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_屈原为什么投江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_屈原为什么投江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09:54:46

屈原见到楚国日渐衰落,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得不到施展,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因此,屈原之所以投江自尽,无非几个原因

其一是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施展,朝中大臣对他各种排挤。

其二是因为楚王的昏庸,楚怀王是非不辨,好坏不分。

其三是郢都被攻破,楚国随时可能灭亡,他不愿意做亡国奴。

屈原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政治家,他很爱自己的故国,在他的改革期间,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惜,楚国连着几代君王皆是昏君,他的一腔热血,注定是要付诸东流了。

屈原为何一定要投江,屈服不是一样可以为人民效力吗?

屈原投汨罗江是当时楚国被秦国打败,楚顷襄王逃跑,国家覆灭,屈原因为爱国,心情苦闷但又无力回天,而自己又被流放,所以跳进汨罗江。

一、家国不复从前。

公元前299年,当时楚怀王要去秦国赴会,屈原等人力劝楚怀王不要去,因为秦国是个虎狼之地去了必有危险。可是楚怀王的儿子子兰为了讨好秦国就怂恿楚怀王要去秦国,结果楚怀王刚刚进入武关,就被秦国的军队给扣留了随后被押往咸阳并要让他割让土地。当时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做令尹,不肯割让土地,所以秦国又发兵攻打楚国,结果楚国战败,被秦国多去了十六个城。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在了秦国,各诸侯国都认为秦国这事做的太不地道了,伺候秦国、楚国绝交了,屈原此时也被免去了官职,被流放到江南。

二、国家覆灭,自投汨罗江。

公元前280年,秦国的大将司马错帅兵攻打楚国,楚国战败割让了上庸以及汉北的地方给秦国。第二年,齐国的大将白起又帅兵攻打楚国,取得了楚国的三个城。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有攻下了攻下了楚国的郢都,这后楚国的顷襄王只好带着那些掌权的贵族们一块跑了。

知道自己国家被割的所剩无几,几乎是家国不存了,屈原此时的心情极度苦闷,他非常绝望,所以这时候他就跳下了汨罗江。这天也就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当时屈原大概六十二岁左右。

屈原之所以会投汨罗江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国家有着深切的爱,看着自己所爱的国家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他极度失望、心痛。

屈原为什么投江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他的骄傲,因为他是楚国贵族,楚国与其他诸侯国不同,楚国是异姓诸侯,所以楚国与周天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楚国君主是使用的王的称号,而楚国的君臣同样也是有这种关系的,因为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就像屈原自己在离骚中中曾经说过自己身份,他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楚国君主的世系也是颛顼帝。屈原家庭是贵族之家,所以楚人的骄傲他从小便已经拥有。所以屈原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他也是楚国王族的一分子,古在其他人都选择离开时,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祖国,也是为了保住自己最后一份骄傲,他选择了以身殉国。

另外一个原因,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楚国贵族大多是将荣誉看得极为重的,其中的代表可以说很多,最出名的还是项羽了,他与刘邦相争最后兵败跑走,不过却没有回到江东楚地继续起兵,而是自刎而死,事实上很多楚国的将领在自己打了一次大败仗通常都会选择自刎而死,甚至自刎的步骤都有详细的规定。

还有一个原因应该就是屈原自己不想与其他人一样屈从于敌国的*威之下,不想随波逐流吧,他对国家的忠诚就是自己对自己品格的要求导致的吧。

最主要的还是屈原身为楚人的那颗骄傲的心导致的吧,而且当时人人都是为了王室以及贵族服务的,自然不会保自身而服务人民。

屈原为什么要投河自尽呢

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扩展资料:

屈原投江的历史背景: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

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

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

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为什么投江?

屈原投河是因为当时的楚国君主听信谗言,不听屈原的进谏,后面将屈原流放,在屈原被流放之后,楚国的帝王因给听信小人的建议,于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这就导致楚国处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屈原当时满心苦闷,于是投河自尽了。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据传说,屈原投江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楚国政治的失望和绝望。

根据《楚辞》中的《离骚》一诗,屈原在楚国时受到了政治上的排挤和诽谤,他的忠诚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努力未能得到认可。同时,他也目睹了楚国日益腐败和外敌入侵的局面,感到十分痛心和绝望。

在这种精神困境下,屈原感到自己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他对楚王愤懑不平,对政治环境感到绝望,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和抗议,投身于汨罗江中。

屈原的投江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行为,他用自己的死跃跃欲试图唤起人们对楚国困境的关注,并通过个人牺牲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懑。他的离世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也让他成为了楚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_屈原为什么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