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中途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有什么历史意义_决战中途岛评价

中途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有什么历史意义_决战中途岛评价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10:19:20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该战役的胜利深深鼓舞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士气,取得扭转太平洋战争局势的胜利。

中途岛战役历史背景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前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止能报复美国空军空袭东京的行为(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打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

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以及缺编飞行员的“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如果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么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

中途岛战役过程介绍

攻击中途岛的计划被列为日本最高机密,但美国海军情报局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于1942年5月——中途岛海战打响前夕——成功破解了日本海军通讯系统部分密码,并判明了日本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依靠这一情报,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以及因为参与珊瑚海海战而正在珍珠港进行大修的“约克城”号,再加上约50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伏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

战斗过程惊心动魄,携4艘航母之威来袭的日本航母编队与以逸待劳的美军航母编队展开激烈对决,数百架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交错攻击。然而,拥有情报优势的美国人笑到了最后,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美国海军首脑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

中途岛战役历史意义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饰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

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

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中途岛战役哪一方赢了?

首先,从兵力上看,日本可以马上在太平洋任意一个战场里出动八艘航母,而中途岛战役日本几乎出动了整个联合舰队,包括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这支舰队如果正面和美国太平洋海军交战,美国海军根本抵挡不住.而中途岛战役,如果日本取胜,日本可以继续凭借这支绝对优势的舰队横扫太平洋,直接威胁美国本土.所以中途岛战役美国胜利,从战胜发展历程来看,是具有很伟大的意义的,就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样,只不过让德国损失50万人,就改变了历史.

而从战场上看,美国只能出动三艘航母与日本抗衡,3比8,这个差距不是靠努力或者爱国什么的就可以扭转的,而中途岛战役以日本损失四艘航母为结束,瞬间扭转了双方的实力对比,日本只剩下3艘轻形航母和1艘水上飞机航母,而美国依然拥有2艘完整的航母,从数字上看好象美国没有优势,其实不是的,美国的工业实力可以很快的在航母数量上超过日本,并且让日本望尘莫及.

中途岛战役日本失败了,被迫退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法西斯国家对敌国的压力,让美国有空余援助盟国,依靠本国工业力量耗死法西斯国家.如果中途岛美国失败了,日本占领中途岛后直夏威夷,如果中国再失败,数百万日本陆军腾出手来,那么入侵美国就不是天方夜谭,美国当时已经预见到这样的情形,所以决定在中途岛与日本决战,挫败日本进攻计划.

所以无论从历史进程或者战略意义抑或战术结果来看,日本这一败,形同强弩之末,再无实力在太平洋耀武扬威了.

如何评价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做出的决策

中途岛战役,美国海军赢了。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基本概述:

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祥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中途岛战役若日本海军达到所定下的目标,那美国西岸就会直接遭到日本海军的威胁。由于美国其余的海军军舰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国在短期内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对日本海军做出反击。日本深知美国的军事潜力。美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完全纳入战争轨道,日本就很少有获胜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这种情形出现之前就逼迫美国坐到谈判桌前,迅速结束与美国的战争。

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这不但会造成欧洲战区出现军需短缺的现象,甚至可能使欧洲战区再次失守,而让纳粹德国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途岛战役的战役意义

联合舰队的中途岛作战计划本身就存在极大的“硬伤”——遥远的中途岛不仅脱离了己方岸基航空兵掩护范围,而且后勤补给线拉伸过长,即使攻克也难以坚守;计划太过复杂,又为了兼顾实际意义非常有限的阿留申作战导致兵力严重分散,各舰队根本无法互相援护;航母机动部队需要以并不充裕的兵力去同时对付陆上基地和敌舰队这两个难以兼顾的目标,难免会顾此失彼;作战时间表卡得太死,既来不及充分准备、也毫无灵活变通的余地;对美军主动迎战的可能性、对美航母舰队的实际作战水平作了完全一厢情愿式的乐观估计......等等。这些战略上的严重失策并不是作为执行人的南云的责任,虽然南云是机动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但中途岛作战计划完全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及其少数亲信幕僚独断决策并强行使其通过的。由于决策权完全被山本的小圈子所垄断,南云并无多大的发言权,实际上南云个人对强行上马的中途岛作战也有疑虑,当然也要看到南云并没有激烈反对MI作战(不过如果南云激烈反对的话没准会有被本就对他有所不满的山本直接摘乌纱帽的危险,南云可能是在明哲保身),对美军可能突然袭击并给航母机动部队带来重创的风险,他和同时期日本海军的其他将领一样也是估计不足的。直到战役前一天尽管己方运输船团已被美军定位和轰炸,且无线电侦测显示中途岛方面美军动向活跃,南云仍然判断美军不会立即前来迎击,多少也是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吧。当然日本海军当时有这种乐观轻敌情绪的远不止南云一人。

南云在中途岛海战的指挥存在问题,但并不是一些评论家所认为的罪魁祸首:

1)换弹问题:南云在0710时刻决定将一航战舰攻挂载的鱼雷换成炸弹,这是基于飞行员反馈对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7时后中途岛美机立即向机动部队发起了攻击(并差一点撞击赤城号舰桥),为了摧垮中途岛基地、保证机动部队的安全,的确有必要发动第二次打击。而且再发动一轮攻击也是第一攻击波指挥官友永丈市、航空参谋源田实等经验丰富的航空派将校们力主的,南云采纳来自一线航空人员的建议恰恰是合情合理的。

随后在0745得到利根4号侦察机发现美舰队的报告后南云下令停止换弹,8时后确认其中存在航母后又下令重新换回鱼雷,造成了一航战的疲于奔命。有人批评南云此举纯属自讨苦吃,是南云不懂航空作战的体现,挂载炸弹的舰攻一样可以对付敌舰,实则大谬。二次换弹的决策同样是南云和参谋们集体讨论的结果,而且恰恰是合乎航空作战的合理要求的——舰攻挂载对地用重磅炸弹时无法进行俯冲轰炸,只能以很慢的飞行速度进行精度相当差的水平轰炸(在1942年下半年的南太平洋海战中曾有这样的战例:6架舰攻对重伤后已被美军放弃的大黄蜂号进行的水平轰炸仅一弹勉强命中,更不要说对付完好的航母了),根本不可能指望派这样的飞机去执行与送死无异的行为。

2)侦察问题:机动部队在当天派出的侦察力量的确不足,但由于机动部队在一开始就被不当的作战计划大大分散了力量,侦察机不足的问题并不完全是南云的责任。而且日军当时对航母的运作上本身就有对航空侦察重视不足的缺陷(因为多派一架侦察机就意味着少掉一架可用的攻击机和一个熟练的机组,而日军又自以为是地觉得美军不可能立即前来迎战),这要到中途岛战役的惨痛教训后才得到部分纠正。实际上当天6时左右筑摩5号机已经从美航母特遣舰队上方飞过,但操纵员违反规定从云层上方飞过(按规定应该是在云下飞行,哪怕这样要冒被发现和击落的危险),错失了发现美军航母的宝贵机会。当然也要注意到,美军由于预计到日军进犯中途岛而加强了航空部署,所以在4日0530美军PBY侦察机就率先发现了机动部队、仍然抢先一步。但若筑摩5号机侦察顺利,南云仍有挽回局面的余地(美军因舰载机飞行半径较小需要缩小攻击距离,因此直到0700企业号才开始发出攻击波)。至于利根4号机先是延误起飞随后又偏离航向,发现美舰后又始终不能准确报告舰队编成,给南云等人带来极大困扰。但事后看来若不是偏离航向,利根4号机恐怕也不可能找到TF16,而且利根4号机报告发现TF16已是0740,此时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第一攻击波已在起飞中,机动部队想要补救为时已晚。

3)没有立即发进第二攻击波:南云在7时没有主动出击的可能——从7点到8点,美军中途岛岸基航空兵不断袭击机动部队,各航母忙于规避炸弹和鱼雷根本无法进行攻击机的起降作业,而舰攻想要完成加油换弹、从机库提升至甲板、定位、发动和暖机直到最后起飞这一整套作业,正常也需一个小时,更不要说在频繁遭到空袭骚扰的情况下了。0820当中途岛美机散去后,二航战司令山口多闻曾建议南云立即发出第二攻击波,但南云没有采纳,很多评论家据此指责南云缺乏山口那样的主动进取精神,实际上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0837开始第一波空袭中途岛的一百多架舰载机返回机动部队上空,来自第一攻击波的飞机中,一部分在空战中已经受损或机组成员受伤,一部分燃油行将耗尽,急需在航母上降落进行整补。而当时的航母并不具备同时进行起飞和降落作业的条件,如果按山口的建议立即发出第二攻击波,将会面临三个问题:

①让第二攻击波起飞就意味着第一攻击波不能立即降落,相当一部分飞机将会因受伤或燃油耗尽无法支撑而不得不迫降海面,这些宝贵的飞机和机组的损失,南云无论如何担待不起;②一航战的舰攻尚未完成换弹和整备,没有达到作战状态(不过山口的二航战因为一开始就预定第二波派出舰爆,当天没有遇到换弹问题,山口的飞机倒是可以起飞的);③7时起为应付美机无休止的空袭南云已起飞了几乎全部零战,此时经过数轮空战燃油和弹药也十分紧张急需补充,如果派出第二攻击波必然会面临派不出战斗机护航的问题,而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攻击队在敌舰的防空火力面前无异于送死(这是珊瑚海海战以及当天上午美军对机动部队飞蛾扑火的袭击证实了的。当然对于山口这种一向为达目的不惜拿飞行员的生命做赌注的人来说,他对这种做法没什么心理负担,他在中国战场就曾经让轰炸机在无护航条件下出击)。因此,山口在0820的建议实际上并不可行(即便真的发出攻击波,由于TF16企业号、大黄蜂号已在0800起飞了全部舰载机,TF17约克城号在0837也起飞了舰载机,美军也已经抢到了先手)。

之后从0837到0918机动部队一直在回收第一波飞机和燃油耗尽的战斗机,而0918回收完成后直到1020美军轰炸机到来,这一个小时内美军VT-8、VT-6和VT-3三个鱼雷机中队连续进行空袭,再次搅乱了机动部队的行动,起飞作业也就无从谈起(直到美军俯冲轰炸机抵达,4艘航母的甲板上仍然空空如也,没有一架攻击机完成整备可以起飞)。因此在错失了当天早上6时发现美舰的机会之后,机动部队实际上已回天乏术。

4)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的损失:由于日军一开始就兵力过于分散导致护航力量薄弱,由于日本军舰在防空武器和雷达性能的落后,由于日军航母在设计上的固有缺陷,由于日本海军对损管的准备和训练严重不足,由于频繁的起降作业以及反复无常的换弹造成机库内燃油和弹药大量堆积变成了极好的火药桶......赤城、加贺、苍龙这3艘航母的损失可以说无法避免。不过除了如前所述有一定合理原因的换弹外,其他方面当然并不是南云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飞龙的损失就更加不是南云的责任。在3艘航母重创后山口立即率领飞龙进行反击,南云虽然追认了先前由临时接替指挥的阿部弘毅代发的反击命令,但在航空侦察和审俘得知美军有3艘航母后南云做出了正确判断,下令停止反击并命令飞龙北上退避,然而好战的山口拒不听令一骑绝尘而去,最后筑摩号追上飞龙之后才以灯光信号迫使山口服从命令掉头归队,而此时单舰狂奔的飞龙与TF17的距离已不足100海里,再继续前进下去势必将与美军迎头相撞。不久后下午17时飞龙遭到空袭命中,如果山口一开始服从命令规避,本不至于将自己置于这个过于突前的危险位置(接近美机极限打击范围,因为当时接近日暮,如果飞龙之前没有向东一路狂奔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美机就要面临夜间返航的危险,极有可能取消打击)。飞龙中弹后伤势本没有到无可挽回的程度,但山口在失利后自暴自弃一心求死,在没有全力抢救的情况下就武断决定放弃飞龙并自沉,导致白白多损失了一艘宝贵的航空母舰(更不要说他在当天下午急不可耐组织的反击导致大批飞行员战死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总结:中途岛作战本身就存在很多极为致命的漏洞,这是无论如何精明的战场指挥都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南云在中途岛最大的责任是对敌情判断先入为主过于乐观(虽然这是当时日本海军普遍存在的“胜利病”,并不只是南云一人如此),没有重视美军主动迎击的风险的结果就是一没有注意加强航空侦察、错失了先机;二因为抱着美军不构成致命威胁的幻想,应战时满足于按部就班、不够积极果断。但是南云的决定也并非没有合理原因,事后诸葛亮地指责南云一个人的过失是不对的。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为了掩饰自己的惨败,避免挫伤部队的士气,6月10日日本电台播放了响亮的海军曲,并宣称日本已“成为太平洋上的最强国。”当惨败的舰队疲惫不堪地回到驻地时,东京竟举行灯笼游行以庆祝胜利。美国海军首脑事后评价道:“中途岛战斗是日本海军350年以来的第一次决定性的败仗。它结束了日本的长期攻势,恢复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均势”。同时,此战还给日军高层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一痛苦的回忆直到二战结束一直挥之不去,使他们再也无法对战局做出清晰的判断。

美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把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称之为“情报的胜利”。美国海军提前发觉日本海军的计划,是日本海军失利的唯一最主要的原因。莫里森还认为单是从中途岛海战日军高炮没有阻止一架轰炸机投弹,以及马里亚纳海战中高炮仅造成了数架美机的损失来看,不宜对战列舰编入航母编队在防空中发挥的作用过高期待,公平地说,美国人的舰载高炮在换装威力巨大的博福斯40毫米及配备近炸引信前也十分差强人意。而且日本和美国战前都在进行战列舰建造竞赛。

日本海军计划最明显的失误是分散部署兵力,联合舰队各部队在相隔很远的距离上单独作战,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联合舰队的优势被削弱了。日军计划另一个失误是,进攻中途岛本来是诱使敌舰队决战,可却给航空母舰套上支持占领中途岛的任务,并一相情愿的认为在中途岛受到攻击以前,敌舰队不会离开其基地。日军侦察搜索计划同样不利。最后导致南云遇到进退维谷的难题和来回换装鱼雷、炸弹的尴尬局面。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中途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有什么历史意义_决战中途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