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其四)·陈与义》原文与赏析_元日陈与义赏析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其四)·陈与义》原文与赏析_元日陈与义赏析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7 10:21:10

陈与义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此诗,《年谱》系于宣和五年(1123),时诗人年三十四。徽宗见此赋《墨梅》诗,有见晚之叹。据《苕溪渔隐丛话》: “徽庙召对,称赏此句。自此知名,仕宦亦寖显”。张矩臣,一作张规臣。

起句“含章檐下”用宋武帝寿阳公主事。寿阳公主于正月初七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上,成五色花形,拂之不去。(见《杂五行书》)。“春风面”,用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中语。杜诗指王嫱;此谓梅花。梅为报春之花,以“春风面”喻其姿容,甚切。而把“春风面”与“含章檐下”联系起来,不独使喻意更醒豁,且隐隐以美女喻梅,其意又进了一层。下句点出水墨所画之“墨梅”,自然逼真,恍如造化之功。“秋兔毫”,指笔,用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事:笔取秋兔之毫。诗至此,自当转为对画家的赞许了。三句,言画家成功处,乃在“意足”而“不求颜色似”。水墨画,经唐五代至宋,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水墨梅竹已成独立画科。苏轼谓文同画竹,乃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苏轼本人亦如之。欧阳修诗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写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画与诗一样,都是寄情之物。南宋赵孟坚、郑思肖诸人便以写梅与兰,寄托其家国之思。他们自称“无意”,实则“有意”,不过大多隐而不露。这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之一。诗作者在这里特别拈出这一点来称赞画家,与欧、苏等人的意见是一致的。结句,诗人拟墨梅作者于相马之九方皋。九方皋之相马,所观在乎“天机”,这与画之重意不重形者相类。就画家以水墨写梅重意不重形,或者说遗貌而取神论,拟之九方皋相马,还可使我们联想到:为国者之识拔人才,亦当重其品与学而不徒重其貌。徽宗之激赏此诗,或亦有感于此。

陈去非诗,平淡有工。如“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 “官里簿书何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客子先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去非《墨梅绝句》云: “含章帘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后徽庙召对,称赏此句,自此知名,仕宦亦寖显。陈无己作《王平甫文集后序》云: “则诗能达人矣,未见其穷也。”故葛鲁卿于去非《简斋集叙》遂用此语,盖为是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

简斋以《墨梅》诗擢置馆阁,然惟“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方九皋”句有生韵,余亦不尽佳也。(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

赏析 寒食一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艳,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里低声吟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这两句对联式的诗,十分工整,表达也比较明确: 有诗酬岁月,说的是诗人常在赋诗填词上下功夫,而不计较岁月的流失; 无梦到功名,则是说诗人对于官宦仕途没有兴趣,也不去作这样的梦想. 总起来说,这诗句是表达诗人的一种志向.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

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是陈与义在湖南衡阳留别友人席大光的作品。

原文:

虞美人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

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如:《诗 邶风 静女》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

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的写法是: 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 张帆欲去 ?因为 携家作客真无策 、 长乘舴艋竟安归? (《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 仍搔首 ?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 匆匆 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 吟诗 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 好在句中 ,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 骊歌 ,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 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 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 歌声 就是歌妓所唱。 歌声频为行人咽 ,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 记著樽前雪 。 雪 为 雪儿 省略,而 雪儿 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 雪儿歌 ,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 明朝酒醒大江流 ,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载人而曰 载离恨 , 离恨 而曰 一船 , 一船 而且 满载 ,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 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 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 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 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其四)·陈与义》原文与赏析_元日陈与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