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示儿》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_示儿的背景资料

《示儿》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_示儿的背景资料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10:11:20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示儿》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示儿古诗的创作背景”的讲解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咐。陆游所处的时代,北宋被金兵所灭,南宋政府偏安一隅,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陆游目睹这一切,痛心疾首,但朝廷的投降派把持朝政,抗战复国无望,他报国无门,郁郁寡欢。在病情加重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嘱托。

《示儿》一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情感: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偏安,他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无奈。他曾经在军队中任职,也曾在政府中担任过官职,但因为主张抗战复国,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在他的晚年,虽然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国家的命运,对儿子的嘱托也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南宋朝廷的投降和抗战之争:南宋初年,朝廷中的投降派占据上风,他们主张与金朝妥协,以求得苟安一隅。但陆游等爱国人士则主张抗战复国,收复失地。陆游的《示儿》一诗,既表达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期望和嘱托,也是他对南宋朝廷投降派的一种抗议和批评。

诗人的遗愿和期望:在《示儿》一诗中,陆游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遗愿,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坚持抗战复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关切,认为只有通过抗战才能实现国家的复兴和繁荣。

综上所述,《示儿》一诗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既包括了诗人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也包括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投降和抗战之争,以及诗人的遗愿和期望。这首诗凝聚了陆游对国家、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期望,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示儿》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示儿》的写作背景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古诗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古诗翻译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示儿》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示儿》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示儿写作背景是什么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他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写示儿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示儿的写作背景是陆游一生极力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由于南主统治集团屈辱投降,不图振作,致使他生命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中原,由此写下了这首《示儿》。

1、这首《示儿》的全文翻译是原本知道自己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还是感到伤感和悲泣。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2、示儿,可以说写国仇家恨的诗歌代表。是陆游病危之际写给儿子们的绝笔,人之将死,想到的,说出的东西,是发自肺腑之意的。陆游告诉儿子们要做的事情是,收复中原以后,在扫墓的时候,告诉自己。

3、示儿,已经85岁高龄的陆游的作品。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临终遗言。诗人,不都是花前月下,伤秋悲秋,为填新词强说愁的。尤其是南宋时期,面对山河沦陷,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是一个很显著的文化符号。

全文: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作者在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所作。这个时候陆游已经八十五岁了,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实际它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次句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中,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全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示儿》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_示儿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