右掌即向前迎击右脚面,随即左脚落地,左掌在右掌迎击右脚面时向左平举。(图145 -146,附图1 4 6的正面图)

二起脚是训练弹跳的动作,是左右两脚相继离地跃起踢出的,所以又称为踢二起。陈式太极拳的二起脚,有四种练法,可根据练者的身体强弱和目的来选择。兹按由易到难的次序,列举如下:

(1)以一起来代替二起,就是仅以右脚上踢,以右掌迎击右脚面,而没有两脚腾空的过程,但练时仍要具有二起的上提劲;

(2)即按上述动作说明的方法进行锻炼,其特点是,以扩大缠丝圈的大开大展来协助身体的跃起和二踢;

(3)减少动作和缩小缠丝圈,仅缠一圈,即两脚相继腾空踢起;

(4)在击地捶后,翻身一转,两脚即行相继腾空踢起,这是最简单的一种,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

第三十九式 兽头势

动作一:右脚下落尚未着地,左脚即跃起;同时两手自左而上向右上方顺缠抡起(两手要具有领劲,领着身体凌空而起,像篮球投篮式。如身体较弱者,可将右脚先落地,左脚再提起,不做腾空过程的动作)。(图1 4 7,该图是衔接图1 4 6的正面图而下的,因此自图147 -151仍应胸部朝东进行动作)随即右脚落地,右腿下蹲,接着左脚向左后(西北)斜方横出一步,仆左腿,左膝微屈;身体同时右转;两掌随转体向右前方下落,掌心朝右下。(图1 4 8)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弓左腿,蹬右腿,右膝微屈;同时两掌变拳转臂左逆、右顺缠,左拳经腹前向左上缠使拳心朝左,右拳自右缠至胸前,拳心朝左上(成左打虎式)。(图1 4 9)

动作二:身微右转,右脚向左稍移,以脚尖点地;同时,左拳逆缠屈臂里收至与头平,右拳顺缠屈臂里收至胸前。(图150)身体继续微右转,左腿下蹲,右脚跟里侧贴地面,向右前(南稍偏东)铲出成仆步;同时两拳左逆、右顺缠随身体

下蹲下沉。(图1 5 1)身体继续微右转,重心右移,弓右腿。同时两手转臂逆缠,左拳随转体右移,拳心朝右后;右拳经胸前而下缠至右腹侧,拳心朝里。(图1 5 2,该图所示姿势为正面,其实两脚所踏处,仍如上图原地未动,自图152 -154所示也仍是胸部朝东进行动作)身体继续微右转。同时,左拳经胸前向左顺缠至左腰前,拳心朝里;右拳自右后而上,转臂屈肘逆缠至右耳旁,拳心朝下。(图1 5 3)身体左转,重心微左移,左膝微屈;左拳向里微收至腹前,右拳转臂、腕里屈向前伸出,两拳心皆朝里。(图1 5 4)

要点:

1.此式要求里外缠丝的成分多些,并要求在里外动作之中来达到节节贯串、周身一家。与前比较,这是需要进一步练习的。这一拳式是易于明显地表现出一动全动的要求的。

2.由于里外缠丝成分多,就促进了腰脊联合作主宰的作用,而主宰之中又是以脊背居于第一位(为引进落空的主要缠丝)。所以此式在太极拳运劲中为锻炼里外、顺逆缠丝劲的主要形式之一。

3.此式动作起来裆口要求低(但低不过膝),它在变换腿中虚实时,尤易感到会阴(前后阴之中部)之气上冲尾闾,这是表现在此式内的圆裆的主要要求。

4.此式中的外顺缠的搠劲和内逆缠的捋劲,要求在转弯抹角变换掤捋缠丝面时,其螺旋形动作都能达到皮肤上,且无缺陷存在于内;这就是说,只有在皮肤上的螺旋才能达到

缠丝劲的牵动作用(缠丝劲是不是能达到皮肤面上而无缺陷,在此式中最易表现出来)。

第四十式 旋风脚

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微弓。同时左手顺缠向左下翻至左腹前,拳心朝上;右手顺缠微向右前翻至腹前,拳心朝里上。(图1 5 5,此图中两脚所踏处仍如上图原地未动,胸部仍朝东,由胸部朝东方向开始此式动作)身体右转,重心右

移,弓右腿,左腿伸而不直;同时两拳变掌逆缠,经胸前向右展开。(图1 5 6)两手逆缠向右而下,变为右顺、左逆缠地上转,左掌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高与头平,掌心朝外;右掌弧形缠至腹前,掌心朝左。同时重心左移,右脚向前提起。(图1 5 7)

动作二:右脚脚尖外撇向前上半步,体重前移,左脚随着提起;在右脚提起上步的同时,两手顺缠,右掌前推,左掌经面前向右弧形下落,左小臂落在右小臂上,两臂交叉合劲,两掌心皆朝下。(图1 5 8)两臂顺缠分向左右展开,掌心皆朝后;同时,左脚自后下向上以裹劲弧形裹起,以脚内侧与左掌相迎击。(图1 5 9,此时胸部该朝南)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右后转(1 8 0度,胸部朝北);随着转体的同时,两手由开转为里合,向胸前交叉,左臂在上;左脚也随转体自上向右后扫转。(图1 6 0)身体继续微右转,左脚落地;同时两手缩小合劲圈,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里。(图1 6 1,附图1 6 1的正面图,图1 6 1的正面图是衔接于图1 6 0之后,其实是胸部朝北,而自图1 6 1起已与动作说明中的方向相符)

要点:

1.旋风脚是一脚站立、一脚悬空的扫裆腿劲,前四个图是表现旋风扫劲前的开合(从图158 -161来完成旋风脚的旋扫劲)。

2.图1 5 9表示旋风脚的扫起,左掌与左脚侧拍后转体,在转的过程中,要求左腿微弯不直地横转过来,但不允许屈着腿转过来;这是对腰劲和右手平衡的训练,需要花些时间

练习。

3.陈式太极拳为了适应于不同的对象,有些动作分为难易两种练法。此式另一种练法是(从图1 5 8开始)先将右腿上前半步,左脚跟提起,双手交叉于胸前;接着左脚向前上踢(不是横扫),踢后屈膝收腿转身下落(不

是直着腿横转过来);左腿落实后,提起右脚横着脚跟蹬出。其不同点,是去掉横扫的劲,改变为踢脚和蹬脚两个动作。

第四十一式 蹬一根

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微左移;同时,两掌心翻朝前,并收缩交叉圈,随即两掌逆缠经腹前分向左右展开(意注于两手小指);身体随两手分开时转正,裆口更下沉。(图1 6 2)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右脚收回,以脚尖点于左脚旁;同时,两掌变拳顺缠,自左右而下向腹前合住劲,两小臂交叉,左臂在上,拳心皆朝里下。(图1 6 3,附图1 6 3的正面图)身体继续微左转(全身掤劲不丢),两臂缩小交叉圈(以蓄劲),右脚提起。(图1 6 4,附图1 6 4的正面图)

动作二:两拳顺缠分向左右发劲;同时右脚勾起脚尖、以脚跟向右侧蹬出发劲。(图1 6 5)

要点:

1.此式与第三十五式 蹬一根 的不同点是,前一拳式蹬左脚,此式蹬右脚。做这个蹬一根,要在蹬前先作好充分的蓄劲,然后再发,以达到 蓄而后发 的要求。

第四十二式 掩手肱捶

动作一:右脚提膝收回,左脚独立;同时,右拳顺缠下落于裆前,左拳顺缠微向下落。(图1 6 6)以左脚跟为轴,身体右(东)转。同时,右臂外转向里顺缠,自裆前而上,随

转体向右侧弧形下翻至右腿旁,右臂下垂,拳心朝上;左拳转臂逆缠由里下转向外上,竖起左小臂,拳心朝里。 (图167)

动作二:两拳变掌在胸前一合,双顺缠下落,右手稍低于左手,右腿仍提起。(图1 6 8)两掌自左右上举,

将身体领起(如篮球运动中两手投篮的双领劲),右脚尖上抬。(图169 -170),两图中身体领起后,仍应与图1 6 8方向相同,该两图所示为其正面和侧面)右脚平掌蹬地震脚,身微右转,左脚向左前(东北)方迈步,两腿屈膝下蹲;同时,右掌变拳逆缠至左腹前,左掌逆缠向胸前里收合拢,左掌置于右肘上方交叉。(图1 7 1)

动作三:右拳转臂顺缠向右下,左掌逆缠向左上弧形分开,右拳心朝下,左掌心朝外。(接图5 2,图5 1即图1 7 1姿势)

动作四与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动作三相同o(接图5 3 5 4)

要点:

1.蹬后的右腿不落地。由于两拳顺缠后收回,带动右腿收回;在收回的过程中,由于两拳左向前、右向后的双翻,使收回的右腿和独立的左腿稳定下来。

2.要求顶劲上领,气向下沉,沉肩垂肘,左足平实踏稳。就自然独立稳当。

3.此式与第十四式 掩手肱捶 的重点,皆在发劲,惟衔接动作各不同。

4.此式在转身蹬脚之后,转为两手上下翻转地合住劲(图1 6 7);合后两手一分,产生开劲(图1 6 8);分后两手紧接着上举和两掌上托,如捧住篮球跃起,并向篮内投进去一样,这样可将身体领了起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图解

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

许多常练太极的人一定知道,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谱

第一段: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第二段: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低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形 23、闪通臂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第三段: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根 32、前趟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根 38、掩手肱拳

第四段: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风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臂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 63、高探马

64、十字脚 65、指裆捶 66、猿猴探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简介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又称大架,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练习时,要求意、气、身密切配合,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缠绕圆转,外柔内刚。

陈氏太极老架式***亦称大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庭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排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本篇介绍的是老架一路。其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主,节节贯串;一动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继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拨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各格。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动皆动,一静具静,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在劲力上以掤、捋、挤、按为主,以采、挒、肘、靠为辅。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其特点是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身法中正自然,内劲以缠丝劲为核心统领全身。

练习时要求做到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裆劲开圆,呼吸自然,气沉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非圆即弧,浑然一圆。练习时,要把意气锻炼贯彻拳路的始终。

太极拳练久了,你就能够感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架势动作皆在一起一落、一收一放、一开一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和左右旋转的太极图中。老架一路是根据人体的动作习惯编排的,右边的动作较多。练习老架一路是锻炼者由沉稳、动作柔绵、发力坚刚的发展阶段,向招式灵活的高阶阶段发展的基础。是每次锻炼必须练习的。老架一路练得熟之又熟之后,应该进行每个招式的左边练习,如,左掩手肱拳、左金刚捣碓、左懒扎衣、左六封四闭、左单鞭、左摆莲脚、左二起脚、左旋风脚等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练过六年之后,应该能从起势到收势的每一个招式中至少学会一个发劲动作。如,懒扎衣、六封四闭、斜行、撇身捶、金鸡独立、双推手、白鹤亮翅、白猿献果等。其中,玉女穿梭、拗步、倒卷肱、掩手肱拳、运手、金刚捣碓、青龙出水等招式中,至少应该学会二至三处发劲动作。如果对老架一路的练习感到厌倦,那是绝对错误的。老架一路越练越有奥妙之处。

陈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 , 陈氏拳艺 ,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著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著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

步法陈式太极拳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和横开步三种。步法灵不灵活关系到你能不能抢占先机,克敌制胜,所以步法在太极拳的训练中,甚至在所有武术的'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讲讲陈氏太极拳三种基本步法的练习方法:

上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身体右转,右脚随着身体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45度,身体的方向跟脚尖方向一致。

3、 重心右移,提左脚到膝盖的高度,同时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与右脚成90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蹬脚的时候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去。

4、 身体左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左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左前方45度方向。

5、 重心左移,收右脚,身体下沉,向右前方45度方向蹬右脚,注意:同样是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

6、 身体右转,转到不得劲的时候,右脚以脚跟为轴,前脚掌贴着地面向外旋转到右前方45度方向。

7、 重心右移,收左脚,身体下沉,向左前方45度方向蹬左脚,注意:脚跟里侧贴着地面蹬出。然后再接着第4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微微虚膝下蹲,重心偏左,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的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3、 重心右移,左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4、 左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

5、 重心左移,右脚小脚趾一侧贴着地面收回到右脚旁边。

6、 右脚大脚趾一侧贴着地面向后蹬出一步距离,两脚外侧大概与肩膀同宽。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横开步

1、 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两侧,放松身体。

2、 两脚虚膝下蹲,重心偏右,提左脚,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

3、 右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右脚收到左脚旁边。

4、 左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右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右横蹬。

5、 左膝微微顺缠打开,同时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裆走下弧线,顺势把左脚收到左脚旁边。

6、右腿合住劲,身体下沉,同时左脚脚跟里侧贴着地面向左横蹬。然后再接着第3个步骤,如此循环练习。

;

陈式太极拳起式动作招式图解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导语:陈氏太极拳养生功是常见的养生武术,更是广大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由于陈氏太极拳以阴阳互补、中医的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所以对于人体的'调理有不错的科学依据。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篇1

预备势

并脚直立 两臂下垂 手指微屈 虚颌顶劲 下颏微收

舌抵上腭 双眼平视 全身放松

一、起势

左脚开立 两臂前举 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瑟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

陈氏24式太极拳口诀介绍 篇2

1、无极起式

吸气、放松、棚、挤、放松、缓手、捋、缓手、按、放松

2、金刚捣碓

正向混元圈左右左、放松、左捋、右捋、勾擦脚、放松、再捋、转身分掌上步勾拳、放松、反背锤、反背掌、提膝砸拳落脚、放松

3、懒扎衣

武松脱铐、金丝抹眉、缓手、合十字手、分掌顶膝、插掌后插脚、拦腰掌、放松

4、六封四闭

丹田内转、挤手、放松、缓手、捋手、放松、再缓手、双按掌、放松

5、单鞭

刁拦手、打肘、勾子手、勾擦脚、丹田内转、横击掌、立掌坐腕、放松

6、白鹤亮翅

正向圈、右捋、放松、转身收脚上步、前肩靠、分手、上步背肩靠、放松

7、斜行拗步

提膝、落步推掌、放松、右搂掌左搂掌、前插掌、缓手、横击掌、放松

8、提收

退步、提收、放松

9、前蹚拗步

上步前挤手、拦手、里合腿、擒拿手、扑面掌、放松

10、掩手肱锤

左捋手、右拳、转身、缠丝手、反背锤、盘肘、八字手、提拳下落分开、掩手肱锤、放松

11、披身锤

倒拔垂杨、放松、横摆掌并步、上步撩阴掌、开立步、放松、缓手、分开、合十字手、上开下合、下开上合、五花手、斜冲拳、放松、披身锤右左右

12、背折靠

背折靠、放松

13、青龙出水

左披身锤、右摆拳、指裆锤、放松

14、双推手

丹田内转、挤手、转身缓手、上步双推掌、放松

15、三换掌

三换掌一二三、放松、肘底锤

16、倒卷肱

倒卷肱一二三、放松

17、退步压肘

一二三四、左退步压肘、盘肘、转身、右退步压肘、放松

18、中盘

缓手、上步斩(切)腕、太极圈、中盘

19、闪通背

太极圈、合(收)脚、前肩靠、拦掌、放松、上步拦掌戳喉、放松、拌摔(勾脚摔)、转身、退步闪通背

20、击地锤

掩肘并步冲拳、放松、右搂左搂、上步、击地锤

21、平心锤

反背锤、穿心肘、转身、海底翻花、胸折叠、盘肘、平心锤

22、煞腰压肘

并步反背锤、煞腰压肘、放松

23、当头炮

双抓拳、转身踏步、当头炮、放松

24、收式

上步撩阴掌、开立步、收式一二三、起身、结束

;

怎么自学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起式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的动作,如果起式不对那就很难练好太极拳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起式图解。欢迎阅读!

陈式太极拳起式图解

两脚平行并拢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轻贴两腿外侧,下颏微内收,头颈中正,两肩松沉,胸腹舒畅,意识集中,呼吸自然。目视前方。见图48。

接上势,身体重心右移,左脚离地向左侧横开步,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尖向正前方;两手自然下垂,轻贴两腿外侧。目视前方。见图49。

3接上势,两手缓慢向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手心向下,两肘微下垂。见图50。

4接上势,两肩松沉,两肘松垂带动双臂下落,手心向下坐腕,落于腹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目视前方。见图5 1。

陈式太极拳认识的误区

拳经上说:用意导气,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

而初学拳的朋友千万不要强求,因为如内气尚未练成,强逼内气,则会损伤内脏

陈氏太极拳虽然与国编24式,32式等有差距,但确是太极拳的起源,如杨氏创始人杨露蝉是精研陈拳而创立杨氏

许多人看陈氏会认为这是靠蛮力气,但其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用身体的开合,内气的催发。

推手时,初学者总是会看到老学员和教练推手时,无缘无故倒下,无缘无故被教练粘着走,而自己一试却无此形态,于是便认为教练学员作假。

实质是由于老学员因学习较久,经络已通,故被功力强于自己的人给内气激荡,内气相吸。

陈式太极拳的奥妙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其它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陈氏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以太极阴阳、消息盈虚之理为立论,本屈伸开合、缠丝螺旋之法为演练,呼吸自然,动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为根本。

因之,具有增强体质,疗治疾病的功能,而于技击则有以小力胜大力,弱慢胜强快的效果。实为我国武术中极为上乘、高深、奥妙的拳法。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及说明

1、立正

首先在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时候就要保持立正,身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眼平视正前方,要保证做到不偏不倚。

2、提膝

以丹田引动,微微向右转,向左棚起,重心移于右腿。左掌掌心向左,棚于身体的左侧。右手掌心向上,棚于左肩前方。两手翻掌,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向右侧捋带。重心左移,向右转腰,右脚尖(语音中说左脚尖,错了)翘起。重心向右移动,移于右腿,手上不动。提左膝,斜前方开步。两手向后、向下画弧,同时顺逆缠,重心由右腿移于左腿。右手掌心向上,在右膝上方。

左手掌心向下,左小臂棚于体前。左手继续前棚,上右步撩右掌,左掌下合,左掌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手握拳,下落左掌上方。提右膝,竖右臂下落、震脚。

3、跨步

要随着右胯松沉,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然后逐渐将自己的重心由右腿沿下弧线移至两脚中心位置,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脚下。

讲解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习陈氏太极拳必须保持思想上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能收敛内气,引动鼓荡。《太极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灵根的“根”就是根本,也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体,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像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勾等笔画。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太极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椅,步法上只要求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法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法角度,顺序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习十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式进行纠正。

陈式 太极拳 老架二路又称炮捶,共七十一式,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拳谱

第一式 预备式第二式 金刚捣碓

第三式 懒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闭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 护心拳

第七式 斜行 第八式 回头金刚捣碓

第九式 撇身拳 第十式 指裆

第十一式 斩手 第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十四式 腰拦肘

第十五式 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 倒骑龙 第十八式 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 裹鞭炮第二十式 兽头式

第二十一式 披架子 第二十二式 翻花舞袖

第二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二十四式 伏虎

第二十五式 抹眉肱 第二十六式 黄龙三搅水

第二十七式 左冲 第二十八式 右冲

第二十九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 扫堂腿

第三十一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 全炮捶

第三十三式 掩手肱拳 第三十四式 捣叉捣叉

第三十五式 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六式 回头当门炮

第三十七式 窝底大捉炮 第三十八式 腰拦肘

第三十九式 顺拦肘 第四十式 窝底炮

第四十一式 回头井栏直入 第四十二式 金刚捣碓

第四十三式 收式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

陈式太极拳第一路解教程_陈氏太极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