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晁错是怎么死的?_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怎么死的?_晁错是怎么死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03:27

晁错是西汉的大臣,在当时地位很高。为了使翟晶的地位更加稳固,晁错提议削藩,导致他被杀。面对七国之乱,翟晶不得不斩杀晁错安抚群臣,让还在观望的人不敢出兵,最终打败了叛军。可以说,晁错虽然死得冤枉,但也不得不死。

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封了很多诸侯王,分了很多地盘给他们。最大的三个c主领地加起来占据了大汉的将军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王的势力与日俱增,而由于文帝一向待人宽厚,这些非嫡系诸侯王更是被阿基所倚重。景帝继位的时候,有隐隐的反叛迹象。

晁错被腰斩。

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使皇帝的权利不被削弱,晁错劝景帝:“不管诸侯割地不割地,他们都会反对,但现在早割地,危害会小一些,如果以后那些诸侯羽翼丰满,那就很麻烦了。”景帝也深有感触,于是听从晁错的意见,逐渐削弱了那些诸侯王的封地。但这样的举动实际上把晁错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果然,没过多久,诸侯们就以铲除晁错为名造反了。

七国叛乱爆发后,原来是吴国宰相袁盎见了景王,说那些诸侯本来不会造反,但是因为晁错仓促削藩而造反。只要能杀了晁错,恢复诸侯割据的地盘,他们自然就撤了。景帝同意了袁盎的政策,然后让晁错准备出使吴国,并建议丞相弹劾晁错,判晁错斩首,晁错仍然一无所知。之后晁错被骗在东施作巡,在那里被斩首,但后来诸侯不退兵,景帝深感后悔错杀晁错。

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晁错一直对汉朝忠心耿耿,他和景帝一起为旧臣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他的削藩之举,其实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以造福后代。景帝也是贤明的皇帝,没有理由不知道晁错的忠心。那么他为什么还想杀晁错呢?

斩晁错的宗族

最重要的一点是,叛军打出了“峻青一方”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很有吸引力。七国之乱并不算乱,最怕的是旁观的诸侯也参与叛乱,景帝之位难以保住。杀了晁错之后,他们可以表明景帝的态度,安抚还在观望的诸侯,让已经开始造反的诸侯失去理智,让还在观望的诸侯

至晁错在朝廷中一直被掌握在手心里,早年弹劾过不少深受法家影响的朝臣。因此,他与许多高级官员关系不好。在景帝要杀他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可见他的人缘实在太差了。

晁错是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一直对皇帝忠心耿耿,面临着齐王尾巴大到掉不出来的局面。他提出了削减诸侯的政策,所以他成了那些诸侯的眼中钉。于是那些诸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逼迫翟晶杀了晁错,可怜晁错,最后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汉武帝为何要杀晁错

历史趣谈: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108人阅读|次下载

历史趣谈: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 导语: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 于汉景帝削藩的大业中,但是晁错却莫名被汉景帝斩杀。晁错为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 导语: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 于汉景帝削藩的大业中,但是晁错却莫名被汉景帝斩杀。晁错为什么 会被汉景帝杀死呢 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生致力于汉 景帝削藩的大业中,但是晁错却莫名被汉景帝斩杀。晁错为什么会被 汉景帝杀死呢? 晁错(前 200 年-前 154 年), 《史记》 、 《汉书》本传作鼂错,是西汉 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 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 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 来的景帝)尊为“智囊”。 公元前 156 年,景帝即位,旋提晁错为内史(皇帝秘书),后迁御史 大夫(副丞相)。晁错为人刚直苛刻晁错简介,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 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还写出了《论贵粟疏》 、 《言 兵事书》 、 《说景帝前削藩书》 、 《募民徏塞下书》等大量政论性文章。 《汉书艺文志》有“晁错三十一篇”之说,可惜未全部流传下来。 汉景帝时提出《削藩策》 ,试图改变汉初各刘姓王割据、威胁中央 朝廷的局面,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晁错过于激进,一不懂得分 化瓦解对手,二没有贯彻严守法律的精神,找到诸侯王足够分量的罪 行。晁错以惩罚诸侯王犯下的小错为名,在短时间内大量削减各主要 诸侯王的封地,致使矛盾迅速激化,局势迅速恶化。 前 154 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 汉景帝听信袁盎等的建议,将晁错处死,希望平息叛乱,但是七国并 不退兵,最终汉朝廷不得不出兵才平息叛乱。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汉景帝事后对于错杀晁错懊悔不已,而且其处决过程几乎在当时就 遭指责晁错简介, 《史记》书“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而班固的《汉书》则直 书“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说明晁错是在完全 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到刑场立即腰斩的。 生活常识分享

晁错最后怎么死的

二、袁盎献计杀晁错以使诸侯罢兵,是晁错被杀的导火线。

史书载袁盎和晁错不合,晁错在的地方,袁盎离开;袁盎在的场合,晁错也退避。

袁盎曾因在吴国为相,接受刘濞的财物,因而获罪去官。

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怀疑袁盎与刘濞有联系,建议调查袁盎,并主张杀掉袁盎,景帝认为袁盎曾是文帝信任的大臣,没有同意。

当时,朝廷上下一片惊慌,面对突如其来的混乱,文武百官包括景帝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当景帝听窦婴说袁盎有使七国退兵的妙计,他迫不及待地召见当时去官(因曾为吴国的丞相,接受刘濞的财物,获罪免职)的袁盎。

召见袁盎时,景帝正和晁错商量调运兵粮的问题,当袁盎回答景帝吴所诱皆无赖子弟、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时,晁错也明确赞同盎策之善,但晁错未料到袁盎支开他,竟然向景帝建议杀他以使七国退兵!袁盎分析,叛军并未说要推翻皇帝,只是说要清除天子身边的晁错。

如果皇帝杀了晁错,那七国有什么好说的,只有退兵了。

景帝表示不会因一人乱天下。

想来遗憾,袁盎非但不是大奸大恶之人,而且一度颇有美名。

为何如此容不下晁错呢?难道是怕晁错再追究往事,借机把自己置于死地吗?

三、保守势力推波助澜

由于汉初一直实行无为而治,景帝时,安于守成、不求进取的保守势力在中上层官吏中占据主流,而且多数都是家世显赫、身有封爵、资深权重的王公大臣。

他们对无功于天下、仅以治尚书起家、以太子近臣重用的晁错侪身于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权倾朝野有着很深的妒忌。

特别是晁错主张开拓变乱古制、变法易故,这更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反感。

可以讲,晁错在当时的朝廷中是极为孤立的。

当晁错尚为内史时,身为丞相的申屠嘉就深深地妒恨晁错,千方百计想置晁错于死地,由于景帝的回护结果未成,而以开国元勋自居的申屠嘉竟然气病身亡。

当景帝听完袁盎的计策后,虽表示“吾不爱一人谢天下”,但没有立即下诏杀晁错。

后十余日,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张欧共同劾奏晁错,说他让景帝亲率平叛,自己留守京师是大逆无道,应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正是保守的众大臣群起围攻,才最后坚定了景帝诛杀晁错之心,派中尉去召晁错,骗他乘车巡行市中,而这时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结果穿着朝服被斩于东市。

诸侯王想反叛皇帝,而皇帝却先除掉了主张削藩的晁错,皇帝替诸侯王除掉了他们的心头之患,回过头来又平定了七国之乱。

人们不禁要问: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

四、削藩改革总导演的汉景帝在关键时刻改革立场的动摇是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史载,景帝为太子时,晁错担任太子家令,号称“智囊”,为景帝顺利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景帝尊为老师。

在晁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景帝即位之初也很想有一番作为,不想当守成皇帝,要做开拓君王。

因此,他一即位就马上任命晁错为内史,旋即提升为御史大夫,对晁错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但是,汉景帝实在是一个稳健、胆小、优柔寡断、毫无主见而又薄情寡义的皇帝。

当削藩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七国之乱直接威胁到皇权的稳固时,汉景帝六神无主,手忙脚乱,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听信谗言,对刘濞等人心存幻想,完全动摇了支持晁错改革的信念。

直至彻底抛弃晁错,企图与诸侯妥协。

晁错实已成了景帝向诸侯妥协的替罪羊。

以上是晁错之死的外在原因,所谓偏听则暗,下面我们来看看酿成被斩悲剧的晁错自身的原因。

引用网友的一则评论作为第一个内在因素:

晁错的悲剧是源于他的性格所致。

他是一个善于为人谋,不善于为己谋的人,他锋芒太露,不知迂回,触人太多,不知多结善缘。

而一人立于朝廷之上,孤危之状却浑然不觉,只依仗皇上的宠信,便以为天下事不可为。

像这样一个谙于国政却疏于世故的忠臣,在朝廷大臣中就会不得人心。

晁错一心为汉室尽忠,极力主张“削藩”,但是到头来却成为平息叛乱的牺牲品。

自古以来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忠须有道,“削藩”是一件有关大汉的江山社稷,千秋大业的大事,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像晁错这样一个书生意气的政治家来主持削藩是完全不对的?所以当“七国”叛乱后,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汉景帝方寸大乱。

这时当他需要晁错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帮他解围时,这个书生意气十足的政治家,不但没有什么锦囊妙计,反倒不知所措,性情之下竟然向汉景帝出了两个馊主意,正是这两个馊主意(建议景帝到平叛前线,自己留守长安),直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其次,晁错在实行削藩政策时策略不当导致他最终成为众矢之的。

晁错在推行削藩政策时,“请诸侯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不隐讳,不迂回,直接削夺诸侯王的土地。

在文帝时,晁错就曾提出了“削藩”的主张,但文帝没有采纳,显然文帝觉得这种策略太 *** 裸,容易激起诸侯王的反抗。

但文帝死后,景帝立即采纳了晁错的办法,开始削藩,一下子就削去了吴国的两个郡(共三个),结果把景帝与吴王本来就深刻的矛盾(景帝为太子时,曾因小事杀了吴国太子)激化了。

吴王刘濞担心把自己的领地全削了,于是起兵造反。

同时,这种公开削藩的做法,使刘濞师出有名:“诛晁错,清君侧”。

这个口号很有号召力,把担心封地被削夺的诸侯一下子推到一个战壕,七国之乱爆发了。

由此可见,当时采取直接削藩的策略是不明智的,无论他晁错对汉廷多么的忠心,还是免不了惹火烧身。

是谁杀了汉初重臣晁错

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地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君主,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乱。袁盎是做过吴国丞相的,说话的分量就比较重一点。何况这时景帝大约也方寸已乱,听了袁盎的建议,就起了丢卒保车的心思。不能说袁盎的主意没有道理,因为吴楚叛乱确实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的。打出的旗号,则是“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什么叫“清君侧”呢?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清理掉。这个“小人”,具体说就是晁错。

晁错最后是怎么死的

晁错被腰斩于市,死时还穿着朝服,一个忠于大汉的忠臣就这样被杀了,另后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那么是谁杀了晁错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晁错必死无异。

文化相悖要杀他。晁错少年时非常聪明,随当时大学者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领悟颇深。他学的是“申商之学”,都是法家的东西,法家用的是霹雳手段,严刑峻法。这与当时汉初崇尚“黄老之学”的文化很矛盾。因此,晁错倡导的文化与汉初文化不相融合,为自身安危带来隐患。

改革步子太快,利益受损者要杀他。晁错一心想除掉汉王朝的毒瘤——藩王,其不知削藩等于从大汉身体里割肉,尽管肉必须割除,但还没有马上危及大汉生死,割除急了,身体痛的受不了,于是汉景帝杀了这个医生,并说:“真的是这样,为了天下安定,我不爱惜一位大臣。”各诸侯王和大臣想杀晁错的人大有人在,以刘濞为代表的诸侯王就以“清君侧”的名义想杀他。

晁错与汉景帝走得太近,树敌太多,对立面要杀他。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汉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可见,晁错在同僚中有多少反对者。要知道,奏章是“满门抄斩”,汉景帝竟批准了,可以看出其杀晁错的决心。还比如,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拜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汉景帝刘启当庭对状。窦婴与晁错有隙,欣然同意。“欣然同意”,可见树敌的危害。

晁错得罪了非君子,小人要杀他。晁错奏章送上去,汉景帝刘启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体讨论,因汉景帝宠信晁错,没人敢公开表示反对,只有窦婴不同意,从此和晁错结下了怨仇。袁盎等晁错走后,对汉景帝说:“吴王在反叛书中写的很明白,高皇帝裂土封王,受封子弟各有份地,现今贼臣晁错擅敢贬斥诸侯,削夺封地,所以起兵西向诛讨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就罢兵。方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分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之罪,归还他们的封地。这样可以兵不血刃,叛乱自平。”汉景帝为人仁慈,听后沉默未语。袁盎这一“暗箭”直射晁错“心脏”,使汉景帝刘启最后下了杀晁错的决心。汉景帝不好平衡要杀他。

汉景帝发现晁错的不融合,想杀他。晁错曾任太子舍人,被太子称为“智囊”,汉景帝很信任他。但晁错有时也打击皇帝身边的同僚,比如袁盎。袁盎与晁错素来不合,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袁盎曾任吴相,接受吴王赠品甚多,为此晁错逮捕他入狱,由于汉景帝爱才,袁盎被赦免为平民。另外,汉景帝对晁错信任是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晁错一心只为汉江山,不惜打击同僚。汉景帝身边难免有一些抵毁晁错的嗡嗡声。汉景帝不能为了晁错得罪众臣。比如,袁盎说:“臣所言之策,只能陛下一人知道。”汉景帝一听,就让晁错也退下去。晁错走到东厢房回避,甚为忿恨。这件事看出,汉景帝刘启不认为晁错比袁盎关系更近。汉景帝批准了诛杀晁错奏章时,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汉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斩杀了晁错。可以看出,真正想杀晁错的是汉景帝刘启。这从另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汉景帝发现刘濞等藩王的目的不是“诛晁错,清君侧”错杀晁错时,并没有立即治袁盎的罪。也就是说汉景帝才是真正想杀他的人,如果不想杀他,谁说也没用。

史记晁错传:晁错是怎么死的

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

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汉景帝考虑的不仅仅是吴楚联军能不能罢兵的问题,他还要看没有造反的诸侯的反应,诛杀晁错,起码可以稳住这些诸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大臣团结一致抵御叛军,周亚夫、郦商、栾布、窦婴等肩负重要使命的大臣基本上都跟晁错不和,同时, "牺牲"晁错,吴楚联军就失去了反叛的旗号。故而,景帝权衡利弊后,对斩杀晁错的奏章批曰:"可"。

晁错以惩罚诸侯王犯下的小错为名,在短时间内大量削减各主要诸侯王的封地,致使矛盾迅速激化,局势迅速恶化。前154年,吴王刘濞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袁盎等的建议,将晁错处死,希望平息叛乱,但是七国并不退兵,最终汉朝廷不得不出兵才平息叛乱。

汉景帝事后对于错杀晁错懊悔不已,而且其处决过程几乎在当时就遭指责。《史记》书“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而班固的《汉书》则直书“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说明晁错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到刑场立即腰斩的。另外晁错的家人,也全部被斩首。

晁错是怎么死的?_晁错是怎么死的