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是谁_五禽戏的发明者

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是谁_五禽戏的发明者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10:06:06

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是华佗。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是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五禽戏”,这是从祖国预防医学的观念出发,将体育用于医疗和保健的最早尝试。华佗提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他提倡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种重视锻炼身体和预防疾病的态度,在当时条件下是非常可贵的。

“五禽戏”是华佗根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哲学思想创造的一种体育疗法,即摹仿五种禽类的动作,以活动人体筋骨血脉,帮助消化吸收,达到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虎戏”是摹仿老虎的前肢扑动,借以锻炼前肢的运动;“鹿戏”则是摹仿鹿的伸转头颈,借以锻炼头颈部的肌群、椎关节和改善大脑的血循环的头颈运动;“熊戏”是摹仿熊的卧侧身子,借以锻炼躯干部分的侧屈运动;“猿戏”是摹仿猿的脚尖纵跳,以锻炼下肢的运动;“鸟戏”是摹仿鸟的张翅飞翔,以锻炼上肢关节和胸部肌肉,帮助呼吸的运动。

这些动作连贯起来,可以锻炼全身,“动诸关节”,以达到“除疾兼利蹄足”的目的。据说,华佗活了近百岁,他的学生吴普也活了九十多岁,而且耳目聪明,牙齿完整,身体灵活,与他们坚持作“五禽戏”密切有关。

据传,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所模仿的动物中不包括什么?

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规律,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

华佗五禽戏,五种动作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如能经常坚持综合练习,就能起到调养精神、调养气血、补益脏腑、通经活络等作用。

历史沿革

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还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亳州市政府与五禽戏协会正在积极的发扬这一健身的运动,力求打造成像太极这样的地位。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模仿的是哪五种动物?

据传,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所模仿的动物中不包括什么?

A.龙

B.鹿

正确A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五禽戏是谁发明的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不仅精通医术,善于治病救人,还特别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了鼓励人们强身健体,他发明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进行健身的一套体操。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主要方法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锻炼。

模仿动物动作的锻炼方法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子的文章中就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里的“熊经鸟申”意思就是人通过模仿熊攀树、鸟伸脚的动作,可以延年益寿。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也是一套讲解体育锻炼动作的图谱,上面绘有40多种姿势,有的看起来就像在模仿动物的动作。华佗对这些前代的功法进行了总结,并编制成了系统的套路。最早记载“五禽戏”名目的是《后汉书》与《三国志》,但并未提到具体的锻炼方法。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将五禽戏的动作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华佗的五禽戏共有动作54个,分为五套:

一是虎戏,模仿虎的动作,如摇头、摆尾、扑按、转斗等,用来锻炼四肢;

二是鹿戏,模仿鹿的动作,如探身、仰脖、奔跑、回首等,用来锻炼颈部,舒展筋骨;

三是熊戏,模仿熊的动作,如撼运、抗靠、步行等,用来锻炼腰椎,增强体力;

四是猿戏,模仿猴的动作,如纵山跳涧、攀树登枝、摘桃献果等,用来锻炼关节,使肢体更加灵活;

五是鹤戏,模仿鹤的动作,如亮翅、轻翔、落雁等,用来锻炼胸腔,增强心肺功能。

总结:

通过摹仿这五种动物的姿态,人的脊背、腰部、四肢以及周身关节都会得到舒展,全身得到锻炼。经常练习五禽戏,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原本是个官宦子弟,肩不能担,手不能提,身体很弱,于是华佗教给了他五禽戏。吴普照着老师的方法坚持做了几十年,快到90岁时,仍然步履轻捷,神采奕奕。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改进,五禽戏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健身体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五禽戏是由华佗发明的。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是东汉医学家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规律,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法。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Ⅵ-63。

华佗五禽戏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群众健身文化的发展变迁,开创了祛病健身的体育医疗先河,展现了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的深厚审美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养生医疗价值。

华佗五禽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孕育、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与哲学、文学、美学等其他文化形态相互交流与渗透,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等都得以体现。

五禽戏内和五行,外和三才,仿生自然,和谐统一,从动作、节奏和风格上都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视自然万物为一体”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境美。

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是谁_五禽戏的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