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以身许国的许什么意思_以身许国的意思

以身许国的许什么意思_以身许国的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5 10:04:10

题库内容:

许:预先 答应 给与。把身体 献给 国家 。指 尽忠 报国,临难不顾。

成语出处: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 以身许国 ,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繁体写法: 以身许国

注音: ㄧˇ ㄕㄣ ㄒㄩˇ ㄍㄨㄛˊ

以身许国的近义词: 舍生取义为了真理和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肝脑涂地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与项羽战 荥阳,争 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

以身许国的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图眼前的存活,缺乏远见或贪生怕死我们看到的却只有苟且偷生,这里并没有一点光荣。巴金《无题》 苟且偏安 贪生怕死一味自爱生命,惧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战因怕死而退缩不前。现在已逐渐产生新义,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脏、怕累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读音注意: 国,不能读作“ɡuǒ”。

写法注意: 以,不能写作“已”。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疾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的意思

词目

以身许国

发音

yǐ shēng xǔ guó

释义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近义词

舍生取义以身殉职肝脑涂地

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引用

《水浒传》第一百零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小人昨夜有不祥梦兆。”卢俊义道:“梦寐之事,何足凭信。既以身许国 ,也顾不得利害。”燕青道:“若是主人决意要行,乞拨五百... 《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二回梁太子因忧去世贺拔岳被赚丧身 ...义同兄弟,愿申立盟约,历久不渝!”乾莫明其妙,但答言道:“臣以身许国 ,何敢有贰!”魏主修定欲与盟,乾不便固辞,共申盟约。当... 《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九回纵叛贼朱异误国却强寇羊侃守城 ...舟师拒景,舟师皆溃。子一奔还,梁主面责子一,子一拜谢道:“臣以身许国 ,常恐不得死所,今所部皆弃臣遁去,臣只一人,怎能击贼?... 《清史演义》第四十六回两军门复仇慰英魄八卦教煽乱闹皇城 ...!”遂召集诸将克日出师,一面修好家书,寄与夫人吴氏,内说:“以身许国 ,不能顾家。”并将落齿数枚,一同缄固,着人送回家中。这... 《清史演义》第五十三回效尸谏宰相轻生失重镇将帅殉节 ...得听天由命。天若不亡浙江,定海应保得住,镇海也可无虑。本大臣以身许国 ,到危急时,拼死报君便了。”忠有余而智不足,即此可知。... 《民国演义》第一百三十一回启争端兵车络绎肆辩论函电交驰 ...如见,事实具在,欲盖弥彰,徒形其心劳日拙也。佩孚等忝列戎行,以身许国 ,比年来去国锄奸,止戈定乱,无非为谋和平求统一耳。区区... 《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有不臣之渐。即复使尔,要当时众所未悟。既悟其奸萌,札与臣等便以身许国 ,死而后已,札亦寻取枭夷。朝廷檄命既下,大事既定,便正... 《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七 ...,豫闻政道。竟不能敷融玄风,清一朝序,咎责之来,于臣已重。诚以身许国 ,义忘曲让。而慺慺所守,终于陈诉者,特以端右机要,事务... 《宋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 ...,则臣主同休。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 之志,不能远窜於草间求活也。我计决矣,卿勿复言”昶恐其... 《梁书》卷三十九·列传第三十三·元法僧等 ...幸汝早能杀之”数日复持来,侃谓鷟曰“久以汝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 ,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因引弓射之。贼感其忠义,... 《北齐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高乾等 ...立盟约以敦情契。"殷勤逼之。乾对曰:"臣世奉朝廷,遇荷殊宠,以身许国 ,何敢有贰。"乾虽有此对,然非其本心。事出仓卒,又不谓... 《北齐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四·陆法和等 ...,立功代邸,效绩中朝,当离乱之辰,总方伯之任。尔乃轻躬殉主,以身许国 ,实追踪于往彦,信踵武于前修。而天厌梁德,上思匡继,徒... 《周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萧捴等 ...辞詧曰:"陛下中兴鼎运,龙飞旧楚。臣昔因幸会,早奉名节,理当以身许国 ,期之始终。自晋氏南迁,臣宗族盖寡。从祖太尉、世父仪同... 《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李穆子浑等 ...缓其诛,宜知此意。淮海未灭,必兴师旅,若命永袭,终当相屈。想以身许国 ,无足致辞也。"睿乃止焉。睿...

以身许国是什么

以身许国

成语 以身许国

发音 yǐ shēng xǔ guó

解释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出处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碧血:出自“血化为碧”这个典故

《庄子·外物》中讲到“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就是说周敬王的夫人蒙冤为人所杀,血三年化为碧玉。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后来人们常常用“碧血”来指忠贞坚强的人或烈士。

丹心,红色的心,意思是说忠诚的心、诚炽的心。

合在一起,形容忠诚、坚强、赤诚的人。

疾恶如仇

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解 释 疾:憎恨;恶: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出 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峻青《海啸》第四章:“这个~的姑娘,最见不得邪恶和阴谋。”

近义词 义不容辞、见义勇为

反义词 从善如流、同流合污

大义灭亲

目录·拼 音

·解 释

·出 处

·用 法

·典 故

拼 音

dà yì miè qīn

解 释

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绝父子的私情。现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

出 处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死活只有一个党。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六亲不认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

典 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嫉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的意思。

以身许国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将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终身。

以身许国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在古代,人们常常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认为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因此,“以身许国”这个成语便应运而生,成为了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词汇。

以身许国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和信仰。它要求人们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和信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身许国”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传承。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岗位上,无数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以身许国”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成为了新时代的楷模和榜样。

以身许国造句:

1、他决心献身国防,以身许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老一辈革命家以身许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3、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以身许国,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使命。

4、许多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工作,以身许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以身许国,无私奉献,为人民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6、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以身许国,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7、科研工作者们以身许国,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8、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9、每一位军人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身许国,为保卫祖国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而奋斗。

10、无数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的医护人员以身许国,挺身而出,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成为了全国人民抗疫的坚强后盾。

以身许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 以身许国: 许:奉献。 以:把。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2.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3. 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4.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5.敢怒敢言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6.忧国忧民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7.横眉冷对 :怒目而视且冷静对待。

8. 浩气长存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形容一种刚直正大的精神永远长存。

为何说以身许党许国?

以身许国的近义词:舍生取义、以身殉职、肝脑涂地。反义词:苟且偷生、苟且偏安 、贪生怕死。

以身许国,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shēn xǔ guó,意思是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出自《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字义分解

1、以,读音为yǐ。《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吾意巳坚实则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是以春秋传曰。能左右之曰以。”胎儿成形“意巳实”是以之范式。本义:用,拿,把,将。如: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

2、身(拼音:shē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怀孕,引申泛指人或动物的整个躯体。

3、许(拼音:xǔ、hǔ),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言午声。许的本义一般认为是众人共同用力时口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喊声,表此义时读hǔ;一说本义为认可、答应。

4、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国”来自“或”,始见于商代,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会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

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以后主要指国家。“国”在早期也指国都、都邑。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意思

意思: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词目:以身许国

拼音:yǐ shēn xǔ guó

解释:许:奉献。 以:把。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成语典故

出自:清·林则徐《家书·给妻郑夫人书》:“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与民除害。 ”

示例: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的伟大精神。

对党绝对忠诚,“以身许党”既是对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更是对组工干部个人行为的根本要求。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遗臭万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佳话,成为立德、立言、立功的楷模。

扩展资料

成语辨析

近义词:舍生取义、以身殉职、肝脑涂地

反义词:苟且偷生、苟且偏安 、贪生怕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造句:

1、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决定以身许国。

2、为光颜多谢相公,光颜以身许国,誓不与逆贼同戴日月,死无贰矣!

近似成语:

国中之国: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国之干城: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

国事蜩螗:蜩螗:蝉鸣扰人。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

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国困民穷: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翻译:

将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还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吗?

出自:

南宋岳飞抗金时对将士说的话

岳飞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扩展资料:

岳飞抗金简介: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岳飞少年时期,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

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 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

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

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初露峥嵘

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 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山东东平县西南)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岳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岳飞随军转战曹州(山东定陶县西),他挥动双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功迁武翼郎。

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柏林镇 后,元帅府又命他改隶黄潜善,不再让宗泽指挥此军。这时黄潜善掌握着三万六千人马,却只知保存实力,按兵不动,使只有二万五千人的宗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宗泽虽取得了一些胜利,队伍却也有不少损耗,难以伤及金军元气。

是年四月,金军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满载着金帛、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

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

岳飞的抗金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线——北京大名府,经过河北西路招抚使干办公事赵九龄推荐,会见了当时“声满河朔”,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

这是他第四次从军。张所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帐前使唤”。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为统领,后又升为统制,分隶于名将王彦部下。

然而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李纲被罢相,继而张所也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遭贬谪发配岭南,最终死于贬途。被张所派去收复卫州等地的王彦、岳飞一军,也因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而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

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金军误以为王彦、岳飞军是宋军主力,于是抽调各路人马,云集新乡,准备与宋军决战。王、岳军仅七千人,被金军围困,在突围中溃散了。

岳飞与王彦不和,自率部转战太行山区,其间曾多次袭击金军,生擒金将拓跋耶乌,刺死敌酋黑风大王(奥敦扎鲁) ,迫使金人暂时退却。

百度百科-岳飞

以身许国的许什么意思_以身许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