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_晏子谏景公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_晏子谏景公翻译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09:58:19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是: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 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原文: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翻译: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 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晏子谏景公的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

2. 晏子进谏文言文翻译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3. 要《晏子进谏》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时景公烦于刑,有鬻踊者。〔踊,刖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译文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4. 古文翻译 景公好射

那不叫“景公好射”,应该是“景公好弋”,翻译如下:

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想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5. 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6. < >文言翻译

译文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

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

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7. 翻译文言文《晏子巧谏》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

8. < >文言翻译

译文

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9. 《晏子善谏》

二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

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统。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

齐相晏婴,即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

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开园取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

摘得六个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

盘中尚剩两个,晏子奏请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

公孙捷和古冶子因救主之功而自荐。二人一自荐功劳,晏子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别赐给了这两人。

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

齐景公说他自荐得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其大功。田开疆自以为这是一种耻辱,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于是挥剑自杀。

古冶子和公孙捷相继因功小食桃而感到耻辱也自杀身亡。晏婴就用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消除了齐国隐患。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

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婴不但在迎接外国使节的时候做到了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国之时,每次也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

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衣,乘车来到了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了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楚都。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

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

《景公与晏子》的原文和译文 急要

“景公之时”讲述了春秋末期齐相晏子委婉劝谏景公推己及人,关注天下贫苦百姓,抚恤生民的故事。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景公之时文言文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赏析

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有些人能想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同情、怜悯。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动。晏子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只要我们时刻想到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吗?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拓展内容: 景公之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景公之时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怪哉!寡人闻命④矣。”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⑤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⑤循,巡,巡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雨雪三日而不霁( )

⑵公被狐白之裘( )

⑶立有间( )

⑷今所睹于途者(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晏子的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

1.⑴下雨雪;⑵同“披”,穿;⑶一会;⑷所看到的。

2.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⑴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⑵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4.⑴晏子以古代贤君为例,讽刺了景公养尊处优,不知百姓之饥寒,令景公感到惭愧。

⑵启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施仁政

景公探爵,弱故反之。晏子闻之,不待请而入,见景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胡为者也?”景公曰:“我探爵,弱故反之。”晏子逡巡北面,再拜而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景公曰:“寡人入探爵,弱故反之。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晏子对曰:“君探爵,弱故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禽兽亦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译文齐景公探视小鸟,看到小鸟很弱就回来了。晏子听到这件事,不等景公召请就入宫,看到景公担心得都出汗了。晏子就问:“国君为何如此啊?”景公说:“我去看小鸟,小鸟十分瘦弱,所以我就回来了。”晏子在殿北徘徊了一阵子,就再拜而祝贺道:“我们的国君具备圣王之道了。”景公不解地问:“寡人只是去看小鸟,小鸟太弱,就回来了。这就符合圣王之道,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国君去看小鸟,小鸟弱,所以国君回来了,这就是爱护弱者啊!我们的国君仁爱禽兽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这就是圣人之道。”

晏子论用人文言文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褪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的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是这个吗

求"景公欲杀犯所爱槐者晏子谏"的全文翻译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

1.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

2.进贤选能,不私乎内

3.称身就位,计能定禄

4.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

5.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6.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7.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8.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忠臣的德行是什么样子?」

晏子回答道:

1.不遮掩君王的过失,进谏于君王之前,不宣扬君过于外

2.推荐贤良选拔能人,不偏向于自己的内亲

3.度量自己的德才而居官位,权衡自己的才能来接受俸禄

4.发现贤良之人不居官在他之上,接受俸禄不超过贤者的数量

5.安于自己现在的职位去作应作的事,尽力称职就是忠于职守

6.不掩盖贤良和隐瞒他们的优点,不刻薄下属来献谀国君

7.国君在位时不侍奉太子,国家危急时不交好诸侯

8.君臣相得时就立身朝廷,君臣相背时就辞官,不参与国君作邪僻不正当之事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如?」

晏子对曰:「地不同生,而任之以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古代君临天下治理百姓的君王,他们任用人的情况如何?

晏子回答说:土地有不同的性能,而不同性能的土地只能栽种某一种植物,要求它什么都能生长是不可能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办某一个方面的事,不能苛求他什么事都取得成功。要求没有穷尽,即使聪明绝顶的人也有不敏捷的时候,要求没有止境,天地也有不能给足的时候。所以圣明的君主任用人,谗谄阿谀的小人不能靠近他的左右,结党营私的人不能在他的朝廷上理事;任用人的长处,不过问他的短处,任用人的擅长,不勉强他的拙劣,这就是使用人的概要了。

晏子位为齐国宰相,他效忠国家、礼敬贤士、态度谦虚、智慧充溢。他这饱含教益的言论为后人发现良才、善用人才明示了很好的标准和方法。果能照此法而行,何患不能精英荟萃?

晏子与景公文言文翻译

景公非常喜欢槐树,命令官员很小心的看护它。并且把一个木牌悬挂在树下,上面写着景公的法令:“对槐树破坏的人要受到刑事处罚,毁坏槐树的人处死。”有一个人,没有听到这个命令,酒醉的时候就犯了这条法令。景公听说了说:“是他先触犯我的法令。”于是派官吏把这个人抓了起来,并且准备治他的罪。这个犯人的女儿就到晏子家去拜访,找了个借口说:“我是个乡下的老百姓,我有话对相国说,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⑤。”晏子听说了,笑着说:“我难道是好色之徒吗?何为老而见犇⑥?虽然是这样,也肯定是有原因的。”就命令她进来。女子进来以后,晏子看了看她说:“奇怪啊!你好象有很沉重的心事。”进一步问她说:“为什么事发愁啊?”她回答说:“国君种了槐树并且在槐树上悬挂了命令,对槐树破坏的人要受到刑事处罚,毁坏槐树的人处死。我父亲比较粗鲁,没有听说这个命令,喝醉酒后触犯了这条法令,官吏就要治他的罪了。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以体恤国家做为政治原则,不减少官员的俸禄,不加重对百姓的刑罚,又不会因为私怨而损害国家的法律,不会因为禽兽而伤害人民,不会因为草木伤害禽兽,不会因为野草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准备因为种树的事情而杀了我父亲,让我孤身一人,这道命令施行在百姓身上,但是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了。虽然,我听说,勇敢的人不会依靠人多势重而欺负孤单的人,贤明仁慈的君主不会为所欲为。这就好象人们自己烹制鱼鳖一样,去掉它的腥臊味罢了。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於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於後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现在国君的命令就不是这样,因为树木的愿意,罪法我的父亲,我恐怕其伤察吏之法,以致于损害我们圣明君主的仁义。临国听说后,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爱树并且轻贱百姓,难道这样可以吗?希望相国听我的话以此来制裁犯了这条法令的人。”晏子说:“甚矣!吾将为子言之於君。”派人送她回去。 晏子出见景公,景公下令遣散看守槐的人员,免除看守槐树的徭役。拔去悬挂的木牌,废除伤害槐树的法令,放出冒犯槐树的囚犯。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基础教育团队祝你学习进步!

不理解就追问,理解了请采纳!

1. 晏子谏景公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偱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解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下雪。雨,音yu(四声),动词,下雨。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4)阶: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闲适。 (8)闻命:受到教诲。(齐景公自谦的话,) (9)粟:指救济粮。 (10)饥寒:指饥寒之人。 (11途:路上。 (12)里:指里巷。 (13)循:巡,巡视。 (14)既事:指任职。兼月:两个月。 (15)兼岁:两年。

(16)明:阐明。欲:欲念,愿望。 (17)行:实行。善:善行,德政。 (18)乃:于是。 (19)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0)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22)陛:殿堂的台阶。 (23)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24)谏:进谏

(25)对:对答,回答 (26)裘:皮衣 (27)间:一会儿 (27)闻:听说 (28)与:给 (29)见:朝见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 《景公与晏子》的原文和译文 急要

晏子谏齐景公施仁政 景公探爵,弱故反之。

晏子闻之,不待请而入,见景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胡为者也?”景公曰:“我探爵,弱故反之。”

晏子逡巡北面,再拜而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景公曰:“寡人入探爵,弱故反之。

其当圣王之道者何也?”晏子对曰:“君探爵,弱故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禽兽亦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译文齐景公探视小鸟,看到小鸟很弱就回来了。晏子听到这件事,不等景公召请就入宫,看到景公担心得都出汗了。

晏子就问:“国君为何如此啊?”景公说:“我去看小鸟,小鸟十分瘦弱,所以我就回来了。”晏子在殿北徘徊了一阵子,就再拜而祝贺道:“我们的国君具备圣王之道了。”

景公不解地问:“寡人只是去看小鸟,小鸟太弱,就回来了。这就符合圣王之道,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国君去看小鸟,小鸟弱,所以国君回来了,这就是爱护弱者啊!我们的国君仁爱禽兽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呢?这就是圣人之道。”

3. 景公追晏子那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我私下里非常悦服您的道义。希望能得到粮食以奉养母亲。”晏子派人把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拿出来分给他,他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逃往国外,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告别。北郭骚洗发洗身,恭敬地迎出来,见到晏子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受到齐君的猜忌,将要逃往国外。”北郭骚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一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了。”于是晏子走了。

北郭骚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向他求得粮食奉养母亲。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棒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找到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诬。”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于是棒着盛了头的竹匣托付给了那个官吏,然后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

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离国都不到百里的地方赶上了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听说北郭骚用死来替自己洗清冤诬,他感慨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北郭骚之死说明我越发地不了解士了。”

4. 文言文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 的翻译

《晏子春秋》第六卷《内篇》《杂下第六》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 原文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找他)。

(晏子就)分出食物给齐景公的使者吃,(结果齐景公的)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件事汇报给了齐景公。

齐景公说:“嘻!晏子的家境,如此贫困吗!我不了解这种情形,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遣官吏致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赋税)供养宾客。

晏子拒绝了。(于是又)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了两拜然后辞谢道:“我的家并不贫穷,由于您的恩赐,(这种)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您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总会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我拜了两次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_晏子谏景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