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芭蕉不展丁香结是什么意思?_芭蕉不解丁香结

芭蕉不展丁香结是什么意思?_芭蕉不解丁香结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09:59:23

芭蕉不展丁香结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出自古诗《代赠》。

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出自《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一、唐·李商隐《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玉梯横断,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二、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扩展资料

这两首诗都写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婉转。《代赠》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伤。尤其是诗歌的后两句,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意境优美,含蕴无穷,又毫不造作,历来为人称道。

对后来一些诗词名作的构思、意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钱珝的“芳心犹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乃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都从中汲取过灵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词中的春恨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百度百科-代赠

百度百科-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和“丁香空结雨中愁”什么意思?

巴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的诗

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一同向着春风各自忧愁;“芭蕉不展”指的是芭蕉心紧紧地裹在一起,“丁香结”指的是丁香花的花骨朵含苞待放的状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出自于唐代·李商隐《代赠二首》

“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于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首作品的详解

《代赠二首》

李商隐〔唐代〕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注释:

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

丁香结:丁香花花骨朵的含苞欲放状,这里也暗喻愁思。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纵使。

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创作背景:

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赏析: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译文: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全诗是什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答: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诗句出处

《代赠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二首诗就是写女子的相思离愁。第一首所写是黄昏时女主人公远望的百无聊赖,并写俯视楼下庭院所见景物,更增离愁;第二首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这两首诗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两首诗意境优美,含蕴无穷。

作品原文

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⑴,玉梯横绝月中钩⑵。

芭蕉不展丁香结⑶,同向春风各自愁。

其二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⑷。

总把春山扫眉黛⑸,不知供得几多愁?

词句注释

⑴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可是很快天黑了。

⑵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⑶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⑷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⑸总:纵使。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白话译文

其一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其二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创作背景

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并非真有代拟对象,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这两首诗未编年,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作品赏析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她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上篇写的是黄昏的离愁。第二篇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首句是化用古代乐府诗句,此句未写人,但已有人在内,人们可以想到女主人公迎着日出正凭楼愁立,次句具体写离愁别恨满怀的女主人公悲愁地唱着怨歌,二句情景如画,人物神情鲜活可见。

三、四二句也是名句,着眼于写女主人公的愁眉不展。形容女主人公的眉毛如同青山,本是以青山形状比喻眉的形状,以状愁眉不展郁结难解之态,并非女主人公有意为之。但诗人写成女主人公有意而为,即有意用青黛描眉作青山状,下句又由青山生发反跌出新意,就使诗意曲折婉转,意味深长。这位离人即使把眉画成青山也难容下几多愁绪。愁眉郁结难开变成了青山般的眉也容不下愁,这种新巧的比况就把抽象的无尽的愁情离绪具象化鲜活化,堪称巧思。青山扫扫的巧思,也不是生硬造作。而全是出之自然,由高楼远望,立即可见到青山,这青山之形酷似女主人公之眉,诗人涉笔成趣,经过巧妙联想遂融铸出此咏愁的名句。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第一首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名家点评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商隐七绝如《代赠》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篇较古律艳情尤丽。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情致自佳,艳体之不伤雅者。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伫立,望断归飞翼”词意相似,乃述望远之愁怀。后二句即借物写愁:丁香之结未舒,蕉叶之心不展,春风纵好,难破愁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谓善怨矣。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思是什么

代赠二首

李商隐 〔唐代〕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代赠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二首诗就是写女子的相思离愁。第一首所写是黄昏时女主人公远望的百无聊赖,并写俯视楼下庭院所见景物,更增离愁;第二首则写女主人公晨间登楼时的无限愁情。这两首诗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这两首诗的成功之处。两首诗意境优美,含蕴无穷。

芭蕉不展丁香结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思是: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一、原文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二、译文

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

出发前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回首往事已经一年音信全无,你要知道我心里有多少新愁?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三、出处

宋代贺铸的《石州慢·薄雨收寒》

《石州慢·薄雨收寒》赏析

下片是追忆当年出关之时的情景和抒发如今离愁的情怀。“将发”紧承“犹记”,引出当年饯别宴的场景。“画楼”三句写别时情态,而又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酒楼里酒香扑鼻,喝着美酒,听着伊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自己送行,就这样,轻易地离开了她。

“轻”字着意表现出作者当年的年轻稚气。未曾尝过人间悲欢离合之苦,如今才深深地感悟到。尤其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踪迹全无更加深了这种悔恨。这两句语浅情深,道出别后相思与相思而不能得的凄苦。

在思、悔、愁中不禁感叹,“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这三句更进一步,继苦写愁,先以一个问句引出诗人别后之“愁”,继写雨后的芭蕉与丁香,明是写景,实是写情,以景衬情,绘出愁之深,愁之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的意思是: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一、原文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二、译文

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

出发前你在画楼为我饯行时,你流着泪为我唱哀怨的歌声,没有想到竟然这样轻易离别。回首往事已经一年音信全无,你要知道我心里有多少新愁?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相思空对风清和月明。

三、出处

宋代贺铸的《石州慢·薄雨收寒》

《石州慢·薄雨收寒》赏析

下片是追忆当年出关之时的情景和抒发如今离愁的情怀。“将发”紧承“犹记”,引出当年饯别宴的场景。“画楼”三句写别时情态,而又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酒楼里酒香扑鼻,喝着美酒,听着伊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自己送行,就这样,轻易地离开了她。

“轻”字着意表现出作者当年的年轻稚气。未曾尝过人间悲欢离合之苦,如今才深深地感悟到。尤其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踪迹全无更加深了这种悔恨。这两句语浅情深,道出别后相思与相思而不能得的凄苦。

在思、悔、愁中不禁感叹,“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这三句更进一步,继苦写愁,先以一个问句引出诗人别后之“愁”,继写雨后的芭蕉与丁香,明是写景,实是写情,以景衬情,绘出愁之深,愁之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意思: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一同向着春风各自忧愁。体现了一对有情人不能相见的愁苦。

句中,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发愁苦闷。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著作《代赠二首·其一》

原文

《代赠二首·其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注释

⑴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可是很快天黑了。月中钩:一作月如钩。

⑵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⑶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作品赏析

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

“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

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芭蕉不展丁香结是什么意思?_芭蕉不解丁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