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真的吗?_张献忠沉银遗址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真的吗?_张献忠沉银遗址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09:51:42

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则民谣: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 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起义,推翻了明朝在四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农民政权 大西国 。后来清兵入关,四川境内发生连年混战,张献忠不得不退出成都, 大西国 被吴三桂所灭。民谣说的就是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 大西国 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谁发现了石牛、石鼓的记号,就有可能找到 大西国 的神秘宝藏。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南征北战,后以四川为根据地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出身贫寒,幼年随父贩枣,1630年(崇祯三年)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号称 八大王 。起义军转战山西、河南等地,声势浩大。张献忠喜欢 抢劫 ,专抢巨室豪富,达官贵人,也因此获得了巨额财富。

从1630年起事到1646年兵败而亡的18年间,张献忠凭借烧杀掠夺据说已经富可敌国, 天府之国 的财富可以说被他尽纳囊中,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 小户 而已。他曾经在皇城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他的富有,二十多间房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近瞠目结舌。

1646年,满清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十一月,大西军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张献忠一死,金银财宝去向也成了谜。张献忠的宝藏,300多年来也一直被人们牢记在心,但是天大地大,究竟宝藏在四川的什么呢 谁将有幸取得这大笔财富呢 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宝藏能否尽在眼前呢

然而,后世对于这批无与堪比的财富珍宝的探寻从未停止过。目前,财宝的去向有以下几种说法。相传张献忠在成都建立政权后,指派义子在青峰山修筑地宫,富可敌国的珍宝就藏于其间。另有可信的说法是,1646年春天,张献忠借水路撤离成都,在江口一带被杨展战败,被迫沉银而逃。相关机构专家对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进行了鉴定,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基本确认眉山市彭山区 江口沉银遗址 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也有历史学家分析认为,张献忠的意外死亡,直接导致大西军整体溃散、逃跑,他的财宝几乎都全部扔在原地,有可能全被清兵收归己有了。当然也有可能,他的财宝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被当时的乱兵所瓜分了,真正的财宝,可能早就流落于民间了。

时至今日,张献忠的宝藏之谜一直扑朔迷离,关于张献忠藏宝埋在金马河应该另有隐情,有人也猜测这些古铜币并不是张献忠的宝藏,有可能是当时农民起义时,地主藏的古币。北宋时期,西川青城县即今四川都江堰,王小波等人起义没收地主财产,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响应。当时的地主豪绅为了躲避起义军的搜查,将自己的财物藏匿在地窖。由于起义地点离发现钱币的地点较近,有人猜测,这些古钱币可能是当时地窖损坏,由河水冲刷流入江中。

300多年来,张献忠 江口沉银 的故事随着不同的发现一次次被重提,但真相总是扑朔迷离。关于张献忠的宝藏之谜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需要留给研究专家去揭晓,相信时间会让张献忠的宝藏之谜渐渐显露出来。

大西王张献忠劫掠全川的宝藏究竟藏于何处?

根据报道,近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2016-2017年度发掘成果通报会召开。

据介绍,随着遗址当地汛期的到来,截至4月12日,第一阶段考古发掘正式结束,目前已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彭山区江口镇,是第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战场遗址。据《彭山县志》记载:“顺治三年,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

据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相关部门下一步将继续整理发掘出水文物,编写发掘报告;对已出水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组织相关领域顶级专家联合对出水文物进行综合研究;开展大范围物探工作,寻找沉银有利储集区,在遗址的上游和下游开展系统考古调查,为确定遗址范围和明年的考古发掘区域提供线索。

古代有许多关于藏宝的传说,张献忠在四川是否还有藏宝地?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因被认定为破解大西王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在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他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去向,甚至没人说得清这笔财宝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但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从未停止过。在传说中,张献忠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

_2010年11月底,距四川彭山县城仅两三公里的江口采沙场传出消息:有人在附近江中挖出一只重12斤的黄金盘。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传说中的张献忠巨额财宝再露端倪。

1.劫掠全川之财

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

1630年(明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李自成进攻黄河流域,他则率部进攻长江流域。

而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献忠则自称“八大王”。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期冀招抚;后又对他多次围剿。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度过危机后则再次反叛。明朝政府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当皇帝。

在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后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

就在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除了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与此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张献忠至少拥有千万两白银。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现在30亿人民币的财富。

宝藏沉于锦江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短暂。

1646年,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自此和他一同消逝。

这笔宝藏是藏于锦江水底 埋于青城山下 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 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锦江江底。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离成都前,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出数丈深的大坑,将劫掠来的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淹没,以此掩人耳目。后来的史书《明纪》,也一字不易地抄录了这条史料。

张献忠的沉银在哪里?

说起宝藏让人两眼放光,大家也都会会浮想联翩。关于张献忠藏宝藏的传说一直是热门话题,也争议了三百多年。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也对张献忠藏宝的事迹进行渲染塑造。

张献忠占领四川以后,成立了大西国。后来意外身亡,他所拥有的超巨额财富,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所以张献忠留下来多少财产,一直以来都是一团迷雾。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有着张献忠“千船沉银”的说法。在一些可靠的历史记载,也都对此事有过类似记载。《鹿樵纪闻·献忠屠蜀》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其流,穿数仞,实以精金及其他珍宝累万万,下土石筑之,然后决堤放水,名曰锢金。”彭孙贻在《平寇志》、彭遵泗在《蜀碧》、甚至《明史》里都有记录。张献忠干这件事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保存实力,想东山再起!

成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 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2005年彭山县做了一项水利工程,施工队在河床进行挖掘,一铲子挖出成捆的银锭,一捆十枚。银锭上所刻的字为崇祯十六年八月等,经过专家和考古学家的鉴定,证实了张献忠三百多年在此沉银的传说。

2009年眉山县投资了一项旅游项目,结果挖掘出来一件铜盘,经过民间宣传,把铜盘说成了金盘。于是一群吃瓜群众都拿着洛阳铲去进行挖宝,有的人说挖出了铜币、金戒指、银戒指等古物。

2015年,专家更加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而且还呼吁保护江口沉银遗址。

2016年又在江口沉银遗址发现一批珍贵的文物。

2017年考古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出水的文物超过了1万件。更加确凿的认定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张献忠沉银的故事一直流传世间,这个未解之谜在2016年揭开了,没想到正如流传的那样,河底藏宝数量居亚洲第一……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灾难祸乱不断,为了生存,24岁时他参与了农民起义。

因他性格直爽,精明能干,没过多久就当起了队伍的领头羊。

为了壮大队伍,他带领队伍攻打四川成都,取得胜利后,他便在成都建立了大西国。

但是好景不长,张献忠终究抵不过强大的清军,在屡次败退之后,不得已开始逃亡之旅。

在逃亡过程中,从四川各地抢夺来的繁重的财宝无疑成了一个难题。

但是为了逃命,张献忠迫不得已放弃这些财宝,他命令部下把携带的财宝一部分丢入江里,一部分藏在山里。

减轻负担之后,张献忠加快了逃亡进程,但最后也难逃一死。最终他还是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由于史料中对张献忠抛下财宝的地点记录甚少,因此很难确定财宝的位置。

直至1794年冬,当地渔民在岷江捕鱼时捞上来了一具刀鞘,经过鉴定,确实是张献忠那个年代的宝物。

此后的几百年里,陆陆续续有人发现张献忠当年的沉银。但是大多数时候,即使经过专业打捞,捞上来的也很少是宝物。

这又为张献忠沉银的故事蒙上了一层离奇的色彩。

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张献忠根本没有宝物,有人认为宝物或许不是藏在河底……

直到2005年,彭山饮水工程正式启动,在场工人在挖河床时挖出了七枚银锭。

这一事件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经过辨认鉴定,确定了这些银锭就是张献忠年间的银锭。

当时,考古学家建议先保护起来而并非先进行挖掘。

但让考古学家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项处于保护的建议竟然引发了一系列不可收拾的局面。

当河底有宝藏的消息流传的时候,想要走捷径致富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河面上还出现了“瞎逛”的一些人。

而且,当时的政府并不限制人们在河上捕鱼,因此总有人假借捕鱼名义对河底进行打捞。

人们牟取暴利的行为越发厉害,即使有专人在河面看管,也总有些知法犯法的“渔民”存在。

他们放着正经的工作不干,在夜晚时悄悄潜入河面进行打捞,只为捞出宝物后转手变卖到黑市换钱。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捞出一样值钱的东西,下半辈子就不需要辛辛苦苦地谋生计了。

就这样,由刚开始的个人捕捞逐渐发展到了团体盗窃作案。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捞宝物的行为愈发猖狂,2015年,警方成立专门小组,对此行为进行逮捕。

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排查,警方终于抓住了**财宝的犯罪团伙。他们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经过此次事件之后,考古学家们意识到必须对宝物进行挖掘,尽可能地减少流失。

但是江河如此广阔,这给挖掘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考古专家们对此焦头烂额。

最终,经过专家们的多次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用金属探测仪先对银锭最密集区域进行打捞。

确定了方案之后,挖掘队员们立即展开行动。

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勘探,最终确定了宝物沉落的位置。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位置竟然与在民间流传的位置完全吻合。

但是打捞范围仍然很广,这又增加了发掘文物的困难性。专家们十分苦恼,不知如何下手。

2016年,考古专家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决定采取抽干江水来挖掘河底的宝物。

在二十台机器的不断运转下,十天之后,江水终于被抽干了,看到河床底部的宝物,考古学家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总计一年多的挖掘,沉淀的宝物相继出土,数量之多震惊世人。

这些宝物都极具研究价值,十分珍稀罕见,因此确定了江口沉银遗址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次事件之后,政府部门也加强了文物保护的工作,让这些珍宝重见天日,继续发挥着它的价值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故事真的吗?_张献忠沉银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